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亓昊楠

亓昊楠,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文保科技部古钟表修护室负责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钟表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2005年进入故宫的古钟表修复组,拜王津为师,从事古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修复古钟表近百件,发表了数十篇古钟表修复专业文章。

“文物和人也是相互影响、相互选择的。”

亓昊楠与师父王津,摄于2020年

我是2005年本科毕业正式进入故宫的古钟表修复组,拜王津老师为师,开始从事古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的。我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当时故宫正在招人,报名的时候到文保科技部来看了一眼,各个工作室都转了转,我对钟表比较感兴趣,可能男生对这种复杂的机械天然就比较感兴趣。当时,古钟表修复组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只有王老师和秦老师两个人,可以说通过层层筛选我最终进入了古钟表修复组。

我们整个学习制度都是师徒制,我之前并没有经历和体验过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我觉得师父一般都比较严厉,会有一种“大家长”的感觉。所以第一次正式见师父之前心里比较忐忑,总怕碰到一个比较苛刻的师傅——这样工作一辈子,天天被师父骂,肯定心里不舒服。后来接触到王津老师,他给我的感觉很儒雅,比较温柔,教我也很用心。他基本上都是手把手地教,平时生活中也是言传身教。新员工工作的第一年是不能触碰文物的,要通过大量的修复练习来磨炼基本功,比如修复一些现代的座钟、挂钟、闹钟,通过这些修复工作提高基本功,将失误率降到最低。通过师父的考核后,第二年我就开始参与文物的修复了。

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件独立修复的文物是法国的风车轮晴雨钟表,这件钟表机械原理虽然很简单——它只有一套走势系统和一个动力系统,但是它变形比较严重,锈蚀也比较严重,所以要经过拆装清洗、组装调试,之后还要矫形补配,最后才能将这件钟表的全部表演功能恢复如初。

钟表修复需要一个非常整洁的环境,因为钟表里都是精密零件,杂物和灰尘会影响修复流程也不利于机芯的运转,所以做钟表修复的都得是干净整洁的人——文物和人也是相互影响、相互选择的。我和王老师都比较注重个人形象,都是很整洁的人。我和王老师这种师徒关系,跟大众所认知的“师徒”有很多不一样。王老师对我来说既如师如父,有时候还有点像兄长,像朋友。我和王老师到如今基本上无话不谈,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什么话我们都是开诚布公地去说去谈。很多时候王老师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地为我考虑,还会主动为我争取一些荣誉。我们之间不只是传承古钟表修复技艺,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承,我觉得这一点是其他社会上的工作所不能比的,这种感情的交织和联系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亲身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深厚情谊。几十年一晃,师父都退休了,我工作时间越长,对这份感情便愈加珍视。

亓昊楠跑步前拉伸,摄于2022年

钟表是从西方引进的,通过中西交融,最后在中国落地生根。最早的清宫钟表有英国钟表、法国钟表、瑞士钟表。这些钟表进入中国以后,皇帝设立了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下属活计作的做钟处。做钟处主要调试、修复西洋钟表,后来也设计机械钟表,慢慢地,广州钟表还有苏州钟表也都发展成熟了起来。清乾隆后期和嘉庆时期,广东钟表其实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了,从做工、表演功能、复杂性上来看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最吸引我的是大型表演类钟表,我总是想把它们全部拆开,然后动手来修复,将损坏的钟表恢复到它百年前的样子,把它的表演功能完全恢复,这带给我一种成就感和征服感!故宫的古钟表有一千五百多件,每一件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数量很少,最多也只有一对。所以我修复的每一件钟表都是不同的,这些修复经历都是经验的积累。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工作时间中,能够多多修复钟表,把这些钟表都过一遍手,虽然这是难度极高的事情,但还是发自内心地想让它们在自己的手里重获新生。我也希望把这些钟表修复完以后,能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它们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看到这些钟表内部的复杂机械构造,感受它们设计的独特之处。

亓昊楠在工作室修复铜镀金仙鹤驮亭式表,摄于2023年

现在钟表馆还是以静态展示方式为主,但钟表最吸引我的是它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过去,皇帝喜欢钟表也是把它当作大型表演玩具来看,并不只是作为计时工具来使用。所以,我认为钟表的复杂设计和表演功能才是最迷人的。

修复一件钟表,我们要思考它的设计者的思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只有在我拆开了看到机芯以后才能知道。看着一件钟表开台表演,我会提出对机械结构的猜想,形成自己的思路。但是打开以后,原始的设计可能比我想得更简单、更直接,更能解决问题。所以,修复的过程是一个与前人设计理念交流的过程。

以前的钟表修复师都愿意在钟表上面写上时间和自己的名字,那么,后人在修复过程中,也能够看到过去是谁修复过它。还可以通过零件来看出他们的修复手法及性格——有的人比较急躁,可能他把零件都修好了,但是细节比较粗糙,说明这个人性格比较粗犷;有的人补齿以后,又进行了抛光、打磨处理,那就说明这个修复师做事是比较认真细致的。

我还能判断出哪件钟表是皇帝喜欢的——肯定它被开动的次数较多,磨损就多,故障就会多。所以有的钟表,因为没有什么表演功能,仅仅就是走时的,很少被拿出来把玩和表演,就保存得非常好,几乎没有什么毛病;而那种大型表演钟表皇帝经常看,所以齿轮的损坏就很严重。

钟表是百年前的老物件,里面居然还有时光和我们开的玩笑:有一次,我们把一件年久失修的钟表打开,里面很脏。时间到了中午,我们就先放下手里的活儿,准备各自去吃饭、午休,忽然听到里面有东西在爬,是那种蠕动的声音,结果顺着声音把盖子打开后就看见了一只特别大的蜈蚣!它竟然是全身透明的,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不见光导致的。

亓昊楠在工作室修复铜镀金仙鹤驮亭式表,摄于2023年

我认为作为一名古钟表修复师,首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任何事做到了极致,它就会有特殊的意义。其次就是心要静,不浮躁,不被外界干扰,只有心静才能善于发现问题,钻研一些构造上的难题。最后还要不怕困难,遇到困难,要能找出解决之道。最关键的是要对文物有敬畏心。这些道理其实适用于各个行业,把心态摆正了,坚持下来,没有不成事的。钟表修复属于久坐不起的工作,长时间盯着细小的零件干活,腰和眼睛的负担非常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我每天都抽时间去跑步,平时也会爬山、蹬自行车,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周末我会和家人出去转转,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幸福感高一些,我的心态也会放松许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周的工作。

故宫的环境相对封闭,进入故宫以后交际圈也很小,好在我们部门当时年轻人活动比较多,最后我的个人问题就在本部门解决了。我们在一个部门,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思想上也一直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每天都能开开心心上班去,夫妻双双把家还。在故宫工作期间结婚生子,一晃也有18年了,慢慢地已经融入故宫,把故宫当家了。我们一直希望故宫好,希望文保科技部好,希望每个同事都好。

平时我会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些与文物或者故宫相关的内容,积累了一些粉丝。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展现我们很多好的地方,但是稍有不慎,也可能会带来很坏的影响。我用社交媒体的初衷是让更多人能看到我们的工作状态,分享我们的修复成果,还有就是发一些故宫风景图片,展现故宫的美景,通过这些正面美好的事物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故宫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文物修复,让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投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来,让这一切良性循环起来。 +IkGr8zhnrl9riNhxEQobc/4wGwEHD4MRxBT57ACLfBl1qu+jcFEgrbKImzc5K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