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在动手修建罗马之前,最重要的事是绘制罗马城的建设蓝图。放到品牌建设中,就是要做好品牌的规划。
很多企业在进行品牌规划的时候,容易“朝定夕改”,无法形成持续积累,或者一下子钻入局部细节,缺乏对品牌建设的总体布局。正像我们进行企业战略规划时广泛用到的战略地图工具一样(战略地图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在品牌规划时也需要有相应的工具。最典型的品牌工具是品牌屋(又称品牌信息屋),该工具既兼具了品牌规划的体系性,又能厘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帮助我们思考并设计完整的“品牌地图”。
我们难以接受品牌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因为这样会变得飘忽不定和不可捉摸,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相对确定的机理,管理形成心智结果的行为与过程。而品牌屋正是这样的工具,它揭示了品牌建设的底层逻辑,可以牵引我们更全面、合理、结构化地规划品牌。
不同的品牌团队、咨询公司、行业领域构建的品牌屋形态各异,甚至有很多企业搭建的品牌屋徒有其形没有其魂,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笔者从自身的研究与众多项目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符合To B企业使用的品牌屋模型,如图4-2所示。
图4-2 To B企业品牌屋模型
下面就来逐层逐点解析图4-2所示的品牌屋模型。
在企业经营中,品牌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就是承接企业的文化定义与发展战略,“启下”就是统领企业的产品及营销。因此,企业在品牌屋的共创规划中,需要将“使命、愿景”的核心文化以及企业3~5年的发展战略纳入其中,构建完整的、一致的顶层规划体系。
品牌战略定位层需要确定品牌战略模式和品牌定位。
1)品牌战略模式(架构)。 品牌战略分为单品牌战略和多品牌战略,多品牌战略又分为主副品牌、背书品牌、独立品牌3种常见的多品牌关系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出现多个产品、多条业务线,此时企业就会面临品牌架构规划的问题。企业是否需要设置多个品牌,要从资源和策略两个方向考虑。因篇幅所限,本章不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仅提供一些参考的维度,例如战略或业务协同性、目标客户重叠度、既有品牌影响力、公司资源力、公司管理方式(集中度高、低)等,如图4-3所示。
图4-3 单品牌或多品牌考虑维度
2)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所谓定位就是“锚定一个位置”。任何企业都必须找到在生态中的价值与位置,我们称之为“生态位”,而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生态位重叠导致的生存冲突,品牌定位的本质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有利于竞争的生态位。
要从3个方面确定品牌定位。
❑目标客群——我为谁提供服务?
❑品类定位——我是谁?
❑独特价值——我帮客户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能带来哪些效果?什么是我独有的或比别人更有优势的?
这3个方面分别体现了客户视角、企业自我视角、竞争视角,三者之间是相互联动的。
❑客户视角:目标客户画像是什么?谁是关键决策者?需求及痛点是什么?
❑自我视角:定位在哪个品类?是否要新建一个品类?客户认不认可?
