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气的基本元素

大部分人的观念都认为气功的“气”只有一种,其实气依频谱的不同分为许多等级。我们这里要谈的,是练习呼吸吐纳时,由鼻子从外界吸进丹田的气,这是炼气的最原始材料。

道家通常把气粗分为“先天气”“后天气”两大类,清代黄元吉曾于道光、咸丰年间在四川传授养生术,门人将其讲稿整理成《乐育堂语录》一书,剖析炼气原理深入浅出,颇值得参考,他对后天气的解释为:“何谓后天气?即人口鼻呼吸有形之气。”所谓的“有形之气”就是一般人练呼吸吐纳时吸进身体的空气,在中国道家的修炼过程中,借着呼吸将气吸进身体的动作称为“服气”。空气的成分,可利用科学方式观察的有氢、氧、氦、二氧化碳等,以及水蒸气、微生物、尘埃,还有号称空气维他命的“空气离子”等;这些有形有质的气体被吸进身体之后仅停留在肺部,并没有管道进入丹田,那么,进入丹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丹田里的气包括哪些成分。我认为,炼气的初期,丹田里至少应该有下列三种成分的气:

(1)除了吞咽食物时混入的一些空气之外,食物进入大小肠之后开始腐化,其营养为我们身体所吸收,但腐化的过程会产生一些废气,古人称之为“五谷腥腐”,现代医学家认为这是人体自体中毒的最主要来源。

(2)动植物本来是有生命的,生物都有生物能,它也是另一形式的气。我们消化动植物,同时也吸收了它们的生物能。

(3)练习呼吸吐纳吸气时,由外界进入丹田的某种成分的“气”。

这三种气,前面两种很容易明白,应无争议,但第三种就很值得我们研究了。《乐育堂语录》把后天气也称作“凡气”,亦即凡人呼吸之气,但是,凡气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呢?

呼吸吐纳时吸到丹田的“气”为一种含有火气及动能的粒子,古修道家称之为“元阳”。元阳以及本书即将提到的诸多气的种类,都是尚未合成物质之前的宇宙原始能量,在本书里还无法就其成分在物理、化学特性上加以分析,不过,我们应该抱持一个观念:科学尚未发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有很多元素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发现的。因此书中仅能提出它的发生过程和现象,至于详细的科学数据,只好留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元阳是一种能量,因此,人身虽没有管道直通丹田,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将这种能量穿透身体带入丹田。至于心为什么能将元阳带往丹田,我们留待下一章说明。

因为修道家避谈初级功法,所以“元阳”这个炼气的初级材料甚少在道书中出现,在有限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乐育堂语录》一书中说:“学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始能内伏一身之铅汞,外盗天地之元阳。”这句话即说明了炼气之初必须用心意去降伏体内的气,并且盗取天地间的“元阳”;此外,内丹学宝典《性命圭旨》也说:“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这里所说的“坎”是指丹田部位,炼精是取用丹田中所储存的“元阳”为材料。经由呼吸吐纳吸进来的是后天气,根据以上两位前辈话中的含义得知,我们吸到丹田的后天气的成分即是元阳,这就是炼精的材料。

至于“元阳”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呢?阳主动、主火,根据它的物质特性判断就比较容易明白:装一碗水放在通风的地方,它会慢慢蒸发干涸;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比较容易干;吃橘子时把剥下的橘皮放在室外吹风,不几天就成了陈皮,这是什么道理?道家认为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火气的缘故。

元朝的修道家俞琰说:“若无药而行火候,则虚阳上攻,适是自焚其身也。”意指炼气初期,如果没有调和阴阳的比例,吸了太多的元阳到丹田,没有与元阴取得平衡,就会成为虚阳,火气就会上升,等于引火烧身。清代伍柳派之一的柳华阳在《金仙论证》也说:“升提太重则为邪火。”说明漫无止境地吸气入丹田,将会变成一股难以控制的“邪火”,所以炼气不得当,也会带来麻烦。经由这些修道前辈的描述,我们对吸入丹田的后天气——元阳——的性质应有初步的认识。

在“气功留言板”里面,网友最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练呼吸吐纳一段时间之后,嘴巴破了、脸上痘痘猛冒、口干口臭、全身燥热难耐?

炼气的人有个共同的经验,就是长期将气带入丹田,丹田就会发热。丹田发热的初期,只觉得全身比较暖和,非常舒服;但练功日久,或练得太勤,慢慢就会感觉身体开始“上火”,这就是元阳累积太多产生的现象。所谓上火,就是火气浮动上升,空气加热会膨胀,气的性质本就轻而上浮,何况是火气?举例而言,热气球重达数百公斤,就是利用热气将它推上天空的。练习扎马步的人,马步站久了腿部常有似火在烧的感觉,即是大量元阳贯注腿部的现象。

丹田中的元阳累积到一个程度之后,会形成一个火气团,开始不受控制,会离开丹田而上升,在身体中到处乱蹿,有人练功被气团缠身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古人说“养气如养虎”,养虎足以为患,元阳跟老虎一样,小老虎很可爱,养大反而会伤人。瑜伽史料记载,自古以来被气所伤的瑜伽者不乏其人。北宋张伯端著的《悟真篇》,后世将之与《周易参同契》并称道家两大经典,他在书中也说:“受气之初容易得,抽添运火却防危。”这是教人在吸入后天气的时候,要懂得“抽添”谨慎调节火候,以免发生危险。

一般人如果自学炼气,普遍会碰到上火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陈撄宁即发表《为止火问题答复诸道友》来讨论这个问题,教我们如何控制火候。因此之故,我们练习呼吸吐纳,除非练武,否则不能漫无止境地吸气,而且形成火气团之后还要想办法让它留在丹田、稳在丹田不浮散,然后炼之化之,将它变成安全稳定的成分。

古时候的修道家,有些人强调“先天气”可用,“后天气”不可用,皆因后天气难以控制,要锻炼后天气让它乖乖听话颇费功夫,而且相当辛苦。但也有少部分丹家主张不可缺少后天气,认为后天气不但可用,而且还是必用的,如《难经》即明示后天气入丹田之后,成为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本源,缺少了后天气,经脉、五脏就缺少灌溉;《太清调气经》专论调气功法,书中也介绍了许多“服气”治病之法,所以治病也少不了后天气。

明代伍冲虚在《天仙正理直论》一书中,对于先天气、后天气二者之间的关系有颇为详细的解析,他认为炼气求长生,无非一个“炁”字,而炼炁必须先天气、后天气并用,不用后天气则无法烹炼,所以要“用后天之真呼吸,寻得真人呼吸处”。所谓的真呼吸,是要将呼吸之气转化,与凡夫口鼻之呼吸不同。

金代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的女弟子孙不二在《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中也说:“当采取先天气时,须借后天气以为枢纽。”其言论即在说明炼气必须以后天气作为根本,才能接通先天气,而且后天气也是运行经脉、治病强身的必备之气,是用来维持生命的气。其他如明代阳道生、清代黄元吉也都主张先天气来自后天气,对此也都各有论述。总之,我们练习气功的第一步,是利用呼吸吐纳将气吸入丹田,这时进入丹田的气,其成分即是带有火气、动能的元阳。

师父曾交代我们,在打雷时不要练功,因为会吸引雷电,有遭受雷击的可能。在雷雨交加的天气,即使不练功,也会觉得气感特别强,可见练功初期身体所采的气好像高压电,与雷电的成分极为相似。 98AE8winnuLzosDSeNKbF06ZVXbRNSIAKHOnYmYU0hwIV3ChWgVuGFLqMLFG8t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