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门阙与天子号令

刘熙《释名·释宫室》云:“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 “阙”又称“象魏”。《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杜预注:“阙,象魏也。”孔颖达疏:“其上县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谓之象魏。” 孔颖达以为“象魏”与“县法象”和“巍巍然”有关。所谓“县法象”的做法源自《周礼》。《周礼·天官·大宰》载:“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郑玄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又引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贾公彦疏:“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者,周公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魏然。”

《文选》卷四所载张衡《东京赋》说:“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薛综注:“言所以立两观者,欲表明六典旧章之法。” “旌六典之旧章”,即是以上所说“县法象”之意。象魏所“县”之“法象”,除了《大宰》所说的“治象之法”外,还有《地官·大司徒》的“县教象之法” ,《夏官·大司马》的“县政象之法” ,《秋官·大司寇》的“县刑象之法”

汉代每擒杀夷狄之王,常将王首悬于阙下。武帝时郭吉出使匈奴,曾以“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之语恐吓对方 。终军曾誓言“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苏武警告前来劝降的义律说:“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汉武帝下诏称赞他“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 。汉昭帝时,傅介子斩杀楼兰王,“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有学者指出,未央宫北阙正对横门大街,离蛮夷邸不远。将夷狄王首悬于北阙的目的,除了向天子报功外,更重视其对四夷宾客的警示作用。

崔豹《古今注》卷上《都邑》说:“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 崔豹的解释虽是望文生义,但阙下确实常见人臣“思其所阙”的场景 。淮南厉王杀辟阳侯后“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梁孝王刘武曾“伏斧质于阙下,谢罪” 。汉哀帝宠臣董贤自杀前,“诣阙免冠徒跣谢” 。阙的辅助建筑“罘罳”,也有径作“复思”者。《释名·释宫室》说:“罘罳,在门外。罘,复也。罳,思也。臣将入请事,于此复重思之也。”毕沅注:“《水经·谷水注》及《御览》引并作‘复思’,则‘罘罳’有直作‘复思’者。” 王莽曾“遣使坏渭陵、延陵园门罘罳”,目的就是“毋使民复思也”

阙下又是行刑的场所。《汉书·刘向传》说:“孔子有两观之诛。”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少正卯奸人之雄,故孔子摄司寇七日,诛之于两观之下。”又注曰:“两观,谓阙也。” 秦始皇因母亲行为不检,将其幽闭冷宫,并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因进谏而积死阙下者有二十七人。齐人茅焦冒死进谏,秦始皇令使者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 汉代巫蛊之祸后,太子空缺,燕王刘旦求入长安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

由此可见,阙可以视作帝王展示治国方针的宣传窗口。正如《三辅黄图》卷二所说:“门阙,天子号令赏罚所由出也。” N5H3TGuKdSsHvz+QR7pEtu6z9unKKpIHCpkm1npM75Pn2l1z/arQ9lrNzZ3Ug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