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有“马加爵”心理

来访者基本资料 :杨某、男、19 岁、2004 级大一学生、理科、出身多子女家庭、排行老大,家有上高一的妹妹,父母世代务农、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未离开过家乡,广西人,电话预约咨询。

来访者首访印象:一米七五个头、耷拉脑袋、无精打采、来到咨询室径直坐在咨询室沙发上,不像别的来访者先打量咨询师,然后环顾咨询室,杨某坐下开门见山:“老师,我有马加爵心理。”

凭借多年的咨询经验,我心中想“不要相信当事人的话”,于是我先递给他一杯水,然后说到:“看得出,最近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自己很难解决,希望老师帮助你。”

于是杨某抬起头,看了看我,喝了一口水,迟疑后讲了自己的困惑。

用杨某的话讲:“在宿舍里简直过着没有爷们儿的生活”。宿舍六人,三个来自北方,两个是成都市人,家境都很殷实,从宿舍人员构成,带给他很大的压力。他害怕晚上的卧谈会,因为普通话讲的不好,常常是压抑自己卧谈的兴趣,生怕同学笑话,可有些同学的观点他又很不认同,于是,不满与愤怒的情绪就潜藏心间;他怕星期五的到来,开学后不久,宿舍里就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周五晚上一起外出聚餐,他几乎从星期五一早醒来就开始焦虑,去了包里的钱不充裕,不去又担心室友冷落他,于是周五就在冲突难受的体验中煎熬着;平时多数时间是他独守空房,害怕没有课的时间,因为宿舍里别的同学不是学生会干事,就是班委干部,闲暇业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常常早出晚归,于是宿舍里扫地、打开水的事儿自然就落到杨某头上,他也深感窝火,但常常是敢怒不敢言,宿舍许多闲散的事儿也就他帮忙处理,用他自己的话:“简直像个佣人,没有爷们儿的尊严!”

进校后还陆续发生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一个室友生病卧床不起,于是照顾这个同学起居饮食的事儿也落在他头上,据他讲,原本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也是应该的,可是那位病友总是“折磨他”,一会儿要递开水,一会儿要递药,还要为他去超市或食堂买吃的,这样他自己的学习都顾不上,内心冲突很大,又不知道如何恰当表达出来。

据杨某讲,宿舍成员一起去网吧、或者在宿舍玩电脑,错过吃饭时间,去小卖部买糕点、买盒饭也是他包办代替,想想在家里,都是父母为他准备好,他一心只顾学习,考上大学后,这种优越感也荡然无存了,心理也开始失衡。

对于学校开设的课程,除了一门专业课外,全是公共课课程,一心想学好专业课,毕业找个好工作,没想到大学的课程多样化,上课的教师讲课风格与中学差异很大,用他的话“老师讲得口若悬河,听完课,觉得空荡荡的”,也很担心这样下去,如何应对期末的考试,到头来,能学到什么呢!

☛诊断与评估:

鉴于该求助者心理紊乱的时间有近期发生而不太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其反应强度虽强烈,但并没有影响思维逻辑性,尚能带着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卑,刻板,较难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情绪,属于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心理问题。

所谓适应,是一个源于生物学的概念,心理学引用过来说的是有机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一种适应。适应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机体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持平衡。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来重建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返的过程,就是适应。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面对每一个人生的转折,面对每一种新的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期来实现人与环境新的平衡。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一般说来是一个正常的人生课题。换句话说,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适应性问题才是怪事。适应就是平衡,适应就是发展,适应就是成长。面对新的适应,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或害怕,而是要以如上心态来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待,怎样更好地走过这段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更好地实现新的平衡,促进新的发展,达到新的成长。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适应新的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宿舍环境与高校文化环境,从而接受新的生活与改变;学会主动沟通与交流,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宿舍同学的认同与理解;了解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主动找寻成长机会,有效安排自己的时间;适当拓展学习内容,主动向高年级同学了解学业规划与专业发展前景,增添信心。

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完善自我评价体系,提高自信心,逐步走向独立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活。

☛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目的:本着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了解心理咨询规则,确定咨询方案。

杨某:“老师,我有马加爵心理!”

咨询师顺势递给他一杯水:“看得出,最近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希望老师帮助你。”

杨某:“太窝火了,简直过得没有爷们儿的尊严,恨不得杀了他们!”

咨询师:“哦,在宿舍里过得很难受。”

杨某:“看他们不顺眼,还经常指使我干这干那的。”

咨询师:“你不想干,又不知道如何拒绝。”

杨某:“想想一个宿舍的室友,抬头不见低头见。”

咨询师:“你不想破坏与他们的关系。”

杨某:“特别是一个同学说话口气太大,听起来特刺耳。”

咨询师:“你不喜欢他的样子,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杨某:“我知道是我的嫉妒心在作怪。”

咨询师:“改变不了别人,不过这种内心体验对你是很好的自我觉察。”

杨某:“其实,这段时间我自己也想了很多,我的家庭成长背景,我的个性养成历史,我现有的条件等等。”

此次,更多的是引导杨某主动表达自己,尽量鼓励他倾诉,从而收集更多信息,引导其自我澄清。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访关系、继续引导宣泄不良情绪、分析产生适应不良的原因。

