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司衣

虽然阡陌明确说过,她想入官署,但是一切都由楚王说了算。他说让她在身边伺候,那语气并不是要征求她的意见,而是命令。

人在屋檐下,阡陌也只能听命。

其实伺候楚王也并不需要她做什么,重活都有寺人去干,阡陌做的,不过是端端水、取这取那,再当个跟班的尾巴。

楚王此番出来,没有带什么大臣,却带了许多庶务简牍。一路上,他就在船庐中审阅,而阡陌则是坐在他身旁,无所事事。

古人跪坐的方式实在折磨人,她始终不得要领,没多久,双腿就麻痹了。她开始不停地调整着姿势,让自己好受一点。

楚王发现后,瞥了过来。

阡陌不再动了。

楚王收回目光,继续看简牍。

阡陌忍了一下,过了会儿,又挪了挪。

楚王放下简册:“林阡陌……”

“我并非有意,我的双腿痹了。”阡陌忙道。

楚王讶然。

“痹?”他瞅瞅她的腿,“怎会痹?”

阡陌有些不好意思:“坐太久了。”

“坐久又不是站久,腿怎会痹?”

“我不惯这般坐法。”

楚王更是诧异,不解地看着她:“你惯何种坐法?”

阡陌抿抿唇,扶着地站起来,然后,放开双腿坐在地上。

楚王有些不可置信。

“你家……皆是这般坐法?”他皱起眉。

阡陌点头,想了想,又觉得不对。

“我等不坐席。”她说着,有些为难。这个时代并没有桌子椅子之类的东西出现,她也无法用楚语将它们的名词说出来。阡陌思索着,看看楚王的榻,灵机一动:“但会坐高一些的榻,放下双足。”

“高?”楚王问,“高几何?”

阡陌用手比画了一个高度:“这般高。”

楚王低头看了看榻,又看了看案:“这般高,如何用案?”

“案更高。”

楚王一脸无法想象的表情。

阡陌看着他,忽而灵机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向:让楚王觉得她古怪,打消将她纳入后宫的兴趣。

“我们那边还有许多不一样。”她想了想,瞅瞅楚王的衣服,“我们那边有许多与楚国不一样,我们从不穿大王这样又长又宽的衣裳,男子亦甚少留长发;这般天气,亦多是短袖短衣。”

“哦?”楚王想了想,“女子亦是一样吗?”

“差不多。”阡陌道。

“也穿你在山上的那种袴?”

袴?阡陌愣了一下,明白过来,他指的是那条牛仔裤。她点点头。

楚王目光微亮。

“如此,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他微笑,“你想家吗?寡人太府中各式衣料都有,你爱那种袴,可多做几条。”

阡陌登时被噎住,瘪瘪嘴角,不再多说。

阡陌不喜欢暧昧,但她知道,现在自己跟楚王的关系,无论在自己还是在别人的眼中,都很暧昧。

她并不想这样,却又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她知道,一旦坐实了楚王姬妾的身份,自己就很难再有别的路可走。所以,她小心翼翼,服侍楚王的时候,尽量不在言语和行为上去招惹他,保持着距离。

楚王似乎不以为意,从更衣到捶背,时不时地说着“寡人有些不适”,毫无障碍。

更让阡陌感到别扭的是,自从她告诉他家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后,他也跟着开始叫她“阡陌”。

“工妾陌,寡人渴了”变成了“阡陌,寡人渴了。”

“阡陌,取笔墨。”

“阡陌,更衣。”

“阡陌……”

“阡陌……”

“阡陌……”

阡陌无语望天。

一个古代人用现代发音来称呼她的名字,虽然也不难听,却始终让人觉得怪怪的。她甚至开始理解,寺人渠纠正她楚语发音时为何会有那种无奈的脸色。

船队再次经过龟山和蛇山的时候,阡陌坐在船庐里,盯着远方的山包出神。

忽然,楚王也凑了过来,跟着她一起望着。

“上回路过此处,你又是淋雨又是跳江的。”他神色玩味,“不过是个矮丘,有何殊异之处?”

阡陌看看他,片刻后,再看向那边,轻声道:“无他,只是觉得像一处故地。”

楚王微微抬眉,过了会儿,把子由叫了进来。

“你曾随你父亲戍守此地,”他指了指,“江岸那山,可有何来历?”

子由讶然,望过去,笑了笑,却摇头:“无甚来历。不过此地水泽连绵,只有那山与对岸的另一山可落脚,又正好相对,我师在二山上设雉堞,以卫云梦。”

“雉堞?”楚王颇感兴趣,“有多少人?”

“不多,各十人,为附近县中所遣。”说罢,他瞅瞅楚王,“大王要去巡视吗?”

