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死篇第六十二

【题解】

本篇论述了“人死不为鬼”这一论题。当时世人大多认为“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王充针对这种说法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并详细加以论述。他指出:“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耀不照,人死而知不惠。”“夫死,骨朽筋力绝,手足不举……何以能害人也?”他认为,人是由无知的气构成的,“气凝为人”“死还为气”,并进一步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精神必须要有形体的支撑才能产生的观点。人死,精神也会随之消失,因而不会害人。

《对作篇》中王充解释了写作《论死篇》的目的在于“使俗薄丧葬也”,可谓切中时弊。

世谓死人为鬼,有知 ,能害人。试以物类验之,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何以验之?验之以物。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 ?世能别人物不能为鬼 ,则为鬼不为鬼尚难分明 ;如不能别,则亦无以知其能为鬼也。

【注释】

①知:知觉。

②独:唯独。

③别:辨别。人:据文意,疑当移至下句“则”字后。

④尚:还。分明:辨明。

【译文】

世上的人说,死人能变成鬼,有知觉,能害人。试用人以外的物类来验证一下,死人并不能变成鬼,没有知觉,不能害人。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用人以外的万物来验证。人是物,人以外的万物也是物。物死后不变成鬼,人死后为什么偏偏能够变成鬼呢?世人即使能够辨别物死后不能变成鬼,那么对于人死后能否变成鬼也还不一定能够辨明;如果连物死后变不变为鬼尚不能辨明,那么就更无法知道人死后能否变成鬼了。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死而精气灭 。能为精气者 ,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人无耳目则无所知,故聋盲之人,比于草木。夫精气去人 ,岂徒与无耳目同哉 ?朽则消亡,荒忽不见 ,故谓之鬼神。人见鬼神之形,故非死人之精也 。何则?鬼神,荒忽不见之名也 。人死精神升天 ,骸骨归土 ,故谓之鬼 。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或说 :鬼神,阴阳之名也 。阴气逆物而归 ,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 ,故谓之神。神者,伸也 。申复无已 ,终而复始。人用神气生 ,其死复归神气。阴阳称鬼神,人死亦称鬼神。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 。水凝为冰,气凝为人;冰释为水 ,人死复神 。其名为神也,犹冰释更名水也。人见名异 ,则谓有知,能为形而害人,无据以论之也。

【注释】

①精气:王充认为气是构成人和万物的基础元素,具体分为阴气与阳气两种。阴气构成人的骨肉,阳气构成人的精神。参见《订鬼篇》。

②灭:消亡,指离开人体回到自然界的元气中去。

③为:维护,保持。

④何用:靠什么。用,以,靠。

⑤去:离开。

⑥徒:仅仅,只。

⑦荒忽:恍恍惚惚。

⑧故:本来。精:精神。

⑨名:称呼。

⑩精神:这里指精气。王充认为精气在自然界中是无知的,构成人的精神后才是有知的,人死后,它离开人的形体,仍旧回归于无知的状态。本篇中,王充有时会混用精神与精气这两个概念。升天:指精气又回到自然界的元气中去。

⑪骸(hái)骨:尸骨。

⑫故谓之鬼:据文意,疑本句“鬼”字后脱一“神”字。

⑬或:有人。

⑭阴阳:指阴气与阳气。

⑮阴气逆物而归:阴阳五行家认为,地属阴,又认为阴气主杀,所以说阴气阻止万物与人的生长,使他们死后形体归于地。逆,违背,阻止。归,这里指死后形体归于地。

⑯阳气导物而生:阴阳五行家认为,天属阳,又认为阳气主生,所以说阳气助长万物与人的生长,使他们获得生命。导,引导,助长。

⑰伸:舒展,这里指使万物和人获得生命。

⑱申复无已:指阳气与阴气结合构成有生命的东西,又离开阴气构成的形体回复到自然界,如此无止境地循环下去。申,伸展,伸张。复,还原,这里指阳气离开形体回复到自然界。

⑲神气:即阳气。

⑳犹:就像。

㉑释:融化。

㉒神:指神气。

㉓名异:名称不同,意思是,活时称“人”,死后称“神”。

【译文】

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有精气的存在,人死了精气便消失了。能够保存体内精气的是血脉。人死了血脉就枯竭了,血脉枯竭精气就消失了,精气消失形体就腐朽了,形体腐朽就会化成灰土,死人靠什么变成鬼呢?人没有耳目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聋人盲人,就如同草木一样。精气离开人体,哪里只是和人没有耳目一样呢?身体腐朽了精神就会消亡,变成恍恍惚惚看不见形体的东西,所以把它叫鬼神。人们所见到的有形体的鬼神,本来就不是死人的精气变成的。为什么呢?因为鬼神是“荒忽不见”这类东西的名称。人死后精气回到自然之中,尸骨归葬于土中,所以称它叫“鬼神”。鬼,是归的意思;神,是荒忽无形的意思。有人说:鬼神是阴气和阳气的名称。阴气阻止万物生长而使它们的形体归于地,所以就称它叫鬼;阳气助长万物使它们获得生命,所以就称它叫神。神,是人和物获得生命的意思。阳气与阴气结合构成有生命的东西,之后阳气又离开阴气构成的形体回复到自然界,如此无止境地循环下去,终而复始。人因阳气获得生命,人死后形体中的阳气又回到自然界的阳气中去。阴气阳气称为鬼神,人死后也称为鬼神。阳气使人获得生命,就像水结成冰一样。水凝结成冰,气凝聚成人;冰融化为水,人死还原为阳气。它的名称叫“神”,好比冰融化后就改称为水一样。人们见名称不同,就认为鬼有知觉,能变成形体而害人,这是毫无根据地对这个问题乱发议论。

