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召公 谏厉王 止谤 周语上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注释」

①召(shào)公:召穆公姬虎,周王卿士,辅佐周厉王、周宣王。②厉王:周厉王,西周第十代君王,前877—前841年在位。③谤:议论,指责。④以目:以眼神示意。

「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的百姓纷纷埋怨指责他。召公告诉周厉王:“百姓们已忍受不了你的政令了!”周厉王大怒,找到一名卫国的巫师,命他去监视那些指责他的人。只要巫师一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处死。百姓们都不敢再说话,在路上相遇时只用眼神示意。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 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 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 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 献诗,瞽 献典,史 献书,师 箴,瞍 赋,矇 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 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 ,衍沃 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注释」

①弭:制止,消除。②鄣(zhàng):阻塞。③壅:堵塞。④公卿至于列士:指大小官员。周朝官职分公、卿、大夫、士四级。列士,元士、中士、庶士三种士的总称。⑤瞽(gǔ):盲人,这里指乐师。古代乐师多以盲人充任。⑥史:记史官员。⑦师:少师。⑧瞍(sǒu):没有瞳仁的盲人。⑨矇:有瞳仁的盲人。⑩耆、艾:年高之人。此指朝中老臣。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⑪原隰(xí):平原、洼地。⑫衍沃:平坦肥沃的良田。

「译文」

周厉王很高兴,对召公说:“我能制止百姓的指责了,他们不敢开口了。”召公说:“这是堵住了他们的嘴巴!封塞百姓之口,比堵截流水还要危险。江河被堵塞,一旦溃败,必定很多人受害;封塞民口也是如此。所以治理河道,要疏浚壅塞使水流畅通无阻;治理百姓的人,要开导百姓,使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务,让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献上规谏的诗歌,乐师献乐章,史官献古代文献,少师进规箴,瞍者吟咏,矇者讽诵,百工直言规劝,平民辗转上言,左右臣子尽心规劝,宗室姻亲察补纠偏,乐官、史官施以教诲,元老重臣加以劝诫,然后天子斟酌裁决。这样,政事才能推行下去。百姓有口,就像大地上有山有水一样,财物器用在这里产出;又如土地有平原、洼地、高低良田,吃穿用度来源于此。百姓发表意见,政务的好坏可从中得到反映;推行良政,防范坏的,这是增加财物、器用、衣食的方法。百姓心有所想,用嘴讲出,只要形成想法就会说出来,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封堵上他们的嘴,统治又能够维持多久呢?”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注释」

①彘(zhì):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译文」

厉王不听召公劝告,从此,国都中的百姓都不敢讲话了。过了三年,周厉王被流放到彘地去了。

知识拓展

共和行政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将有怨言的人全都杀了,吓得国人闭口不言。公元前 841 年,镐京国人发起了大规模暴动,周厉王被迫逃到了彘地,史称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厉王奔彘。后来,在周定公、召穆公的斡旋之下,国人的怨恨平息下去才纷纷离开。此时厉王不能回国都,太子姬静不能即位,周公和召公被官员贵族推举出来,代理政事,而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分析」

周厉王为禁止百姓议论,采用监听刑杀的手段,召公因此箴言规劝,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而周厉王不听,落得流放彘地的结局。文章第一段写周厉王以酷刑制止百姓议论,百姓敢怒不敢言;第二段写召公劝谏,反复强调“防民之口”的危害,揭示舆论民情不容忽视的真理;第三段写周厉王被流放,佐证了召公之言。 yQ05Zfm5vyQ9Nn/tINITpa7Xax8fsv02ap2ootXqb+FEaaOSmkGRGdiHWswKjY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