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相信,
上帝赋予了我们
感官、理解力和智慧,
却不允许我们运用它们。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年)
很少有科学家能拥拥有伽利略这个意大利人这么大的名声,而拥有他那种专业能力、客观眼光以及张扬举止和激烈态度的人可能就更少了。这些特质同时也显现出他极度爱出风头的性格。伽利略首先在新学说和新发现的提出方面成绩斐然。如今他是脱口秀节目最受欢迎的话题人物,那些嘉宾滔滔不绝又自以为是地对上帝和尘世妄加评论,好像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有更深刻的理解一样。
可能正是因为伽利略这种人性的特征吸引了布莱希特,才使得这位诗人下定决心在20世纪前半叶写一部关于伽利略生平的戏剧。布莱希特作品中的伽利略一方面是一个狂热的科学家,“他像一个热恋中的人,像一个醉酒者”一样咆哮着喊出他的经历;同时又展现出自己强烈的渴望,“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想体验什么是光明的话,我会把自己关在地下10寻 的地牢里,那儿一丝光也透不进去”。
另一方面,这位德国诗人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个咄咄逼人、充满挑衅意味的伽利略。他与庸众的愚钝做抗争,并且在高昂的情绪下表示,无论如何不会原谅这些人——“他们没做任何调查却还喋喋不休”。
听到伽利略·伽利雷这个名字时,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天主教堂与科学研究者的水火不容,甚至会想到顽固的宗教法庭迫害伽利略并迫使他放弃自己学说时所使用的那些手段是如此的卑鄙残忍。只有在回顾完他人生中这段悲剧经历后,人们才会突然意识到,伽利略首先是一个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颠覆了人们对天体运行和天体外观的认识。伽利略同时也是第一个不单纯依靠肉眼来观测天体的天文学家。他在1609年设计制造出的新式望远镜,为此后科学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对宇宙的观察和认识提供了一种更加广阔的视角。
在天文望远镜出现之前,伽利略一直致力于研究地球内部物体及其运行的物理规则——这从他对悬挂的枝状吊灯以及自由落体或漂浮物体运动轨迹的研究中可见一斑。在多次尝试自己设计和制造实验仪器后,伽利略开始寻求一种特定的“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他通过认真观察及精确测量而得到的数据。在他看来,数学就为人类提供了这种语言,即数学公式和数学方程式。伽利略甚至将这一想法作为科学信条写入了1623年完成的《试金者》一书中。现代科学直到今天仍然与这种信条息息相关,尽管这一信条在很多领域——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并不总是适用,而且有时候甚至需要对它进行彻底考察。“要想理解自然之书,人们必须首先学会这本书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而所用文字则是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如果不借助这些工具,人类是无法理解其中含义的。”
换句话说,就像伽利略公开宣布的那个信念一样:“上帝是一个数学家。”很多听众直到今天还是很推崇这句话,以至于没人意识到伽利略在这句话中所表现出的自高自大。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在类似于小球和其他物体的自由落体这种物体运动中,有着可以用数学来理解的自然法则,而他伽利略则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对这一公理的研究,可惜没有成功。伽利略并没有为他上面所说的那句话提供任何强有力的证据支撑,直到17世纪末科学家才提出了相关的可信证据。
一句话,伽利略关于数学的论述很符合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并且其大胆新奇的视角也为世人所称赞,但是这种视角却与彼时的科学成果脱了节。这种现实与期待之间的矛盾最终将我们的英雄置于与教堂的危险冲突中,因为那时的教堂仍然依靠直觉来认识这个世界。
伽利略与教堂的冲突开始于1614年。他在信件和谈话中提到,天文学家的使命不是去考证哥白尼体系是否和圣经里的某条教义相符。这个年代科学的任务,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注意到宇宙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原理,并以此来揭示整个宇宙的运行原则,从而勾画出新时代的草图。在这个时代中,由于望远镜的诞生,人们得以更近距离、更准确地观察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