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从在法务省见到的10000名罪犯身上学到的事情


犯罪、违法、不良行为的发生,与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并非只存在虐待和弃养儿童、贫困等这类明显的教育不足。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出于为孩子好而说出的话语,可能反而成为了“打击孩子的话”,并毁掉孩子的未来。

没错,父母在育儿方面不易觉察的小疏忽才是问题所在。

对10000名罪犯、失足青少年进行心理分析后,我对此深信不疑。

虽然目前我在大学教授心理学,但以前在日本的法务省工作过。在法务省从事心理工作的22年里,我曾供职于青森、横滨、高知、松山的4所少年鉴别所 ,关押重大刑事犯的宫城监狱,以及东京拘留所。

此外,我还曾在霞关的法务省矫正局和法务省大臣官房秘书科、法务省综合研究所等处工作过。

我对很多类型的犯罪,以及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过心理分析。

当我在东京拘留所工作的时侯,正值二战后日本的犯罪案件数量达高峰的时期。从盗窃犯相关人员,到指定暴力团、大规模盗窃集团、外国犯罪集团等,我对在日本发生的各种类型的犯罪进行过心理分析。另外,由于宫城监狱集中关押了包括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内的长期服刑犯,所以我也对实施抢劫、强奸杀人、恐怖袭击杀人、骗保杀人等各种穷凶极恶的罪犯进行了心理分析。在少年鉴别所中,我也尝试对偷窃、使用兴奋剂等各类型的失足青少年进行心理分析。以上的每段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虽然违法、犯罪行为本身是绝对不可以原谅的,但当我看到失足青少年们时,在某种程度上深感他们其实是大人们的“牺牲品”。因为那些青少年们并不是自己主动变坏的。

正如本书开头所述,在一个看似没有问题的家庭里,很多情况下,监护人“觉得是为孩子好”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这就像“扣错扣子”一样,最初的一步错,将导致步步错,最终酿成大问题。

当然,世界上没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罪犯。

绝大多数父母在得知自己孩子的违法行为时,都会大吃一惊,“真没想到我家的孩子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

周围的人也会十分震惊,感叹“那么好的孩子为什么会犯罪呢”,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家庭还被周围人认为是“如画般的理想家庭”。但是,如果耐心地探寻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心理轨迹,就会发现犯罪一定是有缘由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下去呢?周围的大人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我曾对10000名罪犯和失足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分析,这也意味着我接触过很多育儿失败的案例。了解育儿失败案例不仅可以预防育儿失败,还可以成为思考“如何成功养育孩子”的契机。换言之,这与所有的父母息息相关。

因此,我根据以往的经验,写了这本育儿书籍。这是我第一次执笔撰写面向大众家庭的书籍,所以书中或许会存在个别不易理解之处。但我希望,本书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另外,本书列举了一则违法、犯罪的案例。当然,出于保密原因,不能将本人在现实中负责过的心理分析案件原封不动地记叙下来。因此,本书中的案例皆为虚构,案例中人物的名字均为化名,但大部分内容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为了不照搬真实的案件,我在本书中改写了事件细节,或者将两个以上的案件组合在一起进行撰写。

在本书中,我将列举出特别典型的“打击孩子的话”,同时加以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父母真实的育儿和教育中。

2022年7月
出口保行 JdywSOk774AonmSmw9pgHzjHUg66eB5KOK4zO2DcGc4r0zOryFnN+xavOEqA1b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