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要回家过平常人的日子

来访者基本资料 :钟某、女、19 岁、09 级大一学生、文科、独生子女,父母经商、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未离过家乡,四川人。辅导员推荐、家长要求与钟某愿意而接受心理辅导。

钟某陈述不想上大学了,希望辍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普通而平常的日子,但是又明知父母不同意,就是同意也会很伤心。于是整天不知所措,茶饭不思,孤独寂寞,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听课,与同学无交流,整日以泪洗面,走在校园觉得人是飘的,不属于这个系统,宿舍同学的交流自己也不感兴趣,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意思,还不如早点跟父母在一起,过普通的实在的生活。在进一步的引导中得知,钟某自从报名第一天走进学校大门,就突然不相信事实,开始怀疑这就是传说中的高等学府?面对气势的大学校门、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成群结队的学生谈笑风生、从校门到宿舍遥远的距离等,一下子让钟某感觉到了非同寻常的一个陌生的世界。

首次的年级大会,聆听了学院领导对专业的介绍,内心的学习焦虑就开始渐渐涌现,接着辅导员教师又严肃的讲解了学校与学院关于学籍管理规定与班级要求等,钟某更是觉得当头一棒——原来大学是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多样化的要求,与理想的考上大学就好了,差异太大。就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夜晚开始了失眠、多梦,在诚惶诚恐中坚持了一个星期,于是给辅导员提出要辍学。

同宿舍的另外三个同学分别是来自河北、天津与山东的,于是在宿舍里主要交流的语言是普通话,钟某也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很差劲,于是与室友交流也很少,彼此难以打开心扉,于是感觉不到温暖与关照,与过去跟爸妈生活在一起的悉心照顾与百般依赖形成强烈反差,于是失落与孤独与日剧增。

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爸爸每天开车接送,妈妈在家做的一席美味,她过着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一心想着的只是学习,爸妈跟自己黏在一起,三口人在她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分离过,她的经验中就是学校的学习与家里的小生意,近 19 年都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也逐渐形成爸妈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与朋友。

钟某穿着淡雅朴素、身材苗条、表情呆板呆滞、典型的黑眼圈、动作迟缓,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咨询室。

☛诊断与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对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的心理与行为排除重性精神病。鉴于该求助者心理紊乱的时间有近期发生而不太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其反应强度虽强烈,但并没有影响思维逻辑性,尚能带着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个性好强、自卑自责,追求完美,较难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而产生忧郁、焦虑的情绪,属于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孤独、焦虑的不良情绪,伴随失眠;过于自卑、缺乏自信心,自我评价较低;学习适应不良,适应环境水平低;与父母捆绑太紧,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缓解忧郁、焦虑水平、发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状况,转移比较对象,改善错误的自我认识、评价,采取具体行动,理清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制定相应的学习应对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接受现实环境,每周回老家与爸妈适当交流,尝试慢慢与父母分离,学会过独立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完善自我评价体系,建立成人成熟的挫折应对和采取新的行为方式,提高自信心,逐步走向独立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活。

☛咨询过程:

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是求助者在新旧环境造成的心理落差,与周围人相比获得的自卑面前导致自我评价过低。通过认识疗法,消除其思想中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想法,正确看待面临的挫折,寻找新的成功认同经历,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建立一个心理平衡点。另外,求助者的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比较适于采用认识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在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方式的不良上,无论是产生自卑、自责的情绪,还是学习成绩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适应所导致的,适应的不良反过来又会加强对自我认知的偏差。通过“现实疗法”使求助者重视现在超过重视过去。认识到过去的事实无法改变,因而应将眼光放在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之上,协助求助者面对个人的痛苦,失败经历。帮助他看到个人的潜能及以往成功的经历,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从而积极面对现实,承担责任。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理清学习中的困难,改变现有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最终推动她在克服困难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增强自主自立能力。

第一次咨询目的:本着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辅导员老师简单交流了钟某的情况,并明确表达钟某自愿接受心理辅导,尽管她一方面不愿继续学业,希望辍学回家后与父母经营小生意,但还是愿意接受心理辅导,探究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期盼得到改善。

在与辅导员交流中得知,近期钟某在校园里神情恍惚,在宿舍里行动呆滞,偶尔旷课,宿舍同学主动要求辅导员与她谈心,她本人也找到辅导员了解退学的事项,原则上算是一个相对危机的个案。

咨询师:“上大学快一个月了,感觉如何?”

