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 戴维·玻姆
David Bohm

戴维·玻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以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及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而闻名,两者都与粒子特殊活动有关。

德布罗意-玻姆理论假定量子力学中的“隐变数”显示出本身的非局部性质(例如,粒子之间是联结的,尽管相隔很远的距离,也会像双胞胎一样运动)。玻姆曾在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小组中(知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也曾与爱因斯坦合作。从科学到形而上学,玻姆学贯中西,还深受印度的哲学家及作家克里希那穆提的影响。

玻姆痴迷于实验结果,他的实验结果显示,即使粒子相隔很远,也能以某种无法解释的光速传播物理信号进行交流。这种瞬间(或者非局部)的沟通是众多暗示之一,这说明宇宙并不是空无一物、只有物质粒子的空间。相反,空间本身充满智慧,最好能将空间理解为意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的感官只能抽象感知某些现象,从而得到印象:万物独立且自主,精神与物质也是独立的。但这些观点违背了明确的物理机制,仍然被科学证实是错误的。

当大多数的物理学家满足于挖掘自己的专业知识,玻姆却极其关心自己的思想造成的影响。他认为,世界上许多问题都来自一种观念,即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是彼此独立的,这种观念让我们想保护自己不受“他者”的影响或伤害,将人类视为自然以外的事物。这种开阔的思考,使玻姆成为一名哲学家,他的思想解释了当科学无法揭露研究意义,哲学思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玻姆为大众写下《整体性与隐缠序》,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

新的宇宙观

玻姆指出,长期以来,原子论的宇宙观似乎是对现实最好的解释,然而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学表明,现实的基本水平没有这么简单。实际的粒子难以捉摸,在某种程度上,最好将物质理解为能量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微小事物的组成物。玻姆说,原子本身是很难定义的东西,它的存在像“无法被定义的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存在环境,包括正在观察它的人或物体。原子更像是现实的简化物或抽象活动,而不是现实本身。玻姆曾说,粒子像一个“世界管道”,它一直处于运动中,就像一个能量点,而不是单纯的物理学概念,每个粒子都会通过空间延伸,并在其周围的场域与其他场域融合在一起。

宇宙不是空无一物的真空,而是包含了一些物质,万物都在统一的场域,“没有一处分割或破裂”。这就是玻姆的“整体性”概念,他用地毯上的图样作为比喻:没有理由说地毯上设计的花朵或图样是不同的物体,它们显然是地毯的一部分。

隐秩序及显秩序

玻姆宇宙论的第一方面是整体性,第二方面则是他的隐秩序及显秩序。本质上显秩序就是我们能以知觉感知的万物,也就是“真实世界”。在显秩序中,事物存在于独自的空间(时间)领域中,显然独立于其他事物。隐秩序则相反,它在时间、空间之外,包含了显现于真实世界中的万物的种子,包含一切可能的东西。换句话说,隐秩序被折叠于空间和时间中,只有少数时间会以显秩序的形式表达。隐秩序才真实、稳定,而显秩序是显著的现实的子秩序。

玻姆举了一个例子。将一滴墨水滴入装有黏性液体的容器,当容器高速旋转,墨水会溶解在液体中,变得模糊。而改为反向旋转时,墨水会随着液体的圆形转动,回到原始位置。因此,即使过一段时间这个秩序会消失,墨水运动的秩序仍折叠于液体之中。玻姆同样以这个例子说明墨水在液体中的路径,就是它的隐秩序,而肉眼可见的部分就是显秩序。后者之所以可见,是因为光源及我们的眼睛、大脑、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

这个解释与整体性有何关系?所谓整体,包括空间、时间、意识、显秩序及隐秩序,这些被玻姆称为“全体动态”“不可破坏、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我们将世界分解为自主的每个部分,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总法则”或“整体法则”仍然允许宇宙中的万物看似自主,即使它们实际上并非自主,每个看似独立的事物或事件,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就像地毯上的图样、河流中的漩涡),而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

精神与物质

现实的思考、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很久之前,人类就对固定性、稳定性、事物的“现实性”以及思维领域的变化性和不真实性做出区分,这是为了方便而区分,而不是为了真理。玻姆的“整体性”观点认为,如果精神和物质来自宇宙的流动,那么将“思想”与“现实”区分开来是没有意义的。这对量子物理学和其他科学中“客观观察者”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认为他们处于观察物之外,但如果你接受现实就像流动的运动,那么观察物、观察者、观察工具、实验结果,都必须被视为同一现象的一部分。

这只是大脑及神经系统(或称自我)产生的个人想法,会促成分离感、混乱感以及错误的假设。不过,我们至少要意识到这种可能性,对只是我们自己的预测或错误分类的想法持开放的态度,与宇宙整体性区分开。这就是为什么东方哲学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观察自己的思想,或者在冥想中有一段“不思考”的时间,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与世界的关系,如果你感知的现实是独立的物体,这就是你对现实的体验;如果你感知的现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你自然会改变与其他生命的关系,以及你的个人意识。

