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么,宗教体验是什么呢?

每个人在到达“宗教体验”终点的进程中,交织着宗教的社会活动、仪式、道德和理性等。没有经历过宗教的终极体验,就无法感受到宗教的妙趣和真谛。妙趣如果无法显现,宗教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体验”。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可否对“心”进行分析。其实,体验就是我们的心。当我们的主观以“一定不变的某种态度”面对内、外境界时就会感觉到心的存在。“内在境界”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奇怪,它是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活动。我们的主观意识始终是在用一种稳定的态度去面对。只有我们的主观意识在面对内、外境界时都能确保稳定的状态,宗教的意义才能成立。

精神层面的不满情绪在主观意识具有面对内、外境界的稳定状态之前是无法消失的。为此,我们的内心常常会感到烦闷、不安、焦躁。这是追求“能够有一个稳定的主观态度去面对内、外境界”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和烦闷。只有人类才会有这样的感受,人类以外的生物和动物没有这种烦恼。所有的动、植物都会安于外界的现状。人类存在于神和动物之间,所以,心灵上的烦恼会一直纠缠着我们。

为什么人类无法摆脱精神上的烦恼呢?13世纪德国的爱克哈特讲道,人类在追求内心祥和的过程中,最终会在对神的信仰中得到心灵安宁。悬挂在半空中的石头会永远动荡不安。人类也是一样,在观察内、外事物的主观意识尚未确定前,心灵上的烦恼会一直存在。

《阿含经》中多次出现“涅槃”一词。“涅槃”意为安稳,也可译为“常乐我净”。“常乐我净”四个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涅槃”的含义。当我们的内心面对内、外界的事物时态度能够稳定不变,安乐我净的意义就会自然显现。常,意味着永远。乐,不是世俗的“享乐”,是指心有所属不随外界改变。我,是自由自在。净,是内心清澈、澄明。我认为,“常、乐、我、净”之中,“我”字最重要。这里的“我”是指内心自由自在,不被任何外界的事物所束缚。如果能够吃透这层含义,“常、乐、净”的含义自然融会贯通、不言自明。涅槃的真相存在于实证了“自由自在”后的境界之中。要记住,当你感受到精神上的不满足时,从另一方面恰好说明我们已经得到了满足。禅宗常说:“问在答之中。”意思是怀疑中已包含着相信。“叩门的,就给他们开门吧。” 这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询问的反面是明了。不满中已有着满足,不满中存在着满足的可能或满足的预期。

精神上有烦恼恰恰说明我们已经意识到生命万物都有局限性。对有局限性的事物感到不安时,心中就会产生烦恼。这时,我们通常会问:“真要这样痛苦一生吗?”如前所述,当你感到痛苦时,快乐的嫩芽已然萌发。痛苦终究是可以摆脱的。人类无论在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在追求着自由。外界存在着很多妨碍追求自由的事物,这些事物让我们烦恼。但烦恼也让人类感受到了自然和动物界无法得到的、难以名状的妙境。 9ZTCxZFRhx0b5Yb6TrMhIXprSwLUqlIc84sRXh2JR1Ez0p30P7dkcqgOuOrKGf6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