钟某:“没想到大学是这个样子!”

咨询师:“对大学有些不满意?”

钟某:“感觉遭透了!”

咨询师:“看得出近来休息不好!有些疲惫。”

钟某:“失眠好几个晚上了,每天很晚都要给妈妈通电话,又怕影响室友,就到隔壁的自习室里,其实又没有太大的问题。”

咨询师:“能具体说说哪些事情困扰你吗?希望引导当事人清楚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

钟某:“看到大学的高楼大厦,我就很恐慌,怀疑自己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里。”

咨询师:“哦,大学与同学有很多不同,中学的教学设计与功能相对单一、你看到了不同,但是还没把你的心思带进来,身心还没能很好的统一。”

钟某:“不习惯去食堂吃饭,一看到黑压压的人群,觉得气都喘不过来,于是就没了食欲。多数时候就去超市买糕点当正餐。”

咨询师:“不习惯这种集体生活,因为过去一日三餐都是妈妈做好的,这是第一次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于是不适应了。”

钟某:“其实,我也觉得可笑,这么大了,连这些基本的生活也不能料理,看到同宿舍的室友,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有说有笑的一起上课、吃饭与逛街,我就惭愧与难受。”

咨询师:“一方面你希望像他们那样洒脱自如,另一方面你又缺乏适应技能。”

钟某:“我这样虚度光阴,还不如早点回家,跟爸妈一起经营生意,反正读完大学,找工作也很难,辅导员年级大会上讲到现在的就业形势,我就害怕了。”

咨询师:“那要真是辍学回家,还有别的顾虑吗?引导钟某探索内心,帮助找到内在动力。”

钟某:“我要是真不读书了,妈妈要气疯掉的,这么多年来爸妈含辛如苦,为的是送我上大学,在我们家族里,我是第一个大学生,暑假办学酒时,我明显感受到父母的幸福,因为我给他们收到很多祝福。”

咨询师:“理性上你很清楚你自己上大学既是父母的荣耀,也是自己多年的理想与追求。”

钟某:“是的,现在的专业也是自己很早就想读的,可是上课仍然要走神,觉得大学的老师与之前想象的差异很大,以为大学教师学识渊博、语言风趣,相反,有些老师素质很差。”说完叹了口气。

咨询师:“作为高校的老师素质差异大,原本是事实,可是你不这么认为,你在中学时代,对高校的资源期待很高,也是造成现在的心理落差的原因。”

钟某:“我的生活圈子很窄,从小跟随父母,对外界了解很少,很多信息都是从书本、从网上,现在面对现实就觉得很不协调。”钟某开始自我分析与解释自己的状况。

此次,更多的是引导钟某主动表达自己,收集更多信息,同时引导其自我澄清。

第二次咨询目的:加深咨访关系;继续引导宣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忧郁水平。

过程:让求助者宣泄心头已久的精神痛苦和烦恼,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同时肯定她接受心理咨询的积极举动与勇气。告知求助者种种焦虑与自身反应,在新生中是十分普遍的,举几个类似的个案,使求助者产生“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的平常感,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的精神痛苦。为强化求助者的“平常感”,使用自我开放技术,讲述了自己上大学时远离家乡,家境普通,不擅长讲普通话,害怕卧谈会等,后来通过担任室长,学生会女工委员,参加书法协会、做家教等活动,锻炼自己,完成了大学学业,获得优异成绩的经历。求助者对这一段经历很感兴趣,咨询师的自我开放让求助者感到是平等的、认同的,使她确信自己也会有能力去克服当前的困难,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不再那么焦虑,灰心了。

第三次咨询目的:转移比较对象;消除自卑情绪;改变不良自我认知,建立自信心。

把咨询目标定在引导求助者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她重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的关键。求助者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感到处处不如人而形成的,求助者称:“上大学之前成绩优异,都是同学来请教她,而现在经常向别人请教,已不再是当初那份引以为自豪的自信,从原先教师心目中的得意门生、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众人羡慕的对象,现在成了最不起眼的人物。感到自己是多余之人,无颜面对父母。”与求助者讨论了心理反差的形成原因,引导求助者要多学会与自己相比,而不仅仅是与周围的人相比,并共同讨论了求助者过去碰到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成功经验。求助者称:“我越是与他人相比,就越感到灰心丧气,因为我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进步,所以我无论怎么努力,总是与别人有一段距离,但与自己过去相比我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求助者认识到与别人相比永远感到自卑,只有与自己过去相比时才会感到自信。求助者学会在自信与自卑的比较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接下来与求助者探讨如何辨证地看待当前的学习压力,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未必是件坏事,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的不足,将外界的压力内化为对自我的激励,不断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次结束时,求助者称:“我是得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坦诚自己。”

