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婴幼儿照护的理论

婴幼儿照护的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心理学、婴幼儿营养学、儿科护理学等。本节主要介绍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一、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婴幼儿心理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敏感期理论是指婴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对某种特定经验或学习领域表现出特别敏感和易学等特点的阶段。这些敏感期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婴幼儿对于特定经验具有强烈的兴趣和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在身体、语言、社交和学习等方面都存在特定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婴幼儿对环境中的刺激和经验具有较强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索和学习来发展和进步。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强调照护者和家长在婴幼儿发展早期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刺激的重要性。照护者和家长通过满足婴幼儿在敏感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适当的教育材料,可以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及其潜能的发挥。

蒙台梭利将婴幼儿敏感期分为以下5种:秩序敏感期、口和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以及社会事物敏感期。

1.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婴幼儿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婴幼儿对环境中秩序的需求是其本能。婴幼儿对秩序的敏感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就会出现,并一直持续到4岁左右。

“婴幼儿对秩序的敏感性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帮助婴幼儿识别物体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通过把环境里相互关联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来认知环境。婴幼儿只有在这种整体关系明确的环境下,才能指引自己有目的地行动,否则,婴幼儿就无法建立对环境中各种关系的认知。”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婴幼儿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很快就会发现,并且会要求成年人把物品放回原位。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种敏感性,而让婴幼儿所处的环境秩序错乱下去,就会让他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不利于以后其规则意识的建立。

2.口和手的敏感期

婴幼儿的第二个敏感期是口和手的敏感期,表现为婴幼儿急切地想用手和口去探索周围环境。

婴幼儿刚出生时,能够使用的器官只有口、眼睛和皮肤。尽管他一出生便有了视觉,但脑科学认为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并不完善,他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但口不一样,婴幼儿刚出生时就能熟练地使用口吃奶。口是婴幼儿连接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最初婴幼儿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后面发展为用口认识周围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要放进口里感受,这个过程健全了口的功能。婴幼儿把东西放进口里可能并不是饿了,而是想用口来认识周围的环境,直到手被完全地唤醒。手的敏感期的到来,帮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发展,直到婴幼儿不停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才逐渐过去。

3.行走敏感期

婴幼儿的第三个敏感期是行走敏感期。这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一个敏感期,蒙台梭利把这个阶段视为婴幼儿的“第二次生命”,因为此阶段的到来等于宣告婴儿阶段的结束,婴儿即将成为充满活力的个体。从9个月开始,婴儿慢慢进入行走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婴儿对行走的动作及关于行走的行为极其感兴趣,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重复地练习行走,直到能独立并熟练地行走及完成与行走相关的动作。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到2岁。

婴幼儿行走不同于照护者。照护者行走是为了实现某个外在的目的,所以他会以稳健的步伐径直走向目的地。婴幼儿行走则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创造性。他走得很慢,并且步伐没有节奏。他朝前走,不是走向某个最终的目的地,仅仅是因为前面有个东西突然吸引了他。

4.细微事物敏感期

婴幼儿的细微事物敏感期表现为婴幼儿对微小事物的观察。婴幼儿需要借由环境中的微小事物构建对精确与细致等概念的内在认知,为构建抽象思维做间接的准备,这是一个细微而缜密的自然过程。

观察在蒙台梭利看来其实是一种“工作”,一种值得婴幼儿聚精会神去做的“工作”。但是,一些不了解婴幼儿的照护者会在婴幼儿观察某些东西时直接打扰他,甚至阻止他。照护者在阻止过程中的训斥、威吓行为会对婴幼儿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扰乱其心智的正常构建。所以,照护者不要强行干扰婴幼儿的“观察工作”,可以给他一些时间,直到他自己主动停止观察。

5.社会事物敏感期

婴幼儿从2岁半开始去“自我中心化”,步入社会事物敏感期,具体表现为对社交产生极大兴趣,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社会事物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婴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及日常礼仪,为将来他们融入社会、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奠定基础。