楚王不答,却将眼角瞥向阡陌。

“你可要去看看,那是否真是故地?”他问。

阡陌怔了怔,未几,摇头。

“不去。”她抿抿唇,双眸平静地眺望着远方,“它不是。”

往郢的一路,船溯流而上,走得不算快。天气却很好,夜晚,星辰漫天。

阡陌躺在榻上,听着波涛的声音,望着窗外的星光。没有各种污染,这里的夜空绚烂得如同铺满了钻石。

她的背包被放在舱室的一角,孤零零的,自从离开了舒人的山寨,她就再也没有碰过。

奶奶去世的时候,爷爷曾说,奶奶会变成一颗星星。

而爷爷去世的时候,阡陌已经不相信这种骗小孩的话了。但是很奇怪,现在再看那些一眨一眨的星星,她却愿意相信,爷爷和奶奶都在上面。

或许,他们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就算是在不同的时空,他们也依旧安然地留在了天上。

阡陌……

她入睡的时候,脑海中隐隐又浮现起他们呼唤自己的声音。

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凉意。

楚王巡视夜泊的船队回来,发现阡陌的舱里还亮着灯。他走进去,却见阡陌已经睡着了。她蜷在薄褥里,静谧的脸颊上,还残留着一点水光。

他看着她,站了一会儿,片刻后,将灯火吹灭,伸手将木窗拉上,转身而去。

数日之后,船队回到了郢都。

楚王先前一声不吭,突然就去了云梦之东巡视,大臣们都有些错愕。不过楚王一向风风火火,众人早已见怪不怪。如今看到他回来,各处官署即刻将积压多日的事务呈报,楚王还未来得及好好歇息,就忙碌了起来。

但与此同时,许多细心的人却发现,楚王身边多了一个女子侍奉左右,出入宫禁。

虽然楚王身边的寺人说,那是楚王新任命的司衣,但却仍然众说纷纭。

有人说,那是新来的宫人。但哪里来的宫人可以那样亦步亦趋地服侍着楚王?

有人说,那是楚王的新宠。但是楚王的姬妾一向住在后宫里,这女子,却是与真正的司衣一样,住在官署中。

也有人去问过小臣符。

自从楚王得胜归来,小臣符就被楚王派往宗庙监督祭祀。他向楚王禀报事务的时候见到阡陌,心中惊诧不已。想到过去那些细节,他恍然醒悟。

“怎不说与我知?”到了殿外,他见到寺人渠,颇有些不高兴。

“大王突然说要去东巡,小人亦不知其意。”寺人渠苦笑道。

就在这时,延年宫的寺人录来到,见到二人,道:“听说大王回来了,穆夫人欲见大王。”

小臣符对寺人录一向客气,答应下来,想了想,却道:“大王刚回来不久,还在议事。若是用膳,只怕要缓一缓。”

“大王若空闲,还是快些禀报的好。”寺人录道,表情神秘,“据我所知,大王娶夫人之事,卜问有些眉目了,穆夫人要请大王去议定呢!”

“大裘,冕,祀太一、颛顼高阳;衮冕,祀先君先王;韦弁服,用于兵事;皮弁服,用于视朝……”

阡陌一手拿着牍片,一手拿着笔,仔细地记录下来。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她用毛笔写字的速度快了许多,没多久,已经把一块牍片写满了大半。

这次回到楚国的王宫,阡陌的身份不再是工妾,而是司衣。据寺人渠说,在宫人里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

得知这件事的时候,阡陌松了一口气。

她很怕楚王把她归到后宫去。这个司衣,虽然还是在王宫里,却看起来是个十分正经的职位,有府吏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看着面前一排行礼的人,阡陌十分惊诧,意识到自己真是个官了。

“你说要入官署,大王便让我去看看何处有缺。我细细查问,只有司衣府缺司衣。”寺人渠笑嘻嘻地说,“如今,该叫你司衣陌了。”

司衣,顾名思义,就是掌管楚王的所有衣物。楚王只有一个,衣服、冠、佩饰等等,光种类就有上百。存放衣物的司衣府也很大,光是吉服便已经占了一间屋子。掌管王宫事务的太宰看她什么也不懂,便让左右司衣府吏领她去熟悉各项细要。那二人洋洋洒洒地说着,阡陌只觉一个头两个大,各种名目,有许多她根本听不懂。她只好取来笔墨,请他们说慢些,再一一记下来。

左右府吏都是在王宫中服侍多年的人,看阡陌的容貌年纪,又听人议论起楚王对她的态度,都颇有些心照不宣的心思。历代楚王都有后宫、各式宠姬,宫中的人也见过不少。这位虽然不在后宫,但照着楚王那另眼相看的态度,周围人岂有不明白之理?

二人本想着小心些伺候,但看到阡陌说话和气,都放下了些拘束,耐不住心中好奇,便搭起话来。

“听司衣口音,不似楚人。”一人道,“未知司衣何方人氏?”

阡陌低头写着笔记,熟稔地答道:“南方。”

二人讶然。

“南方?”左府吏道,“那边不是只有百濮、扬越……”

话没说完,他被右府吏捅了一下,连忙打住。

“南方啊?”右府吏忙圆场,想着说辞,忽而记起前阵子听到的伐庸的事,“南方好啊!小人听说前番为楚师治好了大疫,还救了大王的那个工妾,就是南方人。”

“哦哦,对对!”左府吏笑着附和。

“是啊,”阡陌抬头,冲他俩笑了笑,“那工妾,就是我。”

二人一愣,笑意僵住。

阡陌对他们的尴尬似无所觉,继续低头写字,问:“方才说,祭社稷五祀,着何服?”

