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在礼士胡同

从东四路口往南,不多远,有条向东的胡同,叫礼士胡同,是京都小有名气的里巷。

“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文雅的名称。其实,在明清时代,这里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叫“驴市胡同”。清季的《帝京舆图》上,就标示为“驴市胡同”。清朝《顺天府志》说:“驴市胡同亦称‘骡市’。”由此可以窥见,当时骡子的交易仅次于驴。

直至清末宣统年间,这儿废除了牲口市场,人们才巧妙地依谐音改称之“礼士胡同”。

一百多年前,胡同里竖着一根根木桩,拴着驴啊骡啊的。卖者在一旁伫候,买者在牲畜间徘徊挑选。有人掰开驴嘴侧着脑袋观察牙口。有趣的是,跟现在的砍价方式截然不同,双方交易时或在袖子里或者大襟下“打哑谜”,用手指头耐心“对话”,磋商价钱。

路旁有钉铁掌的。打制铁掌的炉火旁,烧火的用力拉着风箱,火苗一蹿一蹿的。随着铁匠师傅锤子的起落,传来叮叮当当清脆的敲击声。墙根下还有摆摊给牲口瞧病的兽医,来回串游叫卖皮革制品的贩子……

今天的礼士胡同,是条幽深的巷子。胡同深处有浓郁的绿荫,两旁是灰色的墙壁和屋瓦。这儿以大宅子多而闻名,电视剧《大宅门》就是在路北129号清时武昌知府的豪宅拍摄的外景。

如果从胡同的一头溜达到另一头,边走边瞧,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胡同中部路北墙上十几块大幅清代砖雕。据说,如此精美的砖雕甚至在故宫都找不到呢!这是礼士胡同的一大特色。

在古都多如牛毛的街巷中,礼士胡同还有一个突出特色,就是长年开展“礼士胡同文化展”——

巷子东段礼士宾馆临街的栅栏墙上,悬挂着一长排彩色展板,有30来幅,每幅1米多高,长方形。常有过往行人驻足观赏。

“文化展”形象生动地揭示出闾里数百年的历史变迁。

“文化展”把一位位栖居于此的叱咤风云、名噪一时的俊杰推到人们面前:乾隆时的“宰相刘罗锅”(刘墉)、光绪年间的大学士敬信、“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中国现代眼科学奠基人”毕毕德、摄影家黄翔……

“文化展”还向读者展示出当下巷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自创歌曲比赛,合唱队歌咏活动,组织居民学英语,组建乐团演奏民乐,向外国友人介绍胡同文化……

诗人邵燕祥在《邵燕祥自述》中写到:“我出生在东四礼士胡同。”他自幼生活于此,热爱京都。1949年10月,还不到20岁,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有名的长诗《歌唱北京城》。这首诗是借鉴北方鼓曲唱词的节律写的,洋溢着热爱京华之情。195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特意用“歌唱北京城”来命名,以彰显热爱国都之心。

居住深巷的著名歌唱家李光曦,早在“文革”前就以演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松花江上》而蜚声华夏。他演唱的《延安颂》《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传遍大江南北。李光曦唱的《北京颂歌》更是声情并茂。当年我插队几年后回京,火车刚过丰台,列车广播忽然传出李光曦演唱的《北京颂歌》。高亢明亮、充满激情的歌声使我兴奋、激动,不觉站立起来侧耳倾听,想起“文革”以来在都城亲历的种种往事和离京后的遭际,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愈发思念老宅、亲人和同学,情难自已。此后,一直非常喜爱他唱的这首北京赞歌。不久前在胡同里偶遇李光曦,忙打招呼,虽是陌生人,他也微笑举手“哦”地回应。联想到“礼士胡同文化展”上他教群众唱歌的彩色照片,暗自喟叹李先生是位“人民歌唱家”。

曾经居住在礼士胡同的还有不少贤达之士。

清末军机大臣世续,乃慈禧股肱之臣。辛亥革命后,在诸大臣中首先表态赞成宣统逊位,并受命磋商优待条件。可谓识时务、知变通的官员。

毕毕德是中国现代眼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赴著名的维也纳大学眼科进修,获博士学位。这么个精通英语的洋博士,竟打破多年传统,率先使用汉语授课,使许多欲赴协和进修的眼科医生如愿以偿。他确实是独具慧眼、敢于变通的专家。

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一期,是抗日名将。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脱离国民党阵营。毛泽东特地电示东北局对郑将军“应给以礼遇”。他目睹新中国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主动表示愿意参加祖国建设,受到周恩来嘉勉和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及家宴招待。完全可以说,是位顺应时代潮流、善于理性变通的将军。

这些都是胡同里先贤们留给后人的一份精神财富。 6uThNIbk3dMN3zh26kBrqGehYkx2GO8bbgyk/XvfNynH1vIK37jqr6W9Oe170h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