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窒息的家庭关系让我抑郁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抑郁症与不良的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关系有很多种,这里着重探讨一下原生家庭——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原生家庭的深远影响这个课题上,近些年,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问题确实与原生家庭关联性很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原生家庭,从一出生,就携带着父母的遗传基因,拥有来自父亲和母亲的23对染色体,父母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方法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儿童教育学家认为父母是所有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从生下来就是天生的模仿高手,受父母启蒙影响。我们通过模仿父母的所有行为和语言去认识探索世界。而且儿童,甚至是婴儿,都是非常会察言观色、感受氛围的,例如做了什么事惹妈妈生气了,妈妈强忍着怒火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然而情绪终将会通过微表情传达出来。这些微小的表情差异,也能被孩子准确捕捉到,知道妈妈生气了。我在哄我三岁的儿子睡觉时,就经常被问:“爸爸,你是不是快没有耐心了?”因为妈妈曾经跟儿子说过类似的话:“我快没有耐心了啊,你赶紧给我过来。”而此时,儿子应该是通过我的面部表情和语气感受到了我的情绪。虽然我不想表现出不耐烦,也不想影响儿子的心情,所以在尽量让自己保持心平气和,但显然是失败的,这些信息已经被儿子捕捉到了。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离开原生家庭一般要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可以捕捉到多少来自家庭的信息,这些都会在成长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都在教会我们一些观点和方式方法,这些逐渐形成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如果父母是完美主义者,那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继承父母的想法:我做得还不够好,我需要付出更多做到更完美才有资格获得肯定和认可。这种信念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因为完美是永无止境的。

关于家庭关系的研究表明,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或者过度保护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在孩子成年后,走入社会,来自原生家庭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可能导致他遭遇诸多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和阻碍,跟朋友相处时掌握不好分寸,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谈恋爱时出现过强的控制欲或者不安全感,害怕失去,导致最终分手,工作中处理不好突发事件,导致情绪崩溃,工作受挫。

我们吃过很多种食物,也容易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对什么口味无法忍受,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原生家庭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没得选,即便不喜欢,甚至反胃,父母也会强行把食物塞进孩子的嘴里。时间长了,孩子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内心真正的喜好就会被忽视,但身体是诚实的,会通过某些方式呈现这些不舒服、不愉快、恶心难受,那就是抑郁。

根据临床观察,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大诱因。

以下这8种家庭,容易养出患抑郁症的孩子。

1经常贬低、否定孩子的家庭

在未成年人得抑郁症的病因里,父母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家长自己不知道。

2忽视孩子情感的家庭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那么丰富的感受,也不尊重孩子的真实情感,对于孩子提出的抗议,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就是闹孩子脾气,过一会儿自己会好,或者买根棒棒糖哄一下就可以了。孩子长期被忽视,既会阻碍形成独立人格,也会让孩子缺爱,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3只关注孩子成绩的家庭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学不好,孩子会陷入自责焦虑,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长久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有抑郁倾向。

4父母总是吵架的家庭

父母总是吵架,孩子长期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氛围之下,尤其是激烈的争吵,摔东西,发脾气,这在孩子脑海中会形成一幅恐怖的画面。孩子甚至会做噩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家庭这个安全庇护场所,始终生活在担忧恐惧之中,情绪紧绷、脆弱。

5要求孩子懂事听话的家庭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孩子越听话、懂事,长大后存在心理问题的概率越大。

6存在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绝对是给孩子造成伤害最大的因素,无论是其他家庭成员承受的暴力还是自己承受的暴力,都将严重影响孩子成人后的三观,对世界的认知容易走极端。

7控制欲强的家庭

家长会控制孩子的交友、学业,甚至工作和感情,导致其丧失自主权,情感麻木。

8留守儿童的家庭

父母不在身边,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使得孩子更容易存在忧郁、自卑和焦虑等心理。

温暖的童年会治愈我们一生,这是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的。然而我想说的是,童年的环境我无法选择,不管是欢乐的还是痛苦的,都有很多因素造成,包括历史原因、特定时期国情、生活压力等,甚至一些偶然因素和我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些因素类似于常说的不可抗力原因,并非是我被这个世界刻意针对了。所以,学着原谅这个世界吧,它不是故意的。作为抑郁症体验者的我们,会更懂得有些话和事情的伤害性有多大,我们要做的是不让自己经历的痛苦再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即使我们依然是患者,也尝试去善待周围人,做一个发光的抑郁症使者。 dOvVZ04jQkBRYyJqiYpgbIn6dEiGMwgbQ6QRIs1ERX53J6hYIucN1JcTCAS92v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