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归郢

楚王回宫,稍事休息之后,即刻召群臣朝会,商议应对戎夷围攻之事。

殿上,气氛沉重,不复迎接楚王时的热闹之态。

“国中大饥,山戎至于阜山、阳丘;庸率群蛮叛楚,糜率百濮至选。”楚王坐在上首,道,“众卿可有良策?”

话音落下,未几,一名大夫出来,道:“臣以为,迁都阪高,可解此急。”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反对,有人赞成。

“群蛮群夷,气势汹汹。山戎已下阳丘,訾枝危矣。訾枝距郢不过二百里,一旦攻下,郢则难保。不若迁都,以暂避风险。”

“一旦郢失守,其害无穷,不若暂以退为守……”

“好个以退为守!”苏从冷笑,出列斥道,“大敌当前,尔等不思征伐,反一意退却,是为可耻!”

“大夫此言谬矣!”立刻有人反驳道,“我等皆为王事谋划,迁都亦乃权宜之策,何言可耻?”

“退得一时,岂可保一世!”这时,工尹为贾亦出列,道,“臣以为,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

此言出来,即刻引得一片赞同之声。

“臣以为可!”伍举即刻附议道。

苏从亦道:“臣亦以为可!”

楚王只看着,不发一语,却将目光看向一直未出声的司马斗椒。

“司马以为如何?”楚王道。

斗椒神色从容,环视殿上众人,最后,向楚王一礼:“臣以为,工尹之策甚善!”

楚王定下心,即刻起身,朗声道:“寡人已决,伐庸!”说罢,散朝。

太阳落山,寺人点起烛火,将正宫的前堂照得明亮。

楚王设宴,与众臣一道,招待公孙荣和巴国使者。乐师在堂下奏乐,寺人鱼贯而入,精美的食器摆满了各人的食案。

公孙荣手持醴酒,与楚王相敬,对饮而下。

“秦楚乃姻亲之国,寡人素闻秦伯英名,惜未得面见。公孙自秦国而来,不知秦伯近来身体安康否?”楚王坐在上首,和气地问道。

“祖父安康,多谢大王。”公孙荣答道。

对面,斗椒打量着公孙荣,将一块鱼肉放入口中。他赞同楚王伐庸,不过与秦、巴结盟,却并非他的意愿。楚王未与他商议便遣使求盟,令他很是不快。

“听说公孙曾游历列国?”斗椒问。

公孙荣知道斗椒是楚国司马,微笑道:“余从君父之命,往来游学,不过数国。”

“晋、齐、鲁、燕,都去过吗?”

“北方诸国,余皆踏足。”

“公孙去过晋国?”斗椒微笑,“余与范会素识,多年未见,不知其归晋后如何?”

这话出来,宴上众人皆看了过来。

范会原本是晋卿,受文公重用。约十年前,晋襄公薨,公子争位,范会受连累,出奔秦国,辅佐秦伯。两年前,晋人担心范会助秦国为患,使计诈了秦伯,诱回范会。此事虽未酿成战祸,却是一桩笑料。斗椒在宴上与公孙荣提起范会,难免让人感到是意有所指。

下首,伍举和苏从对视,皆是诧异。

为贾瞥着斗椒,缓缓饮了一口酒,看向楚王,楚王并无表示。

公孙荣却神色不改,过了片刻后,笑了笑。

“范卿嘛,”他说,“余确曾拜会过。其在晋国广有贤名,秦晋近年来不曾交兵,亦乃范卿之力。”

斗椒见公孙荣年纪轻轻,却有一番沉着气度,颇有几分诧异。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族弟斗商,斗商会意,向公孙荣道:“余闻公子曾与戎狄交战,未知确否?”

公孙荣答道:“正是。秦国为天子扼守西北,与戎狄交战如家常之事。”

斗商继而道:“余曾闻贵国战法,以马阵在前,车卒在后,冲乱敌阵以厮杀,戎狄闻之丧胆。”

公孙荣微笑:“此阵乃先公所创,曾重创戎人,收复大片疆域。”

斗商亦笑:“余有一惑久矣,不得其解,未知可否请教公孙?”

公孙荣道:“愿闻其详!”

“吾闻贵国此番结盟,意在求铜。”斗商笑笑,“贵国战阵既如此了得,何须有铜?”

众人皆变色。

斗商这话太过,颇有不敬之意。苏从皱眉,想驳斥两句,却被伍举按住。他摇摇头,示意苏从看向上首。

楚王端坐,喜怒不辨;而旁边斗椒自顾饮酒,似无所闻。

公孙荣听了斗商的话,笑了笑:“秦国西有戎狄,东有晋,秦将卒虽勇、牲畜虽壮,奈何皆是血肉之躯。我闻楚人以舟船纵横江泽,舟船布作水阵,可当万夫。不知楚人破敌,亦仅以舟船吗?”

斗商有些讶色,却很快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铜,可为鼎簋,可为兵刃。贵国除了牛马,不知还可为何事,值得楚人以铜相易?”

“秦国所贸者,并非牛马。”公孙荣不紧不慢道,“我听闻古时作器之法,一器一范。一件大鼎,须耗时六月,十范只得一件成器,是以工匠常怨劳而不获。如今作器,分模铸之,大鼎仅月余可得。同为作鼎,何以耗费悬殊?楚国南有蛮夷,东有吴,北有郑、宋,其后有晋,群雄环伺,与秦无异。楚秦分居南北,便如分铸之模范,合力作器,牵制四方,其中之利,又岂止铜山牛马可比?”

“此乃其一。”公孙荣目光灼灼,“其二,秦楚之间道路遥远,而晋国乃是近邻。楚国向晋国供给铜料,却反不予盟国,岂非厚薄失当?”

听得此言,楚王微微扬眉。

堂上一阵安静,片刻后,苏从首先拊掌大笑起来。

众人纷纷拊起掌,交口称赞,有人高声道:“公孙之言,实玉帛之质!”

气氛登时扭转,斗商结舌,脸色半红半白,看向斗椒。

斗椒神色不定,此时却也只得笑笑,心不甘、情不愿地拍了两下掌。

楚王坐在上首,目光微微凝起。他看着公孙荣,颇有另眼看待之感。这位公孙,年纪不大,但秦伯却能放心地将使楚之事交付与他,不是没有缘由的。

“秦楚各居北南,同为远藩。”楚王道,“先王远瞩,乃结秦楚之好,贸易互利,共讨外敌,亦乃诸公之智。”说罢,他让寺人添酒,向公孙荣举觞。

一番话不轻不重,正好做了台阶。

楚王示好,公孙荣也不能拂了主人的好意,笑笑,举盏对众人一礼,把酒饮下。

阡陌来到王宫之后,寺人渠考虑着阡陌的身份,没有把她安排在后宫,而是像官署之人一样,让她住进了宫署的厢房里。

没有别人来管她,阡陌无所事事,在参观完附近几间宫室漂亮的结构和装饰之后,问寺人渠,有没有医术方面的典籍让她看一看。

“医术?”寺人渠想了想,有些为难,道,“我也不知。不过这宫署中有一间藏室,其中有不少典册。”看到阡陌露出欣喜之色,寺人渠忙道:“那是少臧所辖,我可做不得主。”

阡陌也知道寺人渠只是个仆人,没什么权力,但还是希望试一试,恳求道:“大王带我来,是为了治疫。我看典册,也是为此。如今出征在即,大事为重,还请替我问询一二。”

寺人渠听她这话也在理,叹了口气,勉强答应了下来。

掌藏室的少臧是个颇具学究气的老者,听了寺人渠的话,疑惑地看看阡陌。

“这是大王要带去治疫的医师,”寺人渠说着,叹了口气,“听闻前方瘴疫甚猛,不知损了多少壮士,小人每每想起便是忧心,也做不得什么……”

他说得凄凄切切,眼看就要举袖擦眼睛,少臧受不了地挥挥手:“知晓了知晓了,既是大王带来之人,入内便是。”说罢,他让二人留在前室,自己入内,钻进那数不清的架子里,好一会儿,抱着一堆简册出来。

“医术典册,并无许多。”他放在案上,对阡陌道:“典籍宝贵,不可带走,子须留在此处查阅。”

阡陌高兴不已,答应下来,连声道谢。

夜色深了,散宴之后,寺人们掌着灯,搀扶着步伐不稳的宾客们离开。

伍举将嘴里说着“我未醉”的苏从交给家老,待得他们离去,看看头顶,月正中天。月光清明,幽蓝的天幕下,宫室巨大的屋顶如山陵一般,静谧而宏伟。

“你不回去?”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伍举回头,见是楚王,连忙行礼。

“不回了。”伍举说,“小臣已派人送信回去,说今夜宿在王宫。”

楚王知道他这般是为了什么,有些无奈:“寡人又做了那挡箭之盾,嗯?”

