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居民出行调查

2.3.1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和范围

研究区域内按一定抽样原则确定的居民住户,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研究区域通常为城区(即中心城区),可根据需要扩展(如市域、城市连绵地带等)。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应包括住户特征、个人特征、车辆特征和出行特征四大类。

1)住户特征应包括住户住址、总人口、住房建筑面积、住房性质、住户拥有交通工具等信息。

2)个人特征应包括性别、年龄、户籍、与户主关系、职业、文化程度、有无驾照等信息。

3)车辆特征应包括车辆类型、车辆性质、车龄、车辆行驶总里程、工作日一天平均行驶里程等信息。

4)出行特征包括出行地点、出发时间、各出行段交通方式、主要交通方式、到达地点、到达时间、同行人数、出行支付、停车费等信息。

3.调查方法

居民出行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开展调查。

1)通过调查员入户访问、信函、电话等一种或多种方式结合的手段,以户为单位进行。可借助手持终端等电子媒介,以提高调查的精度。

2)通过学生和居(村)委会调查。通过各交通小区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带调查表回家让家长填写所有家庭成员一天的出行信息;通过各居(村)委会发放调查表给没有中小学生的家庭,填写家庭成员一天的出行信息。

3)通过移动手机信令数据挖掘个体出行者出行特征信息。通过手机信令数据与道路网的匹配,识别个体出行者每天的出行活动链。

2.3.2 调查方案设计

1.调查背景资料收集和分析

居民出行调查设计与实施前,应收集和分析研究区域以下资料。

1)人口资料,包括最新人口普查资料、人口统计资料等。

2)历次居民出行调查及其他交通调查资料等。

3)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如交通出行需求分析模型等。

4)能够用于住户抽样的基础数据。

5)用于出行地址地理编码的基础数据。

2.调查样本设计

居民出行调查样本应在研究区域住户基本信息库(如居民花名册)的基础上按均匀抽样或分类均匀抽样的原则来选取,以保证每一类住户都有被抽中的概率,并且同一类住户(如同类区域或具有相同户属性的住户等)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当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应用于研究区域交通模型开发和修正,以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时,1000万人以上城市的最小抽样率不低于0.5%,500万~100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0.8%,100万~50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1%,50万~10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2%,20万~5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3%,20万人口以下城市不低于4%。

3.调查表格设计

住户特征各调查项说明与分类可参考表2.2,个人特征各调查项说明与分类可参考表2.3,车辆特征各调查项说明与分类可参考表2.4,出行特征各调查项说明与分类可参考表2.5,居民出行调查表可参考表2.6。

表2.2 住户特征调查项说明与分类

表2.3 个人特征调查项说明与分类

(续)

表2.4 车辆特征调查项说明与分类

表2.5 出行特征调查项说明与分类

注:当采用基于活动的调查时,应保证以上信息能从调查中直接或间接得到。

表2.6 居民出行调查

(续)

部分指标说明

1.职业说明

1)单位负责人。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行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及其工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

4)商业、服务业人员。指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服务及社会和居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指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水利业生产、管理、产品初加工的人员。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指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的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

7)军人。

8)中小学生。

9)大专院校学生。

10)离退休人员。

11)其他。非上述10类职业人员。如失业人员、下岗人员、被抚(赡)养、未就业人员。

2.一次出行的定义

为了一个(活动)目的,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3.出行目的(10类)补充说明

1)上班:外出后回单位、公司也算上班。

2)上学:包括大中小学上学及业余时间课外辅导。

3)公务。

4)购物、餐饮。

5)文体娱乐、旅游休闲。

6)探亲访友。

7)看病、探病。

8)陪护:指接送小孩、家人、同事等。

9)回家。

10)其他。

4.交通方式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采用的方式,包括步行和采用各种交通工具的公共交通或私人交通方式。包括以下11种分类:①步行;②自行车;③电动自行车;④公交车;⑤轨道交通;⑥小汽车(自驾);⑦小汽车(搭乘);⑧班车;⑨出租车;⑩摩托车;⑪其他。

