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高阙与“秦北门”设想

王北辰在《古桥门与秦直道考》一文说,在秦昭王修筑的长城上开有一个门阙,门阙正南方就是秦都城咸阳,它至晚到汉代已称作“桥门”,按照方位,它正是秦之北门。

“桥门”一名出自《后汉书·段颎传》:“颎复追羌出桥门,至走马水上。寻闻虏在奢延泽,乃将轻兵兼行,一日一夜二百余里,晨及贼,击破之。”李贤注引《东观记·段颎传》补充说:“‘出桥门谷’也。” 王北辰认为,今红柳河支流芦河即是古之走马水,今白于山即是古之桥山,桥门就在红柳河支流芦河流出白于山的河谷。 不过,王北辰的观点受到史念海、吕卓民的质疑。他们认为,芦河并不是古之走马水,桥门的位置也不应在芦河流出白于山的河谷。并且,芦河流经的地区只有明长城遗迹,并无证据表明秦昭王长城也经过此地。 王北辰以明长城遗迹考论秦之北门,确实不当。

离秦直道终点不远的阴山山脉上,有一道重要的关口——高阙。关于高阙,《水经注·河水三》说:

《史记》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峨然云举,望若阙焉。即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也。自阙北出荒中,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说:

高阙,山名,在五原北。两山相对若阙,甚高,故言高阙。

《史记·匈奴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地理志》说:

朔方临戎县北有连山,险于长城,其山中断,两峰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

看来,高阙的得名是因其山中断相对,高耸似阙。高阙因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塞防重地。不过对于高阙的地望,却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第一种观点认为高阙在今狼山(古阳山)某山口。关于这个山口的位置,王北辰以为是狼山达拉盖山口, 张海斌以为是狼山哈隆格乃沟, 王治国、魏坚、舒振邦以为是狼山达巴图沟,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是狼山石兰计山口,张维华、侯仁之、谭其骧、赵占魁、唐晓峰皆持此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高阙在今乌拉山(古阴山)某山口。关于这个山口的位置,严宾、何清谷以为在乌拉山西段, 李逸友以为在乌拉山西段大坝沟口。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乌拉山高阙是赵国高阙,狼山高阙是秦汉高阙,二者有相互承继关系。沈长云以为赵国高阙在大青山、乌拉山一带,汉代高阙则在狼山石兰计山口。 鲍桐则确认赵国高阙在乌拉山昆都仑沟,秦汉高阙在狼山石兰计山口。 辛德勇进一步充实了鲍桐的论证,他肯定赵国高阙在乌拉山西段某山口,但其具体位置需要进一步考古工作的确认。秦统一后沿用了赵国高阙,后蒙恬出兵占据今河套地区,又在河套北侧的狼山沿线修筑了新的长城,高阙也随之北移至狼山石兰计山口(图3-2)。

图3-2 秦末汉初河套附近地区边界示意图

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皆属阴山山脉,黄河河道沿阴山山脉自南向北又折向东流。从卫星地图上看,这些山体靠近黄河的一侧有多道山谷,因此,类似于“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峨然云举”的山口不止一处。这就容易造成学者之间的不同的意见。比较来看,辛德勇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对于高阙的具体位置,还需要学者做进一步工作。无论如何,高阙因其险要的地理形势而成为重要的军事塞防,却是没有疑问的。

应当注意的是,秦汉超长建筑基线的南端可能与南山阙有关,以咸阳为基点,与之垂直的纬线又直指秦东门。而阴山高阙基本处于咸阳正北,超长建筑基线所属的经线又恰好经过乌拉山之西,与阴山高阙所在的乌拉山西段的经度相距并不遥远。这不能不让人有所联想。我们或许可以将高阙视作秦帝国设在北方的国门。

门阙常常是国土界线的标志。进入此门,即是入我国土。高阙所在的长城沿线,正是秦帝国领土的边界,而阴山高耸,北面即是匈奴领地,在这里树立一座国门,也有某种象征意义。《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宇称帝后,“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这一疆域规划同样宏阔。褒斜是秦岭中的山谷,熊耳、灵关是今横断山脉中的山谷。以对峙的高山形成的“前门”“后户”,矗立在王国的边界。《淮南子·墬形》的内容是“纪东西南北山川薮泽” 。其中说,大地的边界是八极,而八极所在,就是八座大门,“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 。大地边界的八座大门,其组成皆与山有关。其下又说“八门之风,是节寒暑” ,可见八方之风是由八门控制。这应是由对山间谷口常有大风的自然现象观察基础上推演而出的。因山为门,更能体现建筑的雄大,展示帝国的威仪。矗立在阴山之巅的高阙,与秦刻石一样,是对新占据土地的人民宣示所有权的表达形式,是疆域一统的象征。 IKkCZdrFW4ZAs6WJ1CvrE2nFmdLk2z4LT6kuy4RLfxdu0OT+h0nl54gf3YCExG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