伍举讪笑,忙道:“不敢。”

这时,一名寺人来到,对楚王说,楚王的母亲穆夫人要见他。

楚王答应了,看看伍举,自嘲一笑:“寡人亦有躲不得之事。”说罢,登了车,吩咐往穆夫人的延年宫而去。

伍举送了楚王,站了一会儿,径自回官署。

夜里,宫中安静,宫道上除了伍举,只偶尔有夜巡的士卒和寺人。宫署中也已经安静了下来,卫士见是他来,连忙开门。伍举正走回自己的院子,不料路过藏室的时候,却发现里面还亮着灯。

他与少臧平日相善,知道少臧是个到了时辰便不肯多留的人,不禁讶异,走了过去。

藏室里面,少臧不在,案前却坐着一名女子,手里拿着简册,似乎正看得费劲,眉头皱得拧了起来。

工妾陌?伍举看着她,愣了愣。

阡陌在藏室里一坐就是大半日。夜色渐深,少臧见她没有要走的意思,也不赶她,吩咐寺人看好灯火,自己先走了。阡陌曾经听爷爷一个研究人类学的同事说过,医科最早是从巫术里面诞生的,就算在现代也还能看到;一些原始的部落里,巫师往往也能用药给人治病。

楚国也不例外,巫术风行,人们对疾病的理解仍多归于鬼神,医术并没有完全从巫术里脱离出来。少臧给阡陌找来的那些典籍,大约记叙的也都是巫师之事。说起治什么病,总少不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筮卜和舞傩仪式,单纯讨论医药的部分并不多。虽然如此,阡陌还是看得很辛苦。这些典籍上的字,她并不是全部都识得。有些大概年代早了些,字形有所变化;有些则是没接触过的名词,全然陌生。阡陌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认,不会认的就记下来,猜着大致的意思,还要自己琢磨句读。所以,她看得很慢,还用木牍做了一堆笔记。

腿很不舒服,阡陌不习惯像这个时代的人那样跪坐,没多久,就觉得两腿发麻。四周无人,她时不时地换换姿势,有时把腿盘着,有时干脆伸开。

她正埋头研究着,旁边有些悉率的动静。阡陌以为是藏室里的寺人,抬起头,却见是伍举。阡陌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自己的坐姿十分不雅,忙把腿收起来,便要行礼。

“不必劳烦,我不过是路过,见藏室有人,便来看看。”伍举和气地说,片刻后,目光被案上的简牍吸引,拿起一卷来看。

“巫药?”

阡陌道:“大王要我治病,我眼下无事,便来藏室看一看。”

她要跟去征伐的事,伍举已经听说了,点头道:“这些典籍,乃历代大巫所积攒,十分宝贵。”

阡陌笑了笑。这位伍大夫,言行举止都透着一股温文气,又帮过自己两次,听他这么说,阡陌心里也不禁安定了许多。

伍举放下简册,未几,又被旁边的牍片吸引,他看了看,讶然。

那些牍片都是新写的,字小而工整,可那些字的形状,却是他见所未见的。

“我胡写的。”阡陌连忙将那牍片收过来,讪讪道。

伍举看着这个奇怪的女子,亦不多问,只笑了笑。他忽然觉得今夜不那么早歇息也可以,便看向藏室内的那些书架,走了过去。

阡陌以为伍举来问一问就会走,却见他也抱着两卷简册出来,在少臧的案前坐下。

看到她诧异的目光,伍举道:“我也有些简册未阅完,正好可再看看。”

阡陌见他这般说,只得不再多言,片刻后,把目光收回,继续看简册。

藏室里安静十分,阡陌又看了一点,被几个字难倒,正苦恼着,忽然想到了伍举。

她瞅瞅他,犹豫了一下:“伍大夫,可否请教些事?”

伍举抬头,颔首:“何事?”

阡陌起身,与他隔案坐下,将简册上的字指给他看,讪然道:“这些字,我都不识得。”

伍举接过来看了看,不禁莞尔。

“茞。”他说着,让阡陌拿笔墨和空白牍片来,在上面写下一字,“此书成于早年,许多字已不尽相同,故而不识。”

阡陌听他解释了几个字,都能听懂,心中一动,便将自己记下的那些生字都拿过来问。伍举挨个说了一遍,阡陌大抵能明白意思,可是她并不识得多少药材,对于一些药方的记述,只能用笔记下来。

伍举提点道:“你须得寻一字药兼识之人,带你到野中对应辨认,方可明白。”

阡陌谢了,心中囧囧地想,说得轻巧,自己都不过是个奴隶,哪有资格使唤别人……

二人就简牍上的字句讨论了许久,伍举言语平易近人,阡陌身份卑微,却丝毫没有被鄙视的感觉,让她感到很难得。阡陌也不再紧张,看着伍举,想到那个故事,心中又被勾起了好奇。

伍举发现她瞅着自己欲言又止,道:“还有何字?”

阡陌小心道:“无字,却想冒昧问一事。”

“哦?”

阡陌提笔,在牍片上写下一个“举”字:“此字,可是大夫之名?”

伍举讶然。

“正是。”他答道,“我名举,字仲擎。”

还真的是……阡陌心里最后的一点不确定终于开释。她望着伍举,目光闪烁:“听闻,大王沉溺声色,大夫以鸟相喻,大王于是悟而奋起。”

伍举看着她,愈加诧异:“何人告知你的?寺人渠吗?”

“大夫莫问,”阡陌道,“此事不实吗?”

“半实半不实。”伍举苦笑,“我确曾以鸟相喻进谏,只是若说大王因此谏而奋起,却言过其实。”他目光温和,“大王并非昏聩之人。”

楚王的父亲穆王,夫人无子,去世多年,宫中多置侧室。其中,蔡姬生下了长子,是为楚王。楚王继位之后,按照父亲的谥号,尊蔡姬为穆夫人,令其住在延年宫。

楚王白日里归来,一直顾着朝堂之事,未曾去拜见母亲。如今穆夫人来催,楚王也只得前往。车马在宫门前停下,只见烛燎照得明亮,宫人早已迎候,见楚王来到,纷纷行礼。

堂上,琴声悠悠。楚王步入时,听得笑语声声,望去,穆夫人坐在上首,正与蔡国大夫归旬交谈。见楚王来,众人连忙行礼。

“大王回来了。”穆夫人笑意盈盈。

“拜见母亲。”楚王上前行礼,穆夫人将他扶起,又将他看了看,道:“吾闻大王东巡铜山,可是辛苦了。”

楚王道:“道路无阻,并无辛苦。”说罢,看向一旁,目光落在伏跪在琴边的郑姬身上。

“大王,”穆夫人道,“归大夫数日前便到了郢,奈何大王一直不在,便只好来陪我这老妇解闷。”

归旬忙道:“夫人哪里话,小臣奉寡君之命使楚,自当恭候。”

蔡庄侯去年薨逝,太子申继位为新君。归旬去年曾经来过,行聘问之礼,向楚国通报新君继位之事,以继两国之好。穆夫人与新任蔡侯是姑侄,与楚王也算有亲,楚王亲自接见了归旬,聘享告庙。

而后,晋国因蔡庄侯曾经拒往新城结盟,发兵伐蔡,围了都城。最后蔡侯乞和,晋军方才收兵归国。此事之后,蔡侯深恨晋国,愈加向楚。归旬此番前来,亦是向楚王示好。

楚王神色和顺,与归旬见了礼,各自入席。楚王问了些蔡侯之事,归旬一一答来。

“蔡侯夫人,我记得是齐国公孙黑之女,可对?”寒暄一阵之后,穆夫人问道。

“正是。”归旬答道。

穆夫人笑笑,道:“蔡侯还是太子时,曾来使楚。彼时我与他相见,听他提及此事。还听闻他说有一女,与大王年纪相差不过几岁,故而记得清晰。”

“正是。”归旬忙道,“寡君与夫人有一女叔姬,年方十五。”

这话出来,在穆夫人身旁服侍的郑姬不禁微微抬眼,瞥向楚王。

楚王坐在席上,带着淡笑,未发一语,看不出端倪。

“寡人闻去年晋人攻蔡,曾毁坏城郭。”楚王问道,“未知当下如何?”

