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数字化转型机理与过程

企业数字化转型受自身发展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通过集成与优化资源配置,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应用于各行各业,创造新的经济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不管是原生数字企业或是传统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性和条件来选择适合的转型路径。

1.2.1 数字化转型机理

数字化转型机理由技术驱动、需求倒逼、管理创新、文化变革四个方面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数字化转型机理的四个方面

1.技术驱动

数字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和基础,是信息、计算机、交互、连接技术的组合,会在一个更广阔的网络中对企业的战略、业务流程、企业能力、产品和服务、公司间关系带进行变革。“ABCD5”(Artificial Intelligence、Block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信息处理的数据化和集中化,为社会、经济、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手段,引领着科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与人类的生产紧密相连。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化转型从理论走向实践,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动力。

(1)物联网技术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物联网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接收、发送、分析物体的数据信息,将物理世界映射到数据世界中,并通过智能处理数据信息得到分析结果对物体进行控制。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行业效率。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不少城市推出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共享车位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用户的方便程度。近年来全球气候情况异常,突发灾害的危害性进一步加大。互联网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控,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2)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的结果并将其返回给用户。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作“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云计算是继互联网、计算机后在信息时代的又一次革新,使计算能力成为一种商品。较为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普遍服务于如今的互联网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络邮箱。云储存是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存储技术,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用户将本地资源上传到云端,可以在任何地方连入互联网来获取云上的资源。

(3)大数据技术应用 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是无法通过常规方法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的数据,特点有种类复杂、规模庞大、增长快速、价值较高,特征是海量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大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主要部分。

(4)区块链技术应用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独立性、安全性、匿名性等特征。区块链为数字化转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实现整个产业链或多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信任与协作。这些特点使区块链得到广泛应用,从金融领域拓展到社会治理领域。

(5)外部驱使因素 数字化转型的外部驱使因素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技术、个性化需求、在线化模式和生态化发展四个方面。智能化技术和个性化需求因素反映了企业经营环境与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在线化模式和生态化发展主要体现了企业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针对这四个变革因素,感知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和潜在机会。

2.需求倒逼

“ABCD5”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了一个将物理世界完整映射到虚拟世界的数字化空间,使用户能实时、多渠道地获取市场和产品信息,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用户能平等地和企业对话,表达个性化需求,并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消费模式的变化倒逼企业不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企业要善于挖掘用户的需求变化。只有以用户价值为主导,持续向用户输出价值,才有可能赢得用户的认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用户需求变化和用户参与生产过程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促使企业向柔性化、定制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

3.管理创新

“ABCD5”等技术打破了组织边界,赋能企业跨界发展。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日益推广,其性能的扩展和产生的数据重新定义了用户价值、竞争模式以及竞争边界 。传统制约因素的消除改变了竞争方式,从“市场内的竞争”转向“市场间的竞争”。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频繁、高效。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替代式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市场总是不断淘汰那些低效或无效地向用户供给价值的企业,完成自我更新与升级。海量数据为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标准化提供了条件,也增加了维持竞争优势的难度。与那些将互联网技术仅仅作为办公工具的企业相比,能够将互联网技术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往往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将“ABCD5”等技术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且为企业对接全球技术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随着“ABCD5”等技术在企业运营中的全面应用,企业势必需要对内部的各项职能活动做出适应性调整,进而不断提高价值创造与供给的效率。

4.文化变革

组织文化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有关键地位 。从概念上讲,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华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白皮书》中写道数字化转型需要两个保障条件,即通过组织机制转型激发组织活力,通过文化转型创造转型氛围。一个企业如果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肯定会制定相应的数字化战略。如果没有建立推进战略的组织和适应数字化生产运营的组织架构,就很难保证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持续性,最终也难以避免遭受失败。数字文化对于吸引数字人才尤为重要,目前数字人才供不应求。大型成熟的公司必须经常采取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发展和留住人才,以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1.2.2 数字化转型方法与路径

1.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

华为集团从1个目标、2个对象、3个阶段、4A架构、5个转变来总结其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如图1.2所示。

(1)1个目标 结合数字技术和企业的业务特征制定自顶向下的数字化转型远景目标,自下而上地落实技术支撑。

图1.2 数字化转型金字塔模型

(2)2个对象 一是服务对象,分为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供应商、开发者、员工六类,通过交易过程数字化来提高服务满意度。二是业务对象,包括研发、运用、营销、财经等模块,各模块围绕数据形成更好的服务,通过业务数字化、服务化打通跨领域的信息断点,提升运营效率。

(3)3个阶段 规划、实施、运营三个阶段持续优化,支撑目标达成。规划阶段由企业战略和内外部环境出发进行业务变革,包括数字化转型方向、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和能力分析;实施阶段要做到解决方案开发的落地和实施,由IT解决方案组织,面向客户履行从规划到推行落地的端到端责任;运营阶段进行运作的管理,建立持续运营的管理体系。

