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请重新上路,快乐生活!

【案例概述】

本人于 2008 年 9 月担任 08 级信息传播与策划班班主任,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入夏阶段,我发现本班学生小园(化名)已经连续 3 天未到校上课,也没和我请假。因为担心她出事,所以打其手机联系,但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遂查询小园父母的电话,拨打后发现小园这 3 天没有到校上课的原因竟然是其父母不允许,命其在家,哪也不许去!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导致她不能来学校上课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小园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了一个心理辅导课程。

到此,我甚是奇怪和纳闷,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导致小园的突然缺课呢?又是什么样的事情导致小园的父母要强行迫使孩子不要来学校上课?由于在电话中小园支支吾吾,也未能向我说明事情经过,因此待她来学校上课后,我主动找其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原来小园是名同性恋者,近期被父母发现后不能接受其的性取向,担心她到学校后的混杂环境加深她的同性恋情结,因而迫使小园参加一个心理辅导课程,想使其渐渐转变。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单单是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方面等简单的问题。而要面对着时下社会中比较常见和流行的同性恋字眼,以及一名同性恋学生给予我的自白和所受到的严重困扰。

因此,如果要深入了解该生的过去与现状,首先要肯定同性恋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性;其次,要理解和接受同性恋的所处的环境和尴尬地位;最后,必须放下老师的身份,以朋友的姿态来探究该生形成性取向的最终原因以及未来对自身的发展和设想。

【辅导方案】

1.辅导方案的理念及理论依据

以本次案例为证,如果利用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知识来套用于此问题,无疑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我相信这个严肃的话题在任何学生心中都是一个极端的秘密,这比告知老师家中变故或者交了男女朋友等消息更加难以启齿。既然该生将心底的秘密全盘托出,最终选择相信辅导员,那我必须用心走近该生的世界,用情去体验和理解该生的内心,不可鄙夷,不可藐视。因此我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作为本次案例的概念支撑:

首先,同性恋属于少数群体现象,针对该群体的性取向问题必须要理解并接纳;

其次,通过心理辅导和疏通来判定该生此种倾向是属于心理疾病,还是天生性倾向;

最后,运用多年辅导员及班主任阅历以及一如既往的亲近学生的态度走入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其心态特征变化及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

2.案例处理的方法、过程

①就地取证

通过和小园的数次长谈,她逐渐打开心扉,我借此围绕几个问题展开: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什么时候发现的这种状况?你父母如何看待?你自己是如何处理的?现在的状况又如何?

小园和我讲述在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前也是和其他异性恋一样经过情窦初开的时刻,由于她的性格温和,因此无论在哪和男生女生都能融洽相处,在上初一时,她发现自己和女生拉手、拥抱会心跳不已,相反和异性相处时,却没有小女生那种害羞以及心动的情态,可以如好哥们般交谈自如。这种怪异的状态令正处于发育期的小园也觉得无法理解,同样也没有任何的倾诉渠道,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感觉一直持续了 3 年。

直到上高中,出现了令她无法自拔的女孩,陷入情网,从而和这个女孩展开了近 3 年的同性恋情,在高中毕业那年,女孩提出了分手,理由是自己是异性恋者,之所以和小园交往只是觉得好玩,想尝尝新鲜,这令刚刚认知自己是同性恋的小园无疑是晴天霹雳,觉得生活一片灰暗,而她的初恋就此终结。

到了大学后,小园身边的女性朋友大多都有了异性伙伴,而她的父母也不时追问是否交了男朋友,每次小园都以没感觉等为借口将问题拖延,在家中扮演乖乖女。可一回到校园内身边就在不停地更换女朋友。我问她多久换一个?她回答说大概 1~2 个月就更换一个女友,而如此频繁的原因就是高中时期那个女孩给她带来的初恋阴影和巨大打击,无法相信爱情的永久存在。

直到近期被父母发现后,小园说整个家庭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父母接近崩溃的认为是自己多年的教养疏忽造成小园的这种病态倾向,而要求小园一同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共同抵制同性恋的错误倾向。但在上完近一个月的课程后,小园告知我,这对于自己来说不是错误,而是人性的本质特征,她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也是经历着沉沉浮浮的思想斗争,才最终确定自己的性取向,因此这种事情不会因为外界强迫而改变。同时,小园也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多年教养,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也许会顺从父母的意愿结婚生子,但也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意愿,而非终生的选择。