敏感期是婴幼儿学习的关键期,是影响婴幼儿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蒙台梭利强调:“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婴幼儿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敏感期,他们容易学会每种技能,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人绝大多数的敏感期均集中在3岁以前,蒙台梭利主张顺应敏感期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认为:“人在3岁前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相当于成年后花60年时间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她认为,每个婴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她提出了一套基于科学观察的教育方法,旨在创造有利于婴幼儿自主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教具和材料,让婴幼儿通过实际的体验和自主探索来学习。她强调婴幼儿在特定发展阶段具有敏感期,对于特定的学习经验更加敏感和容易吸收。她相信通过给予婴幼儿自由选择和独立决策的机会,他们可以建立自信心、培养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还注重婴幼儿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她鼓励婴幼儿在一个和谐、互相尊重和帮助的环境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以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采纳。她对婴幼儿教育的贡献被视为婴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对于今天的婴幼儿教育实践仍有深远的影响。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婴幼儿心理学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家之一,他将自己早期感兴趣的动物学知识和认识论加以整合,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这一新学科,即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认识的起源。皮亚杰的研究始于对自己3个孩子的婴幼儿期的仔细观察,他观察孩子们如何探索新玩具,如何解决他提出的简单问题,以及如何逐渐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后来,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更多的婴幼儿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如何解决每天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每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完成的基础上,但皮亚杰也承认,不同婴幼儿进入特定阶段的年龄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加快或减缓婴幼儿认知的发展速度,因此进入各阶段的标准年龄只是一种粗略的估计。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他们开始形成对象的永久性概念,即对象虽然离开视野但仍然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产生象征性思维,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但还不能进行具体的操作。他们开始形成逆操作和类别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和操作,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并理解数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假设和抽象概念的处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婴幼儿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能力。他认为,婴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皮亚杰的研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以婴幼儿为对象的教育方法的发展。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帮助教育者了解婴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从而提供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他的工作也为后续的婴幼儿心理学和认知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理论,也被称为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是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塑造。他强调社会交往和文化工具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他的理论,婴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人互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一)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机能:一种是自然心理机能,是指个体在出生时具备的基本心理能力,如感觉、知觉、运动和注意力等。自然心理机能在生物学上是固有、与生俱来的;另一种是文化心理机能,它与自然心理机能相反,文化心理机能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展和形成的。这些机能包括语言、符号、概念和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问题解决和记忆等。文化心理机能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工具的内化而形成的。维果茨基正是用这两种心理机能的理论来创建他的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的。他认为,由于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用于传递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的教育就起主导作用。这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不能在除社会以外的环境中进行,同样,婴幼儿心理发展离开了教育也就无法实现。在社会和教育的制约下,婴幼儿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外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之后才内化为婴幼儿自身的内部活动,并随着内外部活动间关系的发展,形成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是他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了婴幼儿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认知发展区域。该理论表明,每个婴幼儿都有一个潜在的认知发展区域,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1.实际发展水平

这是婴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和问题的水平,即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潜在发展水平

这是婴幼儿在有外界帮助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合作或接受指导能够完成的任务和问题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婴幼儿需要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才能成功完成任务。

3.最近发展区域

最近发展区域位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是婴幼儿尚未完全掌握但在合适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范围。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婴幼儿需要外界支持、指导或合作伙伴的协助,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并逐渐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维果茨基认为,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人(通常是教育者或同伴)合作,婴幼儿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这个理论对教育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鼓励教育者为婴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以满足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域,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贝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性质。他认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他的理论强调个体大都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他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关注他人的行为结果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以下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

1.观察学习

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即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2.模仿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个体倾向于模仿那些他们观察到的积极行为和被奖励的行为。通过模仿他人,个体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并在适当的情境中应用。

3.行为结果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如果观察到的行为被奖励或产生积极结果,个体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相反,如果观察到的行为受到惩罚或产生负面结果,个体则会减少或避免模仿这种行为。

4.自我效能

班杜拉强调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即自我效能。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会影响他们对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决策。如果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模仿他人的行为,他们更有可能尝试并成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强调了观察学习、模仿、行为结果和自我效能对个体行为的重要性。在教育中,这个理论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正面的行为榜样并创造有益的社会情境,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该理论挑战了传统的单一智力理论,主张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加德纳划分出9种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存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语言智能及内省智能,如图1-1所示。

图1-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的是个体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海员、机场通信导航员、棋手和雕刻家都具有较高的空间智能水平。

2.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个体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及其他自然景物(云朵、石头等)的特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比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都需要这种智能。这种智能在植物学家和厨师身上有重要体现。

3.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指的是个体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能力。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具有较高的音乐智能水平。

4.数学逻辑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指的是个体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等关系的敏感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或逻辑学家具有较高的数学逻辑智能水平。

5.存在智能

存在智能指的是个体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问题等的能力,如人为何要到地球上来,在人出现前地球是怎样的,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是怎样的,以及动物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等。这种智能在僧人、哲学家等人身上有突出体现。

6.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表情、话语、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及对此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觉察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教师、临床医生、推销员具有较高的人际关系智能水平。

7.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

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指的是个体对身体运动和肌肉协调的敏感性和能力,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体操运动员和艺术表演者具有较高的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水平。

8.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指的是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和与他人交流。诗人、演说家、律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智能水平。

9.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这种智能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仅强调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单一智力理论对智力的认识,为开发婴幼儿具有的那些被传统教育所忽视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实现面向全体婴幼儿的因材施教,有效地使每个婴幼儿都得到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德纳提出这些智能类型并强调,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类型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他认为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多种智能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潜能发展需求。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ky1NPjVjOn7F6lncY1laXD6qr17U1FUvHWtPfd86z1PNw/arG+xTC65fZlSgYo6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