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数学天赋,加上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背景,生在文化故里的他,从小就有一颗“理科脑”。初中时刘庆峰就开始自学立体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在数学、物理竞赛中频频获奖,表现出了快速学习的天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是刘庆峰从小背到大、异常喜欢的一首诗。因为这首诗是李白在游玩他的家乡安徽泾县时创作的。
1973年2月,刘庆峰出生于安徽黄山附近的泾县。泾县古称猷州,是盛产宣纸的地方,桃花潭是泾县的著名景点之一,而用自酿美酒热情招待李白的汪伦,正是刘庆峰的老乡。
泾县古时以文风昌盛闻名,出了不少名儒和书法家。成长在这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刘庆峰自然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人文,但他更爱的还是数学和物理。当年,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老先生一句“数理化这三门课学得透彻了,就可以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无意间影响了一个时代。这句话被演绎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改革开放刚刚启动的20世纪80年代,被莘莘学子奉为圭臬。
受此影响的刘庆峰,从小酷爱数学,且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超常的天赋。6岁的时候,妈妈带刘庆峰上街卖菜,小小的刘庆峰总是能在旁边帮妈妈“快狠准”地算出价钱和要找的零钱。
刘妈妈很欣慰,总是故意问他:“儿子,你长大后要不要跟着妈妈一起做生意啊?”
刘庆峰大声回答:“不,我要当科学家!”
谁能想到,刘庆峰在梦想成真当了“科学家”之后,最终还是从商了。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上初中之后,刘庆峰觉得课本知识太容易,就自学立体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中乃至大学才会学到的数学知识,和今天“海淀鸡娃”拼命提前刷知识的内卷做法有一拼。不同的是,刘庆峰是主动内卷,而非被迫学习。自学的结果就是:他在初中时就承包了数学、物理竞赛的冠军。初中毕业后,刘庆峰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宣城中学,“泾县神童”的称呼在这个时期就打响了。
“我从县城考入宣中的那一刻起,就写下了一定要考取当时最难考的大学的誓言。一开始,我在班上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名列第三,于是我把前两名学生既视为对手,又看作最好的朋友,督促自己进步……”刘庆峰后来如是说,“宣中的时光是我一生的财富,她教我懂得,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我们知道应该如何用脚步来丈量。”
宣城中学是安徽省重点中学,历史悠久,是废除科举制度时的实验学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教育事业送来了春风,宣城中学一时间成为整个宣城地区乃至全省学子们心中的求学圣地。能进这所学校的学子,都是各地的拔尖学生。“泾县神童”刘庆峰,在高手林立的宣城中学不甘落后,力争上游。
每天晚上躺上硬板床,他都这样告诉自己:“我不要做凤尾,也不要做鸡头,我就要做第一!”
难能可贵的是,刘庆峰并没有因为争第一而和同学“杀红了眼”。事实上,他还和班级第一成了好朋友。这位同学家境贫寒,刘庆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常帮助他。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进步。很快,两个人就开始轮流做班级第一了。高三那年,刘庆峰还住在了这位同学的家中,同学的母亲很喜欢他,经常做好吃的给他。这段经历让刘庆峰明白了一个道理:竞争对手不一定非得成为敌人,也可以成为相互帮助的同盟。这对他后来驰骋商界影响很大。
高中时期,刘庆峰的野心很大,不仅想门门功课拿第一,还想长跑拿第一。高二上学期,刘庆峰长跑拿到第四名后,扬言“要拿第一”。同学们看着他的小身板,纷纷笑了起来。然而,就在下学期,这种嘲笑变成了仰慕。经过暗暗努力,刘庆峰真的拿到了长跑冠军!不仅要业务能力强,还要身体好,这一理念,也在他后期创业的时候一直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