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一、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于 2017 年 2 月发布了《金融科技研究报告》,根据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模式演进两方面的内容将金融科技发展历程分为 3 个阶段:金融科技 1.0、金融科技 2.0 和金融科技 3.0。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于 2021 年 12 月 4 日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发表了主题演讲——《金融科技 4.0 的未来和挑战》,总结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金融科技 4.0 的发展现象,并展望了金融科技发展的未来。

(一)金融科技 1.0:萌芽期(1980—1989 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金融服务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行业通过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压缩营运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其标志性事件是直销银行的出现:1989 年 10 月,英国米特兰银行创办了全球第一家直销银行First Direct并取得了成功。之后,欧美其他金融业发达国家也相继出现了自己的直销银行。直销银行的出现,标志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开启。

(二)金融科技 2.0:起步期(1990—2010 年)

在金融科技 2.0 阶段,科技与金融的合作更加深入,以互联网金融为典型。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1990 年,移动支付出现;1992 年,美国第一家互联网经纪商Etrade成立;1995 年,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SFNB成立;20 世纪90 年代末期,电子货币与货币基金的对接、保险公司网络直销和第三方比价等平台出现;2003 年,互联网股权众筹问世,金融科技引起各国普遍关注;2005年,第一家网络贷款平台(P2P)Zopa上线。

这个阶段的主力军是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跟进者是传统金融机构。前者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独立提供金融服务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融服务;而后者则通过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组合的互联互通。这一阶段的本质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

(三)金融科技 3.0:快速成长期(2011 年至今)

这一阶段,互联网不再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是作为金融科技的基础继续存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上升为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兴动力。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这些新兴科技全面与金融融合,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可以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全面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2015 年 10 月,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发布全球首个区块链平台Lig;2016 年 9 月,英国巴克莱银行完成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

这一阶段,人工智能应用已遍布金融机构垂直领域和职能部门。举例来说,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出现了智能投顾、直接贷款。在职能部门如“前台”,AI融入了销售及客户支持。在职能部门“中台”,AI的应用体现在风险与合规产品的处理。而职能部门“后台”的财务审核,现在通过大数据、AI来处理,效率提高了很多。当然,这里强调的是垂直,其实还没有做到综合。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的十大基本模块里,很多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和声音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搜索、信息处理及知识提取,数据学习,规划和探索代理,语音生成,图像生成,处理和控制。

这一阶段,金融科技解决了安全、风险、成本、信用、效率等一系列基础问题,得以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以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统一结合起来。通过金融科技,把物理世界中物联网银行的实时数据流,经过数字世界中的量化分析,对互联网大数据、金融事件进行分析,再利用金融云来降低成本,从而实现金融服务商与客户的直接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生物特征识别将延伸金融空间、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数据风控提升资产安全、硬件安全提升金融服务安全,以及区块链驱动互联网自动化、可信及扁平化。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小微贷款。小微贷款的业务难点就是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服务成本高,即“三高”。而小微服务需求的痛点就是要能融到资,用款“短、小、频、急”,同时要降低融资成本。在以前没有金融科技的情况下,因为是纯信用服务,对于长尾客户的部分比较难做。现在通过金融科技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大数据风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数字化智能营销解决了服务成本的问题;互联网产品设计提升了客户体验;互联网与云技术降低了运营成本等。这是今天能看到的 3.0 的典型状况。所以说当前金融科技正处于 3.0 的阶段,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

(四)金融科技 4.0:飞速扩张期(未来)

金融科技正在向 4.0 时代迈进,即以数据为基础的机器认知时代。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找到了第二条知识获取的平行途径——机器认知。机器认知和人类认知的途径不完全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绝对空间。从数据到服务的路径可以更短、更高效。数据和知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数据是知识的载体,而数据的流通就是知识的流通。虽然金融科技 4.0 还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区块链为基础,但同时出现了大模型。大模型是通过联邦学习、知识图谱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来解释和开拓新的物理世界。

这一阶段,金融科技将发生三个重要变化。首先,金融业务的模式开始向场景化、标准化、数字化转型,包括场景化获客、标准化风控以及数字化运营。这要求金融机构升级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场景的开发与合作能力,二是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三是数字开发运营能力。其次,金融科技 4.0 是一个自我迭代、优化和成长的素质综合生态。当提及数字质量和大数据打通、大模型与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的结合,其实已经在走向机器自动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最后,金融科技 4.0 要构建开放、敏捷和可持续的金融科技生态。这需要持续升级对业务的支持能力,需要打造新金融的数字基础设施,需要强化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需要业务、数据、技术生态和人力资本的总和,需要单一平台到整体生态,还需要创新、运营和赋能。所以金融科技的逻辑、概念和思维的框架在发生变化。