5.主要交通方式

当一次出行使用多种交通工具时,使用距离最长的交通工具为本次出行的主要方式。当两种交通工具使用的距离相当时,最后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主要交通方式。

6.出行支付

出行支付的车票费用,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等的车票费用。

4.调查步骤设计

居民出行调查包括以下步骤:

1)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调查技术负责单位。

2)确定初步调查方案。

3)落实调查具体执行机构。

4)召开调查工作动员会,开展媒体宣传。

5)调查资料印刷及礼品采购。

6)确定调查人员配置。

7)开展调查培训。

8)分发调查资料及礼品。

9)样本确定及访问预约。

10)组织试调查或预调查。

11)完善调查方案。

12)接洽调查户,发放调查资料并进行解释。

13)居民记录出行情况。

14)接洽调查户,回收数据。

15)表格汇总与检验。

16)地理编码及其他编码。

17)录入程序编制、录入人员培训与调查表格录入。

18)数据加权与放样、进行质量评估。

2.3.3 调查组织实施

1.调查组织与培训

由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统一组织,联系各区、街道办(镇)、(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调查具体实施工作。

每个社区应至少有两名人员作为调查员,负责调查户的确定与联系、协助其他调查员入户调查等工作。每个街道办应当至少有两名调查指导员,负责安排、指导、督促和检查社区调查员的工作。

其他调查员可从大专院校的学生中招聘,也可以从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社会招聘。招聘调查员的工作应由调查具体执行单位负责。

应对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进行居民出行调查内容及调查注意事项集中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执行调查任务时,应佩戴调查员证。

2.试调查与预调查

试调查和预调查都是针对较小样本的调查,试调查是对调查全过程的完整检验,预调查是仅对调查关键环节的检验。在调查样本规模大、长期未作居民出行调查以及调查具体执行单位、调查技术负责单位缺乏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应先进行试调查或预调查。试调查或预调查的规模建议在30~100户。

3.调查实施与监控

居民出行调查应包括一个完整的工作日,调查日记录出行的时间段应为24h,例如00:00—23:59或03:00—02:59。

调查日之前,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应向被调查户发放调查资料及礼品,并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内容及调查问卷填写方法。

调查日调查对象对出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日之后,调查员应校核调查表填写内容,确认无误后回收。

调查员应该遵守调查礼仪,实事求是,不得虚构数据,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调查对象提供虚假的信息。调查技术负责单位应对居民出行调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对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复查和验收。

2.3.4 调查数据处理

1.数据编码与录入

录入前应将一次出行的出发地和到达地转换为数字信息,如经纬度坐标、交通小区号、统计分区号等。应优先考虑经纬度坐标编码,以利于对出行数据进行不同需求的分析和应用。

应建立专门的地址信息库或借助于商业电子地图来进行地理编码,回收问卷时确保出发地和到达地填写出现交叉口、地标建筑等,这有助于提高编码的效率。难以编码的地址应再次联系调查对象以确定其编码。

应对地址编码进行总体检查,确保同一地址(本次出行的到达地与下次出行的出发地)有同一编码,并检查出行的方式、时耗及由地理编码计算的空间距离的合理性。

对出行目的等复杂变量宜采用多位数编码,以利于未来细分及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应开发专门的数据录入程序,以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录入过程中实现对各项变量值域和一般逻辑性的检查,并保证家庭信息、个人信息、车辆信息和出行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在商业网站(如问卷星)或自有网站上开发数据录入程序界面,数据录入人员可以在不同地方通过网络录入问卷,录入数据集中于后台服务器上,从而减少集中录入的组织费用。

