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故居书房潜流

老舍故居是个精美的四合院,静心端详先生的书房,触发起一些感悟。书房狭小且偏居西北一隅。由此想到西三条鲁迅故居的书房,同样没雄踞宽敞的正堂大屋,阒然偏安于北屋西面向后凸出的斗室,鲁迅谑称之为“老虎尾巴”。两位作家的书房显示出这样的共同点:靠边儿独处,但与家人居室毗邻。此种格局恐怕不单是为了僻静。图静,躲到犄角旮旯背静地儿独居不得了,而这两处书斋却紧挨着家人住房。这般情状似乎折射出一种微妙的心曲——即索居求静,又愿与家人怡然共乐。

作家的情感世界是宏富丰赡的,也是细腻入微的。甭管外面的世界怎么风云变幻,也甭管作家跟浊流恶浪如何激烈搏斗,亲属在他的心坎里葆有不可或缺的宝重一席。

郭沫若的书房跟前两位不同,轩敞、开阔、气派不凡,但也能感触到相同且更深沉的亲情潜流。靠窗是两张对放的大写字台,郭老面西凭窗而坐。书桌左上角叠放着两册线装本子。这是郭老工整笔录的“文革”中迫害致死的两个幼子的日记。

一年一年静静躺在桌边的两本日记,诉说着书房主人对孩子们深深的思念,也透露出对“文革”的不满与愤懑。从竖行誊写的日记的字里行间,能窥见老人埋藏心底的子因父“过”遇难的痛楚。郭老的书房中充溢着小溪流淌般绵绵不绝的怀想,笼罩着薄雾似的淡淡的哀伤。

茅盾故居书房中洋溢着另一种无限的亲情思念。故居坐落在后圆恩寺胡同,书房在故居尽北头。一排北屋隔为三间,中间是客厅,西屋是藏书室兼书房,东屋是书房兼卧室。茅盾晚年多在东书房工作,疲顿了,就靠在床上读书。东书房北墙立着一个橱柜,上头安放着茅盾夫人的骨灰盒。夫人1970年辞世,骨灰盒一直置此,直到茅公1981年溘然长逝。

遥想当年,茅盾劳作间隙小憩,凝视橱柜,目光中流泻出不尽的眷念,默默追寻着昔日那一片温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又一幅永生难忘的缱绻图景。是啊,先生依旧陶然于伉俪笃爱的美好、惬心的情缘天地里。

感情敏锐、真率的作家,把家园这个心之扁舟的最安全、最宁静、最后的港湾看得很重,很重……

这让笔者联想到比老舍整整早一百年的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的自传性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人公在痛苦和困难时,往往得到辟果提、贝西、艾妮斯等亲友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历尽劫难,终于和艾妮斯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反差鲜明而又引人思索的是,狄更斯本人的家庭生活十分凄苦。幼年父亲入狱,12岁当童工,后与上司女儿结婚,却琴瑟失和,长期分居,郁郁寡欢。深察细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是在“写心”,写内心深处对融洽愉悦、沁人心脾的亲情的强烈渴望与竭诚追求。

作家精心结撰着人际关爱的美丽故事。在生活的旋涡里,理想的关爱时或难觅,而活生生环绕在作家身边且亲昵热诚的,是暖融融的亲人情结。说作家格外看重浓郁的亲人情愫,倒不如说,这是张扬人际关爱与真情的作家理念的延伸、外化和生活化。

在京城的文人故居中,这是一股时时涌动着的不易被人们察觉的潜流。 J6ZvVKJDQ8y308/tgnxae7gmmjCfBrmldZ5RC2KuH8abvfDy3tFlB1/+IKdz4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