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作为一本以全新视角对新媒体领域知识体系及架构进行系统梳理的教材,本书在第1版《网络新媒体导论(微课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以便将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匹配学科建设要求的方式尽可能好地融入教材建设。本书以全新的逻辑框架、较为透彻的概念梳理、详尽的要点论述以及贴合实践的知识归纳,试图成为人们理解新媒体和把握传播发展的经典读本。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讲过一个论断:“历史的逻辑从哪里开始,理论的逻辑就应该从哪里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历史(实践)逻辑是学科建构逻辑最为重要的对标物,社会科学的一切学术都应以实践的检验作为最高标准,理论不应是自说自话的产物,高校的教材建设尤其如此。换言之,面对飞速发展的媒介与传播技术和大幅度扩展的实践边界,传播学科需要“回到原点”“回到现场”,即新的传播现实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与之相匹配。对传播学科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学科的基础,重新划定学科的边界、要素、结构和相应的作用机制,这对于我们把握传播领域的现实发展和未来可能非常重要。《网络新媒体导论(微课版第2版)》这部教材恰恰是从“原点”和“现场”出发而建构起来的网络新媒体的逻辑体系。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继金属活字印刷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之后带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重大变革的科技发明,它引发了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指向广阔的、有关社会政治、经济、知识等权力主体、权力来源、权力行使方式与分布格局的变革。不可避免地,互联网也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与传播格局,中断或终结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若要真正理解与把握互联网所开启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在新的格局下重新审视媒介与人、媒介与社会、媒介与权力的关系,寻求新时期社会传播的基本规律、运作逻辑与发展趋势,葆有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力以及确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安身立命之本,的确需要托马斯·库恩所言的一场科学思想的范式变革。具体地说,传媒行业中的各要素都在经历深刻而快速的迭代。在传统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的现实解释力正在遭遇空前挑战的情况下,《网络新媒体导论(微课版第2版)》正是这样一本尝试跳出传统的理论范式与知识体系,致力于以“互联网的逻辑”梳理、整合、重构网络与新媒体的创新性教材。

本书分为8章,从基本概念的辨析到系统结构的搭建,从传播技术、传媒用户、传播场景的变革到政治经济领域的现象和治理,贯穿全书的基本架构。它首先从对网络新媒体的本质概念的探讨入手,强调了应采用复杂性范式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网络新媒体系统,接下来,从“被赋权”“自组织”“进化”“流动”四个视角来分析网络新媒体中的用户,并介绍了分析与度量用户行为的方法、手段;第4章分析了网络新媒体的技术可供性,它从5G、算法、区块链、AIGC四个方面分析了基于通信技术的网络、基于数据技术的分发、基于网络服务技术的应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第5章考察了网络新媒体的新型应用场景,重点解读了VR/AR对场景的构建,以及场景构建的未来突破等。随后本书从产业格局、内容产业的免费与付费、小众经济、游戏经济和体验经济几个角度,阐释了网络新媒体的经济形态。接下来,本书描述了网络新媒体下的社会变迁与治理,如分布式自驱组织的形成、“后真相”危机与治理、“非理性”危机与治理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媒介化社会治理的机遇,以及科技伦理与人机关系的重构。本书最后对网络新媒体前沿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如作为媒介化社会未来生态图景的元宇宙、作为当下与未来在应用传播学领域最具前沿性意义的认知带宽与认知竞争的问题、作为未来传播学科重构基础的行为传播学研究、AIGC背景下的内容生产逻辑等。本书在架构上尽可能追求知识体系呈现的“丝滑”,以实现即使是传播学门外的“小白”也能零基础阅读本教材的撰写主旨。

本教材的署名虽然是我和曲慧副教授,但其中不少内容都是出自我们学术团队的集体智慧和相关的成果,我们要感谢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鼎力支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积极努力。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正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探索和努力前行的人们、给那些身怀远大传播理想的读者们某种学术上的帮扶和助力!

喻国明 于京师大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
2023年11月1日 coiL3sfBVK21WaUlpA3wbfxeMtjd20SGIkOGTxl8d5ZnnQlvSY7klYS/H3RS8u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