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焦圈儿豆汁儿
“北京三嘴”之首

如果单吃焦圈儿就须喝豆汁儿,这种传统的吃法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有条件的话也可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越辣越有滋味,解腻又开胃。听说吃焦圈儿豆汁儿当属北京的老磁器口豆汁店和护国寺小吃店的最地道,焦圈儿的焦脆和豆汁儿的酸味相互融合,配着酱黄瓜、八宝菜、酱萝卜、水疙瘩丝等小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喜爱,也是属于北京人的专利。

清朝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中曾这样描写京城的吃食:“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居。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买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相传北京有几百种小吃,单这几句词里就又是茶汤又是炸糕,又是爆肚又是灌肠的,是不是羡慕北京人的好口福?

天津的早餐五花八门,有“早点王国”之称,且有一套标配——豆浆油条。在老北京,也有一套早餐标配,那就是焦圈儿豆汁儿。北京人是“豆汁儿嘴”“老米嘴”“卤虾嘴”,这就是所谓的“北京三嘴”,豆汁儿又排名第一,这足见豆汁儿在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单看字面,两套早餐是不是有点儿类似?而且看着原料都差不多,其实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吃焦圈儿豆汁儿,就被“骗”了。

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但富有争议的食物,像我们的臭豆腐、东南亚的榴梿、西方的芝士,喜欢的人一见倾心,不喜欢的人闻了都恶心。豆汁儿大概也应该归为这一类吧。

从制作工艺上看,豆汁儿实际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这说的就是豆汁儿。

我们平时喝的豆浆是淡黄色的,豆渣都过滤了,比较清澈,喝起来有淡淡的清香,把油条蘸上豆浆放在嘴里,酥脆中又带有浓浓的豆香,可解油腻,非常清爽。而豆汁儿就是另一种做法了。豆汁儿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而产生的。第一次喝的时候,虽然看着这碗灰绿色的液体,我心生疑虑,但心理建设还是当它是豆浆,结果一喝就差点儿吐了,谁也想不到是这么个味道!是个什么味儿呢?还挺难形容,大概是源于绿豆发酵吧,所以是一股酸臭味。不爱喝的人觉得像泔水,爱喝的人把它形容为酸中带香,越喝越带劲儿,这种酸香也让喜爱它的人越喝越上瘾。

有人说豆汁儿是“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形容得十分到位。

北京人有多爱它呢?有一次,我去北京和一个朋友相约看画展,路过梅兰芳故居时他告诉我,梅先生以前就酷爱豆汁儿,每天下午都让家里的下人去外面打一大锅豆汁儿回来,且风雨无阻,全家老少每人都要喝一碗。他还说起以前老北京有一则笑话: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问之,哭者愈痛,说:“豆汁儿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真是难为北京人对豆汁儿的一片“吃情”了。

听说在北京,会吃的人还把豆汁儿买回家,把吃剩下的老米饭加到豆汁儿里一起熬煮,变成一锅豆汁儿粥,配上家里做的小菜,也是一道老北京独特的小吃。

比起豆汁儿,焦圈儿焦香诱人,金黄酥脆,是所有人都爱的油炸面食。焦圈儿又称“小油鬼儿”,做法据说是从清宫的御膳房里传出来的。它的大小似手镯,外观又类似洋葱圈儿,是豆汁儿的最佳搭档。北京人也爱用烧饼夹焦圈儿吃,讲究的人用的是马蹄烧饼,配的是甜豆浆,类似于天津的大饼夹藕夹、茄夹。据说北京南来顺饭庄里曾有个“焦圈儿俊王”,他的技艺无人能及,炸出的焦圈儿个个棕黄,大小一样,稍碰即碎,绝无硬艮的感觉,常常供不应求。

如果单吃焦圈儿就须喝豆汁儿,这种传统的吃法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有条件的话也可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越辣越有滋味,解腻又开胃。听说吃焦圈儿豆汁儿当属北京的老磁器口豆汁店和护国寺小吃店的最地道,焦圈儿的焦脆和豆汁儿的酸味相互融合,配着酱黄瓜、八宝菜、酱萝卜、水疙瘩丝等小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喜爱,也是属于北京人的专利。

前两天,我那位北京朋友听说我要写焦圈儿豆汁儿,特意在半夜发过来一条语音消息:“在我们北京有一种说法是:给陌生人灌一大碗豆汁儿,骂街的准是外地人,大喊要焦圈儿的,得,这准是老北京人哪!”

寻味记事

梁实秋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豆汁儿》,说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儿的人也是以北平城里的人为限,城外乡间没有人喝豆汁儿,制作豆汁儿的原料本是用以喂猪的。但是这种原料,加水熬煮,却成了城里人个个欢喜的食物,而且这与阶级无关。卖力气的苦哈哈,一脸渍泥儿,坐小板凳儿,围着豆汁儿挑子,啃大饼卷豆腐丝儿,喝豆汁儿,就咸菜儿,自得其乐。府门头儿的姑娘、哥儿们,不便在街头巷尾公开露面,和穷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儿,也会派底下人或者老妈子拿砂锅去买回家里重新加热大喝特喝。

