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大荒第一部中篇小说《第一书记上马记》

张惟的中篇小说《第一书记上马记》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描写的是十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开荒创业的故事,是垦区第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艺术光辉的力作,它为北大荒文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惟,福建龙岩人。1932年出生,2015年逝世。1949年参军,曾出版散文集《卢沟桥畔》。1958年转业来到北大荒,历任宣传干事、文工队长、《农垦报》驻场记者。后调任福建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龙岩地区文化局长、文联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龙岩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品通过对某农场第八生产队围绕兴修水利和制定生产指标所展开的两种思想、两种作风相斗争的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当时“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在作品中,王宏德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在群龙无首、人心涣散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将官兵组织起来形成了战斗集体,在兴修水利和制定生产指标中,顶着“左”的浮夸风和“右”的保守思想干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和科学种田思想。小说通过这一系列情节和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具体地表现了拓荒者敢想敢干、勇于拼搏的精神,也展示了他们献身创业的博大情怀。

首先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真实、生动地描绘了转业官兵垦荒创业的壮丽图景,表现了他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他们开发荒原建设边疆的丰功伟绩。其次,这篇作品率先在小说创作领域成功地塑造了第一批具有拼搏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创业者形象。再次,这篇作品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作品中对北大荒春天的描写:

“白雪茫茫的原野消失了,换上了绿色的大地;柳树沿路插,杨树通地长,高大的红松,窈窕的白桦;野花像繁星般多,谁也无法说清它们的全部名称。人们喜欢在房里养一束野芍药,或是兴致勃勃地去野外摘黄花菜,这可是佐酒的名菜。河流数不尽,水泡子到处是,用勺子也能捞出鱼来。如果到河边的草地去,要捡一筐野鸭蛋,这就易如反掌了,说不定还能抓着一窝小黑熊呢?”

这种景象,这种奇观,只有在北大荒才能看到,这是北大荒独有的自然风光。

然而,这部作品在1959年第10期《北大荒》上发表不久,就被扣上“攻击大跃进”“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唱赞歌”的政治帽子惨遭批判。当时在编辑部任编辑的我国著名作家、评论家聂绀弩对此愤愤不平,写诗赠作者张惟。诗云:

《第一书记上马记》,绝世奇文惹大波。

开会百回批判了,发言一句可听么?

英雄巨像千尊少,皇帝新衣半件多。

北大荒人谁最健,张惟豪气壮山河。

在北大荒博物馆第四展厅里,陈列着一封50多年前由王震将军写给张惟的一封信。

1962年,一直关心《农垦报》的王震将军,在给《农垦报》驻场记者的信中,鼓励张惟多给《农垦报》写稿,反映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生动的劳动业绩。

1962年的严冬,张惟和八五〇农场的一千多名转业官兵,来到小兴安岭郎乡林业局支援伐木。

一天早晨,张惟刚走进指挥部的木屋,总指挥张一千指着一位高瘦的年轻人说:“王震部长派《农垦报》徐记者上山来送一封信给你。”张一千是八五〇农场党委书记,也是1958年随10万官兵来北大荒的。

张惟激动地把信抽出来一看,是用当时垦区自产的印刷《农垦报》的粗质白纸写的,内容也极简单,开门见山:

“张惟同志,你在林区工作,请写一点通讯。既要充分表达职工特别(是)转业官兵参加劳动(的)军官的革命干劲,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的生活力和斗志——不浮夸朴素生动的平凡的劳动事例——给农垦报。”

原来,前几天农垦部长王震冒着风雪到八五〇农场视察工作,提出要召见张惟,得知张惟随伐木队去了小兴安岭,就当场挥毫,龙飞凤舞,请《农垦报》派一名记者持信飞驰上山。

信函末尾的一段:“我看过你一些通讯之类文章,觉得还好,特此致意。”最后署名“王震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张惟看完信,心情更加激动了。他心想:王震将军来信特地提到要“不浮夸”,难道他也看到了我为《北大荒文艺》写的那部反浮夸的中篇小说《第一书记上马记》?

1963年春,张惟随伐木大军回到八五〇农场。

1964年,张惟调离垦区后,任福建省龙岩地区文化局长、文联主席,成为闽西文学的领军人物,一直笔耕不辍。

(根据2019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国春、郭亚楠编著《北大荒文艺史略》有关内容改写) bHJbiFsCX/ZH4p/5edHRVyWa2U1Po3M2Qw9kH8ChkG9F+RC4ZhVnXp1ilBwtGC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