人见鬼若生人之形 。以其见若生人之形 ,故知非死人之精也。何以效之 ?以囊橐盈粟米 。米在囊中,若粟在橐中 ,满盈坚强 ,立树可见 ,人瞻望之 ,则知其为粟米囊橐。何则?囊橐之形,若其容可察也 。如囊穿米出 ,橐败粟弃 ,则囊橐委辟 ,人瞻望之,弗复见矣 。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也。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粟米弃出,囊橐无复有形,精气散亡,何能复有体而人得见之乎?禽兽之死也,其肉尽索 ,皮毛尚在,制以为裘 ,人望见之,似禽兽之形。故世有衣狗裘为狗盗者 ,人不觉知,假狗之皮毛 ,故人不意疑也 。今人死,皮毛朽败,虽精气尚在,神安能复假此形而以行见乎 ?夫死人不能假生人之形以见,犹生人不能假死人之魂以亡矣 。六畜能变化象人之形者 ,其形尚生,精气尚在也。如死,其形腐朽,虽虎兕勇悍 ,不能复化。鲁公牛哀病化为虎 ,亦以未死也。世有以生形转为生类者矣,未有以死身化为生象者也。

【注释】

①若:像。生人:活人。

②以:根据。

③效:证明。

④囊橐(tuó):盛物的袋子。盈:装满。

⑤若:或。

⑥坚强:结实。

⑦立树:竖立。

⑧瞻望:从远处看。

⑨若:及。容:容纳,包含。察:看。

⑩穿:穿孔,破。

⑪败:坏。弃:洒。

⑫委辟:指口袋瘪了。委,通“萎”。辟,通“襞”,折叠。

⑬弗:不。复:再。

⑭尽索:全没有了。索,尽。

⑮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⑯衣(yì):穿。盗:贼。

⑰假:借。

⑱意疑:怀疑。

⑲安:怎么。行:活动。见:同“现”。

⑳魂:这里指精神。

㉑六畜能变化象人之形:王充认为六畜可以变化为人形,但必须是活着的六畜。六畜,指马、牛、羊、狗、鸡、猪。参见《订鬼篇》。

㉒兕(sì):古代兽名。皮厚,可以制甲。悍:凶暴。

㉓鲁公牛哀病化为虎:公牛哀,春秋时鲁国人。据《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他得病后变成了老虎。

【译文】

人们看见鬼像活人的形状。就因为他们见到的鬼像活人的形状,所以知道鬼不是死人的精气变成的。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用装满粟米的囊橐来证明。米装在囊中,或粟装在橐中,装满了米粟的囊橐就坚强结实,竖立起来就能看得到,人从远处看见它,就知道它是装粟米的囊橐。为什么呢?因为从囊橐的形状和所装的东西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囊破米漏了出来,橐坏粟洒了出来,那么口袋就瘪下去了,人从远处看它,就再也看不出来了。人的精气隐藏在形体里面,就像粟米装在囊橐中一样。人死而形体腐朽,精气散失,就好比囊橐穿孔,粟米洒漏出来一样。粟米洒漏出来,囊橐就不再具有形体;人死精气散亡以后,怎么能够再有形体而使人们会看到他呢?禽兽死后,它们的肉腐败消亡,只有皮毛还存在,将它制成皮衣,人们望见皮衣,觉得好像禽兽的形状。所以世上有穿着狗皮袍装扮成狗的小偷,人们不能觉察,是因为借助于狗的皮毛,所以人们就不会怀疑。如今人死了,皮毛腐败消亡,即使精气仍然存在,精神又怎么能再借这个腐烂的形体来活动和现形呢?死人不能借活人的形体出现,就像活人不能借死人的精神使自己的形体消失一样。六畜能变化成像人的形体,是因为它们的形体还活着,精气仍然存在的缘故。如果死了,它的形体已腐朽,即使像老虎、兕那样凶猛的动物,也不能再变化成人形了。鲁国公牛哀生病后变化成老虎,也是由于他的形体还没有死的缘故。世上有活的形体转化为另一种活的形体的现象,却从来没有以死了的身体变成活的形体这类事情。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 ,随寿而死 ,若中年夭亡 ,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廷 ,填塞巷路,不宜徒见一两人也 。人之兵死也 ,世言其血为磷 。血者,生时之精气也。人夜行见磷,不象人形,浑沌积聚 ,若火光之状。磷,死人之血也,其形不类生人之血也 。其形不类生人之形,精气去人,何故象人之体?人见鬼也皆象死人之形,则可疑死人为鬼,或反象生人之形 。病者见鬼,云甲来 ,甲时不死 ,气象甲形 。如死人为鬼,病者何故见生人之体乎?

