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宗教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净土宗的“净”是“清净”。人生来就有原罪,是污秽的。所以,总是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自己变得无罪、清净,由此产生出了宗教意识。人类看上去要一生与痛苦相伴。人类面对现实时,只能看到理想和现实不同的世界。换言之,就是“有”和“想要有”的矛盾和冲突。这时,我们一定会感受到精神上的不满。现实虽然如此,当我们回归心灵深处,静静地倾听内心的诉说时就会发现,现实和愿望间有着巨大差距。每当遇到这种差距,内心都会愈发地不安。

《论语》说:“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时首次意识到了“有”和“想要有”之间的矛盾,并从此逐渐进入到深度的内省体验阶段。根据当代心理学家的观点,男性平均在十五岁、女性约在十三岁时开始感觉到心灵中的不安。为什么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会感到不安呢?首先,年幼时孩子的内心尚未成熟,还没有自我意识。到了十几岁,开始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内心的烦恼。从此,孩子们的内心开始斗争,并开始观照自己的内心。十几岁时,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内心体验,在后来的人生中会通过疾病或事业上的失败补上这一课。

一天,宗教革命的主要发起人马丁·路德和朋友在田野上散步。突然,雷雨倾盆而至,朋友被雷击中当场死亡。目睹了这一场景的路德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从此开始研究宗教。因为某种状况所产生的内心激变,正是宗教意识的萌芽。人是在感受到内心矛盾时产生出宗教意识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宗教意识的初次产生是在没有任何自觉的孩童时代结束后,内心和外界初次发生矛盾,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时。 hfJkkwFIzDmVIpVln2PfgTowjgqa1D7/H2DijaWacbYTDnICyAA8HzgKlh0OtJ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