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阿尔弗雷德·朱利斯·艾耶尔
A.J. Ayer

艾耶尔22岁从牛津大学毕业,到奥地利旅行时接触了由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组成的维也纳学派(包括分析哲学家莫里茨·石里克,经验主义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数学家卡尔·门格尔、库尔特·哥德尔),他们的共同信念是“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以事实为基础。该学派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影响,试图从验证原则角度,寻求重新定义知识的方式,对20世纪哲学及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语言、真理和逻辑》及其他著作,艾耶尔成为英国、美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艾耶尔在25岁时写下这本书,内容涵盖伦理学、概率及语言,书中对形而上学直率、激进的批判使他闻名于世。

可证实原则

艾耶尔的可证实原则指出,一个句子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有意义,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作为语言使用者,可以了解它的真实性。因为有意义的句子的真实性必须符合可能、可观察的情况,例如“火星上有外星人”是有意义的,我们知道如何来证实它,即通过观察火星上是否有火星人或其他迹象。请注意,我们不太关心句子本身是否正确,而是关心它有没有意义,也就是可证实性。

然而,艾耶尔仍留有一些余地,强调我们只需确认这些句子可能为真的部分,而不是绝对正确,就是有意义的命题。因为很多命题即使大量地观察,也只能确认它可能为真。这类命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普遍法则,比如“所有的砷都有毒”这句话,我们认为它是有意义的句子,因为利用大家都知道的归纳法,通过持续大量地观察,只能确认它可能为真,没有几个观察结果能证实所有的砷都有毒,我们无法单从特例推断一般情况下会有更多可能的确定性。

艾耶尔还提出情感表达主义的概念,即关于道德的陈述句是不是有价值的判断,是不是受说话者的情感驱动。当它们无法被任何客观道德“事实”或经验验证,就没有认知意义,也可以说毫无意义。举例来说,当某人说“玛丽是好人”时,并没有定义任何客观事实或情境,只是表达了某人对玛丽的感情。同样,我们听到“战争是错的”这个陈述句,它不是能以某种方式得到最终证实的命题,它只是一个观点,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大多数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都是关于说话者的情感,而非对“真实”的描述。

形而上学是没有意义的

艾耶尔将可证实原则应用于哲学,并开始质疑形而上学、美学、伦理学、神学的基础。他参考当时形而上学书籍中典型的陈述句,随机从F.H.布拉德雷《现象与实在》中找出一句:“绝对进化,但它本身不能够进化或发展。”

艾耶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无法观察这个句子是否为真。此外,所谓“绝对存在”(不管它是什么)、“达到进化”对其他人有意义吗?如果句子只在可证实原则中才有意义,我们无法知道在什么情境下(如果有的话),能观察到布拉德雷陈述句的真实性,所以怎么能说“绝对存在”曾经在进化中?在这个假设中,布拉德雷用这些词汇表达它们的普遍意义,艾耶尔得出结论,认为我们应该判定这个句子没有意义。

艾耶尔关注的是事实意义,例如“正在下雨”的事实意义就是正在下雨,这就是形而上学陈述句缺乏的。这个句子与其他句子呈现的意义不同,如情感意义。以诗歌为例,它可能缺乏事实意义,但这并不是放弃它的理由,因为诗人并没有试着将诗句视为现实的真实描述,其字面意义与一般情况不同。换句话说,当形而上学被批评为荒谬,形而上学家却坚持这些抽象概念的词汇如“绝对存在”是表达真实的忠实叙述。尽管艾耶尔是无神论者,他仍驳斥谈论无神论是有意义的想法,因为说出“神不存在”和“神存在”同等荒谬,两个陈述句同样不能被验证。

艾耶尔对可证实及有意义陈述句的想法,来自他对“自然主义”的信仰,认为哲学可与科学同等对待,也就是将所有对真理的断言,置于严密的审视之下。艾耶尔虽然不能瓦解整个形而上学领域,但至少可以约束哲学家发表有意义的言论。

总评

艾耶尔是他崇敬的哲学家大卫·休谟的继承人。艾耶尔强调人类知识的局限性,结合了欧陆逻辑实证主义的怀疑论,以及受到维特根斯坦语言分析的影响,让年仅25岁的艾耶尔写就了如此震撼的著作——《语言、真理和逻辑》。

对于现在的学哲学的读者来说,哲学著作是以非常深入的方式研究特定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让人耳目一新,语言简洁,没有艰涩的用词,非常易读。虽然许多人说这并不是完全原创,但它仍是分析哲学及逻辑实证主义领域中一本绝佳的入门书。

随着本书的成功,艾耶尔曾被问及哲学接下来要干什么。一贯自信的他说:“没有下一步了,哲学到此为止。”

阿尔弗雷德·朱利斯·艾耶尔

艾耶尔出生于1910年,母亲出身荷兰犹太家庭(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创始家族),父亲从事金融行业。艾耶尔是家中的独生子。

他曾获得伊顿公学奖学金,曾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学习哲学,指导老师是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耶尔效力于英国军事情报部门,后来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及伦敦大学学院担任教职,同时也是备受媒体关注的知名人士。

艾耶尔有过四段婚姻,他的风流韵事不断。在其传记《艾耶尔的一生》中,作者班·罗杰斯叙述了一段往事。当时艾耶尔在纽约参加一场派对,房间里突然发生骚乱,超级名模娜奥美·金宝控诉受到拳王泰森的袭击。艾耶尔出面制止,泰森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世界重量级拳王!”艾耶尔礼貌地回复他:“我曾经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既然我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让我们像个理性的人,好好谈谈这件事。”

艾耶尔退休后,支持许多前卫的社会议题,包括改革有关同性恋权利的法律。1970年他获授爵位,1989年逝世。

其他著作包括1940年《经验知识的基础》、1955年《知识的问题》、1971年《罗素与摩尔:分析哲学之传统》、1977年《我生命的一部分》、1980年《休谟》、1982年《二十世纪哲学》、1984年《我生命中的更多部分》,以及两部自传作品。 cBBFCZYzTYTB915yF9TtElYcJkdaI2/eZ+xSykf3JW43Jl53Si7KFoeMyC/L9h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