【注释】

①人皇: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据说是最早的人。

②随寿而死:指活到百岁左右而死。寿,寿限,王充认为人正常可以活到一百岁左右。参见《气寿篇》。

③夭亡:早死。

④廷:同“庭”,院子。

⑤人:据文意,疑当作“鬼”字。

⑥兵死:被兵器杀死。兵,兵器。

⑦磷:磷火。

⑧浑沌:模糊不清。

⑨类:似,像。

⑩或:有的。

⑪云:说。甲:泛指某人。

⑫时:当时。

⑬气:这里指阳气。王充认为单独的阳气只能幻化成瞬间即逝的人的样子,而不能成为真的人。参见《订鬼篇》。

【译文】

天地开辟之后,自从人皇以来,人通常能活到百岁的寿限而死,如果加上中年早死的,有亿万人之多,计算一下现在活着的人数,不如自古以来死去的人多。如果人死了就变成鬼,那么在道路上,每走一步就会碰到一个鬼了。人将要死的时候会见到鬼,就应当是千百万个鬼,充满堂屋庭院,塞满街巷道路,不应当只是见到一两个鬼啊。人被兵器杀死,世人说他的血会变为磷。血,是人活着时候的精气。人们夜间行走看见的磷,并不像人的形状,模模糊糊地聚积在一起,好像火光的形状。磷,是死人的血变成的,它的形状不同于活人的血。既然它的形状不像活人的形体,那么精气离开了人体后,为什么会像活人的形体呢?如果人们看到的鬼都像死人的样子,那还可以怀疑是死人变成了鬼,然而有人看到的鬼却像活人的形状。病人见到鬼,就说某人来了,可是当时某人并没有死,病人见到的只是阳气构成的像某人的形状。如果死人会变成鬼,病人为什么见到的是活人的形体呢?

天地之性 ,能更生火 ,不能使灭火复燃;能更生人,不能令死人复见 。能使灭灰更为燃火,吾乃颇疑死人能复为形 。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 ,死人不能复为鬼,明矣。夫为鬼者,人谓死人之精神。如审鬼者死人之精神 ,则人见之,宜徒见裸袒之形 ,无为见衣带被服也 。何则?衣服无精神,人死与形体俱朽,何以得贯穿之乎 ?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形体虽朽,精神尚在,能为鬼可也。今衣服,丝絮布帛也 ,生时血气不附着,而亦自无血气,败朽遂已 ,与形体等 ,安能自若为衣服之形 ?由此言之,见鬼衣服象之,则形体亦象之矣。象之,则知非死人之精神也。

【注释】

①天地:自然。

②更:再,重新。

③令:使。

④乃:才。颇:略微,多少。

⑤案:根据。况:比拟,对照。

⑥审:确实。

⑦裸袒(tǎn):赤身露体。

⑧无为:不应该。衣(yì):裹扎。这里指系。被:披,穿。

⑨贯:穿,这里指系。

⑩絮:粗丝绵。帛:丝织品。

⑪遂:就。已:完。

⑫等:一样。

⑬自若:照旧。

【译文】

自然界的规律,能够重新产生火,却不能使熄灭了的火复燃起来;能够重新产生人,却不能使死人重现活时的样子。能使死灰复燃,我才稍疑死人能再变成活着时候的样子。根据火熄灭了不能复燃的情况来对照,死人不能再变成鬼,是很明白的了。变成鬼的,人们认为是死人的精神。如果确实鬼是死人的精神变的,那么人见到鬼,应当只见到赤身裸体的形状,不应该见到鬼系带穿衣的模样。为什么呢?因为衣服没有精神,人死后,衣服与人的形体一起腐朽,鬼怎能够系带穿衣呢?精神本来是以血气为主的,血气经常附在形体之上。形体即使腐朽了,精神仍然存在,以此来说,精神成为鬼是可以的。衣服,是丝絮布帛做的,人活的时候血气并不依附在衣服上,而衣服本身又没有血气,腐烂了也就消失了,和死人的形体一样,怎么能照旧保持为衣服的形状呢?由此说来,见到鬼穿的衣服像死人原来的衣服,那么形体也就不过是像死人原来的形体了。像死人原来的形体,就知道鬼不是死人的精神变成的了。

夫死人不能为鬼,则亦无所知矣。何以验之?以未生之时无所知也。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 。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本 ,何能有知乎?人之所以聪明智惠者 ,以含五常之气也 ;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藏在形中也 。五藏不伤则人智惠,五藏有病则人荒忽 ,荒忽则愚痴矣 。人死五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 ,所用藏智者已败矣,所用为智者已去矣。形须气而成 ,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注释】

①人气:指构成人的气。

②本:本原,这里指原始状态。

③惠:通“慧”。

④五常之气:王充指的是分别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属性的气。五常,指儒家宣扬的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⑤五藏: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王充认为五常之气是寄托在五脏之中的。藏,同“脏”。