“哦,希冕!”二人得了台阶,松了口气,一人忙不迭地回答,另一人将希冕之服的存放之处指给阡陌看。

阡陌点头,记了下来,一脸学术式的认真。看到那两人脸色一整的样子,她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这些天,她被各种暧昧猜测的眼光围绕着,已经颇不耐烦,心想,我可不是什么宠姬,我有知识、有学历,本来就是凭着本事来的……

正说着话,外面忽而传来寺人渠的声音:“司衣陌!”

阡陌听得,应了一声。

“大王寻你!”他大声说,“大王要往穆夫人宫,命你侍奉!”

阡陌窘然。

再看向那左右府吏,他们脸上又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神色。

早不来晚不来……阡陌心里郁闷,面上却只能若无其事,道:“我去去就来。”

两人忙笑,行礼:“司衣慢行。”

寺人渠看到阡陌慢腾腾地走出来,催促道:“快些,大王下朝了,还要更衣。”

王宫里又不是只有她会更衣!阡陌腹诽着,跟着他往前走。

她原本以为,楚王让她做了这个司衣,原来说的那什么贴身服侍就自动撤销了。谁知道,楚王仍然要她跟在身旁使唤来使唤去的,只有大臣来议事的时候才能稍稍离开。

一个司衣,管得也太宽泛了,也难怪别人看着不正常!阡陌心里嘀咕着。

寺人渠发现她不说话,转头看了看她:“怎么了?”

“寺人渠,”阡陌忍不住,问道,“从前的司衣是不是也像我这般,除了掌管大王的衣物,还要时时在旁边伺候?”

“不用。”寺人渠回答得很干脆。

阡陌神色一动。

但没等她开口,寺人渠又道:“不过这王宫之人皆大王仆妾,何为职责,皆由大王来定。你不见工尹也要去征伐吗?只要大王开口,便是分内之事。”说罢,他的表情颇有意味:“你若觉得这司衣名不副实,告知大王,他定然乐意将你放在别处。”

阡陌知道他说的别处是哪里,唬了一下,不再多说。

楚王的高阳宫,离司衣府并不远。阡陌跟着寺人渠穿过宫道,进了宫门,又走过回廊,高阳宫巨大的殿宇就在前方。

楚王起居的正殿坐落在一人多高的台基上,石料铺面,砌作台阶。硕大的础石上,两人合抱的巨木制成柱子,排列在四周,支撑起复杂而精巧的屋顶,仰头望去,如同巨鸟张开的翅膀。

守卫的郎中和环列之尹都认得阡陌,见得她来,并不阻拦。

阡陌走进殿中,小臣符已经在里面,对寺人渠责备道:“怎这般拖延?”

再看向阡陌,却笑笑:“大王正在殿中,司衣请!”

阡陌向他行了礼,入内,楚王正拿着一卷简册看着,边看边将一枚梅子放入口中。

“去了何处?”他眼也不抬地问。

“司衣府。”阡陌答道,走过去,熟练地为他宽下上朝的外袍,换上一件舒适的薄衣。

换好之后,楚王命小臣符去备车驾,未几,却回头看着阡陌。

“你随寡人一道去。”他说。

阡陌讶然。

穆夫人是楚王的母亲,也就是太后,她跟着去……

“大王,我在司衣府中还有未完之事。”阡陌说。

“何事?”

“一些大典及祭祀所用衣物,还未收藏齐整。”阡陌随口胡编。

“都是寡人的衣物,不齐整何干?”楚王满不在乎,“快跟来!”说罢,转头而去。

延年宫前,早有司宫与寺人在等候,见楚王来到,连忙上前迎接。

楚王下了车,向四下里望了望,忽而回头。

阡陌站在寺人渠身后,正将目光瞅着影壁上镇恶祈福的绘画,似乎很是好奇。

寺人渠见状,忙扯扯她的袖子。阡陌回头,见楚王在看着她,知道他的意思,只好上前。

楚王似笑非笑,未几,收回目光,往宫中而去。

延年宫虽然不及高阳宫宏伟,却也自有一番气派。还没有到堂上,阡陌就听到一阵钟磬合鸣的声音,叮叮当当,高低相错,十分好听。

她跟在楚王身后,忍不住朝里面瞅去。只见一组编钟和编磬摆在堂下,几名乐师正用木槌击撞。灯火中,钟架上的铜人锃亮生动。

堂上,郑姬正与穆夫人说话,见到楚王进来,忙退到一边行礼。

“拜见母亲。”楚王向穆夫人行礼,阡陌连忙随着寺人渠拜伏在地。

“大王来了。”穆夫人神色和蔼,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先前我听说子贝等人劝大王行猎云梦,大王不去;可这几日不见,却又是东巡归来了。”穆夫人将他打量着,语带薄斥,“大王往何处,也该告知我一声。”

楚王笑了笑,道:“母亲莫怒,寡人此番东巡,乃是一时起意,去去就回。若告知母亲,恐母亲又为寡人忧虑,故而还是等归来再赔罪。”说罢,他让小臣符将他从东边带回来的各色物产呈上。穆夫人看了看,这才露出笑容,无奈地唠叨两句,与楚王分席而坐。