❑竞争视角:核心竞争者是谁?SWOT分析如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品牌定位不是纸上谈兵,在这些顶层思考的背后还必须厘清RTB(Reason To Believe)体系,即为什么你能占据那个生态位。通常来讲,这主要涉及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及相关优势要素的组合等。
一个真正有效的品牌战略定位,一定是“客户愿承认,企业能兑现,对手要憎恨”的。
品牌的本质是用户的心智认知 。品牌涉及知名度、认知度、联想度、美誉度、忠诚度,这些反映的其实都是用户对品牌的心智旅程。因此,将品牌人格化是建立与用户沟通、驱动品牌建立用户关系的最佳路径。品牌即人,那么它就需要有称呼,有价值观,有个性特征,有外表形象……
1)品牌主张。 所谓品牌主张,就是品牌的“价值观”,它是品牌内在的精神世界。Salesforce早期的“No Software”(软件终结者)、Google的“Don't be evil”(不作恶)、企业微信的“连接创造价值”、飞书的“让组织和个人更加高效、愉悦”等都是品牌主张。品牌主张一般可以分为事实主张、认知主张、情感主张、价值观主张,由企业类型、发展阶段等因素决定。
2)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类似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张扬还是内敛,是理性还是感性,是豪放还是细腻……品牌个性的定义至关重要,它是形成品牌联想的关键要素,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品牌人设”。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尤其是在注重品牌情感属性的To C领域,品牌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吸引什么样的用户群体。
3)品牌口号。 品牌口号就是大家通常讲的品牌Slogan(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品牌Tagline)。在信息极其泛滥的传播环境中,你没有机会向用户做过多解释,而通过一句简短有力的口号更容易建立与目标用户的沟通,传递品牌主张,进入用户心智,这就是品牌口号的价值。正像“农夫山泉有点甜”“先进企业,先用飞书”一样。如能将品牌名与品牌价值主张融合在一起,又朗朗上口,那么这句话将是品牌口号的上上之选。
4)品牌识别。 如果说品牌主张、品牌个性、品牌口号是更偏人格化的“内蕴”部分,那么品牌识别就是人格化的“外显”。品牌识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 名称识别 :名称的本质是用户区分与识别品牌的“代号”,比如张三、李四、王五……但文字本身又有特殊的意象性,会直接影响品牌联想。正像“娃哈哈”与儿童用品、“奔驰”与交通工具、“农夫山泉”与自然生态的联想关系一样。因此,品牌命名应与品牌主张、品牌个性保持紧密的协同与呼应。
❑ 视觉识别 :绝大部分人对品牌的认知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就不赘述了。这里只想强调一点——“相由心生”,品牌视觉识别应与品牌内蕴保持表里如一。
❑ 产品识别 :宝马、凯迪拉克的前格栅,苹果电脑的外形与界面,可口可乐玻璃瓶的造型等,都给用户留下了独特的识别印记。有一个名词叫“可粉碎性品牌”,指的就是像可口可乐、苹果这样的产品,即使砸成了碎片,我们通过碎片也依然可以猜出是什么品牌。To B的工业品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而对众多To B数字化服务品牌来讲,也许产品识别的核心就是软件产品的UI、UE。
❑ 环境识别 :这在连锁终端消费领域尤为重要。对于To B品牌来讲,重点是办公环境、展厅、展位等。
❑ 行为识别 :为什么我们进入高端酒店、飞机头等舱,都会有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感受?背后就是行为识别规范的设计与管理。对于To B企业来讲,重点是对直接面向客户的营销、服务团队进行行为识别规范设计。
❑ 其他触点识别 :直接与客户发生触点连接的载体,如官网、宣传物料等,都应纳入品牌识别规范的范畴。
品牌在与用户进行沟通和接触时,用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系统获得综合感受,这种感受就形成“用户体验”。
当然,由于品牌识别体系较为复杂,不是简单的文字能表达到位的,所以不一定最终呈现在品牌屋的模型中,但在规划时,一定要将其置入品牌顶层设计的整体框架当中。
品牌内蕴(主张、个性)与品牌外显(名称、VI、PI等识别体系)构成了品牌心智认知的完整闭环。有内在的精神世界,也有外在的音容笑貌,一个人格化的品牌就呼之欲出了。而品牌口号则具有内蕴与外显的双重属性。
品牌意味着塑造(品牌人格化、品牌故事),品牌也意味着承诺(独特价值、价值主张)。而品牌真正与用户发生实质性价值传递的是产品与服务。品牌为产品赋予了精神光环,产品为品牌提供了物质属性。因此可以说, 品牌是精神文明(虚),产品是物质文明(实) 。
对产品部分的归纳与定义也是我们规划品牌地图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行业领域、竞争布局、产品功能等,企业会定义出一个或多个产品系列,比如Salesforce重点打造的“四朵云”(销售云、营销云、服务云、商业云),金蝶云的苍穹、星瀚、星空、星辰。
品牌做什么,决定了你在客户心智中是什么。反之,你在客户心智中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品牌是什么。
当我们梦想着建造一栋摩天大楼(知名品牌)的时候,建议先详细擘画一幅施工图纸(品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