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像快要淹死的鱼,喊不出“救命”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发现一个现象,抑郁症患者通常表面看起来都是正常的,其内心的痛苦不易被人发觉。这种普遍现象源于抑郁症患者的刻意隐藏,不管是出于自我保护,还是不想给周围人带来麻烦,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独自承受痛苦。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在走向自杀时,才被人们意识到他生病了,在生前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患有重度抑郁症。

大家所熟知的演员张国荣,因为严重的抑郁症走到了人生尽头,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他选择死亡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

胡某自杀事件,经心理专家分析,也很可能是其生前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事情是在胡某自杀后,人们通过心理专家的访谈和分析才知道的。他生前没来得及向心理医生求助。

正如前文所说,在我国,抑郁症已经成为近些年来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疾病,不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有接近一半的人没有寻求任何帮助,近30%的人从未想过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抑郁症患者宁愿独自承受痛苦,也不愿意将其说出来,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呢?

在我国,受文化传统影响,个体内心的感受容易被忽视,强调规范和集体意识,对抑郁症这种个体因素一直存在观念上的排斥。短期的抑郁情绪通常被认为就是心情不好,过一阵子就好了。长期的抑郁情绪则被看作此人性格不好、脾气差、遇事想不开,继而从道德层面上进行批判,导致很多人忽略或者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仅用一些身体的症状作为解释,强行压抑或忽视内心的痛苦,让被压抑的感受为今后的爆发埋下更大的隐患。

当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尝试理解其原因:

完美主义者对人对事的要求高,尤其是对自己,即使在他人眼中已经很完美,做得已经很出色,但在他们眼中,自己依然不够好,通常的想法是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不能有遗憾、有瑕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通常和早期生长环境有关,例如,童年或者少年时期,父母对其要求非常严格,不善于表扬,总是从负面评价孩子,当孩子做出一些成绩时,父母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反而要求其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患者养成了事事追求完美的习惯,哪怕已经做到了90分,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还纠结于那10分为什么没有做到。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类人群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外人面前,因为对完美形象的追求,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不好的一面。

造成情感表达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关联性最强的也是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小时候,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代替孩子做了所有决定,孩子几乎没有发言权。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起求助时,得到父母的回应是:“你怎么这都不会?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因此,一个出生在无法表达情感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会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学到压抑情感的表达方式,将他们的感受和情绪隐藏起来。

抑郁症患者通常呈现低自尊状态,否定自我,感觉自己不受人们欢迎,不被大众喜爱。这样的自我认定会使得内心承受很大的痛苦。低自尊意味着很敏感,对他人的评价和话语十分在意,稍有不慎,就会感觉受伤。甚至,低自尊人群在受到他人表扬时,会觉得害羞,也会极大地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在他做决策时,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被忽略,容易受到他人鼓动,呈现讨好型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因素,导致抑郁症患者不敢表露心声,独自承受抑郁症带来的折磨,强撑着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当有人发现异常,问及情况时,始终告诉他人:“我很好,没问题。”

我也是在患病多年以后,才懂得求助。

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和个人经历,这里给抑郁症患者几点建议,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帮助:

曾经有专家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亲人的主动关怀对于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获得亲人主动关怀的情况下,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比未获得关怀的患者明显更快速,并且能够更容易接受专业治疗。所以,抑郁症患者如果能够勇敢地走出一步,自发地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将对减轻痛苦和病情恢复大有裨益。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其实他们都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开心起来。也许你会担心说出自己的感受无法被他们理解,但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身边人,或许他们的认知和接受度超出你的想象。曾经我也以为我的父母很传统,肯定无法接受一些他们认知范围外的事情。然而有一次在看足球比赛时,我的母亲居然说出了“越位”。这让我很是惊讶,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不看体育赛事,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哥要代表单位参加足球比赛,为了支持我哥,母亲到现场观看了比赛,并且还学习了一些足球知识。从这件事,我意识到,也许我们对父母的看法存在过于主观和刻板的印象,其实他们的世界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父母和朋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帮助。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罪责,对于这点患者自身必须有清醒的认知。生病了就要看医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其治疗并不比肿瘤之类的疾病复杂,效果也是显著的,重要的是勇于承认自己生病了,需要医生治疗。对于寻求专业帮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让我能够客观地看待抑郁症。人因为无知而恐惧。当对其了解,并知道如何面对时,恐惧感也就消失了。请相信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的经验是从大量临床病例中总结出来的,能够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

重度抑郁症患者很有可能会无法承受身心痛苦,而选择走向自残或者自杀。根据过往的病例统计,想自杀的人如果在实施计划前能够打出一通电话,与人分享一下最后时刻的感受,大概率能获得有效帮助,从而避免走极端。所以,医生告诉我,我必须给自己定下一条铁律,只要想实施自杀,强迫自己必须拿起手机拨出电话,告诉一个人我此时的感受和即将做什么,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按此执行。

如何帮助抑郁的朋友

如果你想帮助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有些信息对于我们是一种预警信号:

你的朋友不想做之前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了;

你的朋友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

你的朋友时常不去上班、上课或不参加课后活动;

你的朋友开始频繁谈论人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等问题;

你的朋友开始关心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

当你遇到朋友身上有这些预警信号时,请多给予他/她一点关怀和耐心,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无须直接谈论关于抑郁症的话题,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谈话,适度地表达你对朋友的关心,尝试让其说出可以帮助他的地方。交谈时以倾听为主,并且要认同他的感受,表达共情。

好为人师的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去教导他。我们以为的答案也许根本不适合他,因为任何答案都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对象下产生的,我们无法完全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情境下思考问题,得出的答案自然不一定适合对方。在解决情绪和心理问题时,答案并不重要,共情才能缓和情绪。

对于你的朋友来说,可能羞于向他人提及自己内心的苦痛,担心他人无法理解。此时,他需要得到我们的鼓励。我们要让他意识到身边其实很多人是可以求助的,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如果不愿意向熟悉的人寻求帮助,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医生等。要相信,只要说出来,就可以得到帮助。

抑郁症患者需要朋友的关心和陪伴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朋友,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都会有情绪,害怕受伤。作为抑郁症患者的朋友是不容易的,病人的情绪波动总是比较大,这会导致抑郁症患者更可能说出一些伤害亲近朋友的话。所以,如果你的朋友说了一些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话,请你谅解他,因为这其实不是他的本意,你的朋友只是生病了。当我还年轻时,经常因为朋友的一些话语和做法,让我对这段朋友关系产生怀疑。随着年岁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开始了解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身边的朋友。我会拿放大镜看他们。稍有瑕疵,就会开始否定他们。然而,如果我有一点耐心,过不了多久,又会看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又会变回那个让我舍不得离开的人。 MG8UGf/KoStu4vfh1T1XBYVNL6jHl1tuTA58arZC0QPm3Pk1EBRirKDSvzmM8yu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