②旁敲侧击

为了充分了解小园的心态变化以及生活状况,我以座谈的形式将宿舍的其他同学约到校园长廊中,以了解大家的学习、娱乐、生活、作息时间等轻松的话题为着眼点,旁敲侧击的从宿舍同学口中了解小园日常生活中的喜好、作风、习惯等细节。

在了解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令我惊讶的结果:原来小园宿舍的同学以及我班女生班委等人,早已熟知小园的同性恋倾向,并表示在长达 2 年的同学生涯中,发现小园性格善良、乖巧、懂事、听话,对待班中同学和善亲切,并积极参与班中及学院组织的活动,是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因此,这些思想开放的 90 后学生对我表达的意见为:无论小园的性倾向如何,这并不妨碍她成为我们的至交好友。

3.案例处理的效果

通过对整个案例的长达一年的探访和深入了解,已经十分明确小园的同性恋倾向已经形成实质的结果,并非心理疾病,因此面对这种现象作为辅导员我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第一,我对小园表达自己对同性恋的接受和认同,让她敞开心扉,不用拘束,辅导员永远都是她的避风港。

第二,让小园将落下的课程补上,不要因为缺课而造成取消考试资格等严重后果;

第三,有效处理小园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受小园的请求不介入其家庭话题纷争,允许她暂时不住宿的申请,和父母缓解尴尬的气氛,力求达到家庭关系平衡。

最后,要求小园归整自己的生活,整理情绪,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经验与启示】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以文明、礼仪、保守的姿态矗立于世界舞台中,因此同性恋在人们眼中是极其避讳的字眼。而由于 90 后一代新生力量的崛起,受到欧美同性文化的冲击,非主流逐渐融入 90 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因此在国外开放的同性文化的启迪下,我国的同性恋也在逐步抬头,认同自我,找寻自己在社会中的一席之地。

由于我国没有同性恋合法存在的法律条文,因此这个少数群体的利益无从保护,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习背景、外界干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成为具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群较多,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同伴和社会认同感。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面对这种现象,而通过本次案例的产生让我深刻感悟到。面临同性恋者我们要无条件的爱、彻底接纳和包容,任何的语言都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甚至连肢体语言也不要让她们感觉到排斥。所以我在接触和辅导中积极采用支持、接纳与同理心的态度。

1.帮助缓冲矛盾情绪。同性恋者的情绪波动幅度大,因此需要帮助他们管理情绪。但辅导员不能一开始就勉强同性恋者改变本身的性倾向,不会强迫女性穿裙子,化妆等等,只是帮助舒缓纷乱的情绪。

2.协助他们发现受损的自尊、自信、情感及自我形象等;借此找出造成同性恋的源头。在儿童到青少年成长期,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失去信心,改变自我形象?他的情感是错乱,常常倾向于爱慕同性者,以致发展为同性恋。

3.引导他们了解其家庭树结构,以及对自身的影响,加以调整心态。

4.支持他们发挥身心的特长,激发其特殊潜能。要鼓励他们在哪些方面发挥,取得成功,获得学习或者事业上成就感。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感觉自我价值,就能够走向健康的趋势,来融入社会。

5.帮助同性恋者解决身边的人际关系问题。他们和家人及周围人的关系通常是矛盾的或者是折断的。辅导员在指导中不可以一味指责,否则他们会挫败,灰心,进而不再信任任何人、事、物。

因此,对于同性恋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权力,可是社会流俗并不认同,所以要求得平衡,既不能过分干涉,也不能放任自流,以不出事情、平稳过渡为上策!当然,如果你能敞开胸怀,博爱为宽的接纳及认同的话,相信不仅能走入同性恋的内心世界,还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人们常说: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旅行的道路当我们背起行囊的时刻,就注定了它的坚毅要比爱情来得简单。而当爱情二字摆在面前时,无论性别与否,谁又能轻易去品尝飞蛾扑火的奋不顾身的苦涩呢?!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对小园说:“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请重拾心情,重新上路,快乐生活!”

孙蓉(1981—),女,北京人,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广告学系团总支书记,本人所在辅导员团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队。 +5kFgO7n7thMro3NOXX9OcUQxPe5Ybtk65jpWhniRN1SacHddIDn6Tm3J1XVGU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