归旬答道:“如今仍在修补,已重建了西面及北面诸门。”

楚王道:“大夫转告蔡侯,蔡楚友善之国,若有难处,可告知寡人。”

归旬大喜,连声告谢。

时辰不早,归旬不敢多加打扰,交谈一番,即告辞而去。

穆夫人命寺人呈来羹汤,与楚王共进夜宵。

郑姬亲自捧来水盆,侍奉楚王摄衽洗漱。

她坐在楚王身旁,为他折起衣袖,将他的手浸在温水里,细细地抚按。温水是兰汤,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令人心神舒畅。

楚王看了看郑姬,她低着头,似十分认真,眉毛画得修长,衬着姣好的脸,惹人怜爱。

“前些日子老妇不适,郑姬日夜侍奉,甚是辛苦。”穆夫人在上首道。

“哦?”楚王微微扬眉。

“侍奉夫人乃理应之事,何言辛苦?”郑姬忙道,声音温柔好听。

穆夫人微笑:“有功是实,你就莫谦逊了。”

楚王听穆夫人如此说,吩咐小臣符道:“赐郑姬瑗一双,帛三匹。”

小臣符应下。

郑姬忙伏跪在前,拜谢楚王与穆夫人之恩。

穆夫人看看楚王,让郑姬与左右退下。

“听说大王要出兵庸国?”她问。

“正是。”楚王答道。

“令尹可曾应许?”

“令尹足疾,未曾在朝。”

“哦?”穆夫人看着他,意味深长,“令尹这足疾,倒是及时。”

“殿上提议迁都者,大半是若敖氏之人。”楚王说到此事,脸色沉沉,“国中政事,由令尹主宰。令尹畏而不前,遇事便回避,要来何用?斗谷於菟之后,若敖氏已无贤才。”

若敖氏,出自楚人的先君若敖,分作两支,一为斗氏,一为成氏。

若敖是楚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世代多人出任令尹与司马,族人亦多任要职。但是随着若敖氏的壮大,与王室之间的关系亦日益微妙。成王时,斗谷於菟为令尹,能干而清正,受成王及朝野尊崇,奉为贤人。但其继位者成嘉,有为而专横,独揽国事。楚王继位的那年,成嘉出师伐群舒,令斗克、公子燮留在郢辅佐庄王。斗克长期不受重用,心怀愤怒,便与公子燮联手,挟持楚王往商密。幸而过庐邑时,大夫庐戢梨诱杀二人,方解了此危机。

此事始作俑者,皆若敖氏之人。楚王新继位即遇此大变,经历磨难,愈加深省。

当今的令尹斗般,是先王重臣斗谷於菟之子;司马斗椒亦出自若敖氏,让楚王忌惮不已。

穆夫人看楚王的神色,知晓这个儿子心中已有计较,亦不再多言。

“若敖氏根基深厚,贸然触动,则易伤国本,大王切莫心急才是。”

楚王看向她,一礼:“寡人知晓。”

话题谈开,母子二人皆是和乐。

穆夫人吃一口鱼羹,缓缓道:“归旬此番前来,还有另一事。蔡侯之女叔姬已经长成,其母乃是闻名的美人,叔姬酷肖其母,德貌兼备。蔡侯欲与大王联姻,未知大王意下如何?”

穆夫人让使者告诉楚王,蔡国来使的时候,楚王已经知道少不得此事。

楚王继位三年,还未曾婚娶,穆夫人一直操心此事。她出身蔡国,希望楚王也能娶蔡女。自从蔡侯继位,她就时常提起这位叔姬,暗示频频。如今,蔡侯主动提出联姻之意,穆夫人便也不再掩饰,当面说了出来。

“这位叔姬,母亲见过?”楚王并不急着表态,问道。

“叔姬在蔡国,母亲如何见过?”穆夫人知道他的用意,笑了笑,“不过,蔡侯与夫人,母亲是见过的。叔姬之品貌,亦广而有闻,大王尽可放心。”

“蔡国,其地不如宋、郑,其兵不如晋、秦。”楚王缓缓道,“寡人娶于蔡,于楚国何利?”

穆夫人被此言塞住,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蔡国乃我母国,蔡侯亦与你有亲。”穆夫人道,“蔡国虽弱,却不像别人,总想着来咬你一口。大王莫忘了,先王之时,蔡国还帮过楚人打败过陈国。”

“会否相害,在利不在亲缘。”楚王冷声道,“与楚为敌的诸国之中,亦不乏姻亲。”说罢,他看穆夫人欲作怒,语气软下来:“母亲,婚姻之事乃在天定,寡人已交由卜尹贞问,须从长计议才是。”

穆夫人听得此言,又见他坚决,亦不好再说下去。

少顷,她叹口气:“母亲也是为你好。你继位之初,各国各地进献美人,后宫充盈。母亲以为不久便可儿孙满堂,可如今已两年有余,你膝下仍无子嗣,母亲如何不急?”

楚王笑了笑:“母亲十分心焦吗?寡人今夜便召郑姬、越姬侍寝便是。”

穆夫人被逗乐,笑骂:“不肖子,怎得出此无羞之语!”

夜色已深,穆夫人与楚王用过夜宵,看他有疲惫之色,也不再留,让他回宫歇息。

楚王步行出去,才下了阶,身旁传来一个柔柔的声音:“恭送大王。”

楚王转头看去,是郑姬。

“还未歇息?”他问。

郑姬轻声道:“夫人与大王未歇息,妾不敢独寝。”

她身姿窈窕,在月光下亭亭玉立,娇俏动人。她微微抬头,见楚王注视着自己,心中一动,双目泛起期盼之色。

可还未等她再说下去,楚王的声音平和道:“你这些日子辛苦,莫再操劳,歇息去吧。”

郑姬一怔,连忙行礼应下。

待得楚王的脚步声远去,她方才再度抬头。

夜色浓浓,烛燎的光也化不开。望着楚王的身影消失在宫门那边,郑姬神色落寞,一动不动。

小臣符回头望了望,心中唏嘘。

楚国周边诸国,多有求于楚。先王好美色,诸国投其所好,后宫中各国美人都有。两年前,楚王继位,各国又立刻送上了新的美人,楚王全不推拒,通通纳入后宫之中。这位郑姬,就是郑国送来的,能歌善舞,与来自越国的越姬一起,最是受宠。去年末,令尹成嘉久病,终于去世。不久,楚王受谏,忽而一夜之间罢了高阳宫的所有宴乐,将后宫诸姬均冷落在旁。

楚王是个年轻人,众人都以为他只是一时意气,不久就会转性。不想,此事竟再无回头之象。庙堂上,他处置了大批碌碌无为之人,惩治奸佞,革新风气;在内宫,楚王亦着手梳理,一些平日与外臣来往甚密、惯于阿谀私通的内侍,也被治了罪。楚王雷厉风行,势如暴雨,过后众人才回过味来,这位大王,竟是个退时隐而不发、进时一击命中的狠角色。

小臣符平日小心翼翼,有几分心眼,在那番变革之中,不但未受牵连,反而升任楚王近侍。这些日子,他侍奉楚王左右,看他接手政务,勤勉国事,每每忙至深夜,不复从前沉溺声色之态。

开春之后,楚王东巡铜山,身边未带任何姬妾;回来之后,也没有丝毫要再召后宫的意思。

众人都夸赞楚王奋发有为,无愧先王,小臣符心里却似明镜似的。

楚王既然锐意改革,便要做出姿态。

一个好色贪玩的国君,并不能让人信服。他必须要拿出行动,让国人和大臣们知晓,他是一个可以断绝所有享乐、奋发治国的人。所以,与从前那个颓废的楚王有关的一切,他都会刻意远离。

想着这些,再想到今日早些时候,穆夫人召见自己时吩咐的事,小臣符感到有些头疼,却不得不做。

“大王,”楚王要出宫门之时,小臣符走上去,低声问,“大王,今夜可召人伺候?”

