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仰望星空是为了脚下的生活

平日里,杨峰喜欢看电影。但他通常不看科幻片,而是看科技类的纪录片。因为“科幻片通常都太不科学了,干的就是这行,总忍不住在科幻片里挑刺儿。越挑越多,容易出戏,不仅不会觉得片子拍得厉害,反而还有点可笑”。但杨峰把《星际穿越》看了两遍,一是其中的科学逻辑相对严谨,在电影的语境里能自圆其说;二是它把落点放在人文角度,父女亲情,令人动容。杨峰自己也有女儿,也想培养她对太空和宇宙星辰的关注,但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爱好。

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仪SAR卫星,同时也在注目着地球和我们的生活。在天仪对SAR卫星的介绍资料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可以全天候成像,所以在应急灾害事件出现的时候,就可以不受云雪雾雨的影响,也可以在夜间正常成像。截至目前,天仪在轨SAR卫星已执行成像任务上万次,获得图像数万景。”这意味着,当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岛发生6.2级地震时,当苏伊士运河发生世纪大堵塞时,当泰国曼谷化工厂爆炸、河南特大洪水、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孟加拉洪涝灾害等诸多国内外突发事件发生时,天仪的SRA卫星在遥远的地球之外全程目睹,并拍摄记录下来。

“北邮一号”卫星。

杨峰说,重点不是目睹、拍摄和记录,而是有了记录,才能够传递信息,最终保护我们的生活。“因为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比如汤加火山爆发,整个岛通信中断,火山灰把整个岛覆盖住,外面的人看不进去,里面的人喊不出来,全世界都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想要派飞机飞去查看,也只能等许多天以后,还不一定飞得进去。这时候怎么办?只能通过SAR卫星,穿透火山灰,拍摄和记录。所以它不仅仅在目睹,而是目睹之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防灾、减灾、救灾,怎样能够降低损失,减少伤亡,这才是它的价值。”

2023年,台风“杜苏芮”由于种种气象上的机缘巧合,从华南开始,一路北上到东北,给全国多地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强降水,导致我国大范围洪涝灾害,给华南、华北、东北等地造成巨大损失。在这个过程中,天仪SAR卫星所拍摄到的珍贵影像,及时提供给了国家应急管理部,之后还收到了多封感谢信。

重大医疗成果的突破,也与天仪发射的卫星密切相关。2023年6月7日,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0公斤级科研卫星平台搭载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熊卓教授和张婷副教授课题组(BRE团队)研发、其技术成果转化企业清源泰硕制造的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与培养系统成功发射,卫星入轨后12小时内完成了生物组织在轨3D打印,开创了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先河。

北航空事卫星一号。

当时,杨峰所领导的天仪还面临一个巨大的现实挑战:通常,运载火箭发射流程是不允许在临近发射前进行载荷安装的,早早就把卫星安装好,然后等待发射了。而这次要进行太空实验的生物样品寿命周期短暂,细胞活力具有时效性,要求从载荷安装、火箭发射,到完成入轨实验的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4小时。于是,天仪大胆提出了一个“即插即用”的办法,在卫星上采用导轨和卡扣设计来进行生物舱的安装与拆卸,在临近火箭发射前才把生物舱“插进”已经安装好的卫星上,最大化保证了细胞活力时效。在轨微重力条件进行肿瘤模型的3D打印,为未来人类攻克癌症、进行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此,中国载人航天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表示,“这是首次在卫星上完成的活体细胞空间3D打印试验,可后续开展包括治疗技术等一系列的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带领天仪完成了这么多壮举,杨峰却说现在每一次看火箭发射、把天仪的卫星送上天,反而不会情绪激动了。这也是杨峰的一种刻意而为之,他说:“卫星发射并不会总是成功,有成功就有失败。我经常说,我们这一行真正要面临的大起大落太多了,如果人的情绪也跟着一会儿特激动,一会儿不高兴,说句老实话,扛不住。如果我是个情感特别细腻的人,我会经不起这个折腾。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个人情绪和感觉尽量去磨平,高兴的事儿也没多高兴,不高兴的事儿也没多不高兴,保持一颗平常心。”

对杨峰来说,仰望星空不是一句浪漫的口号,而是为了脚下踏踏实实的日常。他不追求完成多大的壮举,而只是想把商业化科研卫星的成本降得低一点儿,再低一点儿。甚至有一天,让它变得没那么令人惊叹,大家都觉得,像这样的事情也太平常了。他探讨着这样的观点:“之前提到的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实验,其实我倒是觉得,重点不在于这一次取得了多大的科研突破,而是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大家看到,原来还有这么一种便宜和便捷的方法,以后可以用来做更多小实验。比方说原来两年才能做上一次太空实验,一次实验烧十个亿;现在可以两个月做一次实验,一次实验只用一百万。那我们可以多做多少次实验?所有的科学进步,都是依靠一次次实验不断堆叠起来的,对吧?” s3COuguP+Sy3lcmckhQC5P+byNjBTIEho4AoIsRP+V9v7/PsEkGdX94SH3r61C0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