⑥荒忽:指神志不清。

⑦痴:呆,傻。

⑧五常:指五常之气。托:寄托。

⑨须:待,靠。

【译文】

死人不能变成鬼,那么也就没有什么知觉。用什么来验证它呢?用人尚未出生时没有任何知觉来验证。人还没有出生时,在元气之中;人死了以后,又回归到元气之中去。元气是恍惚不清的,构成人的气就存在其中。人还没有出生时没有什么知觉,死了又回复到没有知觉的原始状态,怎么会有知觉呢?人之所以聪明智慧,是由于含有五常之气;五常之气之所以能够存在于人体,是由于五脏在人体之中的缘故。五脏没有受到伤害,那么人就聪明;五脏有病,人就神志不清,神志不清就变成愚昧痴呆的人了。人死了五脏就会跟着腐朽,五脏腐朽了那么五常之气就没有寄托之处了,用来蕴藏智慧的器官已经腐朽了,用来产生智慧的五常之气已经离开人体了。形体要靠精气才能生成,精气要靠形体才能产生知觉。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

人之死也,其犹梦也 。梦者,殄之次也 ;殄者,死之比也 。人殄不悟则死矣 。案人殄复悟 ,死从来者 ,与梦相似,然则梦、殄、死 ,一实也。人梦不能知觉时所作 ,犹死不能识生时所为矣 。人言谈有所作于卧人之旁 ,卧人不能知,犹对死人之棺为善恶之事,死人不能复知也。夫卧,精气尚在,形体尚全,犹无所知,况死人精神消亡,形体朽败乎!

【注释】

①梦:指睡着了。

②殄(tiǎn):昏迷。次:差一等,差不多。

③比:类,近似。

④悟:醒。

⑤案:考察。

⑥从:疑为“复”字之讹,二字繁体“從”“復”形近而误。

⑦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⑧觉:醒。

⑨识(zhì):记得。

⑩卧人:睡着的人。

【译文】

人死了,就好比睡着了一样。睡着了,和昏迷差不多;昏迷,和死亡相近。人如果昏迷不醒就是死了。考察一下人昏迷后又醒过来,死过去又复活过来的这种情况,与睡着了又醒来是相似的,既然这样,那么睡着、昏迷、死亡,是同一回事了。人睡着的时候不能够知道醒时所做的事情,就像是死了以后不能够记得活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一样。人们在睡着的人旁边说话做事,睡着的人是不能知道的,就像对着死人的棺材做或善或恶的事情,死人是不能再知道的。人睡着,精气还存在于人体,人的形体依然完整,尚且无所知觉,何况死人的精气已经消失,形体已经朽烂了呢?

人为人所殴伤 ,诣吏告苦以语人 ,有知之故也。或为人所杀,则不知何人杀也 ,或家不知其尸所在。使死人有知,必恚人之杀己也 ,当能言于吏旁,告以贼主名 ;若能归语其家,告以尸之所在。今则不能,无知之效也。世间死者,今生人殄而用其言 ,及巫叩元弦 ,下死人魂 ,因巫口谈 ,皆夸诞之言也 。如不夸诞,物之精神为之象也 。或曰:不能言也。夫不能言,则亦不能知矣。知用气,言亦用气焉。人之未病也 ,智惠精神定矣 ,病则昏乱,精神扰也 。夫死,病之甚者也。病,死之微,犹昏乱 ,况其甚乎 !精神扰,自无所知 ,况其散也!

【注释】

①殴:打。

②诣:到。

③则:而。

④恚(huì):怨恨。

⑤贼主名:凶手的名字。

⑥今:疑为“令”字之讹,形近而误。令,使。

⑦巫:古代以侍奉鬼神替人消灾祈福为职业的人。叩:弹。元弦:不详,可能是一种弦乐器。

⑧下:召来。

⑨因:凭借,通过。

⑩夸诞:浮夸,荒唐。

⑪物之精神:这里指老物的精神。王充认为活着的老物(如六畜)的精神可以变成人形。参见《订鬼篇》。

⑫病:底本作“死”,伦明录杨校宋本作“病”,据改。

⑬精神:这里指神志。定:安定,平静。

⑭扰:乱。

⑮犹昏乱:据文意,疑本句“犹”字前脱一“微”字。

⑯其:指病。

⑰自:犹自,尚且。

【译文】

谁要是被别人打伤了,就会到官吏那里去告状诉苦,并把这件事告诉人们,这是被打伤的人尚有知觉的缘故。有的人被杀死了,却不知道是谁杀的,有的家里人还不知道他的尸体在什么地方。假如死人有知觉,必然怨恨那个人杀害自己,应当能在官吏面前诉说,告知凶手的名字;或者能够回去告诉家里的人,告知尸体在什么地方。这些都不能做到,就是死人没有知觉的明证。世间死去的人,能够让活人处于昏迷状态,然后借用他的口说话,以及巫师叩动元弦,召来死人的灵魂,通过巫师的口说话,这些全是浮夸荒唐的说法。如果不是荒诞无稽的,那就是老物的精神所造成的虚像,总之不是死人在显灵。有人说:死人只是不能说话而已。既然不能说话,那么也就是没有知觉。知觉依靠精气产生,说话也凭借着精气。人没有生病的时候,智慧精神是安定的,生了病,就会头脑发昏,精神错乱。死亡,是疾病最严重的结果。疾病,只是死亡的轻微阶段,处于轻微阶段的神志尚且昏乱,更何况疾病发展到严重的阶段呢!神志昏乱,尚且没有知觉,何况人死后精气消散了呢?

