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郭沫若为十万官兵赋诗《向地球开战》

1958年3月20日,党中央召开了成都会议,全体中央委员庄严地通过了一份历史性决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决议指出:“军垦既可以解决军队复员就业问题,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些地区还可以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因此,在有大量可垦荒地、当地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员部队可调的条件下,应实行军垦。”

随之,便出现了举国瞩目的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壮举。

一天,王震将军找到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和剧作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后,兴致勃勃地向诗人介绍了中央军委关于动员10万转复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精神和有关组织安置等方面的情况,请诗人为此献出大作,以壮军威。并风趣地说:“这是我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对诗人的请求。”

郭老欣然应允,写出《向地球开战》这首诗后,还专为王震将军朗读一遍,征得意见后方交《人民日报》。

1958年3月23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这首长达80多句的诗歌《向地球开战》后,为将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国营农场开发建设的人民解放军将士壮行。

郭老在题记中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士,有不少同志将赴全国各地参加国营农牧场的生产工作,作此诗以壮行色。”

“卓越的人民解放军的将士们,英雄们!

你们是六亿人民中的精华!

你们在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联军打个流水落花。

你们把中国的天下,

变成六亿人民的天下。

现在你们有不少同志解甲归田,

不,你们是转换阵地,向地球开战。”

郭老的诗,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愿,虽然不是他的精品力作,却揭示了10万大军解甲归田的含义,道出了转复官兵们想说的心里话。后来,十万官兵中的一员徐先国,也写了一首《永不放下枪》的新诗,也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以表达“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的雄心。

从3月到5月3个月的时间,十万名转业军官从祖国各地,从各军种、兵种,各部队,院校,纷纷离队北上,向北大荒挺进。有的横跨半个中国,多数走过两个季节——从驻地的春天,跨进北疆的严寒。到5月底,进入黑龙江垦区的复转官兵共8万多人,其中排以上军官约6万多人,包括7个建制预备师、4个部队医院及随行家属和军人子弟。

(原载2016年第9期《海燕》) B23fS48HuvLC68jHrksu/l+6Lf5419/z+YS178Odnto6Jdq7Kqt/x+e2rWPnrZ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