楚王看过来,小臣符忙道:“大王,蔡国大夫归旬,带来了一位蔡女,善舞,大王可召往高阳宫……”

“送回去。”话没说完,楚王便打断道。

小臣符一愣。

“今后,以美人来贿者,皆拒。”楚王说着,自上了马车。

小臣符料得如此,应了一声,连忙跟上。

“大王,回宫吧?”他问。

楚王看看天色,不早了,但心里还装着许多事,不想歇息。他想到伍举,料想伍举此时也未休息,吩咐道:“不必,去宫署。”

车马辚辚驰过宫道,出了内宫,到了宫署。大门已经落钥,守门的阍人见是楚王,连忙将门开启。

“伍大夫不在舍中,在藏室。”署中的寺人听楚王问起,道,“大王可往殿中,小人去将伍大夫召来。”

楚王想了想,道:“不必扰他,寡人自往藏室便是。”

藏室并不远,楚王没有乘车,步行而去。到了藏室的院子前,果然灯火明亮,能看到里面有人影。

未几,忽而听到些笑语之声,似乎有女子。

楚王的脚步微微顿了顿。

藏室中,阡陌正向伍举打听着八卦。这个时代,阡陌仍然没有了解太多,便向伍举打听楚国和各国的事。比如,楚王要打仗,是跟谁打仗,为什么打仗;中原的周朝现在是哪一位王,那些著名的大国又是谁在当政等等。她这些专门的知识不多,希望能从伍举嘴里听到一两个熟悉的名字。可惜,并没有哪个让她觉得耳熟。她听伍举提到齐国的时候,问:“齐国可有桓公?”

“有。”伍举道。

阡陌眼睛一亮。

“去世已三十年了。”

呃……阡陌兴奋的表情僵在脸上。

“为何问起齐桓公?你与齐人相熟?”伍举问。

阡陌忙摇头,道:“不过听说过桓公些许事迹。”说着,她又开始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知道的人。楚国地处南方,她搜罗了一下脑子里的地图,只能想到吴国和越国,于是在牍片上写下夫差和勾践的名字,道:“吴国的夫差、越国的勾践,大夫可听说过?”

“夫差、勾践?”伍举看着那牍片,讶然摇头,“不识得。吴伯名句卑,越侯名无壬。”说罢,他饶有兴味:“你说那夫差、勾践,是何人?”

阡陌讪讪。这么有名的人伍举都不认识,说明这二人八成还未出生。不过,这二人的事狗血十足,掐掉些关键背景,作为聊天的谈资也是不错。阡陌正想跟伍举开始八卦,蓦地想起了这二人中间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叫伍子胥,似乎还与楚国有些关系,不知……

伍举看她犹豫,正想再问,忽而看到门外立着一人,不禁愣了愣。

“大王。”他连忙起身,向楚王行礼。

阡陌回过神来,朝门口看去,亦是一惊,忙伏在一旁。

方才的愉悦气氛全无,她的心吊起来,不知道这三更半夜的,楚王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楚王看着他们,笑了笑,走进来对伍举道:“不必多礼。寡人想着出征之事,睡不着,想来与你商谈。”说罢,看向地上的阡陌。

伍举解释道:“小臣方才回来,路过藏室,见工妾陌正查阅典籍,便过来看看。”

“典籍?”楚王看向阡陌的案上,拿起那些简册看了看,未几,又看了看她做笔记的那些牍片。

阡陌悄悄抬眼,毫不意外地,看到楚王的目光定了定。

“都是治病的典籍。”伍举见状,道,“工妾陌有些字不识,臣便为其解惑。”

楚王颔首,饶有兴味:“工妾陌,你会治瘴疫,还有不识的病症?”

“治病救人,无人可保万无一失。”阡陌琢磨着答道,说罢,又怕楚王不信任,会收回之前的承诺,忙补充道,“但我会尽全力。”

楚王不置可否,片刻后,对伍举道:“出征之事,再与寡人到殿上商讨一二,如何?”

伍举莞尔,礼道:“小臣正有此意。”

楚王不再多言,看了阡陌一眼,朝外面走去。

二人的脚步声在门外远去,直到消失,阡陌才抬起头来,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松了一口气。

隔日之后,楚王亲自点兵,征伐西北。

他没有直接迎击攻占了阳丘的山戎,而是派出集结在夔地的楚师,进攻糜国和濮人。

楚王也亲自出征,留下守卫都城的,是令尹斗般、伍举和苏从。

“郢与王宫,皆交托于令尹。”临行前,楚王对前来送行的令尹斗般说道。

斗般六十岁上下,面目清瘦,向楚王一礼:“大王放心,臣等必誓死守卫国都。”

楚王颔首,再看向伍举与众臣:“国难当前,尔等辅佐令尹,务必戮力同心,以保楚国。”众臣皆伏拜领命。

阡陌跟在庶从之人当中,跟着长长的队伍出了城。车轮声和脚步声隆隆,人声嘈杂,士兵手中竖起的长矛长戈密密麻麻,向前望不到头,向后望不到尾。出征的军士里面,有不少是郢人,路边有许多送行的人,有人在叮嘱,有人在哭泣,跟着队伍不肯离开。阡陌得了特别的允许,坐在一辆载货的牛车上。赶车的少年瘦瘦的,看着也不过才十几岁,刚才,一个老妇人拉着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了好些话,分开之后,少年的眼睛一直红红的。

阡陌看着他们,也有了些此行是要去打仗的感受。

战争会受伤、会死人,有些人,或许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包括她自己。不同的是,他们都有亲人,一个人死了,剩下的人就会难过;而她,无论是死是活,都不会有人在乎……

神游之际,蓦地,阡陌看到了伍举。

他与几名大臣站在路边一处坡地上,似乎也是正在给出征的人送行。牛车路过的时候,他也看到了阡陌。

到底还是有个认识的人啊!阡陌心里想着,笑笑,冲他招招手。

伍举脸上似有讶色,片刻后,朝她点了点头。

“那是何人?”苏从在一旁瞥见,问道。

“一名工妾。”伍举的目光留在那道背影上,答道。

苏从讶然,正想问,忽然看到秦人也在队列之中。

“怎么,公孙荣也随大王一起去?”他说。

伍举瞅瞅他:“公孙荣本就是结盟而来,为何不去?”

苏从道:“昨夜斗氏兄弟咄咄逼人,大王也真坐得住,不怕公孙荣当真怒目而去,盟约告吹?”

伍举不以为意:“斗椒斗商虽无好意,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秦人此番出兵,其意在铜。既各有所图,一两句刁难之言算得什么!”

苏从想了想,确是这个道理,便不再多言。

伍举再望向队伍里的时候,阡陌的牛车已经看不见了。往前方望去,楚王的马车也已经没了影子。队伍浩浩荡荡,天边,浓云黑沉,似乎一场大雨正等着他们的到来。

楚王此番征伐,并没有像在铜山那样乘船,而是走陆路,领车兵和步卒。

阡陌在博物馆看过不少出土的兵车,不过实物都是从陪葬坑里挖出来的,就算保存完好,也腐朽得只剩下了马骨头和一堆零件,要看着复原图才会知道哪里是哪里。而如今眼前的兵车各种各样,排成长龙走在一起,气势汹汹。

兵车在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战力,兵车的多少,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标准。阡陌记得书上说过,楚国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强大的,到战国时,已经成为万乘之国。不过如今嘛……她留心数了数,这些兵车只有三四百乘,连千乘都不到。

周围的人不知道阡陌的各种小心思,但对她的身份却是有些好奇。她是队伍里唯一的女子,但却不是楚王的任何姬妾;说她是个工妾,她的待遇甚至比楚王身边的仆从都好,还可以坐在车上。

赶牛车的少年叫荚,阡陌有时候坐累了,会主动跟他换一换,轮流赶车。荚对她有些好感,二人很快熟稔起来。闲聊之中,阡陌得知,荚的父母本是平民,因为欠人钱财,只得将荚卖到一个贵族家里当仆隶。楚王出征,国中大小贵族都要出人,荚就被塞了进来,为楚王的队伍赶牛车。

阡陌看着他尚存稚气的脸,心中不禁唏嘘。这个时代的人生活艰苦,人懂事成年都相当早,在她的那个时代,荚也许还是个脑子里整日只想着早点回家玩游戏的孩子。

“你怕吗?”她问。

荚瞅了瞅别人,不好意思地点了点。

“你怕吗?”他反问。

阡陌抿抿唇,没有回答。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阡陌知道的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楚王还年轻,看这个样子,楚国也并不见得有多发达,离他称霸的那个名号还有些距离。所以,阡陌确定楚王不会那么早死掉,至少这一次不会死。也就是说,不管这次征伐能不能得胜,她只要跟着他,保住小命的机会也会很大。

但是她想了想,又觉得不尽然。

她是来治疫病的,应该不需要上前线。待在后方和待在楚王身边,两相比较,阡陌觉得还是待在后方更加稳妥些。

“你不怕?”荚继续问,不依不饶。

阡陌回神,看他,却问:“你跑得快吗?”