布置咨询作业:找出自己的十个不满足的地方和十个优点,下次咨询时带来共同讨论如何去改变。

第四次咨询目的:学会合理评价自我;采取具体行动;改变学习方法适应新环境。

首先讨论求助者带来的作业。

与钟某在分析优点过程中帮助她看到个人的潜能,体验成功的认同感,积极面对环境,对于最不满意的十个方面商定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建议求助者换个发型、服饰,改变外部形象。建议她主动与各科教授讨教学习方法,改变以往在长期应试教育下形成的被动、机械的学习模式,尝试采用新的学习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此过程中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练习普通话。

第五次咨询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讨论行动方案

钟某讲述了改变过程中的收获,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发现自己学习方法很多都不科学的地方。学会了如何记笔记,如何查阅图书资料,新的学习方法带来了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最近情绪好多了,睡眠、饮食都有改善,朋友也多了。进一步指导其具体行动,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不要逃避,正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咨询基本结束。

☛咨询效果评估:

钟某觉得自己完全有信心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充实,更完美!恋家也不算是毛病,只能说明我爱家,希望和爸爸的关系能适当进行分离。希望和妈妈能永远像朋友一样,希望自己能有生活的自由,能自己处理事情。

最近不再灰心丧气了,不再逃课了,情绪较稳定,能吃、能睡了,不再过分担心,对自我满意度提高了,只要学习方法对了,其实每门功课都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也不再害怕与人交谈,而且还参加了心理协会,担任干事一职。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钟某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自我评价方式,勇于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具体行动,提高抗挫力,能良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逐步走向完善的自我。

咨询结束后,正好赶上学校组织的全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 SCL -90测试结果都反应正常水平,咨询效果良好。

☛咨询感悟:

从本案中我们看到,因为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际关系等,带来陌生、孤独与失落,于是什么也不想面对,大多采取消极逃避,都普遍认为,只要我心情好了,做什么都有劲,这是许多新生头脑的逻辑。所以针对此类现象,我要提醒新生们:快乐的前提是充实的行动,行动方能获得成就感,继而体验到愉悦与快乐。

从本案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人生的几个重要分离阶段与相应的适应要求,刚上大学,是父母与孩子重要又关键的一次分离,不仅是在物理距离、还是在心理上都要面对的,如果过去的家庭教育是民主、支持的,有利于孩子更好的独立生活能力与适应新的环境。而本案中父母与孩子一路捆绑太紧,导致孩子分离困难,最终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从本案中也提醒我们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加强心里适应辅导,开展丰富的活动促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调整认知、接纳现实,平衡心态,快速行动起来,主动探索大学生活与合理规划大学学业。

☛专家点评:

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新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从个体生活环境来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长在沿海开发前沿地区的高校新生,他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现实生活来看,新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新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

本案中,能本着心理咨询的“以来访者为中心”原则,遵守的伦理规范,利用倾听、理解与认知调整的技术,通过陪伴与引导,促使钟某调整身心,接受现实,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与学习。

咨询小知识 现实疗法 (Reality Therapy)

现实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塞(William Glasser, 1925 ~ )所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1965 年,格拉塞的《现实疗法》一书问世,标志着现实疗法的正式推出。在这本书中,格拉塞对传统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作了批驳,系统阐述了现实疗法的理论和应用。

从基本倾向来看,现实疗法属于认知—行为的治疗,因而具有这一取向的若干特色。它的理论明白易懂,符合常理;它依赖人的理智和逻辑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它反对以医学的或“疾病”的模式来看待人的心理困难,而强调人的自主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些品质的作用;它也重视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主张咨询者要“卷入”(involvement)关系,但它不像以人为中心疗法那样让咨询者采取一种被动、支持的姿态,而允许咨询者更积极主动,更多一些指导。 twmAVaoEsQZVT+HhFaMJn0SRQG4DDDeuaQ3kWDYQv5Zn++rC3VN8lsEOGTKbJa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