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助于科学来寻找如何建立高信任、低背叛的爱情关系的答案,以及如何从背叛中痊愈是一个较新的想法。好在科学现在对这些重要的问题有了分析。
显然,我不可能对所有关于信任和背叛的著作和科学工作进行全面综述。但是,对这些研究的广泛综述可以让你体会到这个领域的广阔范围,并有助于将我自己的研究方法同伴侣关系中的信任结合起来。
很多领域——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哲学——都有关于信任的文献,在此仅举几例。在每个学科中,“信任”这个词都有多重含义,不同领域的学者经常嫌弃这个词没有达成一致或准确的含义。这些多重含义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但它们确实使科学研究难以取得进展,也使测量变得困难。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例。
社会学。 根据维基百科,在社会学中,“信任”一词的定义是“对另一方的诚实、公平或仁慈的信念”。这是一种基于认知的观点。詹姆斯·科尔曼认为,信任的定义有四个部分。这个定义经常被引用,其中的一个部分涉及信任的功能,即让人们与不完整的信息进行互动。信任的第二个部分是它使“被信任者”的境遇比他不被信任时更好。信任的第三个部分涉及资源的自愿转移(如当一个人将钱交给可信赖的财务顾问时)。信任的第四个部分是,在持续的长期关系中,信任会随着时间延伸。科尔曼的定义提供了信任在行为上的观点,和信任的认知定义相反,这个观点是指对他人的可靠性或依赖性的信念或期望。
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还涉及对权力的讨论。权力不对称及其与信任的关系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权力关系的社会学分析的一部分。本书还将讨论信任及其与权力的关系(第十一章)。
经济学。
经济学家已经从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信任做了研究。最初,受到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年的经典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各种博弈的“解决方案”,研究互动和回报(成本和收益)的结构,并寻找“平衡”,其中最常见的是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和纳什均衡
。我在本书之后的章节将会探讨博弈论。
在经济学中,信任意味着经济交易中的可靠性,可减少交易中出现的潜在复杂性。信任是经济体良好运转的必要条件。当然,信任商业伙伴与信任华尔街或银行系统是不同的,尤其是考虑到2007年经济衰退的情况。最初,经济学家认为信任是基于一个理性模式,即假设人们在交易中是理性的。然而,随后出现了“行为经济学”或“神经经济学”的新领域。该领域描述了经济交易的系统方式,它是非理性的,并且基于情绪和大脑的功能。
心理学。 埃里克·埃里克松认为信任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第一阶段,儿童通常在两岁前建立信任,要么就无法再建立信任。在埃里克松看来,早期无法建立信任的后果对精神病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生命早期建立信任的想法也是依恋理论家(如约翰·鲍尔比和玛丽·安斯沃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哈里·哈洛对恒河猴幼崽的研究表明鲍尔比的理论具有广泛的实验有效性。哈洛证明,恒河猴幼崽应对恐惧的能力和依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得到的接触性安慰的数量影响,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仅仅受到哺乳的影响。最近,这项关于依恋的研究已经开始寻找信任和依恋安全的生物学基础。
在心理学中,信任也被定义为一系列的特征。朱利安·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
引发了大量关于信任和易受骗性的文献的出现。山岸俊男评论道,信任是一种社会智力,并指出有证据表明只有信任别人的人才能够发现他人的不可信之处。这个假说与研究孤独的文献有关。约翰·卡乔波的《孤独是可耻的》一书综述了对孤独的研究,表明孤独的人可能无法信任他人,因此在遇到陌生人时预想的是被拒绝。在本书中,我将讨论由于无法信任他人而导致的孤独。
自罗特的量表问世以来,许多新的信任量表得到了开发和验证。例如,1985年三位调查员定义了关系中信任的三个方面。他们认为:(1)信任会随着一段关系的逐渐成熟而发展;(2)人们会对伴侣进行归因,认为伴侣是可靠、可依赖的,并且可以为自己提供所期待的奖赏;(3)信任暗示着“愿意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包括亲密地袒露自己、依赖他人的承诺、为了未来的收益而牺牲当下的回报等”。
人们也从交易的角度而不是从长期特质的角度——即所谓的“相互依赖理论”——定义过信任。这种对信任的定义聚焦于实际互动和决策中各种行为交换包含的回报和成本。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在整个关系的范畴中观察信任,而是局限在一种特定的互动中。相互依赖理论是1959年由约翰·蒂博特和哈罗德·凯利提出的,他们写出了经典著作《群体社会心理学》。蒂博特和凯利将博弈论应用到了社会心理学中。他们的工作极具开创性,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文献,这些文献于现如今的研究仍具有重大意义。我将在第九章综述已故的卡里尔·鲁斯布尔特等人的开创性研究。
在相互依赖理论中,信任是承诺、有效依赖、关系投资和关系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我们更容易影响那些信任我们的人。相互依赖理论领域现在也开始具体地研究人们在关系中做出的重要选择。例如,桑德拉·默里和约翰·霍尔梅斯利用相互依赖理论来研究“如果……就……”选择的适用范围,即要么通过展示脆弱和信任伴侣来增强依赖,要么因为害怕拒绝而采取行动,并追求纯粹自私的目标。
除了相互依赖理论和依恋理论,社会心理学关于创建信任和合作的工作对于我的思考也相当重要。这项工作主要由阿纳托尔·拉波波特的经典著作《战斗、博弈和辩论》牵头,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合作的进化》和《合作的复杂性》中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像蒂博特和凯利一样,拉波波特和阿克塞尔罗德将博弈论应用到对社会冲突、社会影响、合作与自私,以及社会相互依赖的研究上。他们尤其对国际冲突感兴趣,但我会把他们的想法应用到夫妻身上。拉波波特和阿克塞尔罗德使用了一个叫作“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是在自身利益和合作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将这种博弈作为团队运作和国际合作的模型。
社会生物学家也写过关于合作和利他主义的发展是社会群体中人类生存的基本的著作。例如,唐纳德·帕夫的《公平交易的神经科学》认为利他主义深深植根于人脑,并促使我们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这是一条神经上的黄金法则。在《“我们”的神经生物学》一书中,丹尼尔·西格尔还提出,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构成了合作和共情的基础,寻求安全型依恋是人类婴儿大脑与生俱来的选择。这些分析试图将合作和信任(或缺乏信任)的社会行为与神经机制联系起来。对所有哺乳动物沿着这些方向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整合的最深刻尝试也许是夏克·潘克塞浦的精彩著作《情感神经科学》。情绪是我对信任和背叛动态的思考核心。
政治学和哲学。 大量文献论述了信任在组织中、管理领导力和工作团队效率中的作用,也有大量文献阐述了政治制度以及对政府的信任和不信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