荚点点头。

“会水吗?”

“会。”

阡陌眨眨眼,四下里望了望,低声道:“若是遇到敌人,你什么都别想,拼命逃就是。”

出征的道路并不顺利。

这个时代的道路原始简陋,几场大雨下过之后,泥泞难行。牛车要减轻载重,阡陌也不好再坐在上面,只能跟着荚一起步行。不幸中的万幸,出发之前,桑给阡陌准备了好些东西,有铺盖,还有斗笠和蓑衣。从前在铜绿山虽然也艰苦,但是不怎么下雨。现在是阡陌有生以来第一次下雨天不打伞,穿着这样的东西在泥地里行走。

晚上歇宿的时候,荚好不容易找来了一些干草,生了火。

下了雨,到处都是水。有了铜绿山的经历,阡陌已经学会了不计较,大大方方地坐在牛车旁,和荚一起烤着衣服吃干粮。

没多久,寺人渠来找她,说楚王要见她。

荚听到楚王的名号,诧异地张着嘴巴。

阡陌并不惊讶,答应了一声,对荚说去去就来,便跟着寺人渠离开了。

帐中,楚王刚与随行的臣子议过事,听到寺人说工妾陌来到,他的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来。

她仍穿着仆从的衣服,经过一日的行军,已经有了几分落魄,脚上还有一层泥浆。许是戴斗笠的缘故,她的头发略微凌乱,却显得那张脸更加精神。帐中烛火微动,那双眼睛清亮,似会说话一样。

“伤如何?”楚王开口便问。

阡陌讶然。这个人,总是问起她的伤,好像生怕她干不了活,自己会白白吃亏一样。

“无碍。”阡陌道。

楚王颔首:“过两日便到罗,报闻有瘴疫,你须往治疫。”

阡陌知道总会有这一天的,答应下来。

楚王交代完之后,没再说什么,挥挥手让她退下,自己则继续看案上的地图,眉眼在灯光中半隐半现。

阡陌走出去,还想回到荚那里,寺人渠却走过来,道:“工妾陌,你不必回去了,大王让我给你留了行帐。”

阡陌讶然。说实话,她并不想留下,可寺人渠却不由分说,让人把她的行囊取了来。

虽说是帐篷,其实很简陋,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块遮雨棚。夜晚,阡陌身上裹着铺盖,好不容易才睡着。

楚王在附近巡视一圈回来,瞥见不远处那顶小帐里的身影。

地上燃着篝火,那女子蜷在帐中,身上裹着长衣,露出半侧脸,似乎睡得很安详。楚王看了看,正要转身,阡陌忽然动了动,似乎是被蚊虫所扰,最后把脸都缩进了长衣里。

“大王,”寺人渠走过来,低声道,“可要用膳?”

“不必。”楚王道,片刻后,却问,“有艾叶吗?”

寺人渠一愣,答道:“有。”

“附近这些火堆中都添一些。”楚王说罢,往帐中而去。

如楚王所言,两日之后,楚师到达了罗地。

阡陌问过寺人渠,此地原本也有国,叫罗国,被楚武王吞并,后来置为县。在罗地驻守的楚师有万余人,庸人东侵,罗是戍守的重地,不料又遇瘴病,令县尹十分焦急。

有了在铜绿山治疫的经验,阡陌并不慌张。她仔细地看过那些病人,也询问过他们发病症状的细节,确定与铜绿山的那次疫病无异。楚王对治疫之事十分重视,派出百余人协助阡陌采药捣药,随她一道照料病人。

罗地的军民为了治瘴病,舞傩、驱鬼都试过,却无济于事。本就已惶惶不可终日,起初听说楚王带来的这个女子会治病,还有些不信,然而没过多久,服过药的病人开始好转,众人亲眼所见,方转忧为喜。

“未想这位医师如此得力,”县尹高兴不已,向楚王拜道,“实乃大王之恩!”

楚王微笑:“此乃太一及司命所佑。”

他看向不远处,阡陌正端着一碗药走进草棚里,在一个病人的榻前坐下。那个身影尽职尽责,就像她曾保证过的那样。

说实话,听到治疫成功的消息时,楚王很是松了一口气。

他此番北伐,本就冒了很大的风险。楚国刚刚经历饥荒,物力疲弱、多方受困,楚师的士气亦是受挫,如果再遇疫病打击,只怕会难以承受。

幸好他没有看错,这个工妾陌的确有些本事。

罗地驱疫的消息传开,秦国的公孙荣听闻,亦是惊讶。

“能治瘴病的女子?”他讶然,“是何人?”

“听说是一名工妾。”从人答道。

公孙荣颔首,颇感兴趣。南方之地,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容易涉足。这里地貌气候与北方截然不同,隐藏在山泽丛林中的瘴气更是令人闻之色变,就连当年还强盛时的周人,也曾因为疫病而在伐楚的途中付出过代价。

如果能治……

从人看着公孙荣的神色,低声道:“公孙,小人听说那女子就在楚师之中,是否……”

“那又如何?”公孙荣淡淡道,“莫忘了秦楚已结盟,不可放肆。”

从人听得他这般言语,唯唯连声。

夜晚,阡陌给最后一个病人喝了药。

那是一个年轻的军士,对她喃喃着说了两句话。也许是罗地的人,阡陌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的表情上看,阡陌知道他是在谢自己。

阡陌对他笑笑,让他安歇,起身走出草棚。

抬头望向天空,月在中天,已经是半夜了。

这两日,她没日没夜地忙碌着,身体很累,但是干劲十足。她是个自私的人,没有医者父母心,但是在回家这件事上,二者却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当初,她向楚王保证的是治好瘴疫。治好了,楚王就要放她走,把她送到舒的那个部落里。

现在,她完成了。

阡陌盘算着,或许明天,她就可以去向楚王提出这件事,让他兑现诺言?

回住处歇息的路上,阡陌走过几名军士,听他们在兴奋地谈论着,似乎是在说前方的战事,楚师出击糜人和百濮,把他们打退了。

阡陌心一动。这倒是件好事,打了胜仗,楚王肯定会高兴,这个时候跟他提那个约定,是个很不错的时机啊……

可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了寺人渠急急的呼喊声。

“工妾陌!工妾陌!”他一边跑,一边冲她招手。

阡陌讶然,寺人渠一把拽住她,拉着她往前跑:“快!快跟我去看大王!”

“怎么了?”阡陌不解。

寺人渠上气不接下气,四下里看了看,低低道:“出大事了!大王病倒了!”

楚国刚刚经历饥荒,楚王征伐,粮草最是吃紧。

为了鼓舞士气,此番出征,楚王没有带王宫的庖人,一路过来,每餐都与军士同食。来到罗地之后,他还曾亲自到草棚中查看患病军士。此举很是有效,楚国军士上下斗志高涨,不久之后,又传来了糜国和百濮退兵的捷报。

楚王大喜,立刻召集众人商议,令隔日拔营,进攻庸国。

可是当夜,楚王忽而高烧不止,服侍的小臣符慌了手脚,连忙让人去找阡陌。

阡陌来到楚王的屋子里,只见他躺在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褥,寺人用湿了水的巾帕敷在他的额头上。阡陌走上前去细看,他双目紧闭,呼吸急促,似乎难受得很。摸他的额头,很是烫手。

忽然,楚王睁开眼,目光咄咄,把阡陌吓了一跳。

“寡人无疾……”他低低道,声音却似呓语。

阡陌无奈:“大王是否有疾,由我说了算。”说罢,她转向小臣符:“大王病发多久了?”

