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电影《老兵新传》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第四展厅,你就会看到展窗里播放的电影《老兵新传》。这既是我国第一部在银幕上塑造北大荒人光辉形象的故事片,也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电影,讲的就是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厮杀的老兵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来到东北边陲开发北大荒的故事,电影里他们叫老战或小东子,生活中他们叫周光亚或梁军……

年龄稍大些的观众都记得电影《李双双》,这部电影的编剧是荣获百花奖最佳电影编剧奖殊荣的著名作家李凖。六十年前,就是李凖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电影《老兵新传》。

李凖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村子,读完初一就辍学了,在家一边劳动一边跟祖父学文识字,阅读古典作品。在学徒期间,他用微薄的工资,租读了租书店里几乎所有的中外名著。十八岁那年,他在小镇做邮递工作,一边投递书信,一边抽时间阅读经他分发的几份报刊。后来他自学写作,四十多年一直坚持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一名高产作家,著作甚丰,除了一系列反映新农村的中短篇小说以外,仅电影创作就有二十多部:《老兵新传》《李双双》《龙马精神》《大河奔流》《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等。

电影《老兵新传》的创作是1956年。当年,北大荒友谊农场正办得热火朝天,作家、记者不断来访。李凖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来到友谊农场采访,遇到了曾任通北(今赵光)农场场长的周光亚到友谊农场当分场场长。周光亚为了增加粮食产量,1948年就到北大荒办起了农场。

农场团委书记刘焕高负责接待李凖,他被安排在场部小红楼二楼住宿。后来谈起这次采访,李凖说:“临来时,邓拓嘱咐我,要搞报道,反映农场的大机械生产,不要写作品。谁料来了之后,遇到周光亚这个人物,我就按捺不住,写起电影本子来。”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拍完《老兵新传》,在全国公映后,立即引起轰动。全国人民对北大荒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北大荒人一时间也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老兵新传》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优秀影片,不久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奖,李凖荣获最佳编剧奖,崔嵬获最佳男演员奖。身为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曾在《大众电影》杂志上著文给予高度评价:

“我非常喜欢这部宽银幕彩色故事片,《老兵新传》是从胜利的武装斗争到生产战线上来的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影片中的老兵——国营农场场长战长河(人们亲切地称他老战同志)的形象是有普遍性的,但他们又是集中的典型……从北大荒可以找到,在新疆、青海、海南岛、江西及其他各地区都可以找得到。他的传记是一篇从国防最前线向经济建设最前线的动人的真实的传记……老战同志的扮演者崔嵬同志的杰出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可贵形象。《老兵新传》是一部艺术为现实主义服务的出色的影片……”

郭小川发表了评论文章,指出老战这个人物形象的独创性,突破了当年塑造英雄人物的某些框框,具有鲜明的真实性。

1949月,李凖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友谊农场,冒雨参观了农业现代化的窗口——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并聆听了改革开放给这个生产队带来的巨大变化,不禁欣然命笔:“老兵白发,北国绿野。”来到八五三农场后,他又泼墨成诗,写下了:“亿吨粮,千吨汗,百吨泪,十吨歌!”

(选自2023年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国春著《北大荒记忆》) 9z1ZiTpdNmCqF2ANDMWrN6FmKmE7fhGFC8jNwdaLzDqMPB328Om3uldFjuwYhe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