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钟涛的长篇小说《大甸风云》

1964年,林予的长篇小说出版之后,北大荒的转业军人作家钟涛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甸风云》,在上海《收获》第5期刊登,后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同一时期两部长篇小说问世,标志着北大荒文学的丰收,这是黑龙江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钟涛,原名符宗涛。湖南汉寿人。1926年出生。1943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肄业。1947年冬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后参加人民解放军。1951年调《解放军文艺》担任编辑。曾先后三次赴朝鲜战场采访,发表了《营参谋长》《防空哨兵》等短篇小说。

1958年,钟涛告别了北京,撇下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女儿,随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闯荡天下的心态还算胜过儿女情长。恰逢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静静的港湾》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更鼓舞了他继续文学创作的决心和信心,深感参加开发北大荒这一历史壮举不但意义深远,还可以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来圆他的作家梦。

来到北大荒后,钟涛参加过踏荒、烧荒、垦荒等一系列劳动,虽然经受了一生中最艰苦的磨练,却也是他激情奔放、创作灵感最活跃的一段时光。一部长篇小说的腹稿也就在酝酿之中,这就是《初醒的北大荒》(发表时改名为《大甸风云》)。不久,农垦局调他回密山办《北大荒》期刊,他依依不舍地拖到上冻,不能再开荒了才去新单位报到。

在编辑部期间,钟涛仍能下基层农场采访,这进一步增加了他对农垦事业的了解和创作素材的积累。业余时间,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写了一组反映垦区生活的散文,也完成了《初醒的北大荒》长篇小说初稿。

钟涛在这本书的再版后记中写道:“1959年末,在北京的妻子毕方临产,我借回家探亲之机,将初稿整理修改出来,因为想听听同行们的意见,便将稿子送给正在北影改电影剧本的林予一阅,他很快看过后说‘此稿大有可为’,虽然只是一句过奖之词,我却颇受鼓舞,随即寄给上海《收获》杂志,不久,即得到对方来信,表示对此稿很感兴趣,准备采用。对我来说,欣喜之情可以想见。但偏偏就在此后不久,发生了《第一书记上马记》事件,事情也就引起了变化。”

短篇小说《第一书记上马记》内容是批判垦区存在放卫星之类的浮夸冒进风,发表于《北大荒》1959年10月号,作者是垦区的张惟同志。不久,全国开始反右倾运动,这篇小说受到批判,他作为责任编辑,大会小会挨批。他的长篇小说发表一事受到了冲击,又赶上《收获》于1960年停刊,事情就此拖了下来。

当头泼来的冷水,虽然让他心凉半截,可他对书稿面世并未死心。1960年,钟涛离开了《北大荒》编辑部,全力投入农场史的组稿和编辑工作,编辑出版了反映八五二农场史《在南泥湾的道路上》一书,并挂职该农场机务队副队长。这段经历为他修改补充长篇小说提供了很多条件。这期间,他将原稿18万字充实到30万字,不少故事都是源于八五二农场的真实生活。1964年《收获》复刊,向他索要此稿,终于在1964年该刊第5期刊登。当时,此稿已交北方文艺出版社,但出书时,已是1966年3月,“文革”已经开始。印出的7万册书,已淹没在这场大潮中,没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

1962年钟涛调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直到晚年才退休回到北京。主要作品除长篇小说《千重浪》外,还有中篇小说集《悠悠黑龙江》《光明屯纪事》,短篇小说《维纳斯的命运》《红旗的故事》《第一个主人》等,为垦区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甸风云》以恢弘的气势、朴实的语言、火热的激情描绘了拓荒者冒着生命危险踏荒、烧荒、开发亘古荒原的壮丽图景,以革命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转业官兵的拓荒事迹,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跌宕起伏的艺术情节塑造了北大荒第一代拓荒者的英雄形象。在艺术表现上,这部作品不单纯着眼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追求戏剧性艺术效果,而是通过雄浑、粗犷而又委婉、细腻的氛围描写,着力营造一种凝练、深邃,充溢着北大荒蛮荒风味的审美意境,而在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激情的意境中蕴含着作家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2010年8月15日,钟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选自2023年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国春著《北大荒记忆》) 8nBiStNqdZolhL43JkzgLwYXKYBcQ+633712srASA4FjWPKDh9FjDnDmRCiX7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