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每次读书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大学者陪在身边。但凡有疑问,便要问个清楚。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往往赐予其金帛。

有一日,他在赐金之后,脑中冒出一条历史信息:在史书里,西汉的皇帝们动不动就赐予手下几十斤上百斤的黄金。

太宗也赐予臣下黄金,算是君王雨露。但相较之下,西汉是倾盆大雨,而他顶多算是空中飘来几滴小水珠。

难道西汉皇帝比他大方多了?又或是,大汉比大宋富裕多了,所以不把黄金当回事?

在宋朝,不只是太宗发现了这个历史盲点。

苏东坡在《仇池笔记》中说:“王莽败时,省中黄金六十万斤。陈平以四万斤间楚。董卓郿坞金亦多。其余三五十斤者,不可胜数。近世金不以斤计,虽人主未有以百金与人者,何古多而今少也?”

沈括也曾对宋神宗说过:“在古代,人们常用金银交易。而今天,大家用的都是铜钱,金银都是家里的宝贝,没人舍得用。”

宋人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西汉黄金的羡慕。

从此,汉多黄金就成为共识。明末清初,顾炎武在其《日知录》“黄金”条下总结说:“汉时黄金,上下通行。”清代赵翼的考据学名著《廿二史札记》更是说:“古时不以白金为币,专用黄金,而黄金甚多。”清朝白银流通,但比起汉朝的黄金时代还是逊色不少。

到了现代,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378件黄金金器,重达250多斤。似乎又进一步证实了汉朝的财大气粗。

1

我们不妨先来体会一下宋太宗所感受到的震撼。

汉高祖刘邦就是个花钱的能手。楚汉相争时,陈平献计间楚国君臣,刘邦直接拿出四万斤黄金,任陈平花费,不问出入。

陈平拿到钱之后,立刻用它们去收买楚军帐中的士兵,让他们散布楚将钟离眜的谣言。黄金送去没几天,谣言果然便传开了,楚军内部立刻兴起流言:“劳苦功高的钟离眜不满项王不给他封地称王,会与汉军联合灭掉项氏,到时好瓜分楚国土地各自称王。”

谣言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便对钟离眜产生了猜忌,逐渐疏远了他。

刘邦挥手就是四万斤黄金,尝到了甜头,从此开启了汉朝的“挥霍”之门。

购项羽头颅,悬赏千金。娄敬一个定都关中的建议,赐五百斤。田肯提倡分封制,赐五百斤。叔孙通定朝仪,亦赐五百斤。

吕后崩,遗诏赐诸侯王黄金各千斤。

文帝即位后,对参与诛杀吕氏的大臣进行赏赐。周勃5000斤,陈平、灌婴各2000斤,刘章、刘揭各千斤。

武帝内修宫殿,外事四夷,赏赐无度。卫青抗击匈奴,他及其部下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霍去病劳苦功高,赏赐五十万金。张骞出使西城,资金币帛林林总总值数千巨万,黄金亦不在少数。

宣帝继位后,赏赐霍光黄金7000斤,广陵王5000斤,诸王15人各百斤。

王莽聘史氏女为后,一次用3万斤黄金作为聘礼。

可谓花钱如洪水。

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专门做过统计,西汉一代光是用于赏赐的黄金就有近百万斤。按照西汉时1斤折合今日248克来计算,终西汉一代,皇帝赏赐的黄金量当在250吨左右。

这还仅仅只是赏赐一项,用于其他用途的黄金恐怕更为可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到了东汉,皇帝似乎就变得节俭起来。他们再难有如此大手大脚的花钱手法,《后汉书》里黄金的出镜率也大大下降。

黄金具有不腐、不烂、不会被氧化的特性,再加上产地有限,它的增长必然是缓慢而稳定的,但它也不会凭空消失。奇怪的是,西汉那么多的黄金,到了东汉就突然变得稀少起来。这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对于这个谜团,宋人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即“佛教耗金说”。他们认为,由于佛教的传入,大量黄金用于塑佛金身、书写金经,致使汉金消失。但佛教到汉明帝时才传入中国,南北朝才盛行,佛还未入,寺尚未建,又如何消耗黄金呢?

也有人说,西汉时的黄金,其实是黄铜。

但是,西汉法律规定黄金是上币,铜钱是下币,两者之间绝不混同,而且也有兑换比例。《汉书·食货志》载:“黄金重一斤,直钱万。”也就是说,当时的1斤黄金可以兑换1万五铢钱(铜钱)。

如果“黄金”是黄铜的话,则会出现汉人以1斤铜换取1万个加工后的五铢钱的场景,这显然是有悖常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西汉那么多黄金,究竟去哪里了呢?