“就在晚膳之后。”小臣符答道,“起初,大王说有些凉,命小人取衣物来。可过不久,便头晕歇下。我去看时,已高热不止。”

阡陌沉吟,从褥子下面摸出楚王的手,探他的脉搏,再翻动他的眼皮,看看舌苔。至少从表象上看,这的确是疟疾的症状。

早有人将此事报知司马斗椒和几位近臣,他们赶到,见得楚王这般,亦均是焦急之色。

“司马之言不差,”旁人开始议论纷纷,“这可如何是好?”

“明日就要伐庸,大王却病倒……”

“此皆乃尔等失职!”斗椒对小臣符等人训斥道,“大王巡疫区时,我便说过瘴疫难测,大王乃万乘之尊,岂可轻易试险?当下战事正紧,大王一旦不测,征伐若何?楚国若何?尔等皆不可轻饶!”

他声音洪亮吓人,小臣符等人皆大气都不敢出。

“此事与他们无关。”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此病潜伏数日而发,大王如今发病,当是在铜山时所染。”

斗椒讶然,却见说话的是一个女子。她坐在楚王榻旁,一边将他的手塞回褥子里,一边站起身来。

她正色看向斗椒:“大王如今正在病中,还请诸位低声。”

斗椒没想到竟有人敢顶撞自己,不禁怒起,冷冷道:“这是何处来的贱隶?”

他气势凌厉,阡陌有几分发怵,却并不让步。她心里也有火气,本想着明日自己就能够向楚王提出离开的事,没想到他却突然病倒了,而她要施救的时候,这群人又偏偏来捣乱。

“寡人无碍。”这时,楚王的声音忽而传来。

众人皆诧异望去,却见他从榻上支撑着坐了起来。

阡陌亦是讶然。瞅见寺人渠使眼色,她犹豫了一下,忙去将他扶住。

斗椒等人连忙行礼。

“寡人无碍。”楚王的话说得比平时慢些,但并不虚弱。他脸色有些青白,却显得双目锐气更重,“尔等不必多言。仍按先前议定之策,明日拔营上路,伐庸!”

众人听楚王这般言语,纷纷应下。

王挥挥手,众人亦不敢多留,告退而去。

斗椒还想说些什么,小臣符上前,语气恭敬:“司马,大王身染瘴疫,还须治病,司马还是……”他将瘴疫二字说得稍重,斗椒神色微变,看了楚王一眼,片刻后,转身而去。

室中终于安静下来,阡陌扶着楚王重新躺下。

他刚才明显是在强撑,躺下之后,立刻又变成了先前那副恹恹的样子。阡陌摸摸他的额头,仍然烫手。

草棚那边还有药汁,寺人去取了些来,阡陌让小臣符将楚王的头抬起些,把碗凑到他嘴边。

“大王,用药。”小臣符在旁边温声道。

楚王睁开眼,目光却落在了阡陌的脸上。

“你方才说……寡人这病,是铜山时染的?”他低声道。

阡陌讶然,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正是。”

“你怎知?”

阡陌结舌。她在学校时参加的户外社团,曾经做过几次野外卫生的专题培训,疟疾作为常见病,基本知识她还是了解一些的。那时,培训老师的建议是得了疟疾要立刻送医,但在这里,最后却还是只能求助于奶奶的老药方。

这些她没法跟楚王解释清楚,只好说:“此病就是这般,传我药方的人告知我的。”

楚王看着她,没再说话,片刻后,凑着碗喝药。

“苦……”才喝了两口,楚王便皱眉,别开头。

阡陌无奈,只得兑上一点水,继续再喂。

待得楚王终于服完药躺下,阡陌自己也出了一身汗。寺人渠取了干衣来,将楚王汗湿的衣服换掉,再重新盖上褥子。待得处理完后,阡陌回来,将一块凉水浸过的巾帕放在他的额头上。

楚王似乎觉得舒服了,脸上的神色平静了些,片刻后,沉沉睡去。

阡陌在一旁坐下,看着他,身上亦是疲惫。

时间已经很晚了,小臣符走过来,道:“工妾陌,你今夜……”

“我会守在此处。”阡陌淡淡道。

小臣符的脸色放松了些,看她一眼,转头分派从人守夜。

楚王这一夜过得十分难受,身上时而冷得打战,时而热得像被火烧,喉咙像被人掐着一样。

但是每当他十分难受的时候,却总会发生更让他难受的事。有好几次,他在迷迷糊糊中被人抬起头,接着,嘴里被灌进苦涩的汤药。楚王向来讨厌喝药,他想说要调蜜,但是却说不出话来。突然,他的鼻子被捏住,汤药大口大口地流了进来……

楚王心里恼火,在仅余的一丝清明里咒骂着:等寡人醒了都拉去车裂……

但渐渐地,他却感觉身上那巨石一般沉重的感觉在减轻,好像少时溺水,无助之际,被一双伸来的手拉出水面。

额头上凉凉的,好像有谁在轻轻擦拭。

他闭着眼,觉得似躺在云间,神志安宁……

漫长的沉睡之后,他是被一阵叽叽喳喳的鸟语声吵醒的。

睁开眼,窗外透进淡淡的光照,映在帷幔上,透明而柔和。

楚王身上还有些沉,动了动,一块湿凉的巾帕从额上滑了下来,接着,他发现榻旁有个人。

阡陌伏在案上,一动不动,正睡得香甜。她的足边放着一只木盆,里面盛着水。

楚王讶然。想起昨夜的种种,自己难受的时候,就是她一直在旁边照顾着吧?

她睡得很近,楚王侧着脸,能看到她低垂的长睫,细腻的皮肤上泛着微微的光。

他想把她唤醒,可张张口,又闭上了。

屋子里很安静,似乎能听到她清浅的呼吸声。

楚王看了片刻后,将目光收回,闭闭眼睛。身上懒懒的,一点也不想动。他心中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静静地躺着也会觉得很享受?

但这样的时刻没有持续多久,小臣符走进来,发现楚王醒着,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大王……”

楚王做了个手势让他噤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阡陌听到动静,也醒了过来。

看到楚王,她连忙坐起来,揉揉眼睛。

“我……”她怕小臣符说她怠慢,正要解释,喉咙却像被卡着,一下说不出话。

“取水来,”这时,楚王开口道,目光瞥过她脸颊上压出的一片红印,“寡人渴了。”

楚王安然无恙,虽然这在阡陌的预料之中,但看他好转起来,她还是觉得一颗心放了回去。

寺人为楚王更衣之后,阡陌走过去,一只手放在他的额头上,另一只手探探自己的。那手掌柔软,有一点凉。片刻后,她放开,又拿起楚王的手,探他脉搏。

“大王可还觉得何处不适?”阡陌问。

楚王看着她,片刻后,道:“到处都不适。”

阡陌愣了一下:“到处?”

“头晕,身上无力。”

阡陌了然,道:“疫病方愈,头晕无力乃是常见,大王多歇息便会好。”

楚王嗯了一声,待得寺人为他扣好带钩,问小臣符:“是何时辰了?不是说今日拔营吗?”

小臣符忙道:“近午时了,方才大王正睡,我等恐扰大王安寝……”

话没说完,楚王的脸便沉下来:“昨夜寡人已经说过,今晨拔营,尔等未曾听见?司马安在?将他召来!”

小臣符唯唯连声,连忙退下。

未几,斗椒来到,见楚王立在堂前,忙行礼。

楚王面色不悦,将他责备了一顿。

斗椒辩解道:“大王身体不适,臣等故而商议,可延迟稍许。”

“寡人未死!”楚王道,“拔营之事既已议定,怎得更改?耽误征伐,寡人之罪!传令,即刻启程,不得再拖延!”

斗椒只得再礼,退下传令。

“大王这么快就好了?不是说得了瘴疫?”斗商见斗椒回来,忙上前问道。

斗椒望望楚王的车驾,脸色愠愠,未回答,却问:“大王那个会治瘴疫的人,是个什么工妾?”

