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设计学的田野调查

笔者在2018年11月27日至29日展开了对夹江县马村乡地域资源的调查。当地的生活者在漫长的年月中,创造了与这一地域风土相适应的造物文化。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手工造纸,即是众多造物之一。曾经的竹纸生产,与当地人们的生活高度一体化,并不断发展、继承。但是,在过分强调当地竹纸经济价值的当代背景下,忽视了生活与竹纸的一体性,这样的倾向也使手工造纸的文化继承变得越发艰难。

今后,作为当地重要标志的竹纸生产,应该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继承下去,而不只是一种“经济产物”。

抱着这样的理念,笔者尝试把FDW的方法应用到当地“手工乡村创生”中。

(一)田野调查与设计

若想提出对地域活性化切实有效的设计提案,无论对于现在的设计师,还是学习设计的学生,首先应该亲赴目标地,学习当地的文化。所以,在设计学领域里,为了把握对象地域特征和生活特质,引入了田野调查的手法。很遗憾,目前,不曾踏足田野只在自己想象中进行创作的设计行为并不少见。

(二)田野调查

所谓“田野调查”,就是以研究人们生活样式为目的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野外调查活动。特别是在文化人类学领域,田野调查作为翔实的掌握异文化的生活方式的主要研究手段备受推崇。其一般指收集没有文献记录的数据,也包含对既有数据的鉴证。田野调查虽然也含调查者作为第三者,独立于调查对象客观翔实地观察记录—— 非参与观察(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但调查者作为所调查的对象团体、社会的一员,投身参与调查活动——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例子更加普遍。在后者中,调查者在与被调查者共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体验也被看作重要的研究数据。相比掌握定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田野调查多以收集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为目标。也正因如此,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分析会因调查者的自身经验而产生差异,很难一般化。甚至,田野调查这种研究方法,十分重视调查者的变化与成长。

(三)设计实践中的田野调查

在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目标的设计实践中,关于它的研究对象——“生活”相关的文献资料是不完备的。另外,生活样式有国家、地域之别,是十分多样的。特别在当下,“生活”本身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依赖第三者收集并整理有关资料,进行设计提案是不可能的。设计者应该投身到“生活的现场”,这点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此意义上,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于设计实践,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并非仅仅身赴“田野”就能做成好的调查。对于调查对象、地域抱有“兴趣”与“关心”是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另外,尽量留意包含在生活中的有形、无形的各种要素,比如,在以某一个有形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时,对它的材料、加工方法、形状尺寸进行详细的测量,观察这个事物本身的特质并加以掌握虽然重要,但作为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更应该留意一下这些“看不见的问题”:比如,这个事物是由谁、如何制造出来的,是被如何使用的,形态和用法是如何变迁的,甚至是与这个事物相关的人是如何感受评价它的,通过这个事物作为媒介形成了怎样的人际关系网络等。

只有调查者通过自己的“五感”去观察、感受,才能使对生活样式多方面的把握这件事成为可能。

(四)设计教育、研究中的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在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生通过上述活动的反复操练,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本身,更是打破了象牙塔的封闭,通过学外调查的机会,体验、学习并且理解 “生活”本身。梦想成为设计师的学生,不只应该掌握在校内可以学到的课堂讲义、资料、实验结果、学术论文或是网络上可以搜索的知识,更应该通过驱使自己的“五感”,直接获得生活的第一手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磨炼自己的五感,培养对生活的关心,建立对知识的饥饿感,建立积极主动的心态。

另外,在设计学领域里,设计学的研究目的不能只停留在调查、研究的阶段,而是要延伸到作用于实际生活。放眼当下,生活样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且瞬息万变。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这样的变化,就要求在与调查对象、地域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中,不间断地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方案,进行实践。因此,田野调查本身,也是地域活性化的一种方法论。 ijPu8cWyv51WY7oD/2GLZJVOBc3Ut3cFNZmR4GOULLGC8Jq8wzGD8jgC8JvJkPA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