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大荒电影摄制组成立始末

1958年春,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其中有一批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转业军官。当年6月,牡丹江农垦局宣传处筹建了北大荒电影摄制组,组长由王玉琦担任,他是原总政排演场主任,军衔大尉。成员有八一电影制片厂转业的周居方、魏铎、张剑辉和朱彩斌,以及来自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录音员肖枫和摄影员董云波。

7月20日,在宣传处副处长郑亢行的指导下,由转业军官、原总政文化部创作员林予制订了拍摄电影纪录片的计划。当时片名叫《跃进中的密山垦区》,共分5辑,计划2000尺胶片。第一辑《麦香千里迎丰收》《兴凯湖的渔歌》,第二辑《千里沃野变良田》《牧场春醒》,第三辑《激流之歌》《完达山上伐木场》,第四辑《金色的田野》《铁牛奔流》,第五辑《风雪田野》《活跃的山林》。这是垦区第一部自己拍摄的电影纪录片系列,反映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豪情壮志,以及他们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业绩。

由于当时设备简陋(仅有一台总政给的16毫米电影摄影机和几千尺胶片)、人员少、经验缺乏,在实际拍摄中,计划有所调整。第一部纪录片《麦收》,由林予担任编剧,周居方、魏铎深入五九七农场拍摄。片中有文工团到田间向广大转业官兵进行慰问演出的场面。林予写了歌词,秦西炫谱曲。该片后期制作是送到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进行,片成后卖给国家,以《新闻简报》形式公映,片酬8000元,全国发行,获得好评。新闻制片厂从此负责供应胶片,摄制组就继续拍摄,先后摄制了《垦荒姑娘》《完达山伐木》《牧场丰收》等8部纪录片。其中《冰上捕鱼》《狩猎》向国外发行。

《垦荒姑娘》是由郑亢行亲自写的脚本,直到摄制组人员调齐了,他才放手让导演王玉琦带领人马去八五九农场进行拍摄。到了1960年初,摄影机增加了一台,摄制组发展为两个小组,分别去乌苏里江和完达山拍摄《冰上捕鱼》和《伐木》。拍摄《伐木》时,摄制组人员冒着零下40℃的严寒进行拍摄,雪橇从山上拖着圆木沿着冰道飞驰下滑,常有脱轨的事,一般放爬犁时不允许人靠近。周居方为了跟拍下滑的真实场面,不顾生命危险,将镜头紧紧对准下驰的爬犁,爬犁脱轨了,差一点撞上了他。

王玉琦1926年出生,河北安国人,14岁就参加了革命,活跃在太行山区的抗日前线。1947年,王玉琦又圆了参军的梦,参加了晋察冀三纵队。不久,担任了总政文工团话剧团的分队长;后来,组织上调他到总政排演场负责政治保卫工作。正当他立志要大干一番事业时,党中央发出了“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号令,他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北大荒。他同总政文化部的一百多名转业军官一起分配到八五〇农场,三个临时搭建的大马架挤住着从解放军文艺社、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报社转业来的文化人,其中有林予、符宗涛、杨昉等。当时,他担任排长,起早贪黑带领大伙踏查荒地,烧荒打堑……就在这时,牡丹江农垦局筹备成立电影摄制组,一纸调令,让他当组长,筹建北大荒有史以来第一个电影摄制组。从此,他挑起了这项陌生而又崭新的事业重担。

王玉琦走马上任,摄制组采取“边组建、边调人、边拍摄”和“自编、自导、自拍”的方针。在宣传处副处长郑亢行的大力扶持下,他先后调来曾一起下放劳动的八一制片厂摄影师魏铎、技术监制周居方、朱彩斌、张剑辉,以及来自北京电影制版厂的摄影助理董云波、录音员肖枫。

在牡丹江农垦局创建电影摄制组的同时,合江农垦局也筹建了电影摄制工作,由宣传处郎国胤负责,并拟定了拍摄计划。使用捷克造16毫米电影摄影机,曾先后到笔架山农场拍摄果园,到萝北农场拍摄建场一周年。此外,还拍摄了友谊农场机务标兵郝焕文,以及农场夏锄、麦收、秋收等场面。这些纪录片的后期制作是在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和体育学院进行的。但是都未公开发行,仅留作资料。

第一部纪录片《麦收》,由林予担任编剧,魏铎、周居方深入五九七农场拍摄。片中有文工团到田间向转业官兵慰问演出的场面。该片后期制作是送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进行,片成后以《新闻简报》形式公映,获得好评。从此,王玉琦和摄制组小伙子们信心大增,如法炮制,由新影负责供应胶片,他们分组下场拍摄,然后到制片厂进行后期制作,片成后全国放映。

《垦荒姑娘》是郑亢行写的脚本,由王玉琦带领周居方、魏铎等人去八五九农场拍摄。

短短两年多时间,王玉琦带领摄制组先后摄制了《完达山伐木》《牧场丰收》《大马哈鱼丰收》等纪录片。其中《冰上捕鱼》《狩猎》向国外发行。这几部纪录片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年十万转业官兵“向荒原进军”的宏大气魄,处处闪烁着广大转业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一幅幅画面,一尺尺胶片,深深地凝聚着这批北大荒电影事业开拓者的心血和汗水。

1960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经费紧缺,胶片来源中断。王玉琦曾专门去北影、新影求援,未果,只好停拍。1961年摄制组被迫解散,人员开始外调,王玉琦调哈尔滨,先后在省艺校、省京剧团工作,魏铎调广东电影制片厂,张剑辉调湖北电影制片厂,只留下周居方、朱彩斌、董云波三人,与停刊后的《北大荒文艺》编辑部人员合并,成立了“北大荒文艺组”。

(根据2019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国春、郭亚楠编著《北大荒文艺史略》有关内容改写) FyUslGGd407utAnODUjkZQD68lc2GybaGxthw8g0Ksc0RtGyJ3XjJhdVh8Mvyw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