(4)4A架构 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依托4A架构展开,通过业务驱动、应用驱动、信息驱动和技术驱动四个方面协同治理。

(5)5个转变 5个转变是指意识、组织、文化、方法和模式进行全方面转变。转意识是指业务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转组织是指业务团队与技术团队一体化,而非传统的分别由业务团队提需求、技术团队提供支持。转文化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削弱制约数据流动的部门墙,让数据流动起来。转方法是指在打好数字化基础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化场景与方案,实现对象、流程及规则的数字化,通过数据挖掘、仿真、机器学习等数字孪生技术,使业务实现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从而提升效率。转模式是解决新旧数据治理之间的问题,存量应用使用Bi-Model方式,传统软件包延续瀑布模式,服务化应用使用DevOps敏捷开发模式;新增应用使用云原生方式,直接构建在云平台之上,采用微服务架构和DevOps敏捷开发模式。

2.技术转型

数字技术与产业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充分融合,从数字层、平台层、物理层、前沿技术四个方面赋能产业发展

(1)数字层 数字层由数据汇聚而成,主要进行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产业底层的物理层通过虚拟产业形成大数据服务,通过数据建模等方式实现知识化赋能。

(2)平台层 平台层主要由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构成,围绕数字闭环、业务闭环等,搭建数字监控、数字技能培训、社会治理、网络安全检测等平台,解决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3)物理层 物理层由传感器、网络等硬件基础设备和物联网、5G、超算中心等技术构成,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生产执行。

(4)前沿技术 人工智能、区块链、人机交互、安全防护体系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进了产业价值链数字化。

3.流程转型

(1)政务流程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政府部门之间存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导致的数据互通不充分问题,影响了政务办理效率,打通数据孤岛是政府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一步,通过统一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数据传输及运维制度,来整合海量的政务数据,加快建设跨部门、跨地域、跨系统的数字化政务系统,实现业务流、信息流、数据流的联通共享。

深化政务改革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推动力。权力清单标准化不够,群众办事流程和标准不一致,各部门办事流程尚未标准化,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难点。因此,必须全面推进群众办事指南规范化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加快制定办事事项和审批事项标准化流程,实现办事目录、流程、格式、文本、技术等全要素与全流程标准化。重点是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联办事项,破解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部门多、层级多、事项多、中介多”等难题。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加快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推广“一口受理、在线咨询、网上办理、代办服务、快递送达”办理模式。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全面推广施工图联合审查以及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竣工测验合一,建立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和“竞价平台”。

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以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系统建设为前提条件,将分散的资源集中,形成各政务部门资源共享的模式,通过数据流、业务流、信息流的实时同步,提高政务流程办事效率。

(2)业务流程

1)研发重塑:传统产业研发环节由企业自身研发团队主导,没有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针对消费者的市场调研也具有局限性,时效性不强。产业数字化转型直接通过数字化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深度、持久的双向交互,更加精准快速地把握市场变化和用户痛点,有针对性地随时调整研发方向和内容;同时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产品研发设计中,为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源泉,推动过去封闭式自我研发向开放式众包的研发转型。

2)生产重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企业不仅可以更加及时精准地定位用户群体和需求,还能挖掘出生产环节所产生大量数据的深度价值,再造企业的全产业链流程。

3)消费重塑:传统消费模式下,企业依赖于中间渠道寻找客户,市场信息不对称,限制了市场和利润的拓展,增加了交易双方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数字化技术极大地削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交互实现供需两端的精准高效对接,重构传统消费业态,实现全渠道、交互式、精准化营销。

4)协同重塑: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协作,还能够从整体产业层面实现不同环节的协同联动,打造更具有生命力的全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既可以实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生产、移动办公等分散应用的连接整合,又能够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完善。

4.组织转型

(1)政府 形成强有力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数字政府建设是系统性、耦合性工程,有必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按照全国“一盘棋、一张网”的思路通盘谋划,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细化落实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鼓励将第三方网站作为政府网站的拓展延伸,以降低企业参与政府数字化建设的门槛。英国数字政府战略之所以能落地执行,主要归功于内阁办公室专设的数字服务小组。该小组作为一个重要角色推动数字技术在英国政府的发展,使数字技术对政府转型的重要性得以被广泛接受。该机构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制定默认的数字服务标准,开发、运营统一的通用技术平台和门户网站GOV.UK,协助支持其他部门提高数字能力,为部门管理层提供数字培训,搭建数字技术共享平台,为没有条件接触数字化的民众提供辅助支持,督促各部门按时发布部门数字战略,并及时总结战略实施成效等。