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耀不照 ,人死而知不惠,二者宜同一实,论者犹谓死有知,惑也 。人病且死,与火之且灭何以异?火灭光消而烛在,人死精亡而形存。谓人死有知,是谓火灭复有光也。

【注释】

①耀:光。照:亮。

②惑:糊涂。

【译文】

人的死亡,好比火熄灭一样。火熄灭了光就黯淡了,人死了知觉也就失灵了,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道理,议论者还认为死去的人有知觉,太糊涂了。人病得将要死的时候,与火将要熄灭的时候有什么差别呢?火熄灭了光消失了,只有蜡烛还存在,人死后精气消失,只有形体还存在。说人死了还有知觉,这就如同说火熄灭了还有光亮一样。

隆冬之月,寒气用事 ,水凝为冰。逾春气温 ,冰释为水。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犹冰也。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 ,死还为气。夫春水不能复为冰,死魂安能复为形?

【注释】

①用事:主事。

②逾:越。

③年:指活的岁数。

【译文】

隆冬季节,寒气主宰一切,水凝结成冰。经过春季天气温暖,冰融化成水。人生在天地之间,他们就好比是冰。由于阴阳之气的调和,凝聚成人,寿命到了尽头,死了又还原为气。春水不能再结成冰,死人的魂怎么能再变为形体呢?

妒夫媢妻 ,同室而处 ,淫乱失行 ,忿怒斗讼 。夫死妻更嫁 ,妻死夫更娶,以有知验之 ,宜大忿怒 。今夫妻死者 ,寂寞无声,更嫁娶者,平忽无祸 ,无知之验也。

【注释】

①媢(mào):嫉妒。

②处:居住。

③失行:行为不端。

④斗讼:争讼。讼,争辩是非。

⑤更:改,再。

⑥之:指改嫁、再娶。

⑦大:十分,非常。忿怒:愤怒。

⑧夫妻死者:已死的丈夫或妻子。

⑨平忽:平息,平静。

【译文】

一对嫉妒成性的夫妻,同在一室居住,由于二者淫乱而行为不端,经常忿怒地争辩是非。夫死妻改嫁,妻死夫另娶,用死人有知觉这种说法来检验改嫁和另娶这件事,死去的夫或妻应该大为忿怒。如今已死的夫或妻都寂静无声,改嫁的另娶的也很平静没有灾祸,这就是死人没有知觉的证明了。

孔子葬母于防 ,既而雨甚至 ,防墓崩。孔子闻之,泫然流涕曰 :“古者不修墓。”遂不复修 。使死有知,必恚人不修也。孔子知之 ,宜辄修墓,以喜魂神 ,然而不修,圣人明审 ,晓其无知也。

【注释】

①防:指防山,在今山东曲阜东。

②既而:不久。雨甚至:暴雨到来。甚,极大。

③泫然:落泪的样子。

④遂不复修:上事参见《礼记·檀弓上》。

⑤之:指死人怨恨人不修墓。

⑥喜:讨好。

⑦明审:明白道理。

【译文】

孔子将母亲埋葬于防山,不久暴雨到来,防山的墓倒塌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伤心地流着泪说:“古代是不修墓的。”于是就不再为他的母亲修墓。假如死人有知觉,一定会怨恨活人不为他修墓。孔子知道了死人怨恨人不修墓,应该立即去修墓,以此讨好魂神,然而孔子却不修墓,说明圣人明白道理,知道死人是无知的。

枯骨在野,时鸣呼有声 ,若夜闻哭声,谓之死人之音,非也。何以验之?生人所以言语吁呼者 ,气括口喉之中 ,动摇其舌,张歙其口 ,故能成言。譬犹吹箫笙,箫笙折破,气越不括 ,手无所弄 ,则不成音。夫箫笙之管,犹人之口喉也;手弄其孔,犹人之动舌也。人死口喉腐败,舌不复动,何能成言?然而枯骨时呻鸣者,人骨自有能呻鸣者焉 。或以为秋也 ,是与夜鬼哭无以异也。秋气为呻鸣之变,自有所为。依倚死骨之侧 ,人则谓之骨尚有知,呻鸣于野。草泽暴体以千万数 ,呻鸣之声,宜步属焉

【注释】

①鸣呼:呼叫。

②吁(xū):叹气。

③括:包含,存在。

④张歙(xī):一张一合。歙,敛缩,收敛。

⑤越:散。

⑥弄:把玩,这里指按。

⑦呻鸣:谓发出凄楚之声。呻,哀叹。

⑧或以为秋也:据下文“秋气为呻鸣之变”,疑本句“秋”字后疑脱一“气”字。秋气,这里指秋风。

⑨依倚:依靠,依附。

⑩草泽:泛指荒野。暴(pù)体:没有埋葬的尸体。暴,显露,暴露。

⑪属(zhǔ):连续。

【译文】

枯骨在荒野,有时发出哀叹鸣叫的声音,好像夜间听到人的哭声一样,有人认为这是死人发出的声音,那就错了。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活人之所以能够说话叹息,是由于气包含在口喉之中,动摇舌头,口一张一合,所以能够说话。好比吹奏箫笙,箫笙折断破损,气散了不能包含在其中,手不配合按的动作,就不能发出声音。箫笙的管子,好比是人的口喉;手按箫笙的孔,就像人活动舌头一样。人死了口喉就腐烂了,舌头不能再动,怎么能够说话呢?然而枯骨有时哀叹鸣叫,是因为人骨自有发出哀鸣的道理。有人认为是秋风所发出的声音,这就和夜间鬼哭没有什么不同。秋风形成哀鸣这种怪异的声音,自有它的道理。由于这种声音紧靠在枯骨旁边,人们就认为这种枯骨尚有知觉,所以在野外哀鸣。荒野之中暴露在外的尸体成千上万,哀鸣的声音,应该每走一步都能不断地听到了。

