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爱因斯坦带给人类的启示

科学证实,茫茫宇宙,庞杂无比,但其本质不外乎物质与能量的相互演变。科学还证实,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已有一百多亿年的历史了。大约在50亿年前,宇宙中演变出了太阳系;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演变出了生物;大约在3百万年前,生物中进化出了人类。由此完全可以这样断言:宇宙的演变、生物的产生,人类的出现,是自然规律(这才是真正的上帝)决定的。换句话说,没有自然规律,或违背自然规律,就不会有宇宙,就更不会有生物和人。这就是说,人类的初始命运完全是大自然决定的,完全是自然规律决定的。

不过,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因此在宇宙演变的普遍规律中,还包含着生物进化的特殊规律。相对来说,作为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中,也同样包含着人类产生的特殊规律。尽管普遍规律决定着特殊规律,但是,只要不违背普遍规律,即在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特殊规律也能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具体说,只要不违背宇宙规律,就可在具有特殊条件的地球上,创造出一个唯有地球才有的人类的文明世界。毫无疑问,创造文明世界,包含有人类自身“能动”的因素。这就是说,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也就开始“参与掌握”自身命运的活动。所谓参与掌握,也就是人能够逐渐认识和利用宇宙普遍规律,以及生物进化、社会发展等特殊规律,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人化的自然”——人的世界。

系统化了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科学”。例如,化学就是侧重探讨物质结构(或部整联系)的学问;物理是侧重探讨能量转化(或因果联系)的学问。当然这些都属于宇宙普遍规律的范畴。研究生物变化规律的学问是生物学。对人类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文科学(包含社会科学——下同)。生物规律对于宇宙规律来说,人和社会的规律对于生物规律来说,则都应该属于特殊规律的范畴了。

可以说人类约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人类逐步认识、掌握客观规律的历史,一部科学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类越来越自觉地、能动地掌握自身命运的历史。不过,统观这些研究领域的状况,不难发现,化学、物理等纯自然科学,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且硕果累累,从而创造了当代人类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当然,这也只能算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种起步。而生物科学,尽管成就也十分可观,但与化学、物理学相比较,似乎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至于谈到人文科学,则可以说,只是在某些局部性的问题上包含着某些局部正确的成分。如果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还处于迷茫状态,而且误区重重,谬论充斥。从而导致目前人们社会行为的主要趋向,往往只能跟着“感觉”走,跟着“迷信”走。或者务实一点,跟着“权势”走,跟着“金钱”走。这就是说,今天人类的命运,人类自己还不能较好地掌握和支配,所以天灾不断,人祸频繁。许多人长期处于贫穷、困苦的境地,而难以摆脱。我们这种判断正确吗?在此不妨引用一个小小的历史故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纽约的东北郊正在兴建一座世界展览会的会馆。为了增强这座宏伟建筑的历史意义,有人倡议把一些纪念品装在一只坚固的金属封包里,埋在馆址的地下,待五千年后,让后代子孙把它挖掘出来,以便印证一下历史的变迁。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这个倡议,并特邀爱因斯坦写了一封《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信的全文如下: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器的力量横渡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讯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9页

这篇以汉字计不过三百来字的短文,究竟包含了些什么内容呢?

略加分析,我们不得不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对爱因斯坦刮目相看。世人公认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除此之外,谁知他还对当代社会竟有如此全面、深邃、超人的洞察力,并作出了这般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表述?

这封信大致包含了三层意思:

(1)现代人们的生活比以往“舒适得多”了。其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机械、电力、通讯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创造发明。

(2)当代社会还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生产、分配无组织;二是人类互相残杀。其原因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品格还无比低下,即愚昧无知。

(3)理想的社会终究会到来的,不过可能还需经历几千年的时间。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期盼。

用主体学的理论对上述观点作一简略的评析,那么就可得出:

(1)爱因斯坦把社会发展的程度归结为人类才智(集中体现在科学上)增长的水平,这是完全正确的,这触及到了人类进化动力的根本。不过现时人们对“才智是什么”还没弄清楚,更不明白才智是怎样产生的。

(2)爱因斯坦指出当代社会存在着生产、分配无组织和人们互相残杀(主体学把这些概括为供求失衡和侵占价值,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两大障碍)。这种看法也是非常准确的。但对其原因的分析,只是简单地归结为现时人的“才智、品格低下”。当然,至今也还没有人能够全面、深入地揭示这两大弊端产生的历史根源,更没有人能够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我们永远不要苛求于前人(自然也包括爱因斯坦在内),问题是后人应该“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看得更远,继续攀登。主体学在这些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的探索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针对目前生物科学、人文科学等薄弱领域,对生物演变、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等特殊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而又十分可行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描绘出了实现理想社会的路线图。并断言,如果说爱因斯坦估计需要几千年,而主体学则认为只需几百年,人就基本上能够走出“听天由命”的困境,开始完全自觉地掌握自身的命运,从而最终圆了“人定胜天”的梦想。最终创建出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人类共同幸福的美丽家园。 3Io01oVE14oL1SqOW8gW5g3TO2XeC8nv+W2Edguqwx0WaH0duIo4tMDO2izMBb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