“工妾陌。”斗商道,“听说原本是铜山里的工妾。”

斗椒若有所思,嗯了一声,将楚王的命令分派左右,径自登车。

鼓角之声传遍了四周。

楚王染疫的事,在早晨的时候就传了开去,上下皆震惊,为他担心之余,亦在为这场征伐能不能继续而议论纷纷。未想,楚王一身戎装出现在众人面前,命令拔营出发。他脸上虽仍带着病容,却毫无弱态,楚人们深受鼓舞,欢呼起来,即刻拔营。

到处都是奔忙的人,楚王的随从们也走来走去,将物什收拾起来放到车上。阡陌的行囊不多,收拾好之后,望着众人,却踌躇不已。

她听说这番出发,就是去伐庸了。庸国离这个地方不远,也就是说,过不多久,便有可能会刀兵相见。上战场不在阡陌的计划之内,楚王的病已经无碍,她应该不用再跟着去了吧?她原来想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今天就向楚王提出要离开的……

“工妾陌!”寺人渠的声音传来,他朝她招手,“你站着做甚?大王要登车了,快去准备!”

阡陌应了一声,只得走过去。

楚王虽然已经好转,毕竟大病了一场,身体还虚弱。此番启程,他不再乘那种威风凛凛的王车,而是换成了四面遮蔽、可坐可卧的安车。寺人们将厚褥铺在车里,以便楚王休息;又把熬好的药盛在铜卣里,以备路上服用。

万事俱备,楚王来到,看看车内的布置,微不可见地撇了一下嘴角。

说实话,这场病让他觉得十分气短。他亲自出征,为的就是立威、拢聚人心。他希望自己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魄力、所向披靡的国君。但人算终究不如天算,他竟然差点就折在了这里。

“大王,请登车。”御士向他行礼道。

楚王坐上去,四下里看看,瞅见角落的漆盘里,放着一块湿巾帕。昨夜的记忆又浮起,他的目光动了动。

也并不全是坏事……心里一个声音道。

“工妾陌……”这时,不远处传来别人打招呼的声音,楚王即刻转头。

阡陌走过来,望着楚王。

“大王,我有一事。”她说,眼睛里隐隐有些忐忑。

楚王讶然,神色难得温和:“何事?”

“大王先前曾与我约定,若我治好了瘴疫,便将我与那十六人送回舒。”她抿抿唇,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友善且有说服力,“如今,我已治好瘴疫,还请大王践诺。”

楚王的目光凝住。

“你要离开?”他的声音不辨喜怒。

阡陌点点头。

“寡人不许!”

阡陌的心一沉:“为何?”

“寡人还未痊愈。”

阡陌忙分辩道:“大王的病已无碍,只消按时服药,不久便会痊愈。”

楚王不紧不慢:“你曾说,瘴疫潜伏半月以上方才发病。楚师之中,或亦有人染疫而未曾发病,你若一走了之,到时何人医治?”

“此事无妨。”阡陌道,“治疫之法我已经全部授予军士,就算再有人发病,亦可医治。”

楚王看着她,意味深长。

“哦?你当初应许,会亲自治愈疫病,如今却要推给他人?工妾陌,你说你已践诺,便是这般践诺?”

阡陌张张嘴,哑然。

楚王却不管她,转过头去,冷冷道:“小臣符,不是还有一辆安车?让工妾陌乘上,跟在寡人车后!”

阡陌还想说什么,楚王却已经吩咐御士前行。扬鞭声一响,车轮碾过,阡陌连忙闪到一旁。她望着楚王的马车,又着急又懊恼,气得直跺脚:“我要回家!”

楚王却似无所闻,马车和队伍带起淡淡的尘埃,扬长而去。

大军启程离开罗,浩浩荡荡西进。

楚王身体不适,与诸司马、诸尹商议之后,调整了方略。由大夫庐戢梨为先,领前师攻庸国方城,斗椒押后,楚王则稍慢一步,到庸国东北的句澨。

出发后的第二日清晨,秦国公孙荣来向楚王告别。

“秦师将过终南山,余为大庶长,是以请辞。”他礼道。

楚王微笑,起身道:“如此,楚人便在庸国等候公孙再临。”说罢,让寺人取酒来,亲自与公孙荣饯行。

二人客套一番,公孙荣将酒一饮而尽,笑笑,再礼,辞别而去。

才出帐,迎面走来一人,差点与公孙荣相撞。

公孙荣定睛看去,却见是个女子捧着漆盘,上面放着一只药碗。

公孙荣认得这个女子,从人指给他看过,告诉他,她就是那个会治瘴疫的工妾陌。

寺人渠连忙扯着阡陌向公孙荣行礼:“这工妾不识礼,公孙恕罪!”

阡陌亦退在寺人渠后面,低着头。

“无事。”公孙荣淡淡道,将目光从阡陌的身上收回,前行而去。

阡陌瞥瞥那个人的身影,无论他还是他身边的侍从,衣着打扮都与周围的楚人不太一样。她曾经问过寺人渠,寺人渠说,他们是秦人。

秦国的人。

阡陌心中好奇,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伍举曾经告诉过她现任秦国国君的名字,写在牍片上,笔画有些复杂,阡陌不认识。听说现在这个人是个公孙,不知道……

“工妾陌!”这时,楚王的声音从帐中传来,将她的思路打断。

阡陌无奈,只得转过去,走进楚王的帐中。

稍后就要继续前进,楚王已经穿戴整齐,正坐在榻上看地图。阡陌进来的时候,他眼睛也不抬:“去了何处那么久,不知要即刻启程吗?”

阡陌心里翻了个白眼。

什么即刻启程,他自己不是也跟那个公孙荣叽歪了很久?

“方才药汁未曾捣好,我去取药了。”阡陌说着,将药碗在楚王的案上放下。

才要走开,楚王又道:“工妾陌,将架上那剑取来。”

阡陌没出声,依言走过去。那是一把短小精巧的剑,青铜的剑柄上涂饰着金银花纹,剑鞘是皮质的,又厚又硬,像木头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皮。

阡陌看了看,没什么心情欣赏。

说来郁闷,自从楚王生了病,她简直变成了他的丫鬟。

起初,阡陌只是给他熬药端药、检查体温和脉搏。但是楚王似乎并没有把她当作医生来尊重的自觉,十分自然地使唤起她来。

“工妾陌,寡人饿了,饭食何在?”

“工妾陌,取水来。”

“工妾陌,那简册拿来。”

“工妾陌,将褥子垫起些。”

“工妾陌……”

只要车没有在跑动,阡陌就一定会被叫到楚王身边听用,令她十分郁闷。她也曾跟小臣符抱怨过,小臣符却表示无能为力。

“大王得病,如何医治你最知晓,由你服侍,自然最是妥当。”说罢,他看着阡陌,拉下脸来,“工妾陌,莫忘了你是个工妾。无论在铜山还是在此处,亦无论你是否能治瘴疫,你身上所有,连着性命在内,生杀予夺皆在大王。上次在铜山你忤逆,大王不曾杀你,乃是大王宽仁,你谨记!”

小臣符说话总透着些阴阳怪气的调调,阡陌不想跟他争执,自己也的确反抗不了。

“药好了吧?”将笔墨放好,楚王又问。

“好了。”阡陌说着,将药碗推向前一点。

楚王仍看着地图,拿起碗来喝了一口,却立刻吐了出来。

他的眉毛几乎皱在一起:“这么苦!”

阡陌心里得意,忍着笑,理直气壮道:“大王,良药苦口。”

“先前并非这般苦!”

“大王不是一直催我治好,以免误了战事吗?”阡陌一脸无辜,“不服重些,如何快?”

