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是谁

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进入大学后,学生都会思考一些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我有时乐观外向,有时孤僻自卑”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在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 18 年里,无论是在咨询室,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聆听了无数来自大学生的内心的呼声,这期间对于自我的成长与对问题的把握,有了许多触动与不安,那些问题的画面常常闪现在我们的脑海,成为我们不断研究与探索大学生丰富自我世界的动力。

(一)大学生自我万花筒

同学A :我家住在离县城还有好几里地的农村,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早已结婚生子,日子过得都紧巴巴的。有这样的经济状况,一踏进大学校门,我就意识到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大学第一天,我特别紧张,因为我身上带的钱除了学费就只剩下借来的几百块钱,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些是否够我交齐书本费。入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打工的机会。每周我来回坐三个小时的车去给一个初中男孩补习数学,每次赚三十元,这样,我一周的生活费就基本有保证了。其实,在大学里,最困扰我的还不是经济上的窘困,而是自卑与茫然。宿舍的女友们谈论哪个明星、哪个品牌时,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多余。走在校园里,我常常低着头,感觉自己很像一只灰秃秃的鸭子。

同学B :我的问题很多,不知道从哪里说了,我一点一点的说,再慢慢补充吧。先说我是一个很反抗的人,有什么自己觉得不对的就要说,就要反抗。这本来没什么,但我觉得有的时候有点过了,或者说我过多的为一些觉得不平的事情而烦恼了。好听点可以说是忧国忧民,因为我想的都是为大家好的事情,而不是为我个人。我郁闷他们把很简单的事都搞不好,更郁闷自己心情为什么越来越郁闷。我告诉自己不要为了郁闷而郁闷,但我又会觉得很孤单。

同学C :因为我有时候觉得就算世界像我想像的那样又怎么样呢?甚至我想,就算自己中了 500 万也没什么高兴的。有了钱又能怎样?就算自己能成为中国的生物专家也没什么。反正就是有的时候觉得突然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什么东西都不想追求了。虽然我知道“宁可追求虚无,不可没有追求”,但有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这样。其实我也有的时候有很大的追求的,我为了追求可以和一个同学带上睡袋到保护区一天走 14 个小时的危险山路去考察一种鸟。但有时候就是会为觉得没有追求而苦恼。我会突然在幻想自己的未来的时候想,我的幻想现实了又怎样?觉得人间就是一个游戏一样——反正就是虚无的感觉。

同学D :我真的不知道从那里开始说,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很无助。我很很很爱音乐,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但是我现在真的办不到啊,我胆子真的很小,我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一个人在饭堂吃饭会感到紧张,就连走在路上都觉得每个人都在看我很是不自在,我要完成我的梦想,我想是真的没有希望了,我有很多在公共场合都想去做的事,可是每次都像是凳子上有胶水,真的没有勇气起来。我也上过公共场合去表演,可是我每次都很紧张,紧张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啊!而且每次都会脚发抖,我真怀疑自己腿有毛病,老师有没有一个专门的培训胆子的班啊,一些大家都没什么胆量的在一起,然后每个人都能上场去做规定的事啊!做为一个男生我是不是很无能啊!真的我有时候也发现自己很无能,不会说话,说的话也很死板,有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说的做的事对不对。在刚进学校的心理测试上,在 4 项要找心理老师咨询的项里我竟然占了 3 项,可是我看我们班里只有 2 个人有要找心理老师的,我真的很难过,我现在最希望自己的就是自己能有个坚强的性格和大一点的胆子,能在舞台上随心所欲的表演或者做我想做的事。

同学E :我是您公选课班的学生。今天我很想站起来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在以前这对我来说也许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可是,自从上了大学以后,我发现我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我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没有优点,我觉得自己好笨,我觉得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慢慢走向死亡。在别人的面前我好自卑。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我说话声音特别小,在陌生人面前我几乎就是说不出话来,不是我有话说不出而是我觉得我的大脑在那时几乎就是空白的,我的大脑在那时就不知道说什么。我觉得自己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失败,请您帮帮我吧,我不想就这么沉默的生活。

同学F :我觉得最让我困扰的问题就是小学毕业开始我的体重就只增不减,而我的身高却停留在小学毕业时候的水平。每到夏天看到同龄的女生们穿着漂亮的裙子时我就会觉得很苦恼,尝试了很多减肥的方式,都是无功而返。为什么我就是瘦不下来呢?瘦不下来我长高点也行啊!每次都要忍着脚被磨掉皮的钻心的痛来穿高跟鞋,真的是一种无法言表的辛酸啊!下辈子不想当女生了!

同学G :现在的我很困惑,经常处于一种自我质疑的状态。那种感觉像是独自处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而那小岛正在慢慢的下沉,茫茫大海没有人听到你的呼救,任何的挣扎与努力都是徒劳,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吞没,死亡。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描述那种感觉,就像昨晚的梦,周围全是黑暗,无尽的黑暗,而自己被一双手渐渐地拖向黑暗深处,不知道是哪里,却可以清晰地知道所去的地方很危险。最近总会出现这些莫名其妙的画面,不知道是对未来的担忧还是什么?

