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论
茅盾论鲁迅

一、茅盾和鲁迅的战斗友谊

茅盾和鲁迅有着深厚的战斗友谊。这种友谊开始建立于20世纪初期。1921年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鲁迅当时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佥事。因为北洋政府有所谓“文官法”规定,禁止各部官员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团体,所以鲁迅没有正式参加文学研究会。鲁迅虽然没有参加文学研究会,但他对文学研究会的发起和宗旨都毫不犹豫地表示赞成。据郑振铎说,文学研究会的宣言和简章,是周作人起草,经鲁迅审阅后才公布的,其中也包含了鲁迅的一些意见。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他多次为茅盾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小说月报》提供稿件,支持茅盾的工作。当时茅盾虽然还并没有见过鲁迅,但在他心目中,鲁迅一直是文学研究会会外的重要支柱。他希望郑振铎等在商讨文学研究会主要工作时,多向鲁迅请教。茅盾曾就《小说月报》的革新与编辑问题,多次与鲁迅磋商,与鲁迅频繁地通信。据鲁迅《日记》记载,仅1921年4月至12月,他们两人书信来往就有49次。可见他们联系之密切。1921年8月,茅盾在《评四五六月的创作》时,就表示了对鲁迅的钦佩。1923年10月,他又写了《读<呐喊> 》的专论,对鲁迅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鲁迅与茅盾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6年,鲁迅离开北京去厦门大学任教时,路过上海,郑振铎在“消闲别墅”为鲁迅接风,邀请茅盾作陪。因为鲁迅来去匆匆,他们没有来得及深入交谈,第二天鲁迅就离开了上海。第二次见面是在1927年10月12日。此前的一天傍晚,茅盾夫人孔德沚告诉他:鲁迅搬到景云里23号,我们家的前门正对着他家的后门。茅盾本想去拜会鲁迅,可是当时大革命失败后,他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缉,秘密来到上海从事创作,生怕暴露身份,也担心为鲁迅招徕麻烦,就没敢贸然拜会他。不料,几天后,鲁迅在周建人的陪同下,来登门看望茅盾,茅盾感到喜出望外。鲁迅是知道茅盾通缉令在身,行动不便,特来看望的。这次见面,他们交流了很多时政消息,还彼此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打算。鲁迅表示要在上海定居下来,专事写作。此次会见之后,茅盾撰写了《鲁迅论》一文,对鲁迅及其小说、杂文和思想作了高度评价。《鲁迅论》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评论鲁迅思想和创作的长篇论文,反映出茅盾是鲁迅的最早的知音。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成为“左联”盟主。同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左联”,并一度担任“左联”的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的联系更为密切,他们并肩战斗,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和社会斗争,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931年,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同年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和茅盾等8名作家联名发起为小林遗族募捐。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译文》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份专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期刊,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1936年2月,当获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喜讯以后,茅盾和鲁迅联名致电毛泽东和党中央:“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这质朴而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两位文艺巨星对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信仰。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茅盾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第一个自觉奋起捍卫鲁迅的文学评论家。他写过许多评论鲁迅思想和创作的文章,给予了鲁迅及其作品高度的,然而是公允的、科学的评价,批驳了种种错误观点,捍卫了鲁迅的战斗业绩,捍卫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学的方向。 SeE0ERWdRODXsy8ufJEEwIGHNV9Zg66oKzCS2iTHyxa8ub67odq1CIAxjmlqDF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