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教是理性的,但又离不开修行实践

佛教总体上是偏理性的。为弄清这一点,可将佛教与其他宗教作一比较。大多数人都喜欢和基督教相比。与基督教的感性相比,佛教的确是理性的。

佛教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一千多年来,影响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人随时需要呼吸,两者的关系已密切到感受不到对方的存在。早期的欧洲学者研究佛教时,可以轻易地就指出很多日本人平时注意不到的问题。他们认为:佛教是理性的宗教,宗团是以道德标准为基础构成的。近来,这一说法虽不盛行,但刚开始研究佛教的人仍认为佛教是“极为学术性、科学性和理性的宗教”。这可能是由于原始佛教有着显著的理性倾向。

佛教的传承,主要依靠文学形式传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一是巴利语系佛教;二是梵文佛教。欧洲研究佛教,一般是从巴利语佛经开始。巴利语的佛教经典并不等于原始佛教,但巴利语系佛教经典很好地展现了原始佛教的形态。因此,有些学者将巴利语佛教看作是原始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是相当理性的。

传到中国、朝鲜、日本的佛教是梵文佛教。梵文佛教的兴起远远落后于巴利佛教,是佛寂灭五百年后形成的。学界普遍认为,梵文佛经中的思想虽偏理性,但与原始佛教的巴利语系佛教相比,梵语佛教相当感性。无论原始佛教还是后世发展起来的佛教,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佛教有着共同的修行方法,这便是戒、定、慧。以“三足鼎立”的状态,共同构成了佛教修行的纲与目。

无论佛教多么理性,终归不是哲学、伦理、学说。所以,佛教最重要的还是实践。修行实践离不开戒、定、慧。无论原始佛教还是后世兴起的佛教都一样。

戒、定、慧也称为“三学”。这里的“学”,并非学问的学,是指在实践中学佛的学,即修行上的学修、修得。

戒有很多条款。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乃至五百戒等。内容都是“不许做什么”的禁止事项。戒是用来禁止和规范修行者行为的。禁止的都是违背道德的行为。有人因此认为:戒律没有宗教气息,很像伦理学会。

定是指禅定,即坐禅。坐禅,在印度是修行的主要方式,其他国家并不发达,印度却很盛行。结跏趺坐的坐禅形式传说是按照天王、天、人的顺序传到了人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行方式。坐禅修行的结跏趺坐,通过佛教传入中国、日本。得到了禅宗的格外重视。

慧是智慧、般若。智慧一般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学问上的。这种智慧可以通过自学、他人的教授、跟随他人学习学到。例如数学,优秀的老师用两到三年时间就能够将一定的数学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们也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相当程度的数学知识。在科学知识方面,几千年前的佛陀和孔子,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可能都不如我们。

世上还有上述方法学不到的智慧。它无须别人传授,而是在自己的心中油然而生,可以称之为“直觉的智慧”。戒、定、慧中的慧,包含上述两种智慧,心中自生和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

佛教在修行中重视心中自生的智慧,而不是学来的智慧。戒、定、慧中,戒是有训练性的。定可以说是一种严肃主义,是伦理、学问范畴的严肃主义,它反对放荡和自甘堕落的生活,展现出严格的形式。禅宗的僧人修行时,始终保持着极为严肃的态度。需要做的一定做,绝不妥协。这种严肃主义就是戒。

慧是理论主义。与严肃主义相比,慧是理性至上,将理性视为无上的存在。由此可知,原始佛教和佛教都十分倾向理性。 Y1LjXkUlfPns5uIWnx+Yxeewpa2YmiQZX0boMv0zIqxa4JyqIrxh5PJwMSTN3y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