政府通过数字化的思维、理念、战略、资源、工具和规则等,治理信息社会空间、提供优质政府服务、增强公众服务满意度。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政府职能以统计管理为主,目标是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撑,而信息社会的政府职能以数据融通和提供智慧服务为主,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确保信息数据在政府与社会、市场及公民之间畅通流动,以更好地提供基于个性化的政府服务,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企业 组织结构趋于网络化、扁平化。随着市场在与企业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复杂,企业唯有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即时响应,才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发展先机。因此,企业内部要消除冗余层级,减少信息传递的阻碍。然而,传统的垂直型、多层级、封闭的组织结构过度依赖于集团总部的中央管控,缺乏灵活应变的管理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集团与终端用户之间相去甚远,不利于信息快速地转化为经营决策,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小型团队的分散化决策以及更广泛的连接与集合,加快资源的交互与整合,成为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最优方案。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下,供给侧的分工得到深化,小型团队将致力于持续强化在用户价值创造方面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更加侧重于价值整合、价值供给以及改善用户体验,通过平台化管理为小型团队与用户的沟通以及小型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支持。

营销模式趋于精准化、精细化。工业化时代“广而告之”的粗放化营销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上速度慢、时间长、成本高,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营销模式必须更加精准化、精细化,详细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减少信息噪声,为用户打造独特、便捷的使用体验,提供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精准化、精细化营销的基础是通过海量数据去深入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与意图,开展全渠道营销、拓展数据来源成为必要之举。

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精细化的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的生产体系改变,模块化、柔性化生产模式应运而生,逐步替代工业化时代的单一性、批量化生产模式。

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柔性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加强了市场供需两端的衔接,企业与用户共同参与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在时间维度上的价值潜力逐渐超过了其他方面。在数字化空间中,详细的技术参数全方位地展示了每一件产品,物理世界的虚拟呈现能较为准确地还原系统集成的步骤,降低了企业试错与创新的成本。

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传统的封闭式、闭源式创新模式在市场需求趋同、信息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具有优势,但在响应多样化需求以及应对不确定性方面存在不足。数字经济时代下,任何企业都不具备在所有领域保持领先的全部技术、资源与能力,只有在不断凝聚、展现新想法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创新不应仅仅是组织内部的闭门造车,还需要整个生态的协力共进。整个生态在价值创造上的协同,产生指数级的增长效应,使有价值的思想遍布数字化空间的各个角落。企业可持续发展显然不能忽略规模庞大的外部知识,众包有助于调动网络上的资源与能力,将研发活动交由最合适的人员在最有效率的地方开展,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发掘跨界创新的潜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用工模式趋于多元化、弹性化。工业化时代,用工模式表现出直接雇用、刚性化的特点,在用工成本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智力资本价值凸显、劳动力结构和配置亟待优化的背景下,传统用工模式加重了企业发展的困境。在开放化创新模式下,企业劳动力结构与技术之间的匹配扭曲,会阻碍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抑制创新产出。“ABCD5”等技术应用对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特定情境下与高技术劳动力结合才能产生促进作用。高技术劳动力在数据分析、深度思考以及解决新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对“ABCD5”等技术形成有益的赋能与补充,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互联网促进企业与高技术劳动力之间快速匹配,二者之间通过建立短期、灵活的项目契约关系来达成合作。劳动者不必拘泥于传统组织的束缚,企业也能够按需招聘、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创新能力。

5.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根据埃森哲的观点,“数字化转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形态和一成不变的路径,因此,本书从宏观角度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3所示。

图1.3 数字化转型路径

(1)基础信息化阶段 搭建基础信息化系统,建立内部统一运营管理能力。基本特性是在业务线内完成企业信息系统搭建,进行核心价值业务环节的可视化。典型应用有ERP、SRM、CRM系统实施和建成,主数据平台搭建的完成,POS销售、多终端的客服APP、可视化报表等。

(2)应用数字化阶段 搭建关键业务的可视化、智能化流程。基本特性是集团内的基础系统集成,全面实现信息化,数据架构清晰完善,关键业务流程可视化,点状智能化应用。典型应用有实时生产监控室,设备智能预防性维护,远程设备操作。

(3)全面系统化阶段 开展全局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业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基本特性是针对业务单元整体具备全局可视化和分析能力,可快速锁定异常并辅助决策,运用智能化手段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典型应用有供应链控制搭台,AI辅助研发设计,大数据业务预测沙盘。

(4)智慧生态化阶段 实现业务管理全面智能化。基本特性是运用AI等技术联动业务不同环节,实现业务自动化。这是数字化的理想状态,因为企业仍需要人参与决策,较难实现“体”层面的全面智能化。典型应用有数字孪生、无人工厂。 CEhz0lBqvLDuS13cY/1WQ4zIUYddoy9G/ZHHeMeiZbDDwVD6REszr0/4jMdDtu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