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暴虐秦政的耻辱柱

崔琰《述初赋》说:“倚高舻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 秦东门高耸在东海之滨,展示了秦始皇并吞四海的雄心壮魄。有学者认为,朐县秦东门的设置对于我们考察秦政治格局中海洋的地位有重要意义。秦执政集团的管理重心地域向东扩展至于“东海”的行政趋向,也因此显现。 然而,作为秦始皇功业象征的秦东门,却遭到了后代文人的批评。

宋人夏竦有《秦东门铭》一文,批评秦始皇“取之不以道,守之不以德信,任胸臆慕于权势,峻文酷法乐于夸大”。树立秦东门的目的无非是“表其功业”。他说:“秦无东门,秦不为小。兵革既丧,礼乐既坏。秦有东门,秦不为大。天厌秦荒,祸起萧墙。”民心的得失,不在于门阙的大小,而在于统治者的执政方针。秦始皇暴崩之后,“匹夫大呼,社稷线绝”,夏竦由此发出“为国之弊,一至于此”的感叹。 与此相类,明人谢肃的《过秦门》诗也对秦始皇的暴政提出了严苛的批评:

秦帝何多欲,劳民不暂闲。开关吞六国,临海望三山。仙舸将风解,延舆载鲍还。空令胸石阙,相对愧苍颜。

诗人批评秦始皇“何多欲”,使人民“不暂闲”,并吞六国之后又妄想求仙长生,最终落得“延舆载鲍还”的悲惨下场,而立于东海之滨的“石阙”,只能无言愧对“苍颜”。

清人凌廷堪也作有《秦东门铭》一文,其中说秦东门“俯蟠地轴,仰极天根”,有“回天倒日之概,拔山超海之势”。凌廷堪对秦始皇的霸业发出“盛矣哉”的感叹,但也有“其志可谓荒矣,其心可谓侈矣”的批评。他以为秦始皇“不师往古”,“奈何恃力”,使得“遗黎凋敝,疲氓孱弱”,最终霸业凋零。所谓“刚极则折,坚极则缺”,只剩“双石之峙,东门之名,阅千年而不改。”

看来,在后人眼中,“峩峩”卓立的秦东门竟成为标识暴虐秦政的耻辱柱。

上引几文虽然都以秦东门为主题,但对于秦东门的确切位置却并未加以考证。那么,秦东门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oaFE0948aSAj/XlVZag5I/ieVa2EXABDpU7hJX2fUrofjfmYpvRWtzOWy/wc6R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