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将产品构建完成并推向市场的时候,需要确定度量其成功的方法,不管是API、用户界面、网站还是付费广告活动,都可以。但通常来说,人们对这种度量方法并没有共识,团队要么并不清楚产品成功是什么样子的,要么就是理解不一致,关于谁在使用、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团队成员各有各的看法,结果导致产品体验变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协调性。团队需要共同定义清楚他们前进的方向,以及怎么确认他们何时取得了成功,这样所有人才能对齐。
对我来说,这种对共同定义或者说对组织级对齐的诉求是在2011年前后产生的,那时候我们团队正在探讨为一个大型开发者峰会所准备的主旨演讲。跟那次活动相关的各个部门高管都在房间中参加了讨论,包括工程部、营销部、布道师及公关部。在我们讨论演讲结构和顺序时,各种观点和兴趣既相互交织又相互冲突(正如一贯以来的那样)。每个人都是从权威的立场出发高谈阔论受众的需求,都在反复地说“……但是开发者想要……”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标识出了各自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核心受众需求,以及他们认为需要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着重强调的那些关键信息(如商业价值、工具先进性、新奇科技、生产力等)。
讨论结束后,我和公关人员聊了起来,我们都认为大家对本次活动的目标“开发者”群体的理解过于分化,并考虑是否需要通过一个共同愿景来牵引设计故事线。我们决定让团队用所谓的速记法,将泛化的“开发者”拆解成规模更小、定义更明确的社区,并厘清他们的痛点和期望。我们认为,这么做有助于讨论并确定主旨演讲的范围(例如,它不是针对“彼得”,而是针对“鲍尔”和“玛丽”的),还能抬高故事线的调性,超越碎碎念的层面。
随后的一年间,我们团队总共打造了5个开发者画像,并将业务重心聚焦到“拉维”“杰瑞”和“泰勒”这3个画像上。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些开发者画像就成为我们团队的核心资产,也成为业务规划时必须考虑的一大变量。我们以这些画像各自的业务和生活目标为基础构建产品和计划。我们把这些画像放到了给营销机构的简报里,甚至我们的竞争分析也是基于这些画像开展的。例如,我们会提问“一个经验丰富的独立开发者(杰瑞)会怎么应对DevOps?”,并将答案跟另一个不同画像进行对比,如某大型公司里的一线开发者(拉娜)。
画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大受众群体的复合视图,并允许他们成为产品故事线的一部分。目前已经有很多行业将画像用于营销,我个人深信画像对于开发者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开发者画像提供了一种更易于非开发者人士理解其开发者受众群体的方式。消费者和B2B营销都是非常成熟的领域,有既定的方法、最佳实践和基准标杆。但开发者群体的行为则有所不同:我们评估和试用产品的方式不同,他们判断和消费内容的方式不同,而且他们所偏好的销售模式也不同。
应用画像之后,我们发现公关和开发者营销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也更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