夫有能使不言者言,未有言者死能复使之言。言者亦 ,不能复使之言,犹物生以青为气 ,或予之也 ,物死青者去,或夺之也。予之物青,夺之青去,去后不能复予之青,物亦不能复自青。声色俱通 ,并禀于天 。青青之色,犹枭枭之声也 ,死物之色不能复青,独为死人之声能复自言 ,惑也。

【注释】

①亦:据文意,疑当作“死”字。

②物:这里指植物。生:指活着的时候。气:据文意,疑当作“色”字。

③或:有一种力量,这里指自然。予:给,赋予。

④通:相通。

⑤天:这里指自然。

⑥枭枭(xiāo):呼喊的声音。

⑦为:认为。

【译文】

世间有能让不会说话的人说话这种事情,却没有能让会说话的人死后重新说话这样的事情。会说话的人死了,不能再使他会说话,犹如植物活着的时候呈现青色,这是自然所赋予它的,植物死了青色就消失,这是自然去掉了它的青色。赋予,植物就成青色;去掉,植物的青色就消失,青色消失后不能再赋予它青色,植物也不能自己再发青。声音和颜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从自然中承受来的。青青的颜色,好比是枭枭的声音,枯死的植物,颜色不能再转青,偏偏认为死人能够发出声音,再次说话,这真是糊涂啊。

人之所以能言语者,以有气力也,气力之盛,以能饮食也。饮食损减则气力衰,衰则声音嘶 ,困不能食 ,则口不能复言。夫死,困之甚,何能复言?或曰:“死人歆肴食气 ,故能言。”夫死人之精,生人之精也。使生人不饮食,而徒以口歆肴食之气,不过三日则饿死矣。或曰:“死人之精,神于生人之精,故能歆气为音。”夫生人之精在于身中,死则在于身外,死之与生何以殊 ?身中身外何以异?取水实于大盎中 ,盎破水流地,地水能异于盎中之水乎?地水不异于盎中之水,身外之精,何故殊于身中之精?

【注释】

①嘶(sī):沙哑。

②困:困乏,虚弱。

③歆(xīn):鬼神享用供物。肴(yáo):熟肉。亦泛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食:饭食。

④死之与生:指死人的精气与活人的精气。殊:不同。

⑤实:装满。盎(àng):盆类盛器。

【译文】

人之所以能够言语,是因为有气力的缘故,而气力旺盛,是由于能够饮食的缘故。饮食减少则气力衰弱,衰弱则声音沙哑,身体虚弱不能吃东西,那么口就不能再出声。死亡,是虚弱的极端,怎么能够再说话呢?有人说:“死人只需要享受饭菜的香气,所以能够说话。”死人的精气,就是活人的精气。如果活人不饮食,只是用口享受菜饭的香气,不过三天也就饿死了。有人说:“死人的精气比活人的精气更神灵,所以能够靠享受饭菜的香气而发出声音。”活人的精气存在于身体内,死了精气则在身体外,死人与活人的精气有什么不同呢?身体内与身体外的精气有什么差别呢?取水装满大盎中,盎破了水流到地上,流到地上的水能不同于盎中的水吗?地上的水与盎中的水没有区别,身体外的精气为什么不同于身体内的精气呢?

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语言,则不能害人矣。何以验之?夫人之怒也用气,其害人用力,用力须筋骨而强,强则能害人。忿怒之人,呴呼于人之旁 ,口气喘射人之面 ,虽勇如贲、育 ,气不害人。使舒手而击 ,举足而蹶 ,则所击蹶无不破折。夫死,骨朽筋力绝,手足不举,虽精气尚在,犹呴吁之时无嗣助也 ,何以能害人也?凡人与物所以能害人者,手臂把刃 ,爪牙坚利之故也 。今人死,手臂朽败,不能复持刃,爪牙隳落 ,不能复啮噬 ,安能害人?儿之始生也,手足具成,手不能搏,足不能蹶者,气适凝成 ,未能坚强也 。由此言之,精气不能坚强 ,审矣 。气为形体,形体微弱,犹未能害人,况死,气去精神绝!微弱犹未能害人,寒骨谓能害人者邪 ?死人之气不去邪?何能害人?