2

黄金不会凭空消失,但它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我们不妨先了解西汉那么多黄金是怎么得来的。

一是继承秦朝的遗产。

战国时期,黄金就已经登堂入室。苏秦以合纵说赵肃侯时,就得到“黄金千镒,白璧百双”。几年后,苏秦佩六国相印返家,原来瞧不起他的“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从倨傲到恭敬的转变,其嫂一语道破,是因为见苏秦“位高金多”。可见,黄金成为身份的象征,已然是各国贵族追逐的财富。

秦灭六国,收天下财富归于关中,刘邦又是大秦的直接继承者。因此相当多的黄金便流向了汉朝,陈平用来离间项羽君臣的黄金,便出自其中。

二是黄金的开采。由于技术的限制,这部分黄金是增长最稳定也是最缓慢的一部分。

三是取自外地,也就是贸易所得。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以后,中国商人遂来往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商业往来非常频繁。西边的国家喜欢中原的丝绸、茶叶,汉朝商人通过安息人,沿着丝绸之路上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交易所得就有黄金。

罗马人就对此抱怨颇多,他们认为花费了数量巨大的黄金来购买中国一种名为“缣”的丝织物,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工艺品,原价只值400—600多个铜钱,但是输出到罗马市场后,却几乎与黄金同价,即1两黄金才能购买1两缣。

但是,秦朝的遗产总有用完的一天,黄金开采来钱太慢,贸易中的黄金既有流入,也会有流出。这些黄金是无法填补西汉皇帝花钱的无底洞的。

尤其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大举开边,需要巨量的资金,同时开边会产生大量的军功,赏赐的花费也是一笔大数字。

可是哪里还有黄金呢?

汉武帝便想到了一个地方:黄金流出去的地方,就一定有大量的黄金。

生活贫寒的平民只用得起铜钱,无法提供黄金,那么就只能从巨富贵族入手。

西汉实行酎金律。汉文帝规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长安祭高祖庙时,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国的人口数量进献金饼用来助祭,每千人进献黄金4两,余数超过500人、不足1000人的小诸侯国也要按4两计算。以当时的中山国为例,人口66.808万,需要交纳2672两黄金。

借此途径,西汉政府每年就可以获得黄金1550斤左右。

武帝曾以酎金不足为名,大发雷霆,一下子撤销了100多位列侯,连同丞相赵周,因没有及时检举揭发,也被判处死刑。

同时,他还向豪富吏民开刀,征收车船、算缗钱,即对有车、船、资本的人征税,一般是百分之二。又颁发了告缗令,鼓励告密,对隐瞒财产不报的实行没收,以其一半给予告发人。

搜刮来的金饼会铸造成麒麟趾形状,然后用于赏赐诸侯王和有功大臣。可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皇帝一高兴,大把大把地把黄金赐亲贵,不如意,就重重地惩罚他们。

元朔二年(前127),也就是卫青受赐黄金二十万斤之后,国库立马空了。掌管财政的大司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武帝建议向民众售卖武功爵,以及允许他们可用罚金赎罪。可是谁会有钱买官和抵罚金呢?还不就是那群贵族。

这次一共掘金三十余万斤,直接解了燃眉之急。

靠着这些手段,汉武帝从贵族富豪那里聚敛了大量的黄金,又通过赏赐将黄金派发给贵族富豪。

这就是汉代黄金的探险之旅。

黄金的一生,可能要遇见很多人。大抵每年封君诸侯王和列侯、官吏及商贾,会以酎金、罚金、租税的形式,特殊时期还有以武功爵的形式将黄金流入国库,而朝廷又会不定期地以赏赐、奖励等形式回流到封君、官吏的手中。然后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这可能就是西汉多黄金的原因,因为它反复地被历史记载,以至于存在感太强,给人以巨量黄金的感觉。

3

那么,西汉的黄金是怎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的呢?

王莽时期,黄金的循环之旅开始遭到破坏。

居摄二年(7),王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大面值的货币错刀,与五铢钱并行。结果私人大肆盗铸,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原本只出现在大额交易和上层社会的黄金,就成了稳定的货币。

可是王莽不信邪,他开始收买流通在国库外的黄金,同时颁布法令,列侯以下不得拥有黄金,必须上交。

黄金就大量从封臣、贵族手中进入国库,但是不会再流回去。

接着,大约到王莽登基或者稍后,刘氏诸王侯纷纷被削。刘姓子孙争先恐后献媚于王莽,分封制迎来了末日,封臣就无须交付酎金。他们要么把藏金都上交给了王莽的府库,要么私自保留黄金。

黄金成了不流动的“死黄金”。

之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王莽拜将军九人,号曰“九虎”,使其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出镇压起义,却将其妻子儿女留于宫中,目的是不想花费重金笼络人心,但又怕他们临阵脱逃,于是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当作人质。