2.数据校核

样本偏差检验:应从调查样本是否符合均匀抽样的要求、总体样本属性参数的均值和比例结构三个方面来检验和测量样本偏差。

应检查样本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均匀性。用于评价样本偏差的属性参数应包括家庭规模、车辆拥有情况、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样本总体偏差可采用均方根误差的百分率(%RMS E)来表示:

式中, n i 为变量 i 数目; n ji 为变量 i 分类 j 数目; r ij 为变量 i 分类 j 的参考值; s ij 为变量 i 的分类 j 的样本值。

数据清洗:对数据的完整性、异常值和一致性进行检查,对缺失数据项和错误数据项进行替代。

1)核实每条记录的完整性。

2)检查和确认每一数据项的编码有效性。

3)评价数据的内部一致性。

4)对错误数据项进行替代前检查能否从已知信息推断出正确值。

5)对替代数据进行标记。

3.数据加权与扩样

加权是对一个样本中的观测值赋予权重的过程,以使样本加权后能代表总体。权重一般通过对比样本的变量值与可靠的外部数据源(如人口普查数据)的变量值来确定。扩样是对一个样本中的观测值乘以扩样系数以使样本在扩样后为总体的估计值。扩样系数为抽样率的倒数。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在分析应用前应进行加权和放样的过程,并将最终确定的权重及加权过程说明文件与调查数据库一并存档。加权和放样的过程可单独进行,最后应将扩样系数包含在权重中形成一个因子(即权重),以使加权后结果与全体人口的估计值相当。应依次计算家庭和个人的权重,出行的权重一般继承相应个人的权重。

4.调查质量评价

调查质量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调查样本覆盖率:即样本在研究区域内分布的均匀性。

2)调查表内容填写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调查质量的交通方面度量:历次调查、同类城市调查个人出行率的可比性、公交出行比例与公交客运总量的关系、小汽车出行比例与百户拥有率之间的关系等。

4)抽查情况:应按一定的比例再次联系被调查户,确认调查执行的情况。

5)数据清洗统计(DCS)情况:

式中, x i n 为调查对象 n 的第 i 条数据项;count( x i n )为0、1变量,当对象 n 的第 i 条数据项被校正时,count( x i n )取1,否则取0; N 为调查对象总数; I 为总(关键)数据项。

2.3.5 调查成果

调查成果包括调查数据库和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1.调查数据库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或居民出行调查)办公室应负责建立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为核心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库,并持续维护和更新,服务于城市交通模型的开发和修正。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应包括:

1)原始调查数据库,可分为住户信息、个人信息(车辆信息关联至个人信息)、出行信息三部分内容。

2)调查交通小区划分图、地址信息库、交通网络图等。

3)关于数据的说明文件,包括抽样步骤、加权过程、数据清洗过程等。

4)修正数据库及相应的修正说明文件。

2.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居民出行起止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辰、出行距离和出行次数及其空间分布等信息,认识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特征和流动规律,进而掌握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关系,为建立交通模型以及交通规划设计和政府决策等提供基础性支撑。

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调查过程情况介绍和调查统计成果。调查过程情况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组织实施、调查规模与样本质量、调查居民基本情况等。调查统计成果主要包括:

1)出行次数:人均出行次数、有出行者人均出行次数、按家庭人口规模及小汽车拥有量交叉分类的家庭平均出行次数等。

2)出行量:出行总量水平、分方式出行总量等。

3)出行方式:总体、分目的、分职业、分年龄段、分出行时耗段的出行方式构成。

4)出行目的:总体、分方式、分职业、分年龄段的出行目的构成。

5)出行时耗: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分年龄段的平均出行时耗。

6)出行距离: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分年龄段的平均出行距离。

7)出行时辰分布:总体、分方式、分目的出行时辰分布、高峰小时系数等。

8)出行空间分布:总体、分方式、分目的、高峰小时出行空间分布等。 V3r2M8lC/IAvoQZISJy4MBejR/9KoeTv1crnU5K0raKHckXNf0S7SwRzJVgrJX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