直观知识与创造力从何而来

玻姆将思想分为两种,一种自然与记忆有关,另一种则是“智慧感知”。后者可能是一闪而逝的想法,在这种闪现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错的或“受限制的”。这些想法是全新的,似乎是凭空出现的。如玻姆所说,较为盛行的观点是,不管看似多么新颖的感知,都是从大脑的神经元及突触中产生。然而,如果感知是完全新颖且无条件产生的,它们不可能来自大脑中储存的记忆和经验,而是来自普遍的意识的流动,它超越或优于任何大脑中特定粒子的排列。

我们可能通过感知“知道”某件事,不需要通过记忆或机械式思维了解它的基础,只是因为我们能简单地适应普遍流动(确实,我们从来不属于普遍流动)。同理,真正的创造力也是如此,从来没有人能说出原始想法来自哪里,创造力是神秘的,因为它确实不是来自“我们”,我们是智慧的洪流中抽象存在的结果。玻姆将人比喻为无线电接收器,当它接通时会产生无意义的“嗡嗡”声,他说:“当思想独立运作时,它是机械式地运作,而非靠智慧运作,因为它将自己从记忆里不相关、不适合的秩序中抽离出来。”只有思想处于某种和谐的频率,一个智慧的秩序才能成为秩序和有意义的工具。

总评

尽管我们了解量子物理,玻姆说科学家们仍对宇宙持机械论的看法,认为最初是原子构成了宇宙,接下来是电子,现在是夸克及质子。虽然本书写于大型强子对撞机 问世和寻找希格斯玻色子之前,也就是在“上帝粒子”发明之前,玻姆就将这些视为寻找宇宙基本构造的一部分。相对论认为单一稳定粒子只是错觉,爱因斯坦偏向将宇宙视为一种统一场。只是因为我们执着于寻找“事物”,才会让我们将宇宙视为装满物品的容器,而空间更像是一个孕育无限可能的场。正如玻姆所说:

我们称为真空的空间,包含着巨大的能量背景,我们知道在这个背景之上,是微小、“量子化”的波量状激发的物质,不是浩瀚海洋中的细小波纹。空间充满很多能量,而非空无一物。

玻姆认为宇宙是流动的整体,在哲学上被称为“中立一元论”。极端理性主义者伯特兰·罗素也认同这种观点,他写道:“精神与物质的整体二元论是一种谬误,世界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在某一种设定下被称为精神,另一种设定下被称为物质。”

在玻姆的观点中,个体人类是否真的存在?他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现实,人天生就会与他人互动。但这是误导,甚至是错误的假设。恰恰相反,这些全是整体的投射。”我们确实以独立现实而存在,但在我们被吸收进更大的运动之前,我们从来不是真正独立,更像是地毯上令人炫目的图样,或溪流中的微小涟漪。

戴维·玻姆

1917年,戴维·玻姆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他从小就喜欢实验和发明。父母分别是匈牙利和立陶宛移民,父亲经营一家很成功的家具公司。玻姆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学院,毕业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成为该校劳伦斯辐射研究室成员,还加入了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的物理理论研究小组。同时,他参与了激进的政治活动,其中包括美国青年共产主义联盟及反征兵辩论。

奥本海默希望玻姆参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原子弹研发项目 ,但因玻姆的学生政治立场,没有获得国家安全许可。玻姆转而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并取得博士学位,这段经历有些艰辛,他的研究曾被列为机密,一度被拒绝接受。“二战”后,玻姆接受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职位,与爱因斯坦一起工作。然而,1950年玻姆因之前与共产主义有联系,受美国参议员麦卡锡领导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的传唤,并因拒绝指证任何朋友与同事而被逮捕。之后,普林斯顿大学暂停了他的职位,即使他在1951年被无罪释放,也未能再次获聘。后来他在巴西的圣保罗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于1951年发表了《量子理论》,这本书正是哥本哈根量子物理学观点的经典著作。

1955年,玻姆迁居以色列,认识了莎拉·沃夫森后与她结婚。两年后他成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另一名学生发现了奇特的粒子能力,可以“感知”磁场,称之为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1961年,他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当时最密切的合作伙伴是物理学家巴兹尔·希利。玻姆成为公开论坛的强力推动者,讨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议题(“玻姆对话”)。1992年,玻姆于伦敦逝世。

其他著作包括1961年《现代物理学的因果律与概率》、1985年与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合著的《超越时空》、1993年《变化中的意识》、1993年与巴兹尔·希利合著的《不可分割的宇宙》。2002年尼科·里所著《不可或缺的玻姆》,由达赖喇嘛作序。 6xN41p2rJJOhHLtc9IrAJ6faqTEKUgitrJWkO9G7C9CP7biaMMQtoja3IayhxdO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