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夹江县的FDW

(一)竹子利用的文化

造访该地区最初感受到的是丰富多样的绿色。特别是生长着不同种类的竹子,同为绿但又呈现不同的绿(图1)。在该地区,竹子的种类据说多达30种。 [4] 当地人依据不同种类竹子的特性加以利用,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竹制工具。

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还在使用诸多的竹制工具。

每种竹子的名称以及特性在这次的调查中没有充分把握,在今后的调查活动中希望连同与人的生活关系一起详细地整理记录下来。例如:①每种竹子的采集时间是否相同,是在一年内的什么时期,由谁采集的?②砍伐竹子用了什么工具,这些工具又是由谁以怎样的方式制成的?③作为生活用具的竹工具都是怎么被使用的,又是如何被加工的,有没有特定的地方保存?④根据需要如何进行修理?⑤在祭祀仪式上有没有使用竹工具?

图1 满目竹绿的村落风景

图2 篓

图3 竹筛

图4 簸箕

图5 竹夹

图6 竹盖

另外,在调查中经常会看到采伐来的竹子被捆在一起堆在房屋旁边的风景,还看到很多在制作中或者已经完成的竹制品(图2~图6)。这些都有什么作用?其答案都“藏”在当地生活者的头脑中。今后应该通过更详细地听取调查,明确这些未解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即从竹纸以及众多的竹制品中体现的当地“以竹为主的造物文化”。因此,对于该地区,不仅仅是作为产业的竹纸,还应该重视这些以竹为本的造物文化。在今后探讨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地域创生时,生活完全与共生的文化也应该得到瞩目。

另外,在这次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状元纸坊与大千纸坊用来抄纸的纸帘,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由邻村的纸帘匠人制作的一种极其细致的工具。很遗憾,这次笔者无法前往调查,无法掌握纸帘是如何制造的。但是,这也证明了造纸这项工艺是超越了村落这一行政的地理概念,是村落内外的人们一起协作完成的一项事业。在今后的传统工艺以及乡村振兴中,应该认识到这样超越行政空间的关系,进而创造性地进行展开。

(二)竹纸材料的培育

在该地区的竹纸制作中,当地人曾经首推“白夹竹”作为造纸的原料。利用白夹竹作为原料的竹纸与其他竹纸的纸张相比,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近代的大量生产中的过度采集与工厂建造等对当地自然的影响, [5] 白夹竹的身影已经无法在本地域找到了。

手工制造材料常常与该地区的空间性密切相关。日本的很多和纸产地,仅利用自生的素材进行纸张生产的地区很少,多数情况下,当地的从业者都会栽培材料。笔者推测,该地域的白夹竹也未必全部为自生,某种程度上是由当地人栽培打理的。虽然该地区全域恢复栽培未必是可行的,不过,肯定还有适合白夹竹生长的特定空间。这一空间包括土壤、日光、水分、气温等。造物与地区本身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今后,根据对该地区老人的访谈调查,将以前白夹竹是怎样栽培与管理等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助于该地区今后竹纸文化的再生。

(三)适合制作竹纸的房屋

当地造纸工坊的平面图(图7)。现今的状元纸坊规格,一楼是工房,二楼是居住空间。据说在竹纸产业兴盛时期,曾经一天生产700~ 800张。 [6] 图7中用红线标示的部分,主要是用于干燥抄好的纸张的墙面。墙面是用当地的材料制成的,表面非常光滑。抄好的纸张一套7~ 10张,以叠加的状态贴晾在墙面,被整齐贴晾的纸张排列在一起的景象很美,是在当地的生活方式运作中所产生的特有的景观。另外,据说,为了整齐地贴晾纸张,需要熟练的技术,与其他的工种相比,工资相对较高。 [7] 另外,除上述的墙面外,作为居住空间的墙壁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也就是说,整个房屋都被设计为可以根据需要,将所有空间转用为竹纸干燥的生产空间。图中蓝色线所表示的部分通常用于存放物品,但遇上需要处理大量纸张的情况时,则作为竹纸的干燥场地发挥作用。

图7 当地造纸工坊的平面图(王佳毅制图)

以这次调查地区的房屋为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生活者的创意智慧: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的同时,将工作空间和居住空间完美地统合在一起。

(四)水的活用

该地区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据调查,竹纸生产的用水是很有讲究的。在状元纸坊中,实际上一共有三口井,它们根据纸的品质区分使用。 [8] 譬如,从近山侧的井中采集的水用于比较高级的竹纸的生产,而位于下游的井水则被用于相对低质量纸张的生产,中流的井水应该就是生产中等品质的纸。这样,水的物质性质姑且不论,空间性的“上”“下”的关系,与生产的竹纸的质量的高低相对应的情况很有趣。在这里,也能窥见当地人对空间所持有的态度。

但是,关于各自被赋予了怎样的称呼,是怎样的汲取方式,还有,水的性质具体又有怎样的差异,具体的是怎样被维护管理的,还没有机会去了解。今后的调查应该去更具体地考察。

在日本,如果是生产活动中使用水源,一般会在那个水域设置祠堂,供奉水神。年末,会备上镜饼,在凸显神的存在的同时,向其表示感谢之意。夹江县有没有举办同样的活动呢?即使今天没能见到,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去了解这些情况。

(五)生活中纸张的活用

在该地区的竹纸出货时,一般会裁剪掉纸张的边角部分使之成型(图8)。因此,产生了许多边角料。这些边角料被返回至原料,再次作为抄纸用的纸浆,或者作为样品提供给来购买纸张的客人,可以从中观察到即使是边角料也被合理使用,资源循环是贯穿始终的。可是,那样的边角料,当真就没有其他的使用方法了吗?那么,这里有什么使用的禁忌吗?或者,如果是孩子,应该可以比较自由地使用少量吧。另外,难道没有像日本的隔扇或壁纸那样的活用方法或是被用来制作像纸糊玩偶那样的玩具或是“纸币”那样用于祈祷的媒介用法吗?

像这样,在探讨如何在该地区的生活中灵活运用竹纸的各种方案的基础上,还有很多的情况需要去了解。

(六)铁器

图9是用于切割纸张的铁器割纸刀。这是承袭传统造纸至今的状元纸坊中,依旧使用着的铁器。另外,在工业竹纸制造工厂里,也依然在使用这种“割纸刀”。此外,图10是当地女性在加工竹纸材料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铁耙。这些铁器扎根于生活中,如实地反映了农村铁匠文化延续至今的可行性。这些铁器是由谁如何打造的?又承载了怎样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打造成那样的形状?又是怎样被保养的?此外,这些铁器的打造者是否同样也是制造了该地区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的菜刀、农具等铁器制作的打铁匠?这些与竹纸生产相关的各种工具的品类以及相关的使用方法、收纳方法、废弃方法等都需要我们去了解。

图8 割下来的端纸

图9 纸工厂里的割纸刀

图10 铁耙

(七)竹与饮食

该地区的竹子不仅仅用作制作竹纸,与饮食也息息相关。在这次调查过程中,笔者有幸品尝到了称作“糖豆”(图11)、“豆花”(图12)的菜肴。另外,通过访谈调查,我们明白了竹笋作为食材的食用方法,以及其与竹林里生息的昆虫的联系。

“糖豆”是通过石灰水煮过的玉米再加砂糖炒出来的零食。在调查中,我们刚好看到了在造纸的现场贩卖糖豆的老人,她将从篁锅中取出竹料时带出的石灰收集起来。现在也许并非如此了,但据说从前就是用篁锅带出的石灰来做这糖豆。循环使用制作竹纸使用过的石灰来制作的菜肴,大致是按以下顺序制作的:①将成为纸材的竹料从篁锅中取出时,妇女会收集与竹料一同煮锅的石灰;②将收集的石灰用水煮开,再用这汁水来煮玉米;③将煮好的玉米晒干,加入砂糖翻炒。以这道菜肴为例,应该还有其他活用竹纸材料制作的菜肴。

“豆花”是一种在竹纸制作过程中,如果不招待众人食用,则“造出来的纸就不白”的菜肴。在采访当地参与竹纸制作的居民中,得到了“最喜欢的是豆花,其次是肉”这样的回答。在制作竹纸这样的艰苦劳作中,劳作者全员一起享用当地最美味的食物,让我们解读到制作竹纸不仅仅是单纯的劳作,也是对于构筑生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的活动。

图11 糖豆

图12 豆花

另一方面,“笋子虫”是一种栖息在这个地区竹林里的昆虫。据说孩子们常常抓它们玩耍。另外,还有油炸“笋子虫”的吃法。该地居民可以分辨10多种竹子,并且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我们发现从小在竹林中玩耍,通过与自然和竹子的互动,能够学习到如何合理地使用竹子以及竹林。

由此可见,当地的竹纸文化也对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八)全民参与与全体活用

在该地区,从竹纸的材料采购到制作成纸张,都是由当地的生活者齐心协力完成的。从现地调查可以得知,竹纸的制作工序中,每个人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当一个纸坊制作竹纸时,周围的人也会来协助完成。也许,正是因为当地全民的参加,当地的造纸活动才得以实现与延续吧。在这种情况下,此次的调查中未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实在让我们有些遗憾。

制作竹纸时,需要将原材料竹子接连数日地浸泡于混合了石灰的水中,再放入篁锅中接连数日地煮沸,至其变得柔软。这些从煮过的竹料上打下来的石灰,并没有被丢弃,而是被收集起来另有他用。通过这种方式,在该地区能够窥见一物全体活用、资源循环的生计方式:即使是加工竹纸材料时所产生的副产品也被尝试着得到使用。应该好好地记录下这些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的无形智慧,并将这种文化传达给后代。

(九)传承的方法论

该地区纸张生产技术在过去是如何传承的?我们想掌握这种传承的方法论。例如:如果存在一个收学徒的训练系统,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被选入?又是怎样传承下来的?竹纸的生产实际上涉及了许多不同的工种,这些工种的任务分配又是怎样决定的?

另一方面,通过访谈当地的工匠,得知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作为家业的造纸活动。从这一事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地的孩子们是从小就自然而然地看着造纸的身影成长起来的。在造纸的现场,难道就没有使他们自己寻找乐趣的事情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去调查这样的事物吗?

(十)产业遗产

在该地区的调查中,曾经用于造纸的各种工具与设施在今天看来是难得的“遗产”。笔者以“产业遗产”的观点来整理归纳这些工具与设施是如何被使用的。通过这样的学习与整理,最终将这些资源的位置标记在地图上,实现这些资源的外显化。从而,以“旅游观光”的角度,将这些得到外显化的资源,变为这片地区内外的人们所能共享的媒介。 dsNGnIAbuVBsCVXZ3ynTKlGnxCKjoaj97kJKzSG4x3TzUlHvFEG1STPePiKQ/W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