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核管理机构

戴高乐甫一上任,马上加快了现有法国军用核方案的步伐。不出几个月,戴高乐启动了他的大西洋政策,建议围绕核战略问题重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原则上对欧洲拥有独立核力量持重大保留。华盛顿认为,欧洲不需要独立核力量,欧洲的核力量应当纳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计划和联合司令部中。 [130] 美国偏重的是常规力量,因此把欧洲的核力量看作一种干扰。戴高乐把放弃发展强大的军事能力视为一种心理上的自弃。1958年9月17日,戴高乐向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建议,法国与当时北约组织内的英美两个核大国搞一个三边组织。为了防止三国中任何一国在违反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拖入一场核战争,戴高乐提议,每一方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都拥有否决权,受到攻击后做出的核反击除外。 [131] 出于同样考虑,三强核管理机构还负责为欧洲以外的一些具体区域制定共同战略。 [132]

戴高乐是不是设想把核管理机构作为权宜之计,直到法国的核武库强大到能让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战略?还是意在与华盛顿和伦敦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关系,从而使得法国可以挟核武器在欧洲大陆发挥特殊领导作用?答案已成千古之谜。说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成立核管理机构的提议如泥牛入海,再无下文。 [133]

早在阿尔及利亚时,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与戴高乐打过交道。当时戴高乐是争夺领导权的竞争者之一,根本没有我行我素的实力。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于是认为,无须理睬戴高乐。只有假定戴高乐是在有意装腔作势,其实手里并没有可打的牌,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这样做才说得通。日后证明,两人都失算了。

对戴高乐而言,这个问题事关法国的世界角色。戴高乐战略的核心特征就是坚决保有对影响本国命运的决定的控制权。

面对美英的沉默,戴高乐显示了他手里不是没牌可打。1959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不再接受北约一体化司令部的指挥。同年6月,他又让美国从法国撤走核武器。1960年2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沙漠上进行了首次核试验。1966年,戴高乐又让法国彻底退出北约指挥体系。 [134] 戴高乐一定推断,倘若苏联进攻法国,英美除了支持他别无选择,而他依然保留了决策自主权。

1963年4月19日,戴高乐在一次电视直播演说中解释了他不失时机迅速建立一支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原因:

一如往常,为了劝阻我们,鼓吹什么都不做和摇唇鼓舌的人同时跳了出来。有人说独立核力量毫无用处,还有人说独立核力量是烧钱……但这一次我们不会让墨守成规和幻觉招来入侵。何况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危机四伏,我们的首要职责是让自己强大,让自己独立自主。 [135]

1968年8月24日,法国进行了首次热核(氢弹)实验。从核技术的角度看,法国现在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核大国。 gwIo6lx6flXb/GH5cAd+HXbVDGktC7Ttl8AjNmg3yYa49Nc8Kg2x3sAZZPhP+kw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