一是生活变化带来的自然反应。不管怎样努力使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得好一些,从中学到大学也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期,也就必然出现一些适应性问题,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二是年龄特征带来的适应困难。大学新生还有相当的闭锁心理以及自我中心倾向,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从而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再有,思维容易陷入极端化。入学前对高校怀着太多美好的憧憬,把大学想象“好得很”;入学后发现大学也有许多不如意,又认为“糟得很”。这种反差也增加了适应的困难。

三是教育失误造成的适应能力不足。由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失误,许多同学潜在的适应能力没有被更好地挖掘出来。以至每年的新生入学之际,由家长护送上大学的现象是越来越普遍;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排在各项手续桌前的不是将来的学生,而更多的是学生家长。这样导致许多同学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有强烈的依赖心理,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

四是自我认知失调导致适应困难。一是自我评价过高。绝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都是佼佼者,突然面对前述的“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一时很难适应。另一是自我评价过低。有些新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男同学可能因为身材矮小而自卑,女同学可能因长相不佳而自卑。从农村和偏远小镇入学的同学,更容易感到自卑。从而导致各方面的适应性问题。

此次咨询主要是引导杨某合理化现在状态的基础上,为下一次具体的人际沟通与学业规划奠定基础。

第三次咨询目的:帮助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沟通技巧,诸如倾听、回应、尊重、同感等;设置具体的宿舍沟通情景进行模拟,在体验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与主动表达。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咨询师:“就宿舍人际关系,你现在最想改善的是与谁的关系?”

杨某:“我最看不惯一个来自成都市的富家子弟。”

咨询师:“哦,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到底是啥原因?”

杨某:“一方面他没收拾,乱扔乱放,把宿舍搞得乱七八糟的。”

咨询师:”你是一个讲整洁的同学,好习惯呢。”

杨某:“还有他老在大伙儿面前炫耀他家的经济实力。”

咨询师:“这样呀!”

杨某:“谁叫我出身于农村呢!”

咨询师:“出身在哪个家庭,哪个地方,都不由我们自己选择呢。”

杨某:“其实,出身农村,我也养成了许多好的品质。”

咨询师:“这就对了,看到任何一类出身带给我们的成长资源。”

杨某:“在内心接纳了我的现实处境,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压力与不安。”

咨询师:“相反你会变得踏实、坦然,在与同学交流时顾虑就少了,也就顺畅了。”

此次咨询,通过会谈与讨论,与杨某达成了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的三条原则:学会共处,相互接纳;学会分享,友好互动;学会保持边界,相互尊重不同。

第四次咨询目的:讨论具体行动计划、改变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

一要调整生活方式。对绝大多数新生来说,进入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要学会独立生活,入学之初,首先要学会起居、饮食、穿戴、洗晒自己料理。还要学会理财,要考虑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还要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为了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多向高年级的同学或同乡请教,加强与老师、同学的接触,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生活。

二要调整学习方式。调整学习方式,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一步。新生要逐步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自学。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主动请教老师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进入大学以后,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和个人发展目标的不同,使原来的学习名次上的竞争逐渐淡化,逐步形成了“大学习”观念上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这种体系里,竞争是潜在的,是全方位的,是更为激烈的。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要正确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根据浅层的了解而盲目选修的倾向。掌握人际交往原则,会帮助新生同学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

☛咨询效果评估:

杨某在接受了四次咨询后,主动要求结束咨询,并在离开咨询室时,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了一句:“老师其实我哪敢杀人嘛,我内心很慈悲的呢!”

☛咨询感悟:

对于新生心理适应心理辅导,重要的是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采用耐心的陪伴,实际上就是新大学生的一个成长过程。另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非常重要,大学生具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教给学生适当的调节方法,提高学生心理防御能力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引导:(一)认知调节法: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正常的认知过程可以形成正常的观念,支配正常的行为和情感。但是一旦认知过程发生错误,就会导致错误的观念,进而产生不适当的行为与情感。让学生学会并扩大自己的理性思考,减少不合逻辑、非理性的观念是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二)转移宣泄法:压抑消极情绪对于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必须帮助新生认识到自己消极情绪的来源,正视这种原因,接受这种情绪,然后指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将消极情绪释放出来。宣泄和转移是释放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主要方式有:倾诉、写日记、唱歌、跳舞,运动以及听音乐、看电影等,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有效地消除焦虑、孤独、恐惧、愤怒等情绪,维护新生的心理健康。(三)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个别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出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健康。考虑到部分学生不愿意直率暴露自己的心理和思想,可以通过信件咨询、电话咨询或网上咨询,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引导他们走出各种心理误区。

☛专家点评: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问题,既是一个普遍又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悉心陪伴与引导。本案例中咨询师主要采用倾听、尊重来访者,逐渐建立一个稳定的行为模式。

☛咨询小知识:心理咨询误区

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现实中还有不少同学对心理咨询存有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误区二谁都能当心理咨询师。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职心理咨询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

误区三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

误区四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有人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人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医生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医生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

误区五去做心理咨询丢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误区六心理咨询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心理咨询是助人的事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没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不收费的。现代人尽管理论上知道时间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由于这些是无形的东西,加上内心深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却不愿付费。国外心理咨询是非常昂贵的消费,我国的收费却很低廉,以至许多心理医生不能以此为生,成为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误区七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拨开心灵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重见真我的蓝天,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然而心理医生不是什么神仙,更无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 F6s/EMhMM70tYSWsM80Z/VEB+rjmKaxoShSu0c+omVpPBX0P+YcDigLuJk+Uo4s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