从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初衷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获客成本,提供营销获客、身份认证、风险定价及资金流转等环节的技术支持,快速介入金融市场。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尤其是区块链的研发,信息技术和金融的融合不断突破现有金融的边界,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如今正在出现去中心化、区块基础、全数据支持、智能化、自动化、自我学习和自我迭代发展的综合服务金融平台,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数据和智能的时代。金融科技正从根本上改变着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数据会越来越多、质量会越来越好、深度学习的算法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会不断地加速迭代,从而不断地创造出、开发出人类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并为各国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发展机遇,造福金融消费者。

二、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也紧紧抓住了金融科技的机遇,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京东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 金融科技报告》,以时间为序,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

(一)金融电子化(1993—2000 年)

20 世纪下半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国金融行业开始探索电子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1993 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深入探索行业电子化建设之路,通过持续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开展金融业务和管理,提升服务的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的自动化水平。

(二)金融信息化(2001—2005 年)

2001—2005 年,中国金融机构在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中国银行业尝试以现代通信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银行业务数据逐步集中汇总,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互联网金融(2006—2012 年)

2006 年之后,金融机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出现了网络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紧密结合,渗透到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整合、业务流程再造、金融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体系建立成为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同时,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大量的业务模式、新的载体和业态。

(四)金融科技(2013 年至今)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既是金融体系的基础,也是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石。支付信用、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公司治理、消费者保护、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建设,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 年至今,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科技在提升金融效率、改善金融服务方面的影响日渐显著。金融科技已全面融入支付、借贷、保险、证券、财富管理、征信等金融领域。

三、金融科技行业特征

(一)高创新

金融科技是一个高创新的行业,此处的“高创新”更多是指技术手段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变化所带来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正在运用大数据对人工智能、认知计算、机器学习和分布式分类技术等前沿技术进行革新,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进行分解,可提供高效率、高附加值、低成本、便利性商品与服务,从而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转效率。

(二)高度重视客户体验

在发达经济体和金融服务尚未完全普及的新兴经济体下,智能手机的持有量正在快速攀升。通过这些新型工具,金融科技开创了简单易用、具备较高消费者参与度的产品或服务。金融科技公司非常注重客户体验,包括简化产品和服务流程,听取客户意见,响应并预测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快速迭代,形成传统金融行业所不具备的服务体验。

(三)高扩展性

金融科技可利用伙伴关系、分销和自身的简易性,将业务模式、产品、服务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快速延伸。金融科技通过科技支撑和可扩展的架构支持,为金融产品的差异化定价,为多样化客户服务提供灵活手段,可自动且迅速计算出借款人的信用度或制作最适合的资产组合等,有助于实现业务规则和流程的统一,强有力地支持快捷、准确的决策分析。

(四)去中介化

金融科技反映了人人组织和平台模式在金融业的兴起,在金融市场上,将资金的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有效连接,恢复到直接资金供需状态,但金融科技企业本身并不介入,因而实现了金融脱媒和去中介。如P2P的商业模式,就是介于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P2P平台是信息中介,通过网络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交易,有效提升了金融效率。

(五)普惠化

科学技术与金融产业更深层次的融合,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科技融入传统金融行业的信息处理与投资决策中,这是传统金融业最为关键的运营环节,也是人力成本最为高昂的环节。以往只有资金数额大的重要客户才能享有根据自身情况定制的金融服务,随着金融科技的普及适用,未来的金融服务将向长尾客户普及;此前高净值客户才能享有的财富管理、投融资服务将向广大的长尾用户群体辐射,金融科技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分享到金融服务所带来的便捷,特别是使传统的金融服务能够面向中小微企业和没有征信记录的个人,他们曾经在较高的金融服务门槛前感到无能为力,而金融科技将会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地共享金融服务。

(六)易合规

市场上较为优质的金融科技公司不仅有业务增长的技术优势,还具备易于监管合规的技术优势,这有利于金融科技增强信息透明度,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合规不再源自外部的监管压力,而是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nQAyqn14jGBDPdRApOMk15ih6pgH4WYNMisOoPfXXbaowIeErzga31k2UafpNk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