楚王结舌,瞪着她。

阡陌却笑眯眯地将药碗再度推前:“大王,莫忘了要即刻启程,耽误不得。”

看他皱着眉把药喝下去,想发火却又骂不出来的样子,阡陌的心情大好。不过,为了防止他苦劲过了会立刻算账,阡陌看他喝完,立刻将碗盘收起,及时闪身。

“慢着。”刚要出帐门,楚王却又将她叫住了。

阡陌回头,却见楚王拿起她刚才取来的那把短剑,起身走了过来。

“此剑,你收好。”他说。

阡陌讶然。

楚王将短剑放在她手里:“前方就是庸国,大军之中,唯你无兵器。”

那短剑虽小,却有些分量,阡陌拿在手里,有些不知所措。

“可我……不会用。”她说。

楚王显然没兴趣接话,淡淡地扫她一眼。

阡陌知道他这么做已经算是仁至义尽,只得鞠个躬,小声道:“多谢大王。”说罢,退出帐外。

接下来的日子,顺利了许多。天没有再下雨,道路干燥,楚师行进得很快。

进入句澨地界时,前方传来了庐戢梨的消息。他率兵攻打庸国的方城,庸人顽抗,连续数日无进展,左司马子扬窗领军进攻时,被庸人俘虏。

战事受挫,众人皆心中一沉。楚王却看不出喜怒,只令庐戢梨坚守。

不久之后,新的战报传来。子扬窗在方城中受困三日,借水道逃出,奉庐戢梨之命,星夜赶来见楚王。

“庸师甚众,裨人、倏人、鱼人皆聚。臣以为,大王当尽起楚人之师,合而击之!”众臣列坐,子扬窗禀报了庸国的情况之后,向楚王道。

众臣议论纷纷,有人同意,有人反对。

赞同者认为,大敌当前,楚人既然征伐而来,又有巴人和秦人相助,就该放手狠狠地打一场,以教训这些趁火打劫的蛮夷。

反对者则认为,楚人千里奔袭,本已是疲惫,而庸人与诸蛮则以逸相待,且熟知地势,贸然硬拼,是为不利。

“予臣兵车二百乘,必将方城之门凿开,令庸人自缚求饶!”斗椒豪气地放言道。

“不可!”大夫潘尪道,“庸人占尽地利,前番强攻不下,楚师已是大损。巴师、秦师未至,再行强攻,于我不利!”说罢,向楚王一礼:“大王,臣有一策。”

楚王道:“何策?”

“此战至今,庸人未克,其心必骄。我师姑且佯败,若遇其追击,一再而让。彼时,庸人必是松懈,而我师必怒。此时再聚师强击,必可得胜。”

斗椒皱眉:“莫非要我师不战而退?”

潘尪道:“退而为进,何言不战?”

有人冷笑:“先前商议是否出师之时,也曾言及以退为进,尔等驳斥之言可还记得?”

大夫子贝即刻道:“彼退非此退,彼进非此进,怎得混为一谈?”

潘尪不理会众人争论,向楚王道,“大王,可曾记先君蚡冒?其伐陉隰之地而受阻,亦退而待骄,而后还击得胜。”

楚王思索着,面沉似水。

帐中争论的声音仍吵吵嚷嚷,阡陌望一眼那边,又看看天色,便叫上荚一起去采药。

因为楚王要议事,今天扎营是难得的早。橘色的太阳在西边挂着,像个咸蛋黄。营地扎在一个大湖边上,晚风轻拂,水一层一层地漾起,拍打着岸边。树林里栖息着无数的水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鹭,漫天飞翔,洁白的翅膀染着夕阳的霞光,尤其美丽。

荚识得一些草药,而且对付蛇虫很有一套。阡陌发现他这个本事之后,每逢采药,必定要将他带上。二人背着竹筐,在湖边的坡地上走来走去。荚手里拿着一根长树枝,阡陌则跟在他的后面,亦步亦趋,用楚王给她的短剑割着草药。没多久,竹筐里渐渐满了,阡陌将一把黄花蒿放进去,直起身来,擦擦脸上流下来的汗。

风吹在身上,很舒服。阡陌望着远处天边,太阳又沉下去了一些,远方的武当山在霞光中变作青紫的颜色,显得愈加巍峨。

这片地域,阡陌原本并不知道是现代的什么地方。一路过来的时候,只见山川丘陵连绵不断,到处覆盖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就算阡陌来过,也认不出什么来。直到她望见远处有一片高山,那似曾相识的形状,让她想起了爷爷拍摄的风景照。

阡陌觉得有些事很奇妙,她明明身在异乡,还不断地告诉自己,这里不是她的世界。但是,却总有一些东西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告诉她,我在这里啊!

除去各种夹杂的情感,所谓沧海桑田,大抵也就是如此。阡陌自嘲地想着,她此时要是爬上去,在那山上找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几千年之后,那个跟着爷爷奶奶游武当山的阡陌,是不是也会看到?

但是一番分析之后,她又觉得未必。如果这个世界跟她那个世界真的是重合的,那么这件事已经成为事实,而她,已经知道了……

“陌……”荚的声音将她从沉思中拉了回来,他看着阡陌的身后,神色紧张。

阡陌顺着他的视线回头望去,却见楚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这里。

呃?阡陌愣了愣。他不是在议事吗?

“寡人赐你的剑,你就用来割药?”楚王瞥了瞥她手里的剑,皱皱眉,语气不满。

阡陌囧然。

她原本是用石镰的,但那玩意真的很不好用,钝得要命,还不好磨。自从有了短剑之后,阡陌试了试,又利又快,就用了起来。

没想到,却被楚王逮个正着。

“我要采药,无其他利器好使,只好用这剑。”她老实地说道。

楚王额角跳了一下,看着那把自己曾经爱不释手的短剑如今像农具一般沾满了草叶,心中后悔不迭,这女子竟是如此不识好歹!

他不由分说地夺过来,看了看,想擦拭干净,但发现没有巾帕,又不好用袖子。

“寺人渠!”他不耐烦地喊了一声。

寺人渠连忙过来,楚王将短剑给他:“去擦拭干净!”说罢,转向阡陌。

触到那不善的目光,阡陌的心慌了一下。

“进帐来,寡人头有些沉。”楚王冷冷道,转身而去。

阡陌心情很忐忑。

跟着楚王回到帐中的时候,她一语不发,瞅着楚王的背影直纳闷。这个人,脾气让人捉摸不定,她小心翼翼,唯恐什么时候又把他惹得拉下脸来。

寺人过来,为楚王更衣。

阡陌站在一旁,眼睛看着别处。

待他在榻上躺下,阡陌走过去,拿起他的手探脉搏。

“那剑,是寡人继位时所铸,用了楚国最好的工匠。”楚王忽而道。

阡陌讶然,片刻后,意识到这话是对自己说的。她瞅过去,只见楚王半闭着眼。

“它曾伴寡人杀敌,从未割过草。”

这是在向她解释?

阡陌愣神片刻后,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忍不住道:“可我以为,器在于用,不在于途。”

“嗯?”楚王睁眼,瞥了瞥她,“何解?”

阡陌道:“凡器,皆以用为本。大王的剑,先是利器,而后为剑。大王用来杀敌,我用来割草,皆为所用,并无谬误之处。”

楚王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无礼。”片刻后,他道。

阡陌瘪瘪嘴角,就当自己又对牛弹了一回琴。她探完脉搏,把他的手放下。

“大王说头沉,有多久了?”她岔开话问。

楚王却不答,若有所思:“方才那话,谁与你说的?”

“我祖父。”阡陌回答,伸手去摸他的额头。手刚碰上,寺人进来通报,说斗椒来了。

楚王应了一声,起身,阡陌忙退到一旁。

“大王,臣请战!”斗椒一进来,便郑重地向楚王一拜。

楚王看着他,颇有些无奈。

平心而论,斗椒此人,武力卓越,对王室也算恭敬,楚王对他还是有所倚仗。但是此人有时太骄狂,好与人争功。前番楚王派庐戢梨领前军攻庸国,斗椒已是不满,此番请战,便是又本着一争高低的心。

“寡人已决,司马不必再论。”楚王道。

斗椒急道:“大王亲自率师伐庸,临门而逃,传出去,岂非令人耻笑……”

“斗椒!”楚王突然作色,喝道,“尔莫非忘了先令尹之言?王命在此,尔敢不遵?”

他声色俱厉,阡陌也被吓了一跳。

斗椒面色一变,气势敛起,忙跪伏:“臣不敢!”

楚王看着他,少顷,神色缓下些。

“司马之意,寡人心中知晓。此番出征,司马功不可没。”楚王说,“攻庸之策,乃寡人与众臣议定,上下同心,方可功成。司马可明白?”

斗椒面色不定,却未再有异议,向楚王一拜:“臣明白。”说罢,再拜,起身告退而去。

楚王看着他离开,待得那脚步声不见,一口气哼了出来。

未几,他看向旁边,目光仍带着锐色。阡陌与他四目相对,莫名打了个寒战。

“怎不摸了?”楚王面无表情,重新躺下,“快摸!” R1iEoAZQxlyvMVsKTj3npP3bPjH6LTGJdpjqV1TydVUjaIjND8vqEHnVPZvU2/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