由于王莽的巧取豪夺和吝啬,当时皇帝的府库里有“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这批黄金的数额应是西汉和新莽时期的顶峰。

但是,这些不过是一堆没什么用的巨额黄金储备罢了。

王莽败亡之后,长安遭受洗劫,不唯未央宫被焚而已,其余宫殿皆尽被毁。

赤眉大肆劫掠之后,长安城几乎是一座死城了。众人遂收载珍宝,放了一把大火,向西而去,走到哪里,抢到哪里。

大量的府库藏金就此散落民间。

东汉王朝一来没有从前朝那里继承这样一大笔国家黄金储备,二来没有像酎金这样的制度能够收取黄金,三来丝绸之路也不如西汉时期繁荣。朝廷没有正式的黄金收入来源,也就不愿意赐予了,所以就不见于正史或少见于正史了,在后人看来就显得黄金变少了。

最重要的是,东汉无法炮制西汉的聚敛黄金之法。

东汉是由一群世家大族扶持而起的,刘秀就是南阳的地主。面对这种情况,皇帝不敢搜刮豪强的钱,怕适得其反,引起这些支持者的反对。

从此,豪富人家金宝盈箱,后顾无忧。汉光武的妻弟郭况就是一个侈靡地主,史载他“累金数亿,家童四百余人,以黄金为器。阁下有藏金窟,列武士以卫之”,简直就是住在金穴之中。

形势终究变了。放到汉武帝时期,这种人说什么都得褪下几层皮。而如今,豪强地主是东汉的支柱,又有谁能够从他们手里抢下黄金呢?

因此,东汉不是黄金少了,反而遍地是黄金,只是不进国库罢了。

《后汉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广汉人王忳来到京师之后,在空舍中见到一个穷困潦倒、奄奄一息的书生。他心生怜悯,前往探望。书生对他说:“我来到洛阳之后,就得了病,命在须臾。但是我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还没等到问姓名,书生就死了。王忳立马花了一斤金子,将其厚葬,其余金子全都埋在棺材之下,无人知晓。

黄金没有了用武之地,又不可能做低价值和铜钱比较,就只能慢慢退出流通领域。

昔日皇帝用以挥霍的黄金,绝大多数成为富人的玩物,也有一部分散入寻常百姓家,成了平民安身立命甚至养老送终的保证。

4

黄金还有一个好去处——墓地。

汉代提倡厚葬,社会上追求极致的奢华,这种风气同样也要归功于汉武帝。

经历过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汉朝国力强盛。而武帝又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他不仅要活人的风光,也要死人的哀荣。

武帝陵墓的内室规制“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内设相当豪华。陵墓的各种设施,就和宫阙一般无二。

汉制规定,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时期,每年以天下贡献的1/3充作修建陵墓的费用。

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一般的达官显贵也互相仿效,相沿成习,而一般人家不惜“靡财殚币,腐之地下”,也要大肆铺张。

大量黄金没给生人带来荣耀,反倒随着死人入土,岂不是暴殄天物?

地下藏着如此多珠宝财富,必然就会招来觊觎。

老百姓每逢荒年而衣食无着时,便会铤而走险去挖坟掘墓,寻找墓中随葬品以图生计。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墓葬之中的财富,也变成军费的来源。各方竞相发掘陵墓,盗取宝物。

董卓焚烧洛阳之前,先把这里的地下翻了一个底朝天。

吴人扒了长沙王吴芮的陵墓,用那里的砖石给孙坚修了一座庙。

吕布曾在长安掘诸帝陵,甚至连公卿大臣的墓都不放过。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为了拉拢冀州百姓共讨曹操,也为了提振军队士气,特命帐下的文人陈琳作檄文,声讨曹操。

檄文把曹操狠斗了一番,里面还写了一则丑闻:曹操率领士兵,亲自发掘梁孝王的陵墓,打破棺椁,露出尸体,盗取金宝。他手下还搜罗了一帮盗墓专家,并给他们授予官职——“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日后曹操抓住陈琳,只是质问他:“你写文章骂人也就算了,为什么要波及我的父祖?”

陈琳谢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关于盗墓一事,曹操并无申辩,陈琳也只是承认身不由己,并没有提到自己有诬陷之举。想来在乱世之中,盗墓确实骇人听闻,但在私底下,谁又能忍住诱惑呢?

兴许是因为早年发掘陵墓的经历,所以曹操临终时,再三嘱咐“无藏金玉珍宝”。他的儿子曹丕对天国也十足的冷漠,反复叮咛后人不要立寝殿、通神道、藏金银。

对于黄金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待着。对于现实的人来说,世界乱作一团,天国也不得安宁。

金灿灿的汉朝,还是落幕了。 uqPOk0qZdJibkByAUkA+kJf5SquxIEuSrDudIvhZpPUuJnf9AXyV1z8v7o4wJQ6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