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几本伴随一生的书

有位读者问:“您说过一个人应该有三四本伴随一生的书,那伴随您的书是哪几本呢?”

我很喜欢这个问题,但又有点儿难以回答。读书犹如击水行舟,每一段行程都有别样的风景,视野在不停地变换。我小学时喜欢《木偶奇遇记》,中学时迷恋《大卫·科波菲尔》,大学时热爱《丧钟为谁而鸣》,研究生时爱读《赫索格》。然而这些都不能算是“伴随一生的书”,因为它们让人难忘,却都属于求知或审美的范围,写的都是在我生命之外的世界。“伴随一生的书”是另一种存在,它融入内心,推动命运,没有它,人生可能是另一种样子。想到这里,我回答:高尔基的《在人间》、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现在很多人不太熟悉高尔基,然而对我来说,他的《在人间》却是永不褪色的记忆,这本书奠定了我对底层大众的基本认识。书中的少年阿廖沙干过各种苦活儿,与底层社会的各色人等——洗衣妇、厨师、士兵、船员、建筑工、画匠……相识相伴。这个爱看书的孩子看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听着所有的谈论,感到莫名的紧张、隐约的不安。他读过不少描写平民、反映平民生活的书,但书中的平民与实际生活中的平民相差甚远。书中的平民的命运是不幸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贫弱的,可是生活中的平民,是不幸与万幸的交织,是善良与凶恶的中和,他们全都出奇地有味,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魂,都是朦胧的,让你永远也捉摸不透。看《在人间》的时候,我刚刚小学毕业,正逢“文革”中期,到处是革命的红色标语,“群众”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词汇。然而《在人间》提供了另一种图景,那些底层的人们如野草蔓生,表面的杂芜之下,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船上的厨师穆斯雷,他看上去很暴躁,但心里很柔软,他对阿廖沙说:“我对什么人都挺好,只是不表露出来罢了。这不能让人瞧出来,让人瞧出来就得吃亏,什么人都一样,会爬到和善的人的头顶上……把你踩倒。”一本《在人间》,让人触摸到金字塔社会最广阔的底部,感受到人类凹凸不平的生存真相,读过之后,就再也不会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去描绘人世间的百般生态了。

《枕草子》成书已经1000来年了,是日本散文的发源之作。一本20来万字的书,汇集了300多篇随笔,用今天的话来说,它是碎片化写作的典范。作为日本天皇宫中的女官,清少纳言的活动范围很小,但她把这种小日子写到了极致,用写俳句的心情记下了一个个瞬间,化虚无为灵动,“本来是隐藏在心里的事情,以为不会说出来的,可最后还是说出来了,正应了那句诗‘因为流泪而泄露了心事’”。她的文字化实为虚,从僵硬的日常中撩起心底的涟漪,唤起内心的百感交集。阅读《枕草子》让人有些怅惘,每一篇读起来都不难,仿佛人人可写,但细细地品味,却是很多人每天失去的东西,近在眼前却又很遥远,如同这一段:“在月亮特别亮的夜晚,驾着牛车从川上经过,牛车经过的地方有水波漾起,像是破碎掉的水晶一样。”我读《枕草子》的时候正在读研究生,难忘那一刻的明白:生活是一种潺潺流动,每一秒都晶莹闪亮。我们的心却像一个大筛子,让大量的珍贵不知不觉地漏走。生命的第一要义是感受力,而满世界急匆匆的脚步,只让人们走马观花。若是能经常读一读《枕草子》,我们的心还会那么浮躁吗?

《堂·吉诃德》是本令人不敢直视的书,因为它写出了一个历史的秘密:“疯子”堂·吉诃德完全脱离了生活的常规,手持长矛挑战一切不合理。这样的角色是人类的基因突变,远远超出了社会的接受度。堂·吉诃德本质上代表了一种逆流而上的人,他那自得其乐的独往精神,强烈挑战着惯性的传统生活。从概率上说,这样的人99.9 %会惨败,《堂·吉诃德》的结局也正是如此。但这本书的奇特之处是有个人居然相信堂·吉诃德会成功,还因此赌博般地跟随他浪游四方。这个人就是桑丘,他期待堂·吉诃德打出天下后给他一块封地,分享巨额财富。桑丘看上去傻乎乎,但其实精得很,堂·吉诃德要是失败了,他会毫发无损,无非回家继续干活儿。堂·吉诃德胜了呢?那他就发大财了。堂·吉诃德与桑丘合在一块儿,俨然一部人类历史:一个个“堂·吉诃德”冲锋陷阵,绝大部分死于风口浪尖,一代代桑丘随时等待,一面嘲笑着倒下的勇者,另一面准备收获侥幸成功者带回的果实。这听上去好像很残酷,但恰好写出了人类本色。最难办的是放下这本书的那一刻,人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当堂·吉诃德还是桑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却会缠绕人的一生。

这3本书,不一定人人喜欢,但都承载了成长中难解的大问题,每一次都能读出新的意味,产生新的疑问。好的作品是问题播种机,它让读的人永远感到自身的幼稚。人一旦像苏格拉底一样察觉到自己的无知,生命的智慧就真正地打开了。 XAXrwO19Qra/JMDnt8zzjHvZJZedzgfdq9dv2Gc6YvHdZZ7XFhimoaZeWDk6oK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