楚王今日心情格外不错,穆夫人与他叙了些话,母子二人其乐融融。

郑姬侍立在一旁,望着楚王,没多久,目光却落在他身后女子的身上。

楚王回来没多久,她就已经听说他带回了一个女子的消息。更有传言说,楚王东巡,正是为了那个女子……郑姬好奇地看着那个女子,只见她衣着平凡,甚至比不上后宫里地位最低的姬妾。不过,那面容……郑姬的目光留在她的脸上。她微微低着头,看不清眉目,但乌发白肤,一看便知并非贫苦出身。

似乎感觉到了这边的注视,那女子忽而抬眸。

目光相对,郑姬心中似乎被什么敲了一下。

“……郑姬。”这时,她听到穆夫人在唤自己,忙答应着,将目光转去。

穆夫人道:“吩咐传膳。”

郑姬低头答应着,小步退去。

未几,寺人将筵席呈上,冒着食物香气的食器摆了满案。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阡陌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丰盛的筵席,不禁将目光窥去:肉食蔬菜,应有尽有,不过似乎大多是蒸煮出来的……阡陌心里正琢磨着,这时,却闻到一股十分好闻的馨香味道。却见是方才盯着她看的那位美人款款走来,身旁的寺人捧着铜盆。

郑姬在楚王面前盈盈下拜一礼:“妾为大王洗漱。”

楚王看着她微笑,却道:“不必。”说罢,回头:“阡陌,你来。”

郑姬愣住。

阡陌也愣住了。一瞬间,众多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她的身上,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穆夫人亦看过来,露出讶色。

寺人已经把水盆放在了楚王面前。阡陌走过去,看看那水盆,又看看楚王。没有人教她干过这个活啊……阡陌心里哀鸣不已。

“将大王衣袂收起……”寺人渠从牙缝里挤着声提示。

阡陌了然,忙坐到楚王身前,把他的袖子折起来。

然后……

她看看楚王一动不动的手,头脑里又是一阵空白。

抬起眼,正对上楚王微微抬起的眉毛。

楚王露出无奈之色,自己将手伸到水盆里,洗搓干净,最后,把阡陌手中的巾帕拿过来,自己擦干,丢入水盆中。

呃……原来如此。阡陌讪讪。

“这位,便是大王带回的司衣吧?”这时,上首的穆夫人打量着阡陌,问道。

楚王没有打算瞒她,微笑道:“正是。”说罢,看向阡陌,示意她上前。

阡陌无可奈何,只得走出来,向穆夫人行礼:“拜见夫人。”

穆夫人淡笑:“哦,原来如此。”说罢,看向郑姬。

郑姬立在一旁,面上亦带着笑,目光却闪烁不定。

乐声相佐,寺人到堂上禀报,说宗尹、卜尹都到了。

穆夫人吩咐请上堂来,微笑着对楚王说:“今日请大王过来,还有一事。前番议定,由卜尹贞问娶何方之妇,如今已毕。详细之事,可由卜尹告知大王。”

楚王愣了愣,这才想起他确实答应过此事。

“如此。”他说,神色平静。

阡陌在后面听得这话,心中不禁好奇。楚王娶妇?前阵子,她才听寺人渠说过楚王还没有夫人的事,现在就要娶了吗?不过看楚王年纪,虽然也就二十出头,但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早熟,十七八岁就有三两个孩子的人并不少见,楚王这样有地位的人,结婚的确晚了些。

没多久,宗尹与卜尹入内,向楚王行礼。

“听闻卜尹贞问已毕,”楚王道,“愿闻其详。”

卜尹是个颇有几分道貌的老者,再拜上前,毕恭毕敬地将贞问的过程说了起来。

阡陌听着,觉得玄之又玄,好些话听不懂,只听出什么吉、利什么,滔滔不绝,却听不出结果是什么。

最后,也许楚王也耐性不足,道:“以卜象之兆,寡人当娶何方?”

卜尹答道:“以卜象之兆,大王娶于东北最吉。”

“东北?”楚王看着他,片刻后,瞥向穆夫人:“蔡国吗?”

“我闻得之时,亦是诧异。”穆夫人微笑,“大王,此乃天意。大王若娶于蔡国,便是天作之合。”

“楚国东北,并非只有蔡国。”楚王淡淡道:“遣使,往东北各国宗室问询适龄女子,再行贞问。”

宗尹忙应下。

穆夫人闻言,面色不豫,正要说话,楚王却起身,道:“此事交由宗尹操办,母亲便不必再劳神了。”说罢,向穆夫人一礼:“寡人还要往官署议事,母亲若无他事,寡人告退。”说罢,沉着脸离去。

阡陌未料到楚王会突然变色,见寺人渠跟着走了,连忙也跟在后面。

“大王!”穆夫人叫了一声,楚王没有留步,只余背影。

穆夫人气恼不已,啪的一声,案上的漆盒被她掷了出去,里面的干果蜜枣滚了一地。

宗尹和卜尹面面相觑,劝慰两句,亦告辞而去。

郑姬忙拾起漆盒,让寺人将散落的东西收拾干净。

“大王只是一时意气,夫人莫恼,伤了身体。”她将漆盒摆回案上,温声劝道。

“意气?”穆夫人哼了一声,“他是硬气了,如今谁的话也不听,说变脸就变脸,这般下去,迟早要吃苦头!”