梁实秋后来去济南和台湾到处寻找豆汁儿,无奈在济南喝的是豆浆,在台湾喝的像乌糟糟的麦片粥。估计不论豆汁儿是否正宗,梁先生的心里都会腾起缕缕乡愁吧。

人和食物的关系其实真的很玄妙,想起那种味道就会想起过往或想起某一地、某一人。比如有的人一提起豆汁儿就魂牵梦绕地想念家乡,有的人却感时伤怀、睹物思人。

我的北京朋友老汪就是一个“睹豆汁儿思人”的家伙。豆汁儿虽然貌不惊人,老汪思的人却倾国倾城。他和他前女友是高中同班同学,人家姑娘还是校花,在全校追求者众多,但姑娘一心扑在学业上,谁的求爱信都没接过。

老汪和姑娘是前后桌,自然对她也心生爱慕,有事没事就爱和姑娘聊天儿,仗着自己理科好,还总给她答疑解惑,后来渐渐得知人家的理想是大学里学日语,然后去日本留学,并且定居。老汪学习成绩不错,北京人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上个北大清华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老师和父母都对他一百万个放心。可谁也没想到,老汪高考报志愿时,偷着填了北二外为第一志愿,差点儿没把他妈气死。

结果老汪如愿以偿地和姑娘又成了同班同学,一起攻读日语专业,但“舆论”甚嚣尘上,一个男人能为你做到这个分儿上你还不感动吗?不知道是无奈还是真的被打动了,总之姑娘和老汪众望所归地成了情侣。老汪也觉得能得此一佳人,其他的已经无欲无求了。

俩人家庭条件都很一般,每人每月生活费就500块钱,除了吃饭买书,连星巴克都去不起。老汪说,俩人最常喝的就是豆汁儿,就是距龙潭湖不远的老磁器口的那家店。那会儿,店很破旧、很小,瓷碗总是这磕一块儿那碰一块儿的。俩人总是守着两碗豆汁儿聊天儿,店里人来人往,充满了市井气息和人情味儿,老汪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想和坐在对面的人喝一辈子的豆汁儿。

大学四年来他们一直计划着去日本留学,没想到临近毕业,姑娘却提出了分手,她要跟一个老外结婚,移民美国。老汪为了姑娘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却没想到,人家的理想是如此的现实。

临走时,姑娘留下一句话:“老汪,其实你从来没有问过我到底爱不爱喝豆汁儿。”

老汪后来才明白过来,一厢情愿的爱其实也是绑架,她不但不爱喝豆汁儿,其实也不爱老汪。

现在的老汪自己开了家广告公司,自身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但没事还是爱去龙潭湖附近那家店喝豆汁儿。店好像是装修了,面积也大了,碗也都换成新的了,还是那么多人,但老伙计都不在了。时过境迁,老汪说连他自己都变了,只有这豆汁儿的味儿没变。他说不怪姑娘,其实心里早就放下了,他只是想再找一个真心爱喝豆汁儿的人,和他一起柴米油盐过一辈子。

焦圈儿豆汁儿

焦圈儿又称“小油鬼儿”,

它的大小似手镯,

外观又类似洋葱圈儿,

是豆汁儿的最佳搭档。

焦圈儿的做法

食材:面粉、碱面、无铅泡打粉、盐、食用油。

1 将面粉、碱面、泡打粉、盐放在大盆中混合均匀,缓缓加入三四十度的温水,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能和成面团。然后少量多次倒入食用油,反复揉压成一个光滑滋润的面团。

2 盖上保鲜膜,饧发2~3个小时,最好每隔1个小时揉面一次。

3 面团饧好后,用擀面杖将其擀成长方形,用刀切成约2厘米宽的小长条,每两个面剂子相叠中间压一下。再用小刀在中间切一刀,但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儿。轻轻扯开切口,形成面圈儿。

4 在锅内倒入适量油烧热,把面坯逐个放入,面坯在热油中很快就浮起来,立即用长筷子插入缝中,将其撑圆,就成了一个圆形的圈儿。待圈儿的两面都炸成枣红色时捞出即可。

豆汁儿的做法

食材:绿豆、水。

1 清洗干净的绿豆用适量的凉水浸泡十几个小时,待绿豆皮轻轻一捻就能掉下来的程度时捞出,去皮。

2 将去皮的绿豆磨浆,绿豆与水的比例要控制在1∶3左右。反复磨成细浆后,经过过滤,去掉豆渣,分离出淀粉。将处理好的浆水倒入大缸或玻璃容器内发酵,夏天一般要发酵12个小时,冬天气温低时则要发酵24小时以上,直到浆水发出较浓烈的酸味。

3 经过沉淀后,去除上层的浆水和浮沫,沉底且质地比较浓稠的是生豆汁儿。

4 煮豆汁儿的方法:在锅中加入适量的冷水煮开,先倒入一部分生豆汁儿,当豆汁儿煮到快要溢出锅的时候,马上加入生豆汁,照此重复,将剩下的豆汁儿全部兑到锅中后,改小火保温即可。

小贴士

煮生豆汁儿时火不能大,太大就容易将豆汁儿煮成麻豆腐;也不能煮得滚开烂熟,保持豆汁儿微开,这样做出的豆汁儿才好吃。 oFg0WqNi2rNvdd3SU4UPt9j4d+z6ZGPeVZI+Zz7zOTiP7jpjT8BKpm2HLjEQNf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