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笔直狭长的鼓楼西大街,出西口,猛抬头,突兀面对的德胜门箭楼,雄奇挺拔,巍峨高耸,仿佛天外飞来的奇峰。冬日,雪后初阳,城楼犹如冰雕玉琢,灵秀、飘逸,让人百看不厌。
北京有十六处古城门。存留至今的,除德胜门箭楼外,还有正阳门及箭楼,其情味与德胜门迥然不同。
正阳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多少历史事件在这儿上演,驻足翘望,世事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深夜灯下,翻阅有关著述,昔日古城门的绰约风姿在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薄雾消散,朝阳门涌入一辆辆大车,满载粮袋,这是经大运河运抵京师的。车把式“啪”地甩个响鞭,催促牲口快行,车跑起来,他紧赶几步,坐到车辕上。马铃清脆悦耳,他又在空中甩起一个响鞭,心里轻松宽慰——在通州卸船装车,跑到如今,终于抵达粮仓了。偶或回头一望,城门上镶嵌的白石板上雕刻的谷穗丰盈壮硕,颗粒饱满。这儿是京城有名的“粮门”。
运水的马车从西直门迤逦而入,辘辘的车轮声从城门一直响到皇宫。水车像躺倒的圆木桶。常年拉水,“桶底”滋蔓着一层淡绿的苔藓。小点儿的水车,进西直门后,走街串巷卖水。盛水的家伙搁到车尾,拔掉塞子,一股清流喷泻而出。买水的赞叹:“玉泉山的水,沏茶地道!”西直门城头的石板刻画着条条水纹,昭示人们,清冽的泉水由此入城。
阜成门的情景尤为奇特,鱼贯而入的不光有大车,还有一匹匹高大的骆驼。大车和骆驼把门头沟的煤运进京都。寒冬腊月,驼铃叮咚,暖意随着铃声从阜成门传布全城。阜成门上镌刻着一朵美丽的梅花,梅、煤谐音,喻指这里是京都的“煤门”。
……
虽无缘目睹明清时代的京门风采,但回忆起孩提时代犹存的古城门,亦觉韵味无穷。清晨,走马灯一般从城门进来各色人物:挑担子卖小金鱼的,响着音叉剃头的,捏面人的,耍猴儿的,卖驴肉的……
现在,北京的大多数城门只剩下当年的名称了,地图上标的“门”,只有一座宏伟的立交桥。数不尽的轿车飞驶而过,似昼夜不息的江河。
但北京人没忘怀古城门,每座古城门遗址左近,街道、酒店、餐厅、学校,常用“门”来命名。
这些带“门”的名称常常勾起人们对昔日京门的眷念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