郑姬忙道:“夫人万万莫说这般话,大王和夫人,必都是好好的。”说着,将一杯蜜水递到她的手中。

穆夫人饮一口,怄着的气这才消散了些。

她看了郑姬一眼,叹口气:“我亦是为了这后宫和气,新夫人若是一家,必然好说话些,尔等也可省去诸多小心。”说罢,她忽而道,“方才那司衣,说是大王新宠,你看着如何?”

郑姬一怔,忙轻声答道:“大王喜爱,自然便是好的。”

穆夫人笑了笑。

“你也不必在意。”她说,“年轻男子,谁人不是喜新厌旧?你多多抓紧,育下儿女,日后便可独居一宫,亦是安稳。”

郑姬赧然低头,谢了穆夫人,看着衣角,目光复杂。

楚王心情不好,一路上,众人亦大气都不敢出。

才回到宫中,便有寺人来报,说议事的人已经在等着他。楚王应了一声,让阡陌为他更了衣,转身而去。

阡陌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松了一口气。

说起来,楚王冷着脸的样子,真是很吓人。刚才给他更衣,他也一声不吭,阡陌头也不敢抬,唯恐触到他逆鳞。

“大王吗……其实就是脾气坏了些。”寺人渠亦是无奈,用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对她说。

阡陌无语,脾气坏已经很吓人了好吧?

“大王为何不愿娶蔡女?”待得左右无人,阡陌问寺人渠。

寺人渠苦笑:“也并非不愿。”

阡陌讶然。

寺人渠叹口气:“大王便是如此,若是他自己想要,不必你说什么,他自会去做;可你若强按着他做什么,他便会恼,甚至与你反着来。夫人也是太急,唉!”

阡陌听着,讪然,简直就是叛逆期的小孩嘛……

她对这母子二人的事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八卦了一下,看楚王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便又往司衣府去了。

寺人渠对阡陌这么执着地去司衣府感到十分不解,用他的话说,楚王将她安排当司衣,就是因为那里人手多,可以让阡陌既有身份,又能够一心一意地伺候他,阡陌这样便是不务正业。况且,司衣府那几件衣服,管得再好又怎样?她这是浪费精力。

阡陌知道寺人渠的话有理,但她觉得,这个时代,女人的出路本来就少,楚王让她做司衣,不管其动机如何,至少是一个机会,她不能浪费。

她才走出宫门,不期然地,遇到了伍举。

看他走来的方向,大概是刚刚从殿里议事出来,旁边走着另一个大夫模样的人,似乎正说着什么事,老远便能听到声音。

伍举也看到了阡陌,露出诧异之色。

阡陌笑笑,走过去。

“伍大夫。”她行礼。

伍举还礼,含笑看着她:“听说你如今当了司衣?”

他问。

“正是。”阡陌答道,心中有些无奈,连伍举都知道了啊……

“何往?”伍举问。

“往司衣府。”阡陌说。

伍举颔首。他旁边的那位大夫没说话,一直在打量着阡陌。

“伯予,此乃宫中新来的司衣。”伍举想起他们还未识得,忙对苏从道。说罢,又对阡陌说:“这位乃苏从苏大夫,新任三钱府宰。”

阡陌不知道三钱府是什么,微笑着向苏从一礼:“府宰。”

苏从看着她,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阡陌见伍举与苏从在商议着什么事,不好多打扰,再行个礼,便告辞而去。

没走几步,便听到后面传来苏从气哼哼的声音:“大王竟把宠姬放在了宫署,荒唐!”

阡陌僵了僵,只觉得背上都快被眼刀穿透了。

伍举无奈,瞥瞥阡陌的背影:“小声些。”

“我要去面见大王!”苏从更加不快,“三钱府出入混乱,我这个府宰,连信得过的实有之数都得不出!国库混乱,朝政大弊!大王竟还纵容佞幸为乱官署,楚国何愁不败!”

“伯予……”

伍举话未说完,忽然听得身后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传来:“请问……国库很乱吗?”

伍举和苏从二人皆愣住,转头,却见阡陌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走了回来,正望着他们,目光闪闪:“那些不明之数,可让我看一看吗?”

楚王坐在上首,听着下面的争论,面无表情。

工尹为贾的族人为蒙,因伐庸有功而受封禄田。前几日,为蒙收到家人禀报,说禄田中刚刚补种好的青苗被牛啃了好些。为蒙大惊,忙去查看,只见青苗被毁去数十亩。追查之下,却原来是令尹斗般的侄子斗韦封地上的牛。为蒙前去理论,斗韦却称这地本来就是他们的,多少年前就封了下来,一直用作放牧狩猎之所。为氏乃巧言令色,夺人封地而自肥,是为强取。为蒙大怒,即刻纠结家人,将斗韦的牛收走;斗韦也不示弱,当日就找人打了回去,把牛抢了回来。

此事闹大,两边都是大族,当地掌事的大夫不好处理,十分为难。楚王听说之后,将矛盾双方都召入宫中,让他们在自己面前理论。这些人见了楚王,起初还不敢放肆,但各自陈词之后,便开始口角。双方各执一词,闹哄哄地争吵起来。

楚王也不发怒,看向令尹斗般和工尹为贾。他们被楚王召来,刚刚赶到,看到各自族人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不禁尴尬。

“够了!安得在庙堂喧哗!”斗般大喝一声,训斥道。

为贾亦上前,冷着脸:“尔等皆受王恩,反在大王面前争利,岂无羞耻!”