同学H :我的问题很多,由于自己的知识内涵不够,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的增大,渐渐的变得自卑起来。我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变得多疑,性格也变得暴躁,冲动。虽然已经进了自己梦想的学校,但由于与同学们的差距和大学里新生活的开始,我知道会变成这样是因为自尊心太强,不想整天都生活在为自尊而战的日子里。它让我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伤害自己身边最亲的人。我渴望改变自己!

同学I :我最困扰的问题是我不被人理解和认可。当我起身站立时,心胸中奔涌的热血会使我语言犀利,让人觉得偏激;当我舒心坐下时,手中游走的笔却写出隐晦的语句,让人觉得晦暗。也许是我太注重他人对我的看法,也许这就是我本身存在的矛盾,缺少理解,缺少认可,对我来说是一种压抑的孤独。

同学J :我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总是觉得我不如别人。其实有许多事我自己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下,我会发现我是可以的。比如今年暑假吧,第一天上课,我就心里有一种恐惧感,总是感觉我不行,我这么笨,这么复杂的定点定位程序,我一定不行,但是事实上我也不是那么的笨,我也可以学会。但是在组织统一的考试上,我的紧张与不自信又萌发了,以致于我的考试失利了。我的内心很纠结,每天六点就起床去上驾校,中午 12 点左右才回家,那么大的太阳,晒得也黑,觉得付出也挺多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出问题,这个不自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不知道怎么解决。在学习上也是,就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如别人,其中还有些许的小小自卑感,还有我总觉得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发光发亮的地方,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二)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成年时期自我的形成,是经过整个青年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最终完成的,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包括自小积累的经验,对他人的态度及来自他人的评价,独立的意识及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与身份等。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在青年期生理、认识、情感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感受力的提高,使他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现、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个体在青年期逐渐累积的生活经验也直接影响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对自我的形成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随着经验的扩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也随之增多,通过自己对这些经验的再评价,个体可以修正自我意识。

对处于青年期的个体而言,来自他人的评价直接对自我意识的修正、自我的形成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自我意识尚未确定的青年,往往对他人的评价更为敏感,他们往往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识并确认自我的存在价值。

大学时代正处于青年中期,或者说处于大学时代的青年正处于“延缓偿付期”,在初中、高中阶段,个体常常被紧张的学习、考试所追逐,没有什么时间考虑自己的人生,只有进入大学,才能真正专心地考虑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这一课题。这是因为:

第一、这个时期的自我被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它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疾风怒潮期到“相对平稳”;二是边缘人地位;三是人格的再形成;四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这个时期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友情与孤独、性意识的发展及恋爱结婚、对父母的矛盾情感。

第三、这个时期心理的两极性。一是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二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性;三是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四是闭锁性与开放性。

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可以归为以下三点:一是由于身体成熟,他们开始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由于人际关系的扩大,他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进行关心;三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明显的分化,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其结果便造成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与同龄群体相比,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大学并非人生必经时期,对大学生而言,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到了应该是自立的、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但校园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时间上向后延续。这种社会责任的向后延续使学生们处于“准成人”状态。这样也为大学生广泛深入细致地思考自我提供了时间的现实可能性。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现实的责任感的后移并未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每当自己坐在教室里读书时,常常不自觉地想到白发父母,我本应当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忧解难,却还要花父母的血汗钱,想来觉得非常难过,感到很不忍心。一种负罪感悄悄地袭上心头”。

(2)空间上的“自主性”

象牙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网络更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平等自由的学习与交流空间,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更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但这种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互相影响、互相包容,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中建立与尝试新的自我;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多种价值体系、多种文化的冲撞面前,原来建立的价值体系、自我观念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有时甚至会使大学生怀疑自己。特别是大学新生,从原来的环境中进入新的环境中,原有的自我价值体系在重建中需要较高的反思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我是优秀的”可能被期末考试的“红灯”击落得一无是处。这时,调整与反思自我便显得非常重要。

(3)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大学生生理、心理与社会自我的发展并非平稳如河川。大学生的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性,特别是大学高年级学生,一直处于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但随后到来的人才市场职业选择常常使他们长期建立的“高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变得摇摇欲坠。一位毕业生说道:“长期以来,一直心存优越感,尽管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在就业市场上的冷遇还是让我觉得受不了。”高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不平衡,生理、心理与社会自我发展的不平衡都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造成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在形成与健全之中,对自我的认识易受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概念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大一新生到毕业生的自我概念并不一致,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在不断的变化与调整及社会的需求中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三是经历高考,大学生真正开始痛苦的“心理断乳”,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必然带来发展着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不平衡。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童年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则是人格初步形成并定型的时期,成年期是人格成熟时期。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成熟,期间经历了分化——矛盾——整合的过程。

(1)自我意识的分化。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有主观我与客观我之分,英语中的I与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前者是主观我,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后者作宾语使用,表示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主观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标志。但是,由于自我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观我与客观我并不总是存在着统一。

大学生的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相对突出。作为同龄人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生存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切肤的实际与客观的目光。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当今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的评价及“本科生不专,硕士不研,博士不博”的看法,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更趋客观。大学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使他们产生失落感。