【注释】

①呴(hǒu)呼:大声呵斥。呴,吼叫。

②喘射:喷射。

③贲、育:孟贲与夏育,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大力士。

④舒:伸。

⑤蹶(jué):踢。

⑥呴吁:同“呴呼”。嗣(sì):继续。

⑦把:拿。刃:指刀剑之类锋利的兵器。

⑧坚利:坚硬锋利。

⑨隳(huī):毁坏。

⑩啮噬(niè shì):咬。

⑪适:刚刚。

⑫坚强:指筋骨结实。

⑬精气不能坚强:意思是婴儿初生之时,虽已有了精气,由于筋骨还不结实,所以手不能打人,脚不能踢人。

⑭审:明白,清楚。

⑮邪(yé):语气助词。表疑问。

【译文】

人死了不变成鬼,没有知觉,不能说话,就不能再伤害人了。用什么来证明呢?人发怒要用气,伤害人要用力,用力必须筋骨强健,强健就能伤害人。忿怒的人,在别人面前大声吼叫,口中的气喷射到别人的脸上,即使他像孟贲、夏育那样勇武有力,口中的气也不能伤害人。假如伸手去打,举脚去踢,那么被打被踢的人没有不皮破骨折的。人死了,骨头腐朽筋力衰竭,手足不能举动,即使精气仍然存在,就像是大声吼叫之后不能继之以拳打脚踢一样,怎么能够伤害人呢?那些人与物之所以能伤害人,是由于手拿兵器,爪牙坚硬锋利的缘故。人死了,手臂腐烂了,不能拿兵器,动物爪牙毁坏脱落,不能再撕咬了,怎么能再伤害人呢?婴儿刚生下来,手足全都成形,手不能搏斗,脚不能踢打的原因,是因为精气刚刚凝聚成人,筋骨还不结实的缘故。据此说来,精气并不能自行变得坚强,这是很清楚的了。精气构成形体,形体微弱,尚且不能伤害人,何况人死了,精气离去精神消散了呢!身体微弱尚且不能伤害人,死人的枯骨怎么能说可以伤害人呢?难道是死人的精气没有离开形体吗?怎么能伤害人呢?

鸡卵之未字也 ,澒溶于鷇中 ,溃而视之 ,若水之形。良雌伛伏 ,体方就成 ,就成之后,能啄蹶之。夫人之死,犹澒溶之时 ,澒溶之气安能害人?人之所以勇猛能害人者,以饮食也,饮食饱足则强壮勇猛,强壮勇猛则能害人矣。人病不能饮食,则身羸弱 ,羸弱困甚,故至于死。病困之时,仇在其旁,不能咄叱 ,人盗其物,不能禁夺,羸弱困劣之故也。夫死,羸弱困劣之甚者也,何能害人?有鸡犬之畜,为人所盗窃,虽怯无势之人,莫不忿怒。忿怒之极,至相贼灭。败乱之时,人相啖食者 ,使其神有知 ,宜能害人。身贵于鸡犬,己死重于见盗 ,忿怒于鸡犬,无怨于食己,不能害人之验也。蝉之未蜕也为复育 ,已蜕也去复育之体,更为蝉之形。使死人精神去形体,若蝉之去复育乎!则夫为蝉者不能害为复育者 。夫蝉不能害复育,死人之精神,何能害生人之身?

【注释】

①字:生育,这里指孵化。递修本作“孚”字。

②澒(hòng)溶:浑沌。鷇(kòu):蛋壳。

③溃:打碎。

④伛(yǔ)伏:孵卵。

⑤就成:形成。

⑥犹:递修本作“归”。

⑦羸:底本作“嬴”,递修本作“羸”,据改。下句“嬴”字同此。羸(léi),瘦弱,虚弱。

⑧咄叱(duō chì):大声呵斥。

⑨啖(dàn):吃。

⑩其:指被吃掉的人。

⑪见:被。

⑫蜕:蜕去皮壳。复育:蝉的幼虫。

⑬则夫:那么。

【译文】

鸡蛋没有孵化时,在蛋壳内是混混沌沌的一片,打碎它来看一下,里面像水的形状一样。经过母鸡孵育,小鸡的躯体才能形成,形成之后,才能用嘴啄用脚踢。人死后,犹如混混沌沌的状态,混沌之气怎么能伤害人呢?人之所以勇猛能伤害人,是由于有饮食的缘故,饮食饱足则身体强壮勇猛,强壮勇猛就能伤害人了。人生病不能吃东西,则身体虚弱,虚弱困乏到极点,就会到死亡的地步。生病困乏的时候,仇人在他的面前,他也不能大声呵斥,有人偷他的东西,他也不能制止抢夺,这是身体虚弱困乏无力的缘故。人死了,身体虚弱困乏无力到极点了,怎么能伤害人呢?鸡犬之类的家禽家畜,被人偷走了,即使是胆小无势的人,没有谁会不忿怒。忿怒到极点,甚至会去杀人拼命。荒年乱世,会发生人吃人的现象,假如被吃的人神气有知,应该能伤害人。人的身体比鸡犬宝贵,自己被杀死比鸡犬被人偷走更严重,然而活着可对鸡犬被偷表示忿怒,死后却连别人把自己吃掉也不怨恨,这就是死人不能害人的证明。蝉还没有蜕皮时叫复育,已蜕皮就脱离了复育的形体,变为蝉的形体。难道说死人的精神离开人的形体就像蝉脱离复育那样吗?那么蝉是不能伤害复育的。蝉不能伤害复育,死人的精神怎么能伤害活人的身体呢?