众人见各自的宗长发怒,亦不敢多说,忙低头噤声。

“大王,”斗般满面愧疚,在楚王面前拜道,“族人无礼,乃臣教导之失,请大王责罚。”

楚王看着他们,神色无波。

“依令尹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他问。

不待斗般回答,为贾已经抢先道:“令尹何过之有?此事乃为氏冒犯。斗氏之田,受封于先王,为氏受封其后,自当退让。臣在郢郊有禄田二百亩,愿赠与斗氏,以为赔偿。”

此言出来,堂上众人皆诧异不已。

斗韦目光一亮。郢郊的田土,处处都很肥沃,比为蒙手上那些不知好了多少。他看向斗般,只见斗般神色不定。

为氏乃后起之族,对于出身王族的斗氏一向是看不上眼的,斗般对为贾这个后辈也一向不冷不热,未想,今日他竟如此大度,教斗般意外之余,心中亦颇为舒服。

“工尹过矣!”斗般道,“小儿辈之争,岂劳工尹割爱?万是不可!”

为贾微笑:“令尹不必推却。贾素来懒惰,田土亦疏于管理,以致杂草丛生,倒不如交与斗氏名下,既了却此争,亦可为仓廪添粟,何乐而不为?”

斗氏族人皆乐意,斗般也不再推却,一场争执,终是喜气洋洋。

楚王见此事已平息,挥手散了。

“叔父。”走出殿外时,为蒙疑惑而不甘,“那田土乃是大王赏赐,为何退让?”

“退?”为贾看看他,淡淡地笑了笑,“若可为进,退便不是退。”说罢,他望望斗氏众人得志的模样,意味深长:“且等着看,他们得意不了多少年。”

太阳西斜的时候,楚王回到宫中,伺候的寺人纷纷行礼。

楚王一言不发,径自入内。未几,小臣符进来,道:“大王,今朝大王曾说要到穆夫人宫中用晚膳,大王看……”

“不去!说寡人歇息了,改日。”他不耐烦地说。

小臣符连忙应下,走了出去。

楚王在榻上坐下来,倚着几,用手指轻轻按着太阳穴。

想到方才殿上的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好个斗氏,竟敢说什么先王封地,拒不承认他的封臣。若敖势大,一直是历代楚王的心病。楚王刚打压了成氏,斗氏就迫不及待地冒了出来,比成氏更大更强。他曾经查过斗氏的封地,竟占了楚国全部封臣的三成之多,篡养的私兵亦数目甚大,若轻易裁撤,则恐诱发国中混战,令楚王感到棘手难下。

楚王越想越烦躁,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却发现是凉的。

他皱眉,随即道:“阡陌!”

没有人应答。

楚王又唤了一声,阡陌仍然没有出现。

他讶然,站起身来,在殿中四处转了转,到处都没有她的影子;问左右寺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司衣陌不在宫中。”寺人渠被叫过来,连忙解释,讪讪道,“方才三钱府有人过来禀报,说司衣陌到三钱府中去了,要稍晚些才能回来。”

三钱府?

楚王愣了愣,随即变色。

真是岂有此理!

苏从听了阡陌的话,本不打算理会,但是伍举却一副好心人的样子,不顾他皱眉瞪眼,笑眯眯地答应了,带着一脸万分不情愿的苏从和一脸欣喜感激的阡陌,去了三钱府。

正好,司会的人这两天过来计数,苏从简要地对司会派来的计官说,这女子会算数,让她试一试。说罢,扭头就走开了。

计官领着七八名府吏,正被一堆算筹和记数的牍片烦着,听得这般吩咐,本有些不情愿,但苏从官大,又向来不是好说话的。计官看看笑容温软可亲的阡陌,无奈,只得让属吏领阡陌去,给她一点事做。

“你这般不对。”伍举回头看了看在案前坐下的阡陌,忍不住说苏从道,“她一心来帮你,又不曾惹你,怎总给人脸色?”

苏从不耐烦地说:“我此处可是三钱府,准她入内已是和气。”

伍举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多说。

苏从有一堆事要忙,伍举虽然清闲,也不走开,便四处看看。屋子很大,一排排的架子上摆满了简牍,伍举正好要了解些出入之数,便拿起一些文牍查阅起来。

时间慢慢过去。室中不算安静,算数的司会官吏们翻动牍片、摆弄算筹,嘴里念念有词。相比之下,阡陌却清静了许多,她坐在一角,几乎无人注意。

伍举看完手上的木券,转头看看阡陌,忍不住走了过去。她十分出神,根本没有注意到伍举的靠近,只留给他一个埋头苦干的脑袋。她的案上,并不像别人那样摆满算筹,地上却摆着一个府吏平日习字用的沙盘。阡陌拿着小木棍在沙盘上写写画画,花纹似的,时而又画上一横,伍举看得一头雾水。

他没有打扰她,轻轻走开。

苏从也在查阅籍册,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三钱府乃楚国的钱库,过去一直由楚王的叔父子允掌管。子允好逸,又是楚王的长辈,颇不尽责。前不久,子允借口身体不适,回封地将养,实则与人游猎,三钱府大半月竟无人主事。楚王闻知,十分恼火,即刻撤了子允的府宰之职,令苏从上任。

苏从本以为这三钱府的纰漏不过是松散了些,待得接手一应数目,却发现什么也对不上,这才感到事情重大。他即刻报知楚王,令司会派人来将府库中的来往细目重查。

“怪不得大王将三钱府交与我,”苏从看那些数目看得头晕,将简册丢在案上,“尽是些糟心之事。”

伍举拿起来,看了看,道:“三钱府重大,须有人镇得住,非你不可。”

二人正说着话,忽而见计官拿着几块牍片走过来,神色复杂。

“怎么了?”苏从问。

“那位司衣,做了近两月的月计之数。”计官说。

苏从瞥了一眼那牍片:“如何?”