第二、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主观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心中承载着无数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一把登天的天梯,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强烈。特别是当市场经济将人们的成就意识凸现时,很多大学生心中涌动着比尔·盖茨般成功的梦想,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我”,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定。但当他们一脚踏入大学时,现实与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生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带”,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的两个方面是: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有一定距离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二是当现实我距离理想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甚至自暴自弃,变得平庸无为,变得无所事事,变得没有动力。

当理想我与现实我发生冲突,积极的自我调适便非常必要。这时,大学生要重新调整和评估自己的理想,直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为止。

第三、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自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往,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也有依靠别人的需要的时候。不同的是,独立的人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或解决自我的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依赖于别人;独立的人能够权衡利弊、审时度势,能够勇敢做出决定并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过分的依附使大学生缺乏对客观事情的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而过分的独立又使部分学生陷入“不需要社会支持”及“凡事都要靠自己”,采取我行我素、孤傲自立的行为方式,但在遭遇挫折时又会出现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的情况。事实上,任何心理成熟的独立的现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

第四、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的滋养,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着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第五、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自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而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自信的偏差:自卑或自负。自负是一种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点、不足与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自负与自卑总是紧密相联的,自负表现强烈的人往往也是极度自卑的人。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体现出较高的自尊与自信,他们渴望成功,不甘落后,对成功的渴望与预期高。特别是当小小的成就来到身边时,很容易表现出骄傲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相当自负,好像世界尽在手中的控制感。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有时甚至是小小的失利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陷入强烈的自卑之中。这些都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良、自我定位不准确有关。

第六、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极易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大学生逐渐在多向度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向理想自我靠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从多维度观察的自我同一性越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越好,人格越完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个人人生志向、职业目标的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整合的结果与类型也不同。从自我意识的性质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结果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自我的建立: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即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这种积极自我的特点是在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调整之后,大学生逐渐成长,使自己的理想我与现实我趋于统一,主观我与客观我趋于一致,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理性。积极的自我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劣势,他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

第二、消极自我的建立:自我否定

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他们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的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整合。虽然,大学生中这种类型的人较少,但严重者可能用违反社会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整合。

第三、自我冲突

自我冲突是难以达到整合的自我意识,它表现为自我评价始终在真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例如,有的大学生可能既是一个自信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自卑的人;既是一个诚实的人,也可能是一个骗子;既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也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自我萎缩型的大学生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他们消极放任、自怨自哀,甚至麻木、自卑,以至于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或绝望轻生。因此,自我冲突的大学生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客观认识自己与他人,客观看待成功与挫折,这样才能使自我意识在良性轨道上循环。

(五)自我认识的途径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人往往只重视让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如社会、学校所处的环境等,而不重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内部世界”,发展自我意识。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自我意识的。只是到了青年期才真正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内部世界还存在着“本能”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从而促进内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他不再简单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了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意识不仅是意识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人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由许多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着的部分组成的,而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的水平越高,它对个性的调节、控制作用也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获得发展,他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可见,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

应该说,生活在校园里的绝大多数学生,认识“自我”或对“自我”的评定比较稳定,也比较现实、客观,同时在自我发现或评定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改造。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学生在“自我”认识上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地估计自己。有的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瞧不起别人;有的哗众取宠,故意逞强;还有的虚荣心强,惟恐暴露自己的弱点,听不得批评,自以为应得到的荣誉未得到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二是过低地估计自己。有的缺乏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有的遇到事情和问题总是强调客观条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白搭;还有的时常犯猜疑,总感到领导和周围的同志看不起他,对他不信任。

从上述可见,青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教育中忽略了自我意识问题,就无法在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心理发展尽早地成熟,从容的面对社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第一、在集体中寻找“自我”。集体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比较的功能。学校是青年学生高度集中的地方,每个学生通过朝夕相处,一起生活、工作和学习,在认识他人的能力和品质时,也开始对自己作出某种评价,而这种评价是自己从自己身上发现的东西和从他人身上看到的东西不断地进行比较、对照的结果。正是在这些比较中,每个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用“我比别人如何如何”的方式,去判断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在周围人员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在求教他人中认识“自我”。自我认识与求教他人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或多或少的注意,尤其是自己身上的缺点,自己不容易看到,但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和评价中认识自己的真实面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不少有作为的人,都曾求教于他人,请求名师名家指点,这说明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发展需要经人指点和帮助。

第三、在实践中检验“自我”。歌德曾说:“人怎么能认识自己呢?通过观察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行动。你去试验完成你的职责吧,你立刻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实现“自我”认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用自己诸多才能去履行应尽的职责,就其效果加以比较,好坏、优劣分明,自身价值自然而然地得到证实。

(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辅导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出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总结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2)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程度

所谓的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客观的我满足了主观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所谓的自尊感,是指人们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评价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感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判断时而产生的自我体验;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获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而自卑感是个体过低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时的自我体验。

(3)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所谓的自我检查,是个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的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以保证活动的预定目的与计划逐步得以实现;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作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而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3SQqi6Nh0G2b0T+Q0ZznRtiQo0/A738jGrvic7K/taNNiuEDPKQruyiPCWTbK3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