梦者之义疑 。惑言 :“梦者,精神自止身中 ,为吉凶之象。”或言:“精神行,与人物相更 。”今其审止身中,死之精神,亦将复然。今其审行,人梦杀伤人,梦杀伤人 ,若为人所复杀,明日视彼之身,察己之体,无兵刃创伤之验。夫梦用精神 ,精神,死之精神也。梦之精神不能害人,死之精神安能为害?火炽而釜沸 ,沸止而气歇 ,以火为主也。精神之怒也,乃能害人,不怒不能害人。火猛灶中,釜涌气蒸,精怒胸中,力盛身热。今人之将死,身体清凉 ,凉益清甚 ,遂以死亡 。当死之时,精神不怒,身亡之后,犹汤之离釜也,安能害人?

【注释】

①义:道理。

②惑:疑为“或”字之讹,形近而误。

③止:停留。

④相更:相交,接触。

⑤梦杀伤人:四字重复,疑为衍文。

⑥精神:这里指做梦时的精神。

⑦炽(chì):火旺盛。釜(fǔ):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置于灶口,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也有铜和陶制的。沸:沸腾。

⑧歇:止。

⑨清(qìng):通“凊”,寒。下文“清”同此。

⑩益:增长。甚:厉害。

⑪遂以:于是就,终于。

【译文】

做梦的道理是难以解释清楚的。有人说:“梦,是人的精神在自己的身体内所产生的吉或凶的虚象。”又有人说:“梦是人的精神离开了身体,和别人以及物相接触而产生的。”现在假设做梦时精神确实留在身体中,那么死人的精神也将是与此情况相同。现在假设做梦时人的精神确实离开了人体,人梦见杀伤人以及自己又被人杀伤,第二天察看别人和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兵刃创伤的迹象。做梦,用的是精神,这精神,就是人死后的精神。做梦时的精神不能害人,死后的精神怎么会害人呢?火势旺盛锅里的水就沸腾,水停止沸腾蒸汽也就停止,这是由火势所决定的。人的精神发怒才能害人,不怒就不能害人。火在灶中猛烈燃烧,锅里就沸水翻滚热气蒸腾;精神愤怒于胸中,就气力强盛身体发热。现在人将要死了,身体寒凉,寒凉得厉害了,人就死了。当人死的时候,精神并不激怒,死亡以后,就像水离开了锅一样变得寒凉,怎么能害人呢?

物与人通 ,人有痴狂之病,如知其物然而理之 ,病则愈矣 。夫物未死,精神依倚形体,故能变化 ,与人交通 ;已死,形体坏烂,精神散亡,无所复依,不能变化。夫人之精神,犹物之精神也。物生,精神为病;其死,精神消亡。人与物同,死而精神亦灭,安能为害祸?设谓人贵 ,精神有异,成事,物能变化,人则不能,是反人精神不若物,物精奇于人也。

【注释】

①物与人通:指老物精和人发生关系。王充认为老物精和人发生关系,就会使人得病。物,这里指“物之精神”。通,发生关系。参见《订鬼篇》。

②然:如此。理:治。

③愈:痊愈。

④变化:这里指老物精变成人形。

⑤交通:指发生关系。

⑥设:假如。

【译文】

老物精与人发生关系,人就会得痴狂病,如果知道是哪一种老物精造成的病而去治它,病就会痊愈。老物精没有死的时候,精神依附在形体上,所以能够变化,与人发生关系;老物精死了,形体腐烂,精神散失消亡,没有依附的东西,就不能变化为人形。人的精神,就如老物精的精神一样。老物精活的时候,它的精神能使人害病;它死了,精神也就消散了。人与物相同,人死了精神也就消散了,怎么能造成祸害呢?假如认为人比物高贵,精神有差别,然而已有的事实,是老物精能变化,人则不能变化,这样说来,人的精神反而不如物的精神,物的精神反而比人的精神更神奇了。

水火烧溺,凡能害人者,皆五行之物 。金伤人,木殴人,土压人,水溺人,火烧人。使人死,精神为五行之物乎,害人;不为乎,不能害人。不为物则为气矣。气之害人者,太阳之气为毒者也 。使人死,其气为毒乎,害人;不为乎,不能害人。夫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则夫所见鬼者,非死人之精,其害人者,非其精所为,明矣。

【注释】

①五行之物:指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东西。

②太阳之气:极盛的阳气。王充认为它是有毒的,能害人。太,大,甚。参见《言毒篇》。

【译文】

水火能淹死、烧死人,凡是能伤害人的东西,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所构成的。金杀伤人,木打死人,土压死人,水淹死人,火烧死人。如果人死后,精神变成五行之物的话,就能害人;不变成五行之物,就不能害人。不变成五行之物就会变成气。气能伤害人,是由于太阳之气有毒的缘故。假如人死后,变成的气有毒,就能害人;不变成有毒的气,就不能害人。论述死人不会变成鬼,没有知觉,不能够害人,那么人们所见到的鬼,不是死人的精神,那些伤害人的,不是死人的精神所为,就很明白了。 CiUmKVlxVqEL8kNBLuq1QRl2JIIChJFRSl06ZdMNkmaLQc/QM233y5SQFaqPcn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