“与我等所做无差。”

苏从嗯了一声,嘲讽地看向伍举:“她说她会算,倒真是会算,与别人算出的无差。呵呵……”

“府宰,小人不是此意。”计官咽了咽口水,道,“此数,司会府算下来,用了三日。”

苏从愣了愣。

伍举看看他,问:“那么,司衣陌用了多久?”

“三个时辰……”

二人皆惊诧。

伍举脸上露出笑容,看向一脸不可置信的苏从,笑得意味深长:“她的确会算,伯予莫小看了人!”

阡陌在大学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不过专业成绩却不错。

三钱府,管的是金、银、铜三种财产,是名副其实的钱库。这些东西大多来自赋税、开采和对外贸易,每天都有出入,自然就会有账目。不过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商业活跃程度都不高,数量不算庞大,统计方式也比现代简单得多。阡陌干活的障碍主要存在于账面的记载方式上。这些账目上,无论是日期还是数字、记法,都与现代完全两样。

不过这对阡陌而言并不算什么,她看了几份日成,已经明白了基本的规律。计官拿来各种月计材料,她便开始尝试着整理。

当她把结果交给计官的时候,那计官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问那些属吏,是谁把前几日做好的核算之数给了她?属吏们皆神色茫然,表示无人离开过位子。计官的脸色登时变得奇怪起来,立刻去看阡陌的草稿,却发现根本看不懂。

惊疑之下,计官又把另一个月的材料交给了阡陌,让她再整理。当结果出来,计官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惊讶来形容了。

阡陌看到计官的脸色忽阴忽晴,还去把那个看起来很不好说话的苏从请了来,不禁更加紧张。

“这是你做的?”苏从拿着那些牍片,问阡陌。

阡陌犹豫着,片刻后,点点头。

他又拿起她用作草稿的那些牍片,跟别人一样看不懂:“你这算术,是在何处所学?”

“家乡。”阡陌小心地回答。

苏从盯着她,严肃的脸上,目光有几分迫人。阡陌也望着他,感到自己的表情都要僵了。

忽然,苏从的唇角弯起,眉宇间竟是和缓起来。

“计官,”他转头吩咐道,“可还有未审好的月计?分些与她!”

阡陌没料到苏从会有这般转变,愣了愣,看到计官让属吏带着她去干活,登时欣喜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多谢……多谢府宰!”阡陌结巴着道谢。

苏从笑了笑,转身而去。

伍举见到这般结果,亦是莞尔。他看向那个奇怪的女子,只见她接过司会府吏递来的大堆简牍,脸上笑眯眯的。司会的活计,是公认最劳累且最无趣的,但这个女子却好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礼似的,兴高采烈。

他走过去,看阡陌把那些牍片小心地放在案上,一块一块地拿起来,嘴里低低地念着记述的日期,似乎在想着谁是先、谁是后,然后把它们摆整齐。

“第三块错了。”伍举眼尖,指了指,解释道,“此片丙子为日,而此片丁丑为月,并非相邻之日。”

阡陌看了看,果然如此。她忙将放错的拿出来,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看错了。”她说,“多谢大夫!”

伍举神色温和,索性坐下来,帮她整理。

司会的属吏们好奇,纷纷过来围观,看阡陌写的那些个奇形怪状的线条,问:“这是何物?”

“数。”阡陌说。

他们更是诧异。

“你们南方这般记数?”

“三如何写?”

“五呢?”

“一二笔而成,倒是简便。”

“不好看。”

“像小儿画画……”

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阡陌哭笑不得。没多久,计官发现没人干活,便走过来把他们都赶了回去。

阡陌与伍举相视一笑,正待继续摆弄牍片,忽然听得门口传来一阵声音:“拜见大王!”

呃?

阡陌与伍举皆是诧异。未几,见到楚王入内的身影,众人连忙起身,跪伏一地。

楚王还穿着议事时的衣服,他大步进来,未几,就看到了坐在角落的阡陌。

然后,他看到了跟她跪在一起行礼的伍举。

楚王愣了一下。

“拜见大王。”这时,身旁传来苏从的声音,楚王看去,只见他正端端正正地向自己行礼。

苏从是个敢言决断的人,楚王与他说话,向来无法像在别人面前那样自在。

楚王按捺了一下,挥挥手,让众人都起身。

“寡人刚散朝,顺道来看看。”他淡淡道,在榻上坐下来。

众人听到这话,皆露出些诧异之色。

阡陌心中讪讪,他议事的地方在高阳宫,三钱府却在隔着几里的官署之中,这算是哪门子的顺路啊……

正腹诽着,却听楚王又道:“司衣陌,水。”

阡陌没想到自己竟会被突然点名,抬起头,见楚王正看过来。她窘然,只得去给楚王盛水。

苏从看看伍举,目光有几分了然,却道:“大王来得正好,臣正想向大王禀报这几日清查之数。”

“哦?”楚王接过阡陌递来的水杯,看了她一眼,“如何?”

苏从听到这二字,即刻让从人把这些天的核算之数拿来呈给楚王,又滔滔不绝地说起三钱府的状况,从监管之制到行事之风,结合各种疏漏,皆痛批了一番。

“三钱府关乎国计,却松散废弛、诸事纰漏。臣以为,大王当撤换不力之人,加派人手,重新查验库存与月计、岁会对应之数!”苏从正色道。

楚王颔首:“甚善!便如子予之言。”说罢,他放下杯子,起身。

“明日朝会,子予将三钱府之事在令尹、司马、工尹之前再述,详细议定。”说罢,他吩咐:“司衣陌,随寡人回宫。”说罢,便要朝门外走去。

阡陌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时,苏从拦在了楚王面前。

“还有何事?”楚王看着鞠躬长揖的苏从,皱起眉。

“臣请大王将司衣陌留下。”他说。

楚王面无表情:“她是寡人的司衣。”

“臣正想向大王禀报此事。”苏从道,“大王,司衣陌精通算术,眼下各府与司会人手不足,尤其缺善算之人。臣请大王将司衣陌调入司会,以缓此急。”

“司会?”楚王似笑非笑,“尔等皆男子,尚不可完事,反要一个女子来做?”

“臣以为并无不可。”苏从振振有词,“大王,人由天生,贤愚不分男女。大王求贤于朝野,天下皆知。司衣陌既擅长算术,于国有大用,又何必拘泥男女?此乃其一;其二,臣以为,大王若纳此议,可昭彰大王求贤之心,令天下贤能皆投奔于楚,岂非大善?”

楚王目光动了动,看看阡陌。

她望着他,心砰砰直跳,目光中满是期待。

“寡人不准!”不料,楚王却轻飘飘地来了一句,“司会缺算者,寡人明日便传诏,令全国举荐。司会缺几人,寡人便添几人。”

阡陌的心一沉。

苏从闻言,脸色亦是一变。见楚王继续要走,他再次挡在楚王身前,声音洪亮:“请大王三思!”

“苏从!”楚王终于忍无可忍,冷下脸,“寡人说不准,乃是王命,你未曾听见?”

“臣便是听见了,方才要阻拦!”苏从亦强硬道,“大王振奋图治,如今方有起色,却宁可再陷那沉溺声色之名,而不愿广播求贤之名!大王忘了当初在先王庙前之誓,岂不教朝野忠良心寒?”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包括阡陌在内,四周一众鸟兽妖邪皆被唬得大气都不敢出。

楚王怒不可遏,咄咄逼视,咬牙道:“匹夫无礼,是可杀也!”

苏从却是不屈,昂首于前,未几,再次跪伏朗声道:“苏氏世食君禄,忠谏死国,苏从之幸!”

楚王青筋暴跳,几欲喷出火来。

阡陌毫不怀疑他过一会儿就会把案上的那堆简牍砸苏从头上。这哪里叫谏?这分明是在挑衅啊……

她虽然害怕,但是明白这事是由自己而起,她似乎该说些什么。

踌躇了好一会儿,她向前迈步,可就在这时,袖子却被拉了一下。她回头,却是伍举。

他上前,走到楚王与苏从之间,向楚王深深一礼。

“大王,”他说,“臣以为,苏府宰之言亦是有理。三钱府正在清查,人手紧缺,司衣陌既可相助,大王何不遣其暂往司会?上于大王于国、下于官署于吏民,皆是大善。”

楚王看着他,神色缓和了些,却仍是冷硬。

“司衣陌,随寡人回宫。”他收回目光,绕开二人,拂袖而去。

马车的车轮碾压在宫道上,滚滚如雷,传入阡陌的耳朵里,更是糟心。

她和寺人们一起跟在马车后面快步走着,只觉得心跳比脚步还快,怦怦作响。

楚王坐在车上,没有看她一眼。到了宫前,马车停住,寺人上前,想把楚王扶下来,却被楚王推开。

“司衣陌!”他的声音像石头一样,让阡陌听着肉跳。

她上前,怯怯地望着楚王,伸出手,楚王却不接,自己跳了下来。

阡陌正诧异,突然,被楚王拽住手臂,气冲冲地往宫中走去。

阡陌被掼得趔趄了两下,衣服绊着脚,根本跟不上他的步子。

“大王……”她刚出声,楚王却面色一寒,突然将她拦腰扛起,放在肩上。

“啊!”阡陌大惊,挣扎着,一路尖叫。

楚王却不理会,手臂抓着她,岿然不动。

卫士和寺人们亦是惊异不已,连忙跟上,却听到楚王的声音冷冷地传来:“跟入者死!”

众人止步,望着楚王的身影消失在殿内,未几,传来砰砰的摔门声。

众人愕然,皆面面相觑。 d19ByeAWp19QZ3wDUE5mhYkdfsBi+wTyNLSLkvPCVBLBYlb/JG9VBn3Alop/iP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