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心里太疼了,不得不转移到身上

作为抑郁症患者,我遭受的身心折磨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会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活下去看不到希望,死又想到自己可能带给家人朋友的痛苦,于心不忍。我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还得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内心极度痛苦,无处宣泄。痛苦至极之时,我会用头撞墙,扇自己耳光,用力拽头发,甚至拿小刀划伤自己。这些常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抑郁症患者却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做了很多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难道抑郁症患者感觉不到痛吗?

自残源于身心痛苦的爆发。抑郁症患者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呢?

在抑郁症患者的眼里,自己无能,还看不到希望,是被世界抛弃的人,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每天都在自责,讨厌自己的无能,还没开始行动就认定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会失败。这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让人绝望。正如俄罗斯作家特罗耶波尔斯基所说:“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

抑郁症患者不只承受着精神的折磨,身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头疼、食欲下降、失眠、做噩梦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这些身体上的症状让原本就饱受精神折磨的患者变得更加难以忍受。

最初患有抑郁症时,我得到最多的回应是:“想开点,该吃吃,该喝喝。”朋友也都认为休息休息就没事了。基本上大家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想得太多,给自己压力太大。甚至不是十分熟悉的人会认为这就是无病呻吟和装可怜。

面对各种各样的猜测,我也无力去解释了。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不带偏见地听听我的诉说,耐心倾听我讲讲内心的感觉呀!我不需要大家为我做很多,只需要给予一点陪伴,共情共鸣,陪我去看医生。

不被理解,无处诉说,情绪无法宣泄,那时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

自残是一种释放精神折磨的方式

抑郁症患者在承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时,还要面对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嘲讽,也无法反驳,只能独自承受。但人终究不是石头,没有那么坚强,有血有肉有感情,随着病情的持续,痛苦一步一步加深,终有爆发的时候。而抑郁症患者恰恰又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最终发泄的方式便向内转化成了自残,通过肉体的折磨来宣泄情绪,转移精神层面的痛苦。

在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残这个现象上,精神科专家们也做了大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自残行为可能有如下原因:

抑郁症患者的自残现象是源于情绪低落,伴有强烈的负罪感,想要通过肉体痛苦来替代精神层面的痛苦。因为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内疚、过度自卑、自我否定等,无法承受痛苦,又无处宣泄,从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本能的求生欲望又不允许自己这么做,因此会转而选择自残作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通过肉体上真实的疼痛感来减轻或者覆盖精神的焦虑和不安,从而实现转移压抑的情绪,缓解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抑郁症患者由于习惯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而失去了自我,活得像一个行尸走肉,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真实感觉。此时就会选择通过自残来唤醒自己的身体,抵抗身心的麻木,感受自己的存在。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很合理。当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达到一定程度,身心已经无法承受,就有可能走极端自杀,而自残相对于自杀是患者对自己的生命做的最后挽留。因此,自残或许是抑郁症患者想要逃离死亡的自救方式,但如果抑郁症患者最终发现自残也无法解决身心的痛苦,则依然会选择走向最悲剧的道路——自杀。

自残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在长期遭受精神折磨和身体痛苦后的极端爆发,也是一种无奈的呐喊。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残行为,请不要把他们当作异类,可以试着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共情,帮助他们找到宣泄情绪的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陆续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主动站出来,向大众展示什么是抑郁症,得了抑郁症后的痛苦有哪些,并呼吁大众关注患有抑郁症的群体,让更多人了解了抑郁症的基本概念,纠正了过去普通大众对抑郁症的相关认知误区。我国某著名主持人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曾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促进了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怀。

抑郁症对于大众不再神秘,抑郁症患者可以倾诉的对象也越来越多,不光有专业人士帮助答疑解惑,疏导情绪,更有很多身边的朋友也能理解患者的痛楚,并为其提供一些慰藉。

于我而言,今天的我需要感恩那些一路帮助支持我的人。显然,我是幸运的,在患病过程中,家人及朋友不仅没有不理解和恶语相向,还能主动去学习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帮助我走出困境。在我做感恩练习时,在我做感恩练习时,他们是我最大的动力源泉。 4yi9IMesvWoPiVLUAXUWsHQe+chU1AJaBGpmMYDYhdyXhfF8Lo51lfWecEK0cy5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