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蒋维

小蜂第一次说要写本图鉴时,我是非常怀疑的,一是野外搜集素材异常辛苦,再者缺乏单位和资金支持就更难了,姑且观之吧。没成想三年后,拿到我面前的初稿已是厚厚一本,而且文字系统有序,照片生动精美。果真是有志者事竟成,我自己倒成了蜀鄙之僧,实在是惭愧。惭愧之余更是高兴,本书能让读者看到蟹类的多样,感受海滨的原生态环境,探索生命的有趣之处,岂不是一桩美事!

蟹类是演化非常成功的甲壳动物,全球有 7 500 余种,其中约 1 500 种为淡水蟹,物种数约占了十足目的一半,它们还有着极为可观的形态和生态多样性,分布范围遍布各个大洋以及淡水水系,从 6 000 多米的深渊一直到海拔 2 000 多米的山区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但与其他的甲壳类物种相比,蟹类的演化历史又很短。根据现有的化石记录推算,蟹类诞生于 1 亿 8 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大约 1 亿年前(白垩纪中期)才开始多样化,在距今 5千万年的始新世蟹类经历爆发性增长,是甲壳动物中最晚出现的类群,其演化速度非常惊人。蟹类早期的演化仍是个谜团,但是化石证据表明具有现代特征的蟹类在 1 亿 5 千万年前(侏罗纪末期)就已出现。可以想象一下,当螃蟹的祖先第一次爬到潮间带,探出一双小眼睛时,看到的很可能是岸边一群巨大如山的怪兽——恐龙!那时的蟹类弱小、数量稀少且处于生态位边缘,整天在海里东躲西藏,要想爬上陆地更得面对严酷的环境和恐怖的掠食者,怎么看都是地狱难度。可世事难料,白垩纪大灭绝之后,渺小不起眼的蟹类日渐昌盛,开始“横行天下”,同时也见证了昔日霸主恐龙帝国的土崩瓦解,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蟹类的演化历史相对较短,但在人类认识并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很早就已出现。我国先秦时期的《周易·说卦》将蟹归为离卦之一,与龟、鳖等卦象并列,用于卜筮等活动;而拥有典型海洋文明印记的古希腊人,将螃蟹的形象提升到星空之中,即黄道十二宫之一的巨蟹座。世界各地将螃蟹作为食物的记载不胜枚举,对沿海或沿江河而居的人们来说,螃蟹是很常见的生物。历史上螃蟹还曾导致国家灭亡,《国语·越语下》就曾记载春秋时期的吴国遭遇蟹灾,“稻蟹不遗种”,造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这里的“蟹”很可能是中华绒螯蟹,即大闸蟹),这也是之后越王勾践起兵攻吴的直接原因之一。最终越国吞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霸,因蟹成灾而亡国的故事大概仅此一例。而在现代社会,面对人类的频繁捕捞和巨大胃口,螃蟹虽有坚甲利螯,数量再多也无法避免其栖息地严重缩减,有的物种还有灭绝的危险甚至已经灭绝。本书关注的潮间带是海洋生物与人类活动高度重叠的区域,环境复杂,生物多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就像过度开发的海景房和原生态环境不可兼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又该如何调和?人类在地球上不可能无限扩张,必须学会给自己划出一道红线,学会和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物共享生态环境,否则将会被大自然这位老师狠狠敲脑袋,指着那些灭绝生物的化石对我们说:勿谓言之不预也!

对我来说,海洋生物多样性既是富饶的象征,也会带给人愉悦的精神享受,空旷贫瘠的海滩无疑是乏味和令人悲伤的,相反,谁不喜欢在鱼虾蟹贝活蹦乱跳的大海里嬉戏?

祝愿大家都成为真正富有的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2 年 10 月 27 日于山东青岛 cQbyHmKZF1MEOcrWF1H5by4pCk9WdJtvqTBZnru8